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貌上脱一字。
  (二)晏子春秋问上:“景公曰:“谋必得,事必成。”’
  (三)绝当作晻。说文云:“晻,不明也。”晻。绝字形相近。书盘庚:“予不掩尔善,五经异义作不绝,见诗文王疏,此其比也。”雾与雺通。洪范:“曰蒙,郑康成本作雺,云:“雺者,气不释,郁冥冥也。”史记宋世家亦作雾。○铎按:“绝雾疑当作訰霿,訰误为纯,又转为绝耳。尔雅释训:“訰訰,乱也。”广雅释诂三:“顿,乱也。”玉篇心部:“忳,乱也。”訰。顿。忳并字异而义同。”霿与瞀通。楚辞九章惜诵:“中闷瞀之訰訰兮,王逸注:“瞀,乱也。”訰瞀二字平列,犹言眊乱矣。
  (四)征疑欹。○铎按:“征盖微字之误。微,读为违。广雅释诂三:“微。违,离也。”微即违之同部借假。说文:“●,邪也。”周语:“以逞其违,韦昭注:“违,邪也。”违邪与●邪同。征。欹字形不近,无缘致误,且欹邪与倾倚义复,故知汪说非是。
  (五)说文云:“●●,不安也。”引易困九五●●困于赤芾。王弼本作劓刖。干凿度云:“至于九五,劓刖不安。”○铎按:荀易作臲●,郑注:“当为倪●。’書秦誓作杌■,傳:“杌■,不安。”此双声字,以声表义,故无定形。
  (六)为下脱二字。
  (七)汉书五行志云:“凡草木之类谓之妖,妖犹夭胎,言尚微。虫豸之类谓之孽,孽则牙孽矣。”说文作●●。
  (八)恤当作卵。卵胎,物之未成者,故为见欺绐。易林晋之益。震之观并云:“缺破不成,胎卵未生,弗见兆形。”或云:“殈声误恤,说文云:“殈,胎败也。”○铎按:前说近是。
  (九)绐与诒同。
  (一零)侯疑及。○铎按:“及字涉上四字而加人旁,因误为侯。
  (一一)欢旧作观,据何本。
  (一二)○铎按:“大部疑大都。广雅释训:“都,凡也。”韩愈画记:“乃命工人存其大都焉。”大都盖有所本。或曰:“大部犹大类也。
  梦或甚显而无占,或甚微而有应,何也?曰:本所谓之梦者,困不了察之称(一),而懵愦冒名也(二)。故亦不专信以断事。人对计事(三),起而行之,尚有不从(四),况于忘忽杂梦(五),亦可必乎?惟其时有精诚之所感薄,神灵之所告者(六),乃有占尔。
  (一)了为憭之假借。说文云:“憭,慧也。惛,不憭也。”一切经音义廿一引作不了。后汉书孔融传:“小而聪了。”亦以了为憭。○铎按:“困谓困倦,俗字作困。后汉书耿纯传:“昨夜困乎?即此义。梦本于昏睡中蒙胧得之,故为困不了察之称,而亦懵愦冒名也。
  (二)说文云:“儚,惛也。●,不明也。”懵盖●之别体。尔雅释训云:“儚儚。洄洄,惛也。”释文:“‘儚儚字或作●,洄洄本或作●。’说文引尔雅:“●●●●,本书救边篇又作徊徊溃溃。”懵溃即●●愦愦,今尔雅脱愦愦。详救边篇注。○铎按:“懵愦冒三字平列,皆惛乱不明之意。”冒与眊声近,汉书息夫躬传:“愦眊不知所为,愦眊谓昏愦眊乱也(师古注:“愦,心乱也。眊,目闇也。”分二义,失之)。”懵愦冒名即懵愦冒之名,犹潜叹篇幽隐囚人。班禄篇奢夸廓人及俗语细微末节。”宽洪大量之类,皆以三同义字为定语耳。
  (三)○铎按:“对字无义,疑当作讨。说文:“讨,治也。”与计义相近,故连言。讨。对形近易误,广雅释诂三:“讨,治也。”本说文,今本讨讹为对,是其比。
  (四)○铎按:广雅释诂三:“从,就也。”谓成就也。
  (五)忘,读若怳。老子云:“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为忽怳。”淮南子原道训云:“骛怳忽,高诱注:“怳忽,无之象也。”礼记祭义云:“夫何慌忽之有!管子水地篇云:“目之所以视,非特山陵之见也,察于荒忽。”汉书司马相如传云:“轧物荒忽,张揖曰:“不分明之貌。”史记作洸忽。庄子至乐篇云:“杂乎芒芴之间。”怳。慌。荒。洸。芒。忘义并通。
  (六)吕氏春秋精通篇云:“今夫攻者,砥厉五兵,侈衣美食,发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乐,非或闻之也,神者先告也。身在乎秦,所亲爱在于齐,死而志气不安,精或往来也。”此所言即其义。淮南子天文训云:“阴阳相薄感而为雷,高诱注:“薄,迫也。感,动也。”
