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脉法x
脉滑手足温者生。脉涩四肢寒者死。脉宜浮迟。不宜急数。(脉经)上气脉数。身热不得卧者死。上气面浮。脉
浮大者死。右寸脉实而紧。为肺感寒邪。亦有六脉沉伏者。并宜发散。则热退喘止。(汇补)
x治法x
外邪则散之。气郁则开之。痰则豁之。火则清之。停饮者吐之。脾虚者温之。气虚而火入于肺者。补气为先。
阴虚而火来乘金者。壮水为亟。水寒火不归经者。导龙入海。肾虚水邪泛溢者。逐水下流。(汇补)
x用药x
主以二陈汤。加桔梗、枳壳、苏子等。寒郁。加麻黄、杏仁。风痰。加南星。火痰。加黄连、山栀。水气。加猪苓、
泽泻。胃虚。四君子汤。肾经阴虚。六味地黄汤。阳虚。安肾丸。妇人产后。及跌扑损伤。瘀血入肺喘者。二味参苏饮。
脾肾两虚。观音应梦散。或参胡汤、八味丸。凡喘盛。不可用苦寒。以火盛故也。
x喘病选方x
二陈汤统治喘病。为其能顺气和中化痰也。(方见痰症)
安肾丸治肾虚水涸。气孤阳浮致喘者。
肉桂(五两)破故纸山药石斛白术茯苓
肉苁蓉萆巴戟蒺藜桃仁(各十五两)川乌(炮去皮脐五两)
蜜丸。空心。温酒或盐汤服。
二味参苏饮治产后瘀血入肺。咳嗽喘急。
人参(一两)苏木(二两)
若口鼻气急黑色者。加附子救之。如愈后。即服六君子汤为妙。
三拗汤治风寒郁闭。喘促不得息。
麻黄(一钱)杏仁(七粒)甘草(五分)
水煎。热服取汗。
应梦散治肾气烦冤。喘促不得卧。
人参(一两)胡桃肉(二枚连衣)生姜(五片)大枣(二枚)
水煎。临卧服。
千缗汤治风痰上喘。
半夏(七枚)皂荚(一寸)甘草(一寸)
合导痰汤同煎更效。
苏子降喘汤
苏子(炒捣碎)杏仁桑皮前胡橘皮半夏桔梗(各一钱)甘草(四分)
水煎。
五味子汤治胃虚喘促。脉伏而数者。
五味子(二钱)人参麦冬杏仁陈皮(各二钱半)生姜(三片)大枣(三枚)
水煎服。
四君子汤治胃虚气弱。水气上乘作喘。(方见中风)
参胡汤治喘急随绝者。余屡用之有效。功不可尽述。
人参(二钱)胡桃肉(二枚不去衣膈)
水煎服。
八味丸(方见中风)越婢加半夏汤(方见咳嗽)
华盖散治风寒致哮。
麻黄紫苏杏仁桑皮赤茯苓橘红甘草
加姜煎。
参苏温肺汤
人参肉桂甘草木香五味陈皮半夏桑皮白术紫苏(各五钱)茯苓(三分)
冬月加麻黄。
劫法
椒目研极细末。姜汤调下二钱。未效再服。俟喘止后。分痰分火治之。
<目录>卷之五胸膈门
<篇名>哮病
属性:x大意x
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抟击有
声。发为哮病。(汇补)
x内因x
皮毛者。肺之合也。(内经)肺经素有火邪。毛窍常疏。故风邪易入。调之寒包热。(玉册)由痰火郁于内。风寒束
于外。或因坐卧寒湿。或因酸咸过度。或因积火熏蒸。病根深入。难以卒除。(介宾)
x外候x
哮与喘相类。但不似喘开口出气之多。而有呀呷之音。呷者口开。呀者口闭。开口闭口。尽有痰声。呷呀二
音。合成哮字。以痰结喉间。与气相击故也。(必读)
x哮喘分辨x
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又喘促而喉中如水鸡声者。调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正传)
x治法x
或温散肺寒。或疏利膈热。或发汗祛邪。或探吐痰涎。(汇补)避风寒。节浓味。禁用凉剂。恐风邪难解。禁用热
剂。恐痰火易升。理气疏风。勿忘根本。为善也。(类经)
x治分虚实x
实邪为哮。固宜祛散。然亦有体弱质薄之人。及曾经发散。屡用攻劫。转致脉虚形减者。治当调补之中。兼
以清肺利气。(汇补)
x治分肺脾x
哮虽肺病。而肺金以脾土为母。故肺中之浊痰。亦以脾中之湿热为母。俾脾气混浊。则上输浊液。尽变稠
痰。肺家安能清净。所以清脾之法。尤要于清肺也。(汇补)
x用药x
主以二陈汤。加前胡、紫苏、枳壳、桔梗、杏仁、桑皮。温散用细辛。清火用石膏。发散加麻黄。探土用瓜蒂。发
汗用华盖散。
哮症发于初冬者。有二症。一属中外皆寒。乃东垣参苏温肺汤。劫寒痰之捷法也。一属寒包热。乃仲景越
婢半夏汤。发散之法是也。此症古人有先于八九月未寒之时。用大承气汤下其蓄热。至冬寒之时。无热
可包。而哮不作者。然第可施于北方壮实之人。如体虚屡劫。变为脉虚不足者。六君子汤。加桑皮、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