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远处的人间,有无限的平安与快乐,无限的春光……在此暂时可以忘却无数的落蕊与残红;亦可以忘却花荫中掉下的枯叶,私语地预告三秋的情意;亦可以忘却苦恼的僵瘪的人间,阳光与雨露的殷勤,不能再恢复他们腮颊上生命的微笑,亦可以忘却纷争的互杀的人间,阳光与雨露的仁慈,不能感化他们凶恶的兽性;亦可以忘却庸俗的卑琐的人间,行云与朝露的丰姿,不能引逗他们刹那间的凝视;亦可以忘却自觉的失望的人间,绚烂的春时与媚草,只能反激他们悲伤的意绪。
我亦可以暂时忘却我自身的种种;忘却我童年期清风白水似的天真;忘却我少年期种种虚荣的希冀;忘却我渐次的生命的觉悟;忘却我热烈的理想的寻求;忘却我心灵中乐观与悲观的斗争;忘却我攀登文艺高峰的艰辛;忘却刹那的启示与彻悟之神奇;忘却我生命潮流之骤转;忘却我陷落在危险的旋涡中之幸与不幸;忘却我追忆不完全的梦境;忘却我大海底里埋首的秘密;忘却曾经刳割我灵魂的利刃,炮烙我灵魂的烈焰,摧毁我灵魂的狂飚与暴雨;忘却我的深刻的怨与艾;忘却我的冀与愿;忘却我的恩泽与惠感;忘却我的过去与现在……过去的实在,渐渐的膨胀,渐渐的模糊,渐渐的不可辨认;现在的实在,渐渐的收缩,逼成了意识的一线,细极狭极的一线,又裂成了无数不相联续的黑点……黑点亦渐次的隐翳?幻术似的灭了,灭了,一个可怕的黑暗的空虚……【赏析】
散文的星空,璀璨迷人,那是一颗颗睿智的星辰。写情绘景,朝花夕拾,游踪山川名城,叫人流连忘返;更让人动心的还有坦率地剖露心灵那洞天其中的瑰丽世界,读者在那里可神游八极,心驰万仞,得到无穷的心理和艺术上的享受。《北戴河海滨的幻想》理当是这样一篇美文,然而,翻阅几册”徐志摩作品集“之类的书籍,编者大都归之于旅游散文之列。
这是有点牵强的。编者大致出于两种考虑;一是题目的景名是很醒目的;二是文章中着实也三言五语地说了那里的一点话。然而,依题而论其实,是不妥的。且说写景吧,在我看来,作者并无意要把北戴河的风光美景写出,更无意写出其异于他地之处,心力明显落在喧闹,以衬其所得境地之寂静而已。北戴河并不重要,当然也可是南戴河,还可是虚名山,只要能给徐志摩在热烈中带一点静思的氛围就中意了。
它委实是一篇坦露心迹,迸射思想火花的佳作。
徐志摩是一个情感热烈的作家,喜欢象征着活力的运动。他说:”我是个好动的人;每回我身体行动的时候,我的思想也仿佛就跟着跳荡,“”是动,不论是什么性质,就是我的兴趣,我的灵感。是动就会催快我的呼吸,加添我的生命①。动,被他提到生命意义的高度,可见动与徐志摩的轻重。然而,本文却对静投入了心思“难得是寂寞的环境,难得是静定的意境;寂寞中有不可言传的和谐,静默中有无限的创造。”不用说,作者心中有不吐不快的郁结。
①见徐志摩《落叶》。
青年永远热情似火,富有反叛和冒险精神,对未来有无穷的幻想。熄灭他们的理想之火,无异于窒息他年轻的生命。然而,正如作者清醒地意识到,“纯粹的,猖狂的热情之火,不同阿拉伯的神灯,只能放射一时的焰舌,不能永久的朗照。”此言,一针见血地指出青年人致命的弱点。青年人一旦失败,将会“流水润,明星没,露珠散灭,电闪不再!”作此文时(1924年),作者依旧年青,我们不难从中窥见他自己痛苦的心迹。
不然,他也不会那么忘情于“艳丽的日辉”、“有福的山谷”、“安乐的村”,正是有这般自然与人生的大和谐,才有继之而来的无限的解脱。
他既忘却纷纭尘世的种种“意绪”,又忘却自身的“幸与不幸”,使自己沉浸在消失了“过去”“现在”的虚幻之中。
徐志摩是一位具有浓厚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的诗人和作家。对自然的崇尚和热爱是他重要的思想内涵之一。在剑桥求学期间,结识了英国着名的女作家曼斯菲尔德,她那反传统、爱人类、爱自由,眷恋大自然的本色美的思想,浸染了徐志摩的心灵;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对大自然的倾慕,也时时拨动着徐志摩灵魂之弦,热爱自然,凝视大自然的和谐与安乐是他无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