  是故君子之异梦,非妄而已也,必有事故焉。小人之異夢,非■(一)而已也,時有禎祥焉(二)。是以武丁梦获圣而得傅说(三),二世梦白虎而灭其封(四)。
  (一)■舊作桀。○铎按:“■隸變作乘。此■字若不誤為桀,則後人亦必改為乘矣。
  (二)祯旧作真,据程本改。礼记中庸云:“必有祯祥。”○铎按:“事故与祯祥疑当互易。下文武丁梦获圣承祯祥言,二世梦白虎蒙事故言也。
  (三)楚语。
  (四)灭字旧脱,据何本补。事见史记秦始皇纪。”封犹邦也。○铎按:“灭其封亦见下文。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
  夫奇异之梦,多有故而少无为者矣(一)。今一寝之梦,或屡迁化,百物代至,而其主不能究道之,故占者有不中也。此非占之罪也,乃梦者过也。或言梦审矣,而说者不能连类传观,故其善(二)恶有不验也。此非书之罔,乃说之过也。是故占梦之难者,读其书为难也(三)。
  (一)○铎按:“为与谓同。”无谓见史记秦始皇纪。
  (二)善字旧脱。
  (三)晏子春秋杂下:“占梦者曰:“请反具书。”’汉书艺文志杂占类:“黄帝长柳占梦十一卷,甘德长柳占梦二十卷。”隋书经籍志五行类:“京房占梦书三卷。”
  夫占梦必谨其变故,审其征候,内考情意,外考王相,即(一)吉凶之符,善恶之效,庶可见也。
  (一)即与则同。
  且凡人道见瑞而修德者,福必成,见瑞而纵恣者,福转为祸;见妖而骄侮者,祸必成,见妖而戒惧者,祸转为福(一)。是故太姒有吉梦,文王不敢康吉(二),祀于群神,然后占于明堂,并拜吉梦。修省(三)戒惧,闻喜若忧,故能成吉以有天下(四)。虢公梦见蓐收赐之上田,自以为有吉,囚(五)史嚚,令国贺梦(六)。闻忧而喜,故能成凶以灭其封。
  (一)吕氏春秋制乐篇:“汤曰:“吾闻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至。妖者,祸之先者也。见妖而为善,则祸不至。”’治要载桓谭新论云:“灾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无世而不然。逢明主贤臣智士仁人,则修德善政省职慎行以应之,故咎殃消亡,而祸转为福。”
  (二)○铎按:尔雅释诂:“康,乐也。”晋语一:“抑君亦乐其吉而备其凶?康吉即乐其吉也。或以吉字属下读,非。
  (三)省旧作发。
  (四)御览八十四引帝王世纪云:“文王自商至程,太姒梦见商庭生棘,太子发取周庭之梓,树之于阙闲,梓化为松柏柞棫。觉而惊,以告文王。文王不敢占,召太子发,命祝以币,告于宗庙群神,然后占之于明堂。及发并拜吉梦,遂作程寤。”按程寤解出周书,今亡,御览及艺文类聚多引之。
  (五)囚旧作因。
  (六)晋语。○铎按:晋语二无赐上田语。神赐虢公上田,事在周惠王十五年,即鲁庄公三十二年,周语。庄三十二年左传并载之。此文盖合二事为一。
  易曰:“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一)。”凡有异梦感心,以及人之吉凶,相之气色,无问善恶,常恐惧修省,以德迎之(二),乃其逢吉(三),天禄永终(四)。
  (一)系辞下传。○铎按:系辞云:“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此节引其文。
  (二)易震象曰:“君子以恐惧修省。”淮南子缪称训云:“身有丑梦,不胜正行。国有妖祥,不胜善政。”
  (三)书洪范云:“子孙其逢吉。”○铎按:马融注:“逢,大也。”此文本周语。周语:“道而得神,是谓逢福,韦昭注:“逢,迎也。”上文云:“以德迎之,则知节信逢吉之义当与韦同。
  (四)论语。○铎按:尧曰篇首章之语,伪古文尚书入之大禹谟。
  释难(一)第二十九
  庚子(二)问于潜夫曰:“尧。舜道德,不可两美,实若韩子戈伐之说邪(三)?
