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但因舜之行、事,而示以与之之意耳。〔5〕言下能荐人于上,不能令上必用之。〔6〕暴:
步卜反,下同,显也。舜为天人所受,是因舜之行与、事,而示之以与之之意也。〔7〕治,去声。〔8〕相,去声。〔9〕甫河,在冀州之南。其南即豫州也。〔10〕朝,音潮。〔11〕讼狱,谓狱不决而讼之也。〔12〕夫,音扶。〔13〕自,从也。天无形,其视听皆从于民主视听。民之归舜如此,则天与之可知矣。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大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
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後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大。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1〕’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2〕。
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3〕。
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4〕。
伊尹相汤以王〔5〕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6〕颠覆〔7〕汤之典刑〔8〕,伊尹放之于桐〔9〕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毫〔11〕。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12〕。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13〕”〔1〕阳城、箕山之阴,皆嵩山下深谷中可藏处。朝,音潮。启,禹之子也。
杨氏曰:“此语孟子必有所受,然不可考矣。但云‘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可以见尧、舜、禹之心皆无一毫私意也。”〔2〕“之相”之相,去声。“相去”之相,如字。尧、舜之子皆不肖,而舜、禹之为相久,此尧、舜之子所以不有天下而舜、禹有天下也。禹之子贤,而益相不久,此启所以有天下而益不有天下也。然此皆非人力所为而自为。非人力所致而自至者。盖以理言之谓之天,自人言之谓之命,其实则一而已。〔3〕孟子因禹、益之事,历举此下两条以推明之。言仲尼之德虽无愧于舜、禹,而无天子荐之者,故不有天下。〔4〕继世而有天下者,其先世皆有大功德于民,故必有大怒如桀、纣,则天乃废之。如启及太甲、成王,虽不及益、伊尹、周公之贤圣,但能嗣守先业,则天亦不废之。故益、伊尹、周公虽有舜、禹之德,而亦不有天下。〔5〕相、王,旨去声。此承上文言伊尹不有天下之事。〔6〕赵氏曰:
“太丁,汤之太子,未立而死。外丙立二年,仲壬立四年,皆太丁弟也。太甲,大丁子也。”
【TXT论坛为您提供更多更好的TXT小说,记住我们的论坛(www。txtbbs。com)】89程子曰:“古人谓岁为年。汤崩时,外丙方二岁,仲壬方四岁,惟太甲差长,故立之也。”二说未知孰是。〔7〕颠覆,坏乱也。〔8〕典刑,常法也。〔9〕桐,汤墓所在。〔10〕艾,音乂,治也。《说文》云:“芟草也。”盖斩绝自新之意。〔11〕毫,商所都也。〔12〕此复言周公所以不有天下之意。〔13〕禅,音擅,授也。或禅或继,皆天命也。圣人岂有私意于其间哉?尹氏曰:“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孟子曰:“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知前圣之心者,无如孔子。继孔子者,孟子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