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治
序論第一
仲景曰:人體平和,惟須好將養,勿妄服藥。藥勢偏有所助,令人臟氣不平,易受外患。夫含氣之類,未有不資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敗,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難識。余慨其如此,聊因筆墨之暇,撰五味損益食治篇,以啟童稚。庶勤而行之,有如影響耳。
河東衛汛記曰:扁鵲云:人之所依者,形也;亂於和氣者,病也;理於煩毒者,藥也;濟命扶危者,醫也。安身之本,必資於食;救疾之速,必憑於藥。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藥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此之二事,有靈之所要也,若忽而不學,誠可悲夫。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疴,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長年餌老之奇法,極養生之術也。
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藥性剛烈,猶若御兵;兵之猛暴,豈容妄發?發用乖宜,損傷處眾,藥之投疾,殃濫亦然。高平王熙稱食不欲雜,雜則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傷;或當時雖無災苦,積久為人作患。又食啖鮭肴,務令簡少,魚肉果實,取益人者而食之。凡常飲食,每令節儉,若貪味多餐,臨盤大飽,食訖,覺腹中彭亨短氣,或致暴疾,仍為霍亂。又夏至以後,迄至秋分,必須慎肥膩、餅臛、酥油之屬,此物與酒漿瓜果理極相妨。夫在身所以多疾者,皆因春夏取冷大過,飲食不節故也。又魚繪諸腥冷之物,多損於人,斷之益善。乳酪酥等常食之,令人有筋力,膽幹,肌體潤澤。卒多食之,亦令臚脹泄利,漸漸自已。
黃帝曰: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酸令人癃,不知何以然?少俞曰:酸入胃也,其氣澀以收也。上走兩焦,兩焦之氣澀不能出入,不出即流於胃中,胃中和溫,即下注膀胱,膀胱走胞,胞薄以軟,得酸則縮卷,約而不通,水道不利,癃也。陰者積一作精筋之所終聚也。酸入胃,走於筋也。
鹹走血,多食鹹,令人渴,何也?答曰:鹹入胃也,其氣走中焦,注於諸脈,脈者,血之所走也,與鹹相得,即血凝,凝則胃中汁泣,汁泣則胃中乾渴,《甲乙》云:凝則胃中汁注之,注之則胃中竭。渴則咽路焦,焦故舌乾喜渴。血脈者,中焦之道也,故鹹入胃,走於血。皇甫士安云:腎合三焦之脈,雖屬肝心而為中焦之道,故鹹入而走血也。
辛走氣,多食辛,令人慍心,何也?答曰:辛入胃也,其氣走於上焦,上焦者,受使諸氣,而榮諸陽者也。薑韭之氣,熏至榮衛,榮衛不時受之,卻溜於心下,故慍。慍,痛也。辛味與氣俱行,故辛入胃而走氣,與氣俱出,故氣盛也。
苦走骨,多食苦,令人變嘔,何也?答曰:苦入胃也,其氣燥而涌泄。五穀之氣皆不勝苦,苦入下管,下管者三焦之道,皆閉則不通,不通故氣變嘔。齒者骨之所終也,故苦入胃而走,入而復出,齒必黧疏。皇甫士安云:水火相濟,故骨氣通於心。
甘走肉,多食甘,令人惡心,何也?答曰:甘入胃也,其氣弱劣,不能上進於上焦,而與穀俱留於胃中。甘入則柔緩,柔緩則蛔動,蛔動則令人惡心。其氣外通於肉,故甘走肉,則肉多粟起而胝。皇甫士安云:其氣外通於皮;故曰甘入走皮矣。皮者肉之蓋。皮雖屬肺,與肉連體,故甘潤肌肉并於皮也。
黃帝問曰:穀之五味所主,可得聞乎?伯高對曰:夫食風者,則有靈而輕舉;食氣者,則和靜而延壽;食穀者,則有智而勞神;食草者,則愚痴而多力;食肉者,則勇猛而多嗔。是以肝木青色,宜酸;心火赤色,宜苦;脾土黃色,宜甘;肺金白色,宜辛;腎水黑色,宜鹹。內為五臟,外主五行,色配五方。
五臟所合法:
肝合筋,其榮爪;心合脈,其榮色;脾合肉,其榮唇;肺合皮,其榮毛;腎合骨,其榮髮。
五臟不可食忌法:
多食酸則皮槁而毛夭;多食苦則筋急而爪枯;多食甘則骨痛而髮落;多食辛則肉胝而唇寨;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色變。
五臟所宜食法:
肝病宜食麻、犬肉、李、韭;心病宜食麥、羊肉、杏、薤;脾病宜食脾米、牛肉、棗、葵;肺病宜食黃黍、鸚肉、桃、葱;腎病宜食大豆黃卷、豕肉、栗、藿。《素問》云:肝色青,宜食甘,秔米、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豕肉、栗、藿皆鹹;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葱皆辛。