  (一)○铎按:此篇所明者大要有四:尧。舜俱贤,非矛盾之说,一也;周公尊王,故诛管。蔡,二也;耕者食之本,学又耕之本,三也;贤人忧国爱民,亦为身作,四也。盖时人有疑者,故设为客难而答之。
  (二)王先生云:“‘庚疑唐字之误。唐,空也。”唐子,设词,即亡是公。子虚之类。’○铎按:小邾子后有庚氏,见路史。且下文问者又有秦子,当何说?
  (三)韩非子难一戈伐作矛楯。诗小戎云:“蒙伐有苑,毛传:“伐,中干也。”按伐为●之借。方言云:“盾,自关而东或谓之●,或谓之干;关西谓之盾。”○铎按:下文亦作矛盾。
  潜夫曰:“是不知难而不知类。今夫伐者盾也,厥性利;戈者矛也,厥性害。是戈(一)为贼,伐为禁也,其不俱盛,固其术也。夫尧。舜之相于(二),人也,非戈与伐也,其道同仁,不相害也(三)。舜。伐何如弗得俱坚?尧。伐何如不得俱贤哉(四)?且夫尧。舜之德,譬犹偶烛之施明于幽室也(五),前烛即尽照之矣,后烛入而益明。此非前烛昧而后烛彰也,乃二者相因而成大光,二圣相德而致太平之功也(六)。是故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七);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众良相德(八),而积施乎无极也。尧。舜两美,盖其则也(九)。”
  (一)戈旧作伐。
  (二)相于,两相加被之辞。文五年左传疏引郑康成箴膏肓云:“礼,天子于二王后之丧,含为先,襚次之,赗次之,赙次之。于诸侯,含之,赗之。小君亦如之。于诸侯臣,襚之。诸侯相于,如天子于二王后。”仪礼聘礼郑注:“大问曰聘,诸侯相于久无事,使卿相问之礼。”易林蒙之巽:“患解忧除,王母相于,与喜俱来,使我安居。”艺文类聚五十三孔融与韦林甫书曰:“疾动,不得复与足下岸帻广坐,举杯相于,以为邑邑。”急就篇有尚自于。一人言自于,二人言相于。吕氏春秋不侵篇云:“豫让,国士也,而犹以人之于己也为念。”高诱注:“‘于犹厚也。’相于亦相厚之意矣。○铎按:“相于亦见下篇。
  (三)伐。害韵。
  (四)坚。贤韵。两伐字有一误。
  (五)礼记仲尼燕居云:“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
  (六)德何本作得。德。得古字通。汉书王褒传圣主得贤臣颂云:“若尧。舜。禹。汤。文。武之君,获稷。契。皋陶。伊尹。吕望,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故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功业,俊士亦俟明主以显其德。”
  (七)庄子逍遥游篇云:“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诗简兮疏引五经异义云:“公羊说,乐万舞以鸿羽,取其劲轻,一举千里。”抱朴子广喻篇云:“六翮之轻劲。”
  (八)德与得同。
  (九)力。极。则韵。
  伯叔曰(一):“吾子过矣(二)。韩非之取矛盾以喻者,将假其不可两立,以诘尧。舜之不得并之势。而论其本性之仁与贼,不亦失是譬喻之意乎?
