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和〔1〕而不同〔2〕,小人同而不和。”〔3〕〔1〕和者,无乖戾之心。〔2〕同者,有阿比之意。〔3〕尹氏曰:“君子尚义,故有不同。
小人尚利,安得而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1〕好、恶,并去声。一乡之人,宜有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具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94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1〕〔1〕易,去声。说,音悦。器之,谓随其材器而使之也。君子之心公而忽,小人之心私而刻。
天理人欲之间,每相反而已矣。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1〕〔1〕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下矜肆,小人逞欲,故反是。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1〕〔1〕程子曰:“木者,质朴。讷者,迟钝。四者质之近乎仁者也。”杨氏曰:“刚毅则不屈于物欲,木讷则不至于外驰,故近仁。”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1〕〔1〕胡氏曰:“切切,恳到也。偲偲,详勉也。怡怡,和悦也。皆子路所不足,故告之。又恐其混于所施,则兄弟有贼恩之祸,朋友有善柔之损,故又别而言之。”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1〕〔1〕教民者,教之以孝弟忠信之行、务农讲武之法。即,就也。戎,兵也。民知亲其上,死其长,故可以即戎。程子曰:“‘七年’云者,圣人度其时可矣。如云‘期月’、‘三年’、‘百年’、‘一世’、‘大国五年’、‘小国七年’之类,皆当思其作为如何乃有益。”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1〕〔1〕以,用也。言用不教之民以战,必有败亡之祸,是弃其民也。
95宪问第十四胡氏曰:“此篇疑原宪所记。”凡四十七章。
宪〔1〕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2〕〔1〕宪,原思名。〔2〕谷,禄也。邦有道不能有为,邦无道不能独善,而但知食禄,皆可耻也。宪之狷介,其于“邦无道,谷”之可耻,固知之矣;至于“邦有道,谷”之可耻,则未必知也。故夫子因其问而并言之,以广其志,使知所以自勉而进于有为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1〕”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2〕〔1〕此亦原宪以其所能而问也。克,好胜。伐,自矜。怨,忿恨。欲,贪砍。〔2〕有是四者而能制之,使不得行,可谓难矣。仁则夭理浑然,自无四者之累,“不行”不足以言之也。
程子曰:“人而无克、伐、怨、欲,惟仁者能之。有之而能制其情,使不行,斯亦难能也,谓之仁则未也。此圣人开示之深,惜平宪之不能再问也。”或曰:“四者不行,固不得为仁矣。
然亦岂非所谓克己之事,求仁之方乎?”曰:克去己私以复乎礼,则私欲不留,而天理之本然者得矣。若但制而不行,则是未有拔去病根之意,而容其潜藏隐伏于胸中也。岂克己求仁之谓哉?学者察于二者之间,则其所以求仁之功,益亲切而无渗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