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痢疾的护理∶1.照一般热病护理。2.隔离病患。3.静卧休息,以减轻肠蠕动。4.腹部及臀部保温,
或用热水袋放在腹部以减轻疼痛。5.在急性期间,要使病患在床上平卧大便,以使腹壁不用力。6.急性期间,要常饮开水,每半小时或一
刻钟给予一次,直至小便通畅为止。7.饮食∶在急性期可用痢疾第一类饭(流质饭),待症状减轻后可用第二类饭(半流质饭),直到大便
没有粘液及血时,才可进软饭及普通饭。
瘥后药物调理法伤寒温热
大邪退后。余热未尽。元气已虚。胃虚少纳。脾弱不运。稍动则复。若调理失当。不知禁忌。随时可以转复。若非药物调理合宜。瘥后遗症。何能辄除。爰举
其要。胪列二十四则于后。
(一)瘥后浮肿伤寒瘥后。脾虚不能制水。水溢于皮肤络脉间。肢体浮肿者。须实脾利水。宜焦冬术、茯苓皮、米仁、杜赤豆、
豆、山药、木瓜、车前子、泽泻之属治之。或以糯米、米仁、煮粥食最妙。
有因食滞中宫者。乃病后脾胃大虚。不能消谷
也。病者胃中犹燥。偏欲多食。食停心下脐上。则水不得上输于肺。肺亦不能通水道于膀胱。故溢于肢体而为肿。其症以心下脐上有硬处。按之则痛为异。
小便或利或不利。当用平胃散。加枳实、山楂、麦芽、莱菔子、六神曲、为主。硬处消则肿自愈。
或加苓泽。兼利水亦可。亦有气复未归者。热病大伤阴气之后。由阴精损及阳气。愈后阳气暴复。
阴尚亏歉之至。切忌消利。吴又可所谓病后气复血未复。气无所归。故暂浮肿。不可治肿。调其饮食。
节其劳役。静养自愈。吴鞠通曰。余见世人。每遇浮肿。便与渗利小便方法。岂不畏津液消亡。而成三消证。
快利津液。为肺痈与阴虚咳嗽身热之痨损证哉。余治是证。悉用复脉汤。重加甘草。只补其未足之阴以配其已复之阳。
而肿自消。至其辨法。气肿异于停水食滞者。停水身重。而小便不利。气肿身轻。而小便自利。食滞腹中有结。气肿腹中自和也。又有脾胃气虚。土
不制水。溢于下焦。故从腰以下有水气而为肿也。宜牡蛎泽泻散。利小便而泄下焦之水也。
(二)虚羸少气伤寒解后。肺胃津亏气馁。余热挟胃火上升。致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胃有虚热。气不下降。竹叶石膏汤。加竹茹、白薇、主之。
(三)日暮微烦热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人微烦。损谷则愈。
(四)瘥后发蒸热症新瘥蒸蒸骨热如痨瘵者。乃余热留于阴分也。不可以其羸瘦。而遽用虚损法。
必察其六府有结邪。则仍以攻邪为主。次察其筋络有壅瘀。仍以通瘀为主。次察其气道有痰涎。仍以祛其痰涎为主。数者俱
无。方可清热。或无邪而阴伤。方可纯用养阴之药。或分其余邪之轻重。亏损之多少。而兼用养阴清热药进退加减以和之。
(五)瘥后咳嗽凡热退之后。尚有咳嗽未除。此肺胃津亏。而有余热恋肺。宜滋养肺胃之阴。
其嗽自止。如南沙参、麦冬、地骨皮、川贝母、川石斛、花粉、茯苓、杏仁、桑皮、蔗汁、梨汁之类。
或加生地、玉竹之类。新感风寒。而症见咳嗽。其病为轻。以其邪传入肺。肺主皮毛。邪从外达也。
温热多内伤虚证。见咳则重。五脏传乘。肺受火刑。水源涸竭。每多死症。
(六)自汗盗汗瘥后自汗盗汗。虽皆属虚。然温热瘥后。多由余热未清。心阳内炽。以致蒸蒸燔灼。
津液外泄而汗出。为阴虚有火。慎勿骤补峻补。苦坚清养为宜。苦坚如当归六黄汤加减。以育阴泻火固表。
清养如西洋参、生地、麦冬、黄连、甘草、小麦、百合、竹叶、茯苓、莲心之类。若无热恶寒。而盗汗不止者。阳虚也。黄建
中汤加减。自汗不止者亦阳虚也。玉屏风散。加牡蛎、龙骨、收之。以固护腠理。
实表固涩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