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1〕。有如时雨化之者〔2〕,有成德者,有达财者〔3〕,有答问者〔4〕,有私淑艾者〔5〕。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6〕”
〔1〕下文五者,盖因人品高下或相去远近、先后之不同。〔2〕时雨,及时之雨也。草木之生,播种封植,人力已至而未能自化,所少者,雨露之滋耳。及此时而雨之,则其化速矣。教人之妙,亦犹是也,若孔子之于颜、曾是已。〔3〕此各因其所长而教之者也。成德,如孔子之于冉、闵。财,与材同。达财,如孔子之于由、赐。〔4〕就所问而答之,若孔、孟立于樊迟、万章也。〔5〕私,窃也。淑,善也。艾,音乂,治也。人或不能及门受业,但闻君子之道于人,而窃以善治其身,是亦君子教诲之所及,若孔、孟之于陈亢、夷之是也。孟子亦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6〕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1〕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2〕。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3〕。中道而立,能者从之。〔4〕”
〔1〕几,音机。〔2〕为,去声。彀,古侯反。率,音律。彀率,弯弓上限也。言教人者皆有不可易之法,不容自贬以徇学者之不能也。〔3〕引,引弓也。发,发矢也。跃如,如踊跃而出也。因上文“彀率”,而言君子教人,但授以学之之法,而不告以得之之妙,如射者之引弓而不发矢。然其所不告者,已如踊跃而见于前矣。〔4〕中者,无过不及之谓。中道而立,言其非难非易。能者从之,言学者当自勉也。此章言道有定体,教有成法;卑不可抗,高不可贬,语不能显,默不能藏。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1〕。未闻以道殉乎218人者也。〔2〕”
〔1〕殉,如“殉葬”之殉,以死随物主名也。身出则道在必行,道屈则身在必退,以死相从而不离也。〔2〕以道从人,妾妇之道。
公都子曰:“滕更〔1〕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2〕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3〕。滕更有二〔4〕焉。”〔5〕〔1〕更,平声。赵氏曰:“滕更,滕君之弟,来学者也。”〔2〕长,上声。〔3〕尹氏曰:
“有所挟,则受道之心不专,所以不答也。”〔4〕赵氏曰:“二,谓挟贵、挟贤也。”〔5〕此言君子虽诲人不倦,又恶夫意之不诚者。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簿,无所不薄也〔1〕。其进锐者,其退速〔2〕。”〔3〕〔1〕已,止也。不可止,谓所不得不为者也。所厚,所当厚者也。此言不及者之弊。〔2〕进锐者,用心太过。其气易衰,故退速。〔3〕三者之弊,理势必然。虽过、不及之不同,然卒同归于废弛。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1〕也,爱〔2〕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3〕〔1〕物,谓禽兽草木。〔2〕爱,谓取之有时,用之有节。〔3〕程子曰:“仁,推己及人,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于民则可,于物则不可。统而言之则皆仁,分而言之则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