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
右寸脉浮洪而数,为鼻衄鼻。左寸脉浮缓,为伤风鼻塞,鼻流清涕。
方法
丹溪曰:鼻为肺之窍,因心肺上病而不利也,有寒有热。寒邪伤于皮毛,气不利而壅塞;热壅清道,气不宣通。寒则表之,麻黄、桂枝之类;热则清之,芩、连、栀子之类。
面鼻紫黑,面为阳中之阳,鼻居面之中,一身之血运到面鼻,皆为至清至精之血。多酒之人,酒气熏蒸,面鼻得酒,血为极热,热血得寒,污浊凝结而不行,故色紫黑。治宜化滞血,生新血,四物加片芩(酒炒)、红花(酒浸)、茯苓、陈皮、甘草、生姜煎,调五灵脂末服。气弱者,加黄(酒浸)。
酒鼻乃热血入肺(治用前方),用梧桐子桐油,入黄连,以天吊藤烧油,热敷之。
又方用山硫黄(入萝卜内煨)、乳香、轻粉、乌头尖,酥调敷。或用胆矾敷之。
又方用山栀为末,蜜蜡丸如弹子大,空心嚼一丸,白汤下。
鼻肉乃肺气盛,用枯矾研为末面,脂调绵裹塞鼻中,数日自消。
又方木通、附子炮、细辛,蜜和绵裹塞鼻中。又用防风通圣散加京三棱、山茱萸肉、海藻,并用酒浸,炒为末,每服一钱五分,酒调服之。
鼻渊,胆移热于脑则辛鼻渊,防风通圣散一两,加薄荷、黄连各二钱五分,水煎服。
(以上丹溪方法凡八条)
防风汤(宣明)治鼻渊脑热,渗下浊涕不止,久而不已,必成衄血之疾。
黄芩人参甘草(炙)川芎麦门冬(去心,各一两)防风(去芦,一两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服,食后服,日三服。
丽泽通气汤(东垣)治鼻不闻香臭。
黄(八分)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升麻葛根(各六分)炙甘草(四分)麻黄(不去节,冬月加)川椒白芷(各二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枣二枚,葱白三寸,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食远。忌一切冷物,及风寒凉处坐卧。
温肺汤(东垣)治鼻不闻香臭,多眵泪。
丁香(二分)防风炙甘草葛根羌活(各五分)升麻黄(各七分半)麻黄(不去节,一钱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葱白三根,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御寒汤治寒气风邪伤于皮毛,令鼻壅塞,咳嗽上喘。
黄连黄柏羌活(各二分)炙甘草佛耳草款冬花白芷防风(各三分)升麻人参陈皮(各五分)苍术(七分)黄(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后服。
(祖传方)
治鼻中时时流臭黄水,甚者脑亦时痛,俗名控脑砂,有虫食脑中。
用丝瓜藤近根三、五寸许,烧存性,为细末,酒调服之即愈。
又治方用白牛毛枨叶(如白杨木叶,香辣者是)焙干为末,吹入鼻中,立愈。
痔漏

经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为痔。又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若夫饱食太过,则脾气倦甚,不能运化精微,朝伤暮损,清浊混淆,故食积下流于大肠之间而为病也。盖脾胃一虚,肺气亦乏,而大肠之气亦从而虚,其肝木得以乘虚下流而为肠风病,则是皆金失所养、木寡于畏之所为耳。其为变见名状种种不同,曰牛奶,曰鼠奶,曰鸡心,曰鸡冠,曰莲花,曰翻花,曰蜂窠,曰穿肠,曰外痔,虽曰为状不一,而其因则同焉。治法以苦寒泻火,芩、连、栀子、槐花之类。以辛温和血,川归、川芎、桃仁之类。风邪在下,以秦艽、防风、升麻之类提之。燥热怫郁,以大黄、枳壳、麻仁之类润之。遘此疾者,自宜慎口节欲,根据法调治,无有不安者也。
脉法
脉沉小实者,易治;浮洪而软弱者,难愈。
方法
丹溪曰:痔病,因风热燥归于大肠也,治血为主,大法用条芩凉大肠,人参、黄连、生地黄、槐角凉血生血,当归和血,川芎、升麻、枳壳宽肠。
漏疮,先须用补药以补气血,参、、归、术为主,大剂服之。外以附子为末,津和作饼子如钱浓,以艾多灸之,漏大者艾炷亦大,漏小者艾炷亦小,灸令微热,不可令痛,饼干即易之,再和再灸。又以补气血药,作膏药贴之。
一方治痔疮肿痛,用蜗牛(一名蜒蝣)阴干为末,敷之即愈。或用香油浸蜗牛月余,而以其油沫敷,亦效。
洗药,用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煎汤,先熏后洗。
又方治痔疮风肿疼痛,用胡麻子煎汤洗之,其肿即消。
又方用木鳖子、五倍子共为细末,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