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子》曰:《周髀》云:冬至三光微,夏至三光盛。
《淮南子》曰:夏至则斗南中绳,阳气极,阴气萌,故曰,夏至为刑。
又曰:夏至则火从之,故五月火正而水漏。阳气为火,阴气为水,水胜,故夏至湿。
又曰:夏至而流黄泽,石精出,蝉始鸣,半夏生,蚊虻不食驹犊,鸷鸟不搏黄口。
又曰:毛羽者,飞行之类也,故属於阳。故曰,夏至日,鹿角解。
又曰:夏至加十五日指丁,则小暑,音比大吕;加十五日指未,则大暑,音比太簇;加十五日指庚,背阳之维,则夏节尽。
《风俗通》曰:夏至着五彩,辟兵,题曰游光厉鬼,知其名者无温疾,五彩辟五兵也。按人取新断织系户,亦此类也。谨按织取始断二三寸帛,缀着衣衿,以已织纴告成於诸姑也,后世弥久,易以五彩。又永建中,京师大疫,云厉鬼字野重游光,亦但流言,无指见之者。其后岁岁有病,人情愁怖,后增题之,冀以脱祸。今家人织新缣,皆取着后缣绢二寸许,系户上,此其验也。
《抱朴子》曰:予祖彬为汲令,以夏至日请主簿杜宣,赐酒北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形如蛇,宣恶之,及饮得疾。后彬知之,使宣于旧处设酒,杯中犹有蛇。因谓宣曰:“此弩影耳”。宣遂意解。
《古今历术》曰:夏至之日,昼六十五刻,夜三十刻。
郦道元注《水经》曰:丹水出丹鱼,先夏至前十夜伺之,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
《神异经》曰:北方荒中有石湖,方千里无凸凹,平满无高下,岸深五丈余,冰维夏至左右五六十日解耳。
《历疏》曰:芒种,谓谷芽始出,故曰芒种,夏至之日,其日行天至於艮维东北角,言曰极於北,故曰夏至。
竺法真《罗山疏》曰:荔枝以冬青,夏至日子始赤,六七日可食。
《杂说》曰:百舌鸟一名反舌,春始啭,夏至则止。唯食蚯蚓。正月以后冻开则来,蚯蚓出故也;十月以后则藏,蚯蚓蛰故也。物之相感,不知所由。
《酉阳杂俎》曰:猫目睛旦暮圆,及午竖敛如綖,其鼻端常冷,唯夏至一日暖。
蔡邕《独断》曰:夏至阴气始起,鹿角解,故寝兵鼓,身欲宁,志欲静,不听事送迎五日。
又曰: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
又曰:夏至之日,离卦用事。日中时,南方有赤云如马者,离气至也,宜黍。离气不至,日月无光,五谷不成,人病目疼,冬中无冰,应在十一月内。夏至之日,风从离来为顺,其年大熟。夏至前六日,夏至后十日,十六日为穷日。
《月令占候图》曰:夏至:朔日夏至,并二日、三日至六日夏至,五谷熟。二十二日、二十四日夏至,五谷不熟。二十五日、三十日夏至,时价平和。晦日夏至,五谷贵。
《天文录》曰:大寒在冬至后,二气积寒而未温也。大暑在夏至后,二气积暑而未歇也。寒暑和乃在春秋分后,二气寒暑即未即平也。譬如火始入室,未甚温,弗事加薪,久而愈炽,既迁之,犹有余热也。冬至之日,日出辰入申,昼行地上百四十六度强,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少弱,故昼短夜长也。夏至之日,日出寅入戌,昼行地上二百一十九度少弱,夜行地下一百四十六度强,故昼长夜短。春秋之日,日出卯入酉,昼行地上夜行地下,皆一百八十二度半强,昼夜长短同也。
二十四
《释名》曰:秋者緧也,。緧迫万物,使得时成也。
又曰:七月谓之夷则何?夷者,伤也,则者,法也,言万物始伤,被刑法也。
又曰:八月谓之南吕何?南者,任也,言阳气尚有任,生荠麦也。
《说文》曰:天地反物为秋,字从禾,燋省声。
《易》曰: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
《书》曰: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
《诗》曰: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又曰:七月流火。
又曰: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礼》曰:七月之节,日在张,昏尾中,晓娄中,斗建甲位之初,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夷则,其数九,其性义,其事言,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立秋之日,凉风至,后五日白露降,后五日寒蝉鸣。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辂,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稻与鱼,其器廉以深。太史以先立秋三日,谒於天子曰:“某日立秋,盛德在金。”天子乃斋。立秋之日,天子亲率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还乃赏军帅武人於朝,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杰俊,专任有功,以正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顺彼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