  (一)王先生云:“‘伯叔是唐子之误。”伯是唐之坏,叔字草书如子也。’○铎按:此篇诘者不一人。此人盖氏伯字叔,继庚子起而相难也。伯益之后为伯氏,见风俗通。
  (二)仪礼士冠礼郑注:“吾子,相亲之辞。吾,我也。子,男子之美称。”
  潜夫曰:“夫譬喻也者,生于直告之不明,故假物之然否以彰之(一)。物之有然否也,非以其文也,必以其真也。今子举其实文之性以喻,而欲使鄙也释其文,鄙也惑焉。且吾闻问阴对阳,谓之强说;论西诘东,谓之强难。子若欲自必以则昨反思,然后求,无苟自强(二)。”
  (一)墨子小取篇云:“辟也者,举物而以明之也。”辟即譬之省。荀子非相篇云:“谈说之术,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淮南子要略云:“假象取耦,以相譬喻。”
  (二)自必以下,文有脱误。
  庚子曰:“周公知管。蔡之恶,以相武庚(一),使肆厥毒,从而诛之,何不仁也?若其不知,何不圣也?二者之过,必处一焉(二)。”
  (一)旧脱,孙侍御补。史记管蔡世家云:“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
  (二)本孟子。○铎按:公孙丑下篇:“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
  潜夫曰:“书二子挟庚子父以叛(一),然未知其类之与?抑抑相反(二)?且天知桀恶而帝之夏,又知纣恶而王之殷,使虐二国,残贼下民,多纵厥毒,灭其身(三),亦可谓不仁不知乎?
  (一)王先生云:“‘庚子父当是武庚禄父,庚上脱武字,子是禄之蚀而仅存者。’继培按:管蔡世家云:“管叔。蔡叔疑周公为之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汉书翟方进传云:“昔成王幼,周公摄政,而管。蔡挟禄父以叛。”
  (二)文有脱误。
  (三)灭上脱一字。韩诗外传十:“公子晏子曰:“昔者,桀残贼海内,赋歛无度,万民甚苦。是故汤诛之,为天下戮笑。”’白虎通礼乐篇云:“殷纣为恶日久,其恶最甚,斮涉刳胎,残贼天下。”孟子云:“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
  庚子曰:“不然。夫桀。纣者,无亲于天,故天任之(一)而勿忧(二),诛之而勿哀。今管。蔡之与周公也,有兄弟之亲,有骨肉之恩(三),不量能而使之,不堪命而任之,故曰异于桀。纣(四)之与天也。”
  (一)旧脱。
  (二)晋语云:“轻其任而不忧其危。”
  (三)汉书五行志:“董仲舒云:“多兄弟亲戚骨肉之连。”’
  (四)旧脱。
  潜夫曰:“皇天无亲(一),帝王继体之君(二),父事天。王者为子,故父事天也(三)。率土之民,莫非王臣也(四)。将而必诛(五),王法公也。无偏无颇(六),亲疏同也(七)。大义灭亲(八),尊王之义也。立弊之天为周公之德因斯也(九)。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一零)。”
  (一)僖六年左传引周书。
  (二)继体注见五德志。
  (三)汉书郊祀志:“王莽奏言:“王者父事天,故爵称天子。”’白虎通爵篇云:“爵所以称天子者何?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
  (四)诗北山。
  (五)昭元年公羊传。
  (六)书洪范。
  (七)公。同韵。
  (八)隐四年左传。
  (九)文有脱误。
  (一零)易系辞下传。义。斯。知韵。
  秦子问于潜夫曰:“耕种,生之本也;学问,业之末也。老聃有言:“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而孔子曰:“耕也,馁在其中;学也,禄在其中(一)。”敢问(二)今使举世之人,释耨耒而程相群于学,何如(三)?’