五味動病法:
酸走筋,筋病勿食酸;苦走骨,骨病勿食苦;甘走肉,肉病勿食甘;辛走氣,氣病勿食辛;鹹走血,血病勿食鹹。
五味所配法:
米飯甘《素問》云:秔米甘麻酸《幸問》云:小豆酸大豆鹹麥苦棗甘李酸栗鹹杏苦桃辛黃黍辛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葱辛牛甘犬酸豕鹹羊苦雞辛
五臟病五味對治法: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酸瀉之,禁當風。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用甘瀉之,禁溫食厚衣。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肺苦氣上逆息者,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辛瀉之,禁無寒飲食寒衣。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潤致津液通氣也;腎欲堅,急食苦以結之;用鹹瀉之,無犯焠埃,無熱衣溫食。是以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肉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精以食氣,氣養精以榮色;形以食味,味養形以生力。此之謂也。
神藏有五,五五二十五種;形藏有四方、四時、四季、四肢,共為五九四十五。以此輔神,可長生久視也。精順五氣以為靈也,若食氣相惡,則傷精也;形受味以成也,若食味不調,則損形也。是以聖人先用食禁以存性,後制藥以防命也,故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氣味溫補以存形精。
岐伯云: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於味;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厚者為陰,味薄者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氣薄者為陽之陰。味厚則泄,薄則通流;氣薄則發泄,厚則閉塞。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陰陽調和,則平安。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養肝氣;冬七十二日省鹹增苦以養心氣;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鹹以養腎氣。
果實第二二+九條
檳榔:味辛,溫,濇,無毒。消穀逐水,除痰癖;殺三蟲,去伏尸,治寸白。
豆蔻:味辛,溫,濇,無毒。溫中,主心腹痛;止吐嘔;去口氣臭。
蒲萄:味甘、辛,平,無毒。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強志,令人肥健,耐饑,忍風寒;久食輕身不老,延年。治腸間水,調中。可作酒,常飲益人。逐水,利小便。
覆盆子:味甘、辛,平,無毒。益氣輕身,令髮不白。
大棗:味甘、辛,熱,滑,無毒。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氣,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可和百藥,補中益氣,強志;除煩悶,心下懸;治腸澼;久服輕身,長年不饑,神仙。
生棗:味甘、辛。多食令人熱渴氣脹,若寒熱贏瘦者,彌不可食,傷人。
藕實:味苦、甘,寒,無毒。食之令人心歡。止渴去熱,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病。久服輕身耐老,不饑延年。一名水芝。生根寒,止熱渴,破留血。
雞頭實:味甘,平,無毒。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意,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饑,耐老,神仙。
芰實:味甘、辛,平,無毒。安中,補五臟,不饑,輕身。一名菱。黃帝云:七月勿食生菱芰,作燒蟲。
栗子:味鹹,溫,無毒。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耐饑。生食之,甚治腰腳不遂。
櫻桃:味甘,平,濇。調中益氣,可多食,令人好顏色,美志性。
