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一二,一三)
(1)参议院改临时政府组织法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另行起草。
(2)袁世凯奏,俟时局稍定,再行受封。
2.1(一二,一四)
(1)章炳麟电黎元洪,主以袁世凯为临时总统,仍都北京。
(2)袁世凯电北军将领,劝固结团体。
(3)清以张锡銮会办奉天防务,以李盛铎署山西巡抚,卢永祥会办山西军务。
(4)旅沪粤人以陈炯明将率师北伐,汪兆铭复固辞,改推冯自由为广东都督(冯亦辞)。
(5)沪军都督陈其美向招商局股东大会说明暂以该局作为借款之必要(拟向日本邮船株式会社及日清公司借一千万日元,2.6议妥,
以德、美、英及南京参议院,招商局股东反对,2.28上海日本总领事有吉明复恐招袁世凯之不满,请外务省中止进行)。
2.2(一二,一五)
(1)姜桂题、段祺瑞、冯国璋电各路统兵官,盼北方军界联合团体,以厚武力(黄兴等旋以南北军人联合会名义电姜等,否认南北之分)。
(2)段祺瑞之代表吴光新、徐树铮与武昌军政府代表孙武等会商退兵办法。
(3)清以王赓(揖唐)为军谘使。
(4)清御前会议,隆裕太后主和平(袁世凯、溥伟均未到)。
(5)贵阳巡防营管带刘显世唆使兵变,逐枢密院长张有麟,杀巡防总统黄泽霖。
(6)重庆军政府合并于成都军政府(重庆改设镇抚府)。
(7)陆军部重申不准招募令。
2.3(一二,一六)
(1)隆裕太后召见袁世凯、冯国璋,允退政,授袁世凯全权与民军商托条件,袁即电告伍廷芳。
(2)陈夔龙乞休,以张镇芳署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张为袁世凯亲信)。
(3)新任河南布政使王祖同(肖庭)自北京到开封,王锡彤偕行,策划「请愿共和而不独立」(此系二王与李时灿商定,获袁世凯同意,王敬芳、胡汝霖均预其事)。
(4)章炳麟、张謇、程德全、熊希龄、唐绍仪、汤化龙、庄蕴宽、林长民、温宗尧、蒋尊簋、汤寿潜、唐文治、王印川等组织统一党。
(5)北伐粤军协统林震败张勋部,克宿县。
(6)内政部定保护人民财产办法。
2.4(一二,一七)
(1)唐绍仪访伍廷芳,汪兆铭自上海到南京谒孙中山,分商清室颊待条件(2.6汪返沪)。
(2)冯国璋、段祺瑞、张勋等六十将领电伍廷芳,请承认颊待条件原文,和平解决。
(3)清以张锡銮为东三省边务大臣。
(4)俄军占领黑龙江胪滨府(呼伦贝尔,一作2.17)。
(5)陆军部严禁私募军饷。
2.5(一二,一八)
(1)参议院修正清室颊待条件(2.6由伍廷芳电告袁世凯)。
(2)段祺瑞、王占元、何丰林、李纯、鲍贵卿等九将领自信阳电奏,斥责王公,阻挠共和,败坏大局,即率全军将士入京,与之剖陈利害。
(3)河南巡抚齐耀琳奏,河南谘议局及军界均盼宣布共和(袁世凯授意)。
(4)出使德国、英国大臣梁诚、刘玉麟奏请速颁诏旨,决定共和。
(5)清以宋小濂署黑龙江巡抚。
(6)财政部取缔各省私借外债。
(7)改大清银行为中国银行,吴鼎昌任监督。
2.6(一二,一九)
(1)袁世凯召集王公大臣会议,传阅昨日段祺瑞等电报,决定赞同共和。
(2)出使奥国大臣沈瑞麟奏请速定大计,明诏天下。
(3)美国向有关列强提议,为维护在华共同利益,应采取一致行动。
(4)清外务部照会英使,同意开滦矿务总局联合办理合同。
(5)章炳麟到南京,任枢密顾问(另一枢密顾问为张人杰)。
(6)孙总统之公子科自美国抵南京。
2.7(一二,二0)
(1)袁世凯电唐绍仪,颊待条件今日已请旨验商,须满大众所望,并告北京及东北危机。
(2)参议院开始修订临时约法。
(3)参议院议决统一军政、民政、财政办法案。
(4)日军万余在大连柳树屯登岸,一部开往渖阳。
(5)徐州张勋部兵变。
2.8(一二,二一)
(1)隆裕太后召见袁世凯,商颊待条件,有所修正,袁即电伍廷芳、唐绍仪。
(2)梁士诒密电唐绍仪,请切商统一办法,政府可多用南人,惟地点决不可移易。颊待条件措词须浑括,将来徐图整理。
(3)冯国璋、段祺瑞等六十人电唐绍仪,颊待条件仍照原文(大清皇帝尊号相承不替,不用逊位二字)。
(4)广东都督陈炯明,北面招讨使谭人凤电孙总统等反对颊待清室条件。
(5)徐州张勋赞成共和,派员与宿州粤军司令姚雨平,浙军司令朱瑞商联络办法。
(6)江西都督马毓宝为旅长刘世钧所迫,辞职(拥马之洪帮首领朱汉涛被杀),临时省议会举李烈钧继任(南昌士兵及商界曾表示反对)。
(7)美国以日本有出兵保护关外铁路之议,声明严各中立(1.3德国曾请美国声明尊重中国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