  (一)论语。
  (二)敢旧作敦,据程本。
  (三)○铎按:“程。”群二字疑当互易。家语儒行解:“程功积事,王肃注:“‘程犹效也。’群相程于学,言群起而相效于学也。
  潜夫曰:“善哉问!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一)。故孔子所称,谓君子尔。今以目所见,耕,食之本也。以心原道,即(二)学又耕之本也。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三)。”天反德者为灾(四)。’
  (一)襄九年左传知武子语。
  (二)即与则同。
  (三)说卦传。
  (四)此语上下有脱误。当设为问辞,下乃答之。宣十五年左传云:“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此文盖用其说。
  潜夫曰:“呜呼!而未之察乎?吾语子。夫君子也者,其贤宜君国而德宜子民也(一)。宜处此位者,惟仁义人,故有仁义者,谓之君子。昔荀卿有言:“夫仁也者爱人,爱人,故不忍危也;义也者聚人,聚人,故不忍乱也(二)。”是故君子夙夜箴规,蹇蹇匪懈者,(三)忧君之危亡(四),哀民之乱离也(五)。故贤人君子,推其仁义之心,爱(六)之君犹父母也,爱居世之民犹子弟也。父母将临颠陨之患,子弟将有陷溺之祸者(七),岂能墨乎哉(八)!是以仁者必有勇(九),而德人必有义也(一零)。
  (一)注见三式篇。
  (二)荀子议兵篇作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
  (三)易蹇六二:“王臣蹇蹇。”诗烝民云:“夙夜匪解。”箴规见明闇篇注。
  (四)毛诗山有枢序云:“政荒民散,将以危亡。”
  (五)诗四月云:“乱离瘼矣。”
  (六)爱下脱二字。
  (七)孟子云:“陷溺其民。”
  (八)墨,读为默。说文云:“默,读若墨。’汉书李陵传:“陵墨不应。”田蚡传:“婴墨墨不得意。”墨皆默之省。
  (九)论语。
  (一零)文子微明篇云:“次五有德人。”
  '且夫一国尽乱,无有安身(一)。诗云:“莫肯念乱,谁无父母(二)。”言将皆为害,然有亲者忧将深也。是故贤人君子,既忧民,亦为身作(三)。夫盖满于上(四),沾溥在下(五),栋折榱崩,惧有厥患(六)。故大屋移倾(七),则下之人不待告令,各争其柱之(八)。仁者兼护人家者,且自为也。易曰:“王明并受其福(九)。”是以次室倚立而叹啸(一零),楚女揭幡而激王(一一)。仁惠之恩,忠爱之情,固能已乎(一二)?’
  (一)吕氏春秋谕大篇云:“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亦见务大篇。
  (二)沔水。○铎按:此二句爱日篇亦引。毛传云:“京师者,诸侯之父母也。”陈奂诗毛氏传疏云:“此不以父母为京师,本三家诗。”陈乔枞谓鲁诗义,说见鲁诗遗说考十。
  (三)作字误。○铎按:尔雅释言:“作,为也。”亦为身作,与下文且自为也义同。
  (四)○铎按:满,读为漫。方言十三:“漫,败也。湿敝为漫。”郭注:“漫,谓水潦漫涝坏屋也。”或曰:“满当为漏,字之误也。说文:“■,屋穿水下也。”书传皆以漏为之。
  (五)○铎按:“溥当为濡。隶书濡字或作●,因误为溥。”沾濡即沾濡。屋漏于上,则人沾濡在下矣。
  (六)鲁语:“叔孙穆子曰:“夫栋折而榱崩,吾惧压焉。”’
  (七)说文云:“陊,落也。●,仄也。”移倾即陊●假借字。
  (八)其当作共。柱,谓榰柱之。太玄经上次七:“升于颠台,或柱之材。”或云:“其当为榰,声之误也。亦作枝柱,后汉书崔骃后实传云:“枝柱邪倾。”杨震传云:“宫殿垣屋倾倚,枝柱而已。”又章帝纪元和元年诏云:“支柱桥梁。”支与枝同。○铎按:或说是也。俗音讹。
  (九)井九三。
  (一零)立当作柱。列女传云:“鲁漆室女,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旁人闻之,莫不为之惨者。”续汉书郡国志:“东海郡兰陵有次室亭,刘昭注:“地道记曰:“故鲁次室邑。”列女传漆室之女或作次室。’按论衡实知篇亦作次室。○铎按:御览四百八十八引列女传作七室,注云:“一邑七宫也。”古以漆为七,见墨子贵义篇。梁端列女传校注云:“漆。次一声之转。”
  (一一)亦见列女传。”揭幡作持帜。按汉书鲍宣传:“王咸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后汉书虞诩传:“诩子顗与门生百余人,举幡候中常侍高梵车,诉言枉状。”○铎按:此见列女传辩通传楚处庄侄传。
