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泄泻兼发灼
  天津胡xx,年四十二岁,于孟秋得泄泻兼灼热病。
  病因其兄因痢病故,铺中之事及为其兄殡葬之事,皆其一人经理,哀痛之余,又兼心力俱瘁,遂致大便泄泻周身发热。
  证候一日夜泻十四五次,将泻时先腹疼,泻后疼益甚,移时始愈,每过午一点钟,即觉周身发热,然不甚剧,夜间三点钟后,又渐愈,其脉六部皆弱,两尺尤甚。
  诊断按此证系下焦虚寒及胸中大气虚损也。盖下焦寒甚者,能迫下焦之元阳上浮,胸中大气虚甚者,恒不能收摄,致卫气外浮,则元阳之上浮与卫气之外浮相并,即可使周身发热。
  其发在过午者,因过午则下焦之阴寒益盛,而胸中大气益虚也(胸中大气乃上焦之阳气,过午阴盛,是以大气益虚)。此本虚寒泄泻之证,原不难治,而医者因其过午身热,皆不敢投以温补,是以屡治不愈。拟治以大剂温补之药,并收敛其元阳归其本源,则泄泻止而灼热亦愈矣。
  处方白术(五钱炒)熟怀地黄(一两)生怀山药(一两)净萸肉(五钱)干姜(三钱)乌附子(三钱)生杭芍(三钱)云苓片(二钱)炙甘草(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服药一剂,身热即愈,服至三剂,泄泻已愈强半,脉象亦较前有力,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白术(六钱炒)熟怀地黄(一两)生怀山药(一两)净萸肉(五钱)龙眼肉(五钱)干姜(四钱)乌附子(四钱)云苓片(二钱)炙甘草(三钱)
  效果将药连服十余剂,病遂全愈。
  帮助大队温补药中复用芍药者,取其与附子并用,能收敛元阳归根于阴,且能分利小便则泄泻易愈也。至后方去芍药者,因身已不热元阳已归其宅,且泄泻已就愈,仍有茯苓以利其小便,无须再用芍药也。
  2.小便白浊
  天津李xx,年二十六岁,得小便白浊证。
  病因于季秋乘大车还家,中途遇雨,衣服尽湿,夜宿店中,又披衣至庭中小便,为寒风所袭,遂得白浊之证。
  证候尿道中恒发刺痒,每小便完时有类精髓流出数滴。今已三阅月,屡次服药无效,颇觉身体衰弱,精神短少,其脉左部弦硬,右部微浮重按无力。
  诊断《内经》谓肾主蛰藏,肝主疏泄,又谓风气通于肝,又谓肝行肾之气。此证因风寒内袭入肝,肝得风助,其疏泄之力愈大,故当小便时,肝为肾行气过于疏泄,遂致肾脏失其蛰藏之用,尿出而精亦随之出矣。其左脉弦硬者,肝脉挟风之象,其右脉浮而无力者,因病久而气血虚弱也。其尿道恒发刺痒者,尤显为风袭之明征也。此宜散其肝风,固其肾气,而更辅以培补气血之品。
  处方生箭(五钱)净萸肉(五钱)生怀山药(五钱)生龙骨(五钱捣碎)生牡蛎(五钱捣碎)生杭芍(四钱)桂枝尖(三钱)生怀地黄(三钱)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方中以黄为主者,因《神农本草经》原谓黄主大风,是以风之入脏者,黄能逐之外出,且其性善补气,气盛自无滑脱之病也。桂枝亦逐风要药,因其性善平肝,故尤善逐肝家之风,与黄相助为理则逐风之力愈大也。用萸肉、龙骨、牡蛎者,以其皆为收敛之品,又皆善收敛正气而不敛邪气,能助肾脏之蛰藏而无碍肝风之消散,药物解中论之详矣。用山药者,以其能固摄下焦气化,与萸肉同为肾气丸中要品,自能保合肾气不使虚泻也。用芍药、地黄者,欲以调剂黄、桂枝之热,而芍药又善平肝,地黄又善补肾,古方肾气丸以干地黄为主药,即今之生地黄也。用甘草者,取其能缓肝之急,即能缓其过于疏泄之力也。
  效果将药连服三剂,病即全愈,因即原方去桂枝以熟地易生地,俾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3.小便因寒闭塞
  辽宁石xx,年三十二岁,于仲冬得小便不通证。
  病因晚饭之后,食梨一颗,至夜站岗又受寒过甚,遂致小便不通。
  证候病初得时,先入西医院治疗。西医治以引溺管小便通出,有顷小便复存蓄若干,西医又纳以橡皮引溺管,使久在其中有尿即通出。乃初虽稍利,继则小便仍不出,遂求为延医。其脉弦细沉微,不足四至,自言下焦疼甚且凉甚,知其小便因受寒而凝滞也,斯当以温热之药通之。
  处方野党参(五钱)椒目(五钱炒捣)怀牛膝(五钱)乌附子(三钱)广肉桂(三钱)当归(三钱)干姜(二钱)小茴香(二钱)生明没药(二钱)威灵仙(二钱)甘草(二钱)
  共煎一大盅,温服。
  方解方中之义,人参、灵仙并用,可治气虚小便不通。椒目与桂、附、干姜并用,可治因寒小便不通。又佐以当归、牛膝、茴香、没药、甘草诸药,或润而滑之,或引而下之,或辛香以透窍,或温通以开瘀,或和中以止疼,众药相济为功,自当随手奏效也。
  效果将药煎服一剂,小便通下,服至三剂,腹疼觉凉全愈,脉已复常。俾停服汤药,日用生硫黄钱许研细,分作两次服,以善其后。
  帮助诸家本草,皆谓硫黄之性能使大便润小便长,用于此证,其暖而能通之性适与此证相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