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方。
铅霜(一分)、腻粉(一分)、柳絮矾(一分)、川朴硝(一分)上件药。细研为散。每服。以冷水调下半钱。日夜可四五服。
治渴利后发疮诸方
夫渴利之病。随饮即小便也。谓服石药之人。房室过度。肾气虚耗故也。下焦既虚。虚则生瘥。
治渴利后。皮肤生疮。肢节疼痛。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两)、玄参(一两)、知母(一两)、赤茯苓(一两)、赤芍药(三分)、漏芦(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菝(一两)、黄连(一两半去须)、甘草(一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浆水调下二钱。以瘥为度。
治渴利后。心烦体热。皮肤生疮。瘙痒。栝蒌根散方。
栝蒌根(二两)、赤茯苓(二两)、玄参(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苦参(三分锉)甘草(三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浆水调下一钱。
治渴利后。头面身上。遍生热毒疮。玄参散方。
玄参(一两)、栀子仁(三分)、黄芩(一两)、白蔹(半两)、川升麻(一两)、连翘(一两)犀角屑(半两)、葳蕤(一两)、木香(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
治渴利后。皮肤生热毒疮疼痛。寒热。口干心烦。黄散方。
黄(一两锉)、甘草(一两炙微赤锉)、川升麻(一两)、黄芩(一两)、前胡(一两去芦头)栝蒌根(一两)、知母(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赤芍药(一两)、生干地黄(二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竹叶二七片。小麦一百粒。
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
治渴利后。肺脏风毒。外攻皮肤。生疮瘙痒。心烦。秦艽丸方。
秦艽(一两去苗)、乌蛇(三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牛蒡子(三分微炒)、防风(半两去芦头)、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栀子仁(三分)、犀角屑(三分)、赤茯苓(一两)、苦参(一两锉)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煎竹叶汤下三(二)十丸。
治渴利后。热毒未解。心神烦热。皮肤瘙痒成疮。皂荚并目方。
皂荚(十挺不者捶碎用水三升浸一宿令浓滤去滓以慢火熬成膏)、天门冬(一两半去心焙)、枳炒去瓤)、防风(炒)、苦参(一两锉)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皂荚膏。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入温浆水下三十丸。
治消渴后成水病诸方
夫五脏六腑皆有津液。若腑脏因虚。而生热气。则津液竭。故渴也。夫渴数饮水。其人必眩。背寒而呕者。因利虚故也。诊其脉滑甚。为喜渴。其病变成痈疽。或为水病也。
治消渴后。遍身浮肿。心膈不利。紫苏散方。
紫苏茎叶(一两)、桑根白皮(一两锉)、赤茯苓(一两)、羚羊角屑(三分)、槟榔(三分)木香汤浸去皮微炒)候温服。
治消渴后。头面脚膝浮肿。胃虚不能下食。心胸不利。或时吐逆。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两)、紫苏子(一两)、白术(一两)、前胡(一两去芦头)、人参(一两去芦头)陈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