橘柚:味辛,溫,無毒。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穀,下氣,止嘔咳,除膀胱留熱停水,破五淋,利小便,治脾不能消穀,卻胸中吐逆霍亂,止瀉利,去寸白,久服去口臭,下氣通神,輕身長年。一名橘皮,陳久者良。
津符子:味苦,平,滑。多食令人口爽,不知五味。
梅實:珠酸,平,濇,無毒。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惡痣;止下利、好唾口乾;利筋脈。多食壞人齒。
柿:味甘,寒,濇,無毒。通和五氣,主腸澼不足及火瘡,金瘡;止痛。
木瓜實:味酸,鹹,溫,濇,無毒。主濕痹氣,霍亂大吐下後腳轉筋不止。其生樹皮無毒,亦可煮用。
極實:味甘,平,濇,無毒。主五痔,去三蟲,殺蠱毒、鬼疰、惡毒。
甘蔗:味甘,平,濇,無毒。下氣和中,補脾氣,利大腸,止渴去煩,解酒毒。
軟棗:味苦,冷,濇,無毒。多食動宿病,益冷氣,發咳嗽。
芋:味辛,平,滑,有毒。寬腸胃,充肌膚,滑中。一名土芝,不可多食,動宿冷。又烏芋:味苦、甘,微寒,滑,無毒。主消渴癉熱;益氣。一名藉姑,一名水萍。三月採。
杏核仁:味甘、苦,溫,冷而利,有毒。主咳逆上氣,腸中雷鳴,喉痹;下氣;產乳金瘡,寒心賁豚,驚癇,心下煩熱;風氣去來,時行頭痛,解肌,消心下急;殺狗毒。五月採之。其一核兩仁者害人,宜去之。杏實尚生,味極酸,其中核猶未硬者,採之曝乾以食,甚止渴,去冷熱毒。扁鵲云:杏仁不可久服,令人目盲,眉髮落,動一切宿病。
桃核仁:味苦、甘、辛,平,無毒。破瘀血,血閉痕,邪氣,殺小蟲,治咳逆上氣,消心下硬,除卒暴擊血,破癥瘕,通月水,止心痛。七月採。凡一切果核中有兩仁者并害人,不在用。其實味酸,無毒,多食令人有熱。黃帝云:飽食桃入水浴,成淋病。
李核仁:味苦,平,無毒。主僵仆躋,瘀血骨痛。實:味苦、酸,微溫,澀,無毒。除固熱,調中,宜心,不可多食,令人虛。黃帝云:李子不可和白蜜食,蝕人五內。
梨:味甘、微酸,寒,濇,有毒。除客熱氣,止心煩。不可多食,令人寒中。金瘡、產婦勿食,令人萎困、寒中。
林擒:味酸、苦,平,濇,無毒。渴、好唾。不可多食,令人百脈弱。
奈子:味酸、苦,寒,濇,無毒。饑,益心氣。不可多食,令人臚脹。久病人食之,其病尤甚。
安石榴:味甘、酸,濇,無毒。止咽燥渴。不可多食,損人肺。
枇杷葉:味苦,平,無毒。主啘不止,下氣。正爾削取生樹皮嚼之,少少咽汁,亦可煮汁冷服,大佳。
胡桃:味甘,冷,滑,無。不可多食,動痰飲,令人惡心,吐水,吐食。
菜蔬第三五十八條
枸杞葉:味苦,平,濇,無毒。補虛贏,益精髓。諺云:去家千里,勿食蘿藦、枸杞。此則言強陽道、資陰氣速疾也。
蘿藦:味甘,平,無毒。一名苦丸。其葉厚大,作藤,生摘之,有白汁出。人家所種,亦可生啖,亦可蒸煮食之。補益與枸杞葉同。
瓜子:味甘,平、寒,無毒。令人光澤,好顏色,益氣,不饑,久服輕身耐老;又除胸滿心不樂;久食寒中。可作面脂。一名水芝,一名白瓜子,即冬瓜仁也。八月採。白冬瓜:味甘,微,無毒。除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消渴。
凡瓜:味甘,寒,滑,無毒。去渴,多食令陰下癢濕生瘡,發黃疸。黃帝云:九月勿食被霜瓜,向冬發寒熱及溫病。初食時即令人欲吐也,食竟,心內作停水,不能自消,或為反胃。凡瓜入水沉者,食之得玲病,終身不瘥。
越瓜:味甘,平,無毒。不可久食。益腸胃。
胡瓜:味甘,寒,有毒。不可多食,動寒熱,多瘧病,積瘀血熱。
早青瓜:味甘,寒,無毒。食之去熱煩。不可久食,令人多忘。
冬葵子:味甘,寒,無毒。主五臟六腑寒熱贏瘦,破五淋,利小便;婦人乳難,血閉。久服堅骨,長肌肉,輕身延年。十二月採。葉:甘,寒,滑,無毒。宜脾,久食利胃氣;其心傷人,百藥忌食心,心有毒。黃帝云:霜葵陳者生食之,動五種流飲,飲盛則吐水。凡葵菜和鯉魚鮮食之害人。四季之月土王時,勿食生葵菜,令人飲食不化,發宿病。
莧菜實:味甘,寒,濇,無毒。主青盲、白翳,明目,除邪氣,利大小便,去寒熱,殺蛔蟲。久服益氣力,不饑,輕身。一名馬莧,一名莫實,即馬齒莧菜也。治反花瘡。
小莧菜:味甘,大寒,滑,無毒。可久食,益氣力,除熱。不可共鱉肉食,成鱉瘕;蕨菜亦成鱉瘕。
邪蒿:味辛,溫,濇,無毒。主胸膈中臭惡氣,利腸胃。
苦菜:味苦,大寒,滑,無毒。主五臟邪氣,厭穀胃痹,腸澼,大渴熱中,暴疾,惡瘡。久食安心益氣,聰察少臥,輕身耐老,耐饑寒。一名茶草,一名選,一名遊冬。冬不死。四月上每採。
薺菜:味甘,溫,濇,無毒。利肝氣,和中,殺諸毒。其子主明目、目痛、泪出;其根主目濇痛。
蕪菁及蘆菔菜:味苦,冷,濇,無毒。利五臟,輕身益氣,宜久食。蕪菁子:朋目,九蒸曝,療黃疸,利小便,久服神仙。根:主消風熱毒腫。不可多食,令人氣脹。
崧菜:味甘,溫,濇,無毒。久食通利腸胃,除胸中煩,解消渴。本是蔓菁也,種之江南即化為崧,亦如枳橘,所生土地隨變。
芥菜:味辛,溫,無毒。歸鼻,除腎邪,大破咳逆,下氣,利九竅,明目聰耳,安中,久食溫中,又云寒中。其子:味辛,辛亦歸