  (一二)○铎按:“固与顾同。”顾犹岂也。训见助字辨略。
  交际(一)第三十
  语曰:“人惟旧,器惟新(二)。昆弟世疏,朋友世亲(三)。”此交际之理,人之情也。今则不然,多思远而忘近(四),背故而向新(五);或历载而益疏,或中路而相捐,悟先圣之典戒(六),负久要之誓言(七)。斯何故哉?退而省之(八),亦可知也。势有常趣,理有固然。富贵则人争附之,此势之常趣也;贫贱则人(九)争去之,此理之固然也(一零)。
  (一)○铎按:孟子万章下篇:“敢问交际何心也?赵注:“际,接也。”此篇论朋友交接之道,尤贵久要,贫贱不改。乃汉世则有竞趋富贵,争去贫贱,交利相亲,交害相疏者矣。俗薄若此,故节信历举四难。三患而非之。其同时贞士有朱穆着崇厚论。绝交论二篇,与此文大旨弥近。其略见后汉书本传及章怀注所引,并可参观。
  (二)书盘庚云:“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熹平石经作人维旧。○铎按:此本今文尚书。
  (三)新。亲韵。襄廿六年左传云:“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杜注:“布荆坐地,共议归楚事。”朋友世亲盖本此。
  (四)鬼谷子内揵篇云:“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五)列女传晋赵衰妻云:“好新而嫚故,无恩。”御览四百九十五引东观汉记云:“陈忠上疏称,语曰:“迎新千里,送故不出门。”’
  (六)悟当作牾。说文云:“牾,逆也。”
  (七)论语云:“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书汤誓云:“尔不从誓言。”赵策云:“寡人与子有誓言矣。”新。捐。言韵。
  (八)论语云:“退而省其私。”
  (九)人字旧脱,据意林补。御览八百卅六同。
  (一零)齐策:“谭拾子曰:“理之固然者,富贵则就之,贫贱则去之。”’风俗通穷通篇作富贵则人争归之,贫贱则人争去之,此物之必至,而理之固然也。”○铎按:后汉书朱穆传论章怀注引蔡邕正交论云:“逮夫周德始衰,颂声既寝,伐木有鸟鸣之刺,谷风有弃予之怨。自此以降,弥以陵迟,或阙其始终,或强其比周。是以搢绅患其然,而论者谆谆如也。疾浅薄而携贰者有之,恶朋党而绝交游者有之。其论交也,曰:“富贵则人争趣之,贫贱则人争去之。”’所谓搢绅疾浅薄,绝交游,即指节信及朱穆等人也。
  夫与富贵交者,上有称举之用(一),下有货财之益。与贫贱交者,大有赈(二)贷之费,小有假借之损。今使官人(三)虽兼桀。跖之恶(四),苟结驷而过士(五),士犹以为(六)荣而归焉,况其实有益者乎?使处子(七)虽苞颜。闵之贤(八),苟被褐而造门(九),人犹以为辱而(一零)恐其复来,况其实有损者乎?
  (一)举旧作誉,据意林。御览改。史记秦始皇纪:“赵高曰:“高素小贱,幸称举令在上位。”’汉书朱云传:“妄相称举。”盖宽饶传:“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萧望之传:“恭。显奏望之。堪。更生朋党相称举。”何武传:“有司劾奏武。公孙禄互相称举。”楚辞九辨:“世雷同而炫曜兮,王逸注:“俗人群党相称举也。”皆其证。
  (二)赈当作振。
  (三)哀三年左传云:“官人肃给。”按官人荀子屡见,强国篇:“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杨倞注:“官人,群吏也。”正论篇:“士大夫以为道,官人以为守。”杨注:“官人,守职事之官也。”此则以为居官者之通称矣。○铎按:“官人亦见下文。钱大昕恒言录卷三云:“杜田杜诗博议谓官人乃隋。唐间语,不知汉人已有此语。’
  (四)桀跖见慎微篇注。
  (五)史记仲尼弟子传云:“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
  (六)为字据意林补。
  (七)处子即处士。后汉书逸民传序云:“处子耿介,羞与卿相等列。”文选束■补亡诗白华篇:“堂堂处子,李善注云:“处子,处士也。”
  (八)汉书儒林传谷永疏云:“关内侯郑宽中有颜子之美质,包商。偃之文学。”包与苞通。
  (九)老子云:“圣人被褐怀玉。”说文云:“褐,粗衣。”
  (一零)辱而旧空,据程本。
  故富贵易得宜,贫贱难得适(一)。好服谓之奢僭,恶衣谓之困厄(二),徐行谓之饥馁,疾行谓之逃责(三),不候谓之倨慢(四),数来谓之求食(五),空造以为无意(六),奉贽以为欲贷(七),恭谦以为不肖,抗扬以为不德(八)。此处子之羁薄(九),贫贱之苦酷也(一零)。
  (一)得宜意林作为客,御览客作交。按宜。适义同,吕氏春秋适威篇高诱注:“适,宜也。”后汉书冯衍传云:“富贵易为善,贫贱难为工。”
  (二)论语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
  (三)孟子云:“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汉书诸侯王表序云:“有逃责之台。”
  (四)慢意林作敖。候,谓进谒。汉书董仲舒传云:“主父偃候仲舒。”
  (五)孟子云:“其志将以求食也。”
  (六)见下货财句注。
  (七)白虎通文质篇云:“私相见亦有贽何?所以相尊敬长和睦也。”
  (八)德旧作得,据意林改。
  (九)薄,读为缚。释名释言语云:“缚,薄也;使相薄着也。”
  (一零)适。厄。责。食。贷。德。酷韵。
  夫处卑下之位,怀北门之殷忧,内见谪于妻子(一),外蒙讥于士夫(二)。嘉会不从礼(三),饯御不逮众(四),货财不足以合好(五),力势不足以杖急(六)。欢忻久交(七),情好旷而不接,则人无故自废疏矣。渐疏则贱者逾自嫌而日引,贵人逾务党而忘之(八)。夫以逾疏之贱,伏于下流(九),而望日忘之贵,此谷风所为内摧伤(一零),而介推所以赴深山也(一一)。
  (一)诗北门云:“忧心殷殷。”又云:“室人交遍■我。”谪与■同。
  (二)士夫谓士大夫。
  (三)汉书贾谊传云:“富人大贾,嘉会召客。”
  (四)诗六月云饮御诸友,毛传:“御,进也。”汉书蔡义传云:“以明经给事大将军莫府,家贫,常步行,资礼不逮众。”
  (五)白虎通文质篇云:“朋友之际,五常之道,有通财之义,振穷救急之意。中心好之,欲饮食之,故财币者,所以副至意也。”定十年左传云:“两君合好。”
  (六)汉书爰盎传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李寻传云近臣已不足杖矣,颜师古注:“杖,谓倚任也。”
  (七)汉书高后纪四年诏云:“驩欣交通。”欢忻与驩欣同。
  (八)汉书外戚传:“子夫上车,主拊其背曰:“行矣!即贵,愿无相忘。”’
  (九)论语云:“君子恶居下流。”汉书杨敞传杨恽报孙会宗书云:“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一零)诗小雅。
  (一一)僖廿四年左传。○铎按:已见遏利篇。
  夫交利相亲,交害相疏。是故长誓而废(一),必无用者也。交渐而亲,必有益者也。俗人之相于也(二),有利生亲,积亲生爱,积爱生是,积是生贤,情苟贤之,则不自觉心之亲之,口之誉之也。(三)无利生疏,积疏生憎,积憎生非,积非生恶,情苟恶之,则不自觉心之外之,口之毁之也。是故富贵虽新,其势日亲;贫贱虽旧,其势日疏(四),此处子所以不能与官人竞也。世主不察朋交(五)之所生,而苟信贵臣之言,此絜士所以独隐翳(六),而奸雄所以党飞扬也(七)。
  (一)长下旧有救字,衍。”长誓即诗考盘永矢,郑笺云:“永,长;矢,誓。”
  (二)相于注见释难篇。
  (三)史记袁盎传云:“诸君誉之,皆不容口。”
  (四)疏旧作除,据诸子品节改。尹文子大道篇云:“处名位,虽不肖,不患物不亲己;在贫贱,不患物不疏己。亲疏系乎势利,不系乎不肖与仁贤也。”
  (五)交程本作友。
  (六)楚语韦昭注:“翳,鄣也。”
  (七)三略云:“奸雄相称,彰蔽主明。”淮南子精神训云:“趣舍滑心,使行飞扬。”高诱注:“飞扬,不从轨度也。”党当作常,常飞扬与独隐翳对文。程本作党能臣,误。○铎按:“党与独正相对,本政篇:“此正士之所独蔽,而群邪之所党进,其例也。能。态古字通。素问风论:“顾问其诊,及其病能。”病能即病态。”态臣见荀子臣道篇。然则程本作党能臣,盖不误。又下文:“此奸雄所以逐党进,而处子所以愈拥蔽也,义与此同,益知党字不可轻改矣。
  昔魏其之客(一),流于武安;长平之吏,移于冠军(二);廉颇(三)。翟公(四),载盈载虚(五)。夫以四君之贤,借旧贵之夙恩,客犹若此,则又况乎生贫贱者哉?惟有古烈之风,志义之士,(六)为不然尔。恩有所结(七),终身无解;心有所矜,贱而益笃。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心如结兮(八)。”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世(九)隘然后知其人之笃固也(一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