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九,一八)甲、南京谭延闿、程潜、李宗仁、何应钦等电汪兆铭,对孙科、伍朝枢在汉所议办法全赞同,请在汉粤之中央委员来宁,于十一月一日开第四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
乙、京绥路之北方军左翼商震部因京汉路之右翼军已退,作战计划改变,即自下花园宣化西撤柴沟堡一带。
丙、陇海路之国民联军鹿锺麟部退归德,直鲁军占马牧集。
丁、柏文蔚辞三十三军军长,以张克瑶继任。
戊、上海英美烟草公司罢工风潮扩大。
10.14(九,一九)甲、北方军挺进军司令第四师师长傅作义入涿州,以旅长白儒清,团长袁庆增分任卫戍司令城防司令,其别动队在长辛店琉璃河一带出现。
乙、冯玉祥令豫东各军分向柘城、太康、杞县撤退。
丙、冯玉祥速电南京,请由津浦线从速出兵,夹攻徐州。
丁、白崇禧编组第十三军,以赖世璜旧部为第一师,并拟编王天培旧部第十军为第二、第三师,该军反对。
戊、广州工人海员罢工示威。
己、中芬通好条约互换。
庚、苏俄代理外长加拉罕向日大使田中提议订立互不侵犯条约。
10.15(九,二○)甲、国民政府决定西征(讨唐生智)北伐并进,以李宗仁、程潜及朱培德部任西征,由李统率第七军夏威、第十九军胡宗铎、第三十七军陈调元,出皖北,攻唐生智之江左军何键部。程统第六军、第十三军陈嘉佑、第四十四军叶开鑫,出皖南,攻唐生智之江右军刘兴部。朱统第三军王均、第九军金汉鼎出赣西攻长沙岳州。陈绍宽率海军沿江进攻。北伐军以何应钦任之,以第一军刘峙、第九军顾祝同、第三十三军张克瑶、第四十军贺耀组、新编第十军夏斗寅,担任津浦线。以第十七军曹万顺、第二十六军陈焯及文鸿恩、李明扬两师(第十八军及第三十一军所改编)担任运河线,各路军已开始出动。
乙、北方军总司令阎锡山规定防守计划,右翼获鹿为第一线以孙楚军守之,井陉为第二线由徐永昌守之,井陉以北由杨爱源军守之。放弃石家庄,左路军商震退永嘉堡柴沟堡,张荫梧军退阳源(奉军高维岳占张家口)。
丙、奉军开始围攻涿州(奉军为于芷山之第三十军,万福麟之第八军及邹作华之炮兵)。
丁、日人宣传满蒙交涉即重开,将各问题分别解决。
10.16(九,二一)甲、广东李济琛系之黄绍竑、陈济棠军相继由潮梅开广州集中,张发奎部李汉魂师接防惠州,捕杀第十八师师长胡谦(时广东军政权已大半入于张发奎陈公博手中,李济琛无能为力)。
乙、陇海路国民联军左翼第八方面军刘镇华部姜明玉、梅发魁、憨玉珍叛变,掳副总指挥郑金声,降于直鲁军,占领柳河(一作10.16;11.8郑在济南遇害)。
丙、周恩来、叶挺、贺龙、谭平山、林祖涵、吴玉章、张国焘、恽代英会于香港。
10.17(九,二二)甲、南京谭延闿等通电赞成十一月一日在南京开第四次中央委员会议,请汪兆铭等莅会。
乙、程潜任军事委员会主席,何应钦任北伐前敌总指挥。
丙、唐生智部第三十六军刘兴自芜湖,第三十五军何键自巢县合肥分别西撤。
丁、直鲁军占归德。
戊、奉军汲金纯之第十五军占石家庄。
己、奉军仍猛攻涿州(此后三十余日均在剧战中)。
庚、北京附近门头沟、密云均有北方军之便衣军别动队活动,北京加紧戒严,并拘捕学生工人。
10.18(九,二三)甲、张作霖下令,对山西有息兵意。
乙、大名之直鲁军孙魁元(殿英)攻陷彰德。
丙、广州政治分会临时军事委员会成立,李济琛之第八路军总指挥,张发奎之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均取消,俟四次执监会议开毕,中央健全后,即将临时军事委员会取消。
10.19(九,二四)甲、广州李济琛、张发奎等赞成第四次中央委员会议,并主开预备会。
乙、西征军第三十七军陈调元及海军占领芜湖,李宗仁自南京西上指挥。
丙、自汕头西走之贺龙叶挺残部一千余人与海陆丰之彭湃部会合。
丁、广州省港罢工纠察队被解散,工人领袖被捕。
戊、汉口交涉员为第三特区事驳覆英领事。
己、招商局「爱仁」轮自粤赴厦为匪所劫,英舰炮击,被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