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胆热多睡。远志丸方。
远志(三分去心)、人参(一两去芦头)、苦参(三分锉)、马头骨灰(三分)、茯神(三分)、菖蒲(半两)、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铁粉(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入朱砂等令匀。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煎木通汤下十丸。
又方。
马头骨灰(一两)、铁粉(一两)、朱砂(半两研水飞过)、龙脑(半分)、上件药。同研令匀。炼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以竹叶温汤下。食后服。

心脏论
论曰∶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
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在臭为焦。在虫为羽。在液为汗。在性为礼。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其在脏为神。两精相搏谓之神。神者精气之化成也。故心者火也。王于夏。手少阴是其经。与小肠手阳明合。小肠为腑。而主表。心为脏而主里。心气盛为神有余。则病骨肉痛。胸中多满。胁下及腰背肩胛两臂间痛。喜笑不休。是心气之实也。则宜泻之。心气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喜忧悲。是心气之虚也。则宜补之。夏心脉来。浮大而数者。是平脉也。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心。水之克火。大逆不可治也。反得弦而长者。是肝之乘心。母之克子。虽病当愈。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心。子之克母。虽病可治。反得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心。金之克火。虽病不死。心脉来。累累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真心脉至。牢而搏。如循薏苡累累然。其色赤黑不泽。毛折者。死矣。
治心虚补心诸方
夫心虚则生寒,寒则阴气盛,阴盛则血脉虚少,而多恐畏,情绪不乐,心腹暴痛。时唾清涎,心膈胀满,好忘多惊,梦寐飞扬,精神离散,其脉浮而虚者,是其候也。
治心气虚。惊悸喜忘。不思饮食。宜服远志散方。
远志(半两去心)、菖蒲(半两)、铁精(半两)、桂心(三分)、黄〔一两(锉)、〕、防风(三分去芦头地黄(三分)、味子(半两)、麦门冬(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治心气虚,忧恐恍惚,心腹痛,胀满,食少,宜服熟干地黄散方。
熟干地黄(三分)、远志(半两去心)、菖蒲(一两)、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芎(半两)、桂心(半两)、人参(一两去芦头)、白茯苓(一两)、白芍药(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心气虚损,志意不定,腰脊腹胁相引痛,不能俯仰,宜服白术散方。
白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当归(三分锉微炒)、白茯苓(三分)、远志(半两去(三分炮裂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饴糖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治心气虚苦悲,恐惊悸恍惚,谬忘,心中烦闷,面目或赤、或黄,羸瘦,宜服紫石英散紫石英(二两细研如粉)、桂心(二两)、白茯苓(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白术(半两)、黄(半两锉)、熟干地黄(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一两去心)、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