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治法x
大要初起当清解肠胃之湿热。久则调和中焦之气血。服凉药不愈者。必佐以辛味。服辛味不愈者。必治
以温中。(医统)下陷既久。升提可用。(汇补)益精气血气。皆生于谷气。胃气一复。血自循轨。(入门)
x用药x
主以四物汤。风加荆芥、防风。湿加苍术、秦艽。热加槐角、芩、连。寒加木香、干姜。气加香附、枳壳。瘀加桃
仁、韭汁。久虚者。加参、、术、草。下陷者。加升麻、柴胡。虚热者。加阿胶、生地。虚寒者。加附子、炮姜。古
方。阴结用平胃地榆汤。(汇补)
x【附肠风】x
肠风者。自外感而得。邪气内客。随感随见。(戴氏)属足阳明经。(卮言)或外风从肠胃经络而入客。或内风因
肝木过旺而下乘。故曰肠风。风有以动之也。外症腹中有痛。所下清血纯血。当先解肠胃之风邪。次分内
外以调理。内风用胃风汤。外风用槐角丸。(准绳)
x【附脏毒】x
脏毒者。自内伤而得。蕴积毒瓦斯。血色浊黯。久而始见。(戴氏)属大肠经积热。久而生湿。湿从而下流也。(卮言)
外症腹内略疼。浊血兼脓。或肛门肿胀。或肠头突出。或大便难通。先以拔毒疏利之剂。逐出恶血。然后以
凉血祛风之剂。兼助胃气。(准绳)二黄柏叶主之。或用干柿烧灰。每朝米饮调下。以其能消宿血。解热毒。且
健脾敛肺故也。(汇补)
x【附肠癖】x
肠癖者。原因胃风飧泄。久则湿热成癖。注于大肠。传于少阴。名曰肠癖。俗呼血箭。因其便血唧出。有似于
箭也。又有如节。四散漏下。(入门)有恒发于长夏者。因湿热令行。客气盛而主气弱。故肠癖之病甚也。宜升
阳防风汤。加炒柏、酒芩、当归、陈皮主之。(准绳)
x【附蛊毒】x
脏腑败坏。下血如猪肝。如烂肉。心腹绞痛。涎唾沉水。嚼豆不腥者。中盅也。(准绳)在膈者。以胆矾溶化。升
麻煎汤探吐。在下者。以郁金为末。米饮调下。取泻后。以平胃散将养之。(入门)
x【附血痔】x
血痔者。湿毒留于脏腑。注于大肠。既有病根。复遇劳思饮酒。后即下血。由内热而妄行也。宜四物汤。加芩、
柏、槐花治之。如年高气弱。或误用攻下。血来不止者。四君子主之。劳役即发。觉重坠者。补中益气。加黄芩、
槐花。又有脓汁浊液化生虫物。蠹食肛门。傍生小窍。滴血淋沥。射如血线。当以芜荑、艾叶、楝根等物化虫
可耳。外以血竭末敷之。或以鳗鲤骨。烧烟熏亦效。(汇补)
x便血选方x
胃风汤(方见痢疾)
黄连汤(洁古)
黄连当归(各五钱)炙草(二钱半)
每服五钱。水煎加大黄一钱。芍药五钱。淡桂五分。名芍药黄连汤。水煎。调木香、槟榔末五钱。
胶艾汤(和剂)
即四物汤加阿胶、艾叶、甘草。
平胃地榆汤(谦甫)治阴结便血。
即异功散加炮姜、附子、苍术、浓朴、神曲、益智、升麻、干葛、当归、白芍、姜、枣。
槐花丸治肠风痔血。
槐角地榆黄芩当归防风枳壳
加秦艽、升麻。
黄连阿胶丸
黄连(三两)阿胶(一两)茯苓(二两)
以连、苓为末。水煮阿胶膏为丸。空心米饮下。
黄土汤(金匮)
甘草白术黄芩阿胶熟地附子(炮各二两)伏龙肝半升煮。分服。
三黄补血汤
黄(一钱半)生地(二钱)熟地川芎(各一钱)芍药丹皮柴胡升麻(各五分)
柏叶散治脏毒。
侧柏叶(二两)黄芩(一两半)大黄(五钱)
米饮下。
升阳防风汤(东垣)治肠风。
苍术(酒浸炒四钱)白术茯苓芍药(各一钱)防风(二钱)
理物汤
即理中四物汤合用。
四物汤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四方俱见中风)理中汤(方见中寒)
棕灰散
败棕存性。每服二钱。或酒或米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