字读之者,亦通。必有事焉,有所事也,如“有事于颛臾”之“有事”。正,预期也,《春秋传》曰“战不正胜”是也。如作“正心”,义亦同。此与《大学》之所谓“正心”者,语意自【TXT论坛为您提供更多更好的TXT小说,记住我们的论坛(www。txtbbs。com)】46不同也。此言养气者必以集义为事,而勿预期其。其或未充,则但当勿忘其所有事,而不可作为以助其长,乃集义养气之节度也。〔9〕闵,忧也。〔10〕揠,乌八反,拔也。〔11〕芒芒,无知之貌。〔12〕其人,家人也。〔13〕病,疲倦也。〔14〕舍,上声。舍之而不耘者,忘其所有事。揠而助之长者,正之不得而妄有作为者也。然不耘则失养而已,揠则反以害之。无是二者,则气得其养而无所害矣。如告子不能集义,而欲强制其心,则必不能免于正助之病。其于所谓浩然者,盖不惟不善养,而又反害之矣。〔15〕此公孙丑复问而孟子答之也。
诐,彼寄反,偏陂也。淫,放荡也。邪,邪辟也。遁,逃避也。四者相因,言之病也。蔽,遮隔也。陷,沉溺也。离,叛去也。穷,困屈也。四者亦相因,则心之失也。人之有言,皆出于心。其心明乎正理而无蔽,然后其言平正通达而无病。苟为了然,则必有是四者之病矣。即其言之病,而知其心之失,又知其害于政事之决然而不可易者如此,非心通于道而无疑于天下之理,其孰能之?复,扶又反。彼告子者,不得于言而不肯求之于心,至为义外之说,则自不免于四者之病,其何以知天下之言而无所疑哉?程子曰:“心通平道,然后能辨是非,如特权衡以较轻重,孟子所谓‘知言’是也。”又曰:“孟子知言,正如人在堂上,方能辨堂下人曲直。
若犹未免杂于堂下众人之中,则不能辨决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
‘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1〕”曰:“恶〔2〕!是何言也!昔者〔3〕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4〕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5〕。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6〕,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7〕”“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8〕”曰:“姑舍是。〔9〕”曰:“伯夷、伊尹〔10〕何如?”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11〕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12〕。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13〕”曰:“然则有同与〔14〕?”曰:“有〔15〕。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16〕”曰:“敢问其所以异?”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汗,不至阿其所好〔17〕。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18〕。’子贡曰: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19〕’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2O〕之于走兽,凤凰〔21〕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22〕,河海之于行潦〔23〕,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拨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24〕’”
〔1〕说辞,言语也。行,去声。德行,得于心而见于行事者也。三子善言德行者,身有之,故言之亲切而有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