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战
  凡与敌昼战,须多设旌旗以为疑兵,使敌莫能测其众寡,则胜。法曰:“昼战多旌旗。”①
  春秋晋侯伐齐,齐侯登山以望晋师。晋人使【司马】斥②山泽之险,虽所不至,必旆而疏陈之③,使乘车者左实右伪,以旆先,舆曳柴而从之。齐侯见之,畏其众也,遂逃归。
  「注释」
  ①昼战多旌旗: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意思是,白昼作战须多设旗帜。
  ②斥:侦察,探测。
  ③必旆而疏陈之:旆,大旗;陈,同“阵”。此句意思是,(山泽险要地方,尽管部队不到达),也一定树立大旗而稀疏地布设假目标作为疑兵以迷惑敌人。
  夜战
  凡与敌夜战,须多用火鼓,所以变乱敌之耳目,使其不知所以备我之计,则胜。法曰:“夜战多火鼓。”①
  春秋越伐吴,吴人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为左右二军,乘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吴分兵御之。越为中军潜涉,当吴中军而鼓之,吴师大乱,遂败之。
  「注释」
  ①夜战多火鼓: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夜间作战要多用火光和鼓声。火鼓,即火光和鼓声。
  备战
  凡出师征讨,行则备其邀截,止则御其掩袭,营则防其偷盗、风则恐其火攻。若此设备,有胜而无败。法曰:“有备不败。”①
  三国魏大军南征吴,兵到精湖,魏将满宠帅诸军在前,与敌夹水相对。宠谓诸将曰:“今夕风甚猛,敌必来烧营,宜为之备。”诸将皆警。夜半,敌果遣十部【伏】来烧营,宠掩击破之。
  「注释」
  ①有备不败: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意思是,预先有充分准备,就不会失败。
  粮战
  凡与敌垒相对持,两兵胜负未决,有粮则胜。若我之粮道,必须严加守护,恐为敌人所抄。若敌人饷道,可分遣锐兵以绝之。敌既无粮,其兵必走,击之则胜。法曰:“军无粮食则亡。”①
  汉末,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绍遣车运谷】,使军粮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奔归操,因说操曰:“今袁绍有辎重万余乘,而乏严备,今以轻兵袭之,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矣。”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操。【操】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②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负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抄掠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大乱,大败之,绍弃甲而遁。
  「注释」
  ①军无粮食则亡: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意思是,军队没有粮食,就要失败灭亡。
  ②衔枚:枚,一种形如筷子,两端有带,可系在颈上的一种装具。古时行军,为奇袭敌人成功,常令士卒衔枚于口中,以防喧哗惊动敌人。
  导战
  凡与敌战,山川之夷险,道路之迂直,必用乡人引而导之,乃知其利,而战则胜。法曰:“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①
  汉武帝时,匈奴比岁②入寇,所杀掠甚众。元朔五年春,今卫青将三万骑出塞,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遂醉卧帐中。汉兵夜至,围右贤王,虏大惊,独与其爱妾一人、骑兵数百,溃围夜逃北去。汉遣轻骑校尉郭成等追四百里,弗及,得虏裨将十余人,男女万五千余口,畜数十百万。于是,青率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皆用校尉张骞以尝使大夏留匈奴久,导军,善知水草处,军得以无饥渴。
  「注释」
  ①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又见同书《九地篇》)意思是,作战中不使用向导的,就不能获得地利之助。乡导,即向导(乡通“向”)。
  ②比岁:每年,连年。
  知战
  凡兴兵伐敌,所战之地,必预知之;师至之日,能使敌人如期而来,与战则胜。知战地,知战日,则所备者专,所守者固。法曰:“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①
  战国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用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魏。孙膑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②,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涓追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精锐骑兵倍道兼行逐之。孙膑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斫树下,期曰:“暮见举火即万弩俱发。”涓果夜至,立树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刎。
  「注释」
  ①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能够预知交战的地点,预知交战的时间,那么,即使相距千里之遥也可以同敌人交战。
  ②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以急行军奔赶一百里去同敌人争利的,其前军主将就有遭到损折的危险;以急行军奔赶五十里去同敌人争利的,部队只有半数兵力赶到。蹶,损折。此局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但因词句有变化,故含义与孙子原文不尽相同。《孙子兵法》原文是:“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
  斥战
  凡行兵之法,斥堠①为先。平易用骑,险阻用步。每五人为甲,人持一白旗,远则军前后左右,接续候望。若见贼兵,以次递转,告白主将,令众预为之备。法曰:“以虞待不虞者胜。”②
  汉宣帝时,先零诸羌叛,犯边塞,攻城邑,杀长吏。时后将军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③,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④。然羌戎小夷,逆天背叛,灭亡不久,愿陛下属之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骑,欲渡河,恐为虏所遮。即夜遣三校⑤衔枚先渡,渡辄营阵,会明,遂以次尽渡。虏数十百骑来,出入军傍。充国曰:“吾士马新至,困倦不可驰逐。此皆骁骑难制,又恐其为诱兵也。击虏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令军中勿击。遣骑候望四望狭中,亡虏。夜半兵至落都,召诸校司马,谓曰:“吾知羌虏不能为【兵】矣。使虏发数千人守杜四望狭中,兵众岂得入来!”充国常以远斥堠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垒,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平先零。
  「注释」
  ①斥堠:亦作“斥候”。意为侦察,候望;亦指侦察人员。
  ②以虞待不虞者胜: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意思是,以有准备的军队来对付没有准备的敌人,就能够取得胜利。虞,准备、防范。
  ③隃度:在远处估计。隃,通“遥”,遥远;度,推测,估计。
  ④图上方略:绘制军事地图,依敌情而拟定攻讨方略,一并上报陛下。
  ⑤三校:校,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汉武帝时设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八校,每校兵数不等,少者七百人,多者一千二百人。统带一校的军官称校尉。三校,这里也可理解为三支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