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1〕〔1〕文,去声,饰之也。小人惮于改过,而不惮于自欺,故必文以重其过。
【TXT论坛为您提供更多更好的TXT小说,记住我们的论坛(www。txtbbs。com)】20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严然〔1〕,即之也温〔2〕,听其言也厉〔3〕。”
〔1〕俨然者,貌之庄。〔2〕温者,色二和。〔3〕厉者,辞之确。程子曰:“他人俨然则不温,温则不厉,惟孔子全之。”谢氏曰:“此非有意于变,盖并行而不相悖也,如良玉温润而栗然。”
子夏曰:“君子信〔1〕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2〕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3〕〔1〕信,谓诚意恻恒而人信之也。〔2〕厉,犹病也。
〔3〕事上使下,皆必诚意交孚,而后可以有为。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1〕〔1〕大德、小德,犹言大节、小节。闲,阑也,所以止物之出入。言人能先立于其大者,则小节虽或未尽合理,亦无害也。吴氏曰:“此章之言,不能无弊。学者详之。”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1〕”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臂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2〕〔1〕洒,色卖反。扫,素报反。子游讥子夏弟子:于威仪容节之间则可矣;然此小学之末耳,推其本,如《大学》“正心”、“诚意”之事,则无有。〔2〕倦,如“诲人不倦”之倦。区,犹类也。别。必列反。焉,於虔反。言君子之道,非以其末为先而传之,非以其本为后而倦教。
但学者所至,自有浅深,如草木上有大小,其类固有别矣。若不量其浅深,不间其生熟,而概以高且远者强而语之,则是诬之而已。君子之道,岂可如此?若夫始终本末一以贯之,则惟圣人为然,岂可责之门人小子乎?程子曰:“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非先传以近、小,而后不教以远、大也。”又曰:“洒扫、应对,便是形而上者,理无大小故也。故君子只在慎独。”又曰:“圣人之道,更无精粗。从洒扫、应对,与精义入神贯通只一理。虽洒扫、应对,只看所以然如何。”又曰:”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为两段事。洒扫、应对是其然,必有所以然。”又曰:“自洒扫、应对上,便可到圣人事。”愚按:程子第一条,说此章文意,景为详尽。其后四条,皆以明精粗本未,其分虽殊,而理则一;学者当循序而渐进,不可厌末而求本。盖与第一条之意,实相表裹,非谓末即是本,但学其末而本便在此也。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1〕〔1〕优,有馀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馀。
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1〕〔1〕致极其哀,不尚文饰也。杨氏曰:“‘丧,与其易也宁戚’,不若礼不足而哀有馀之意。”
愚按:“而止”二字,亦微有过于高远而简略细微之弊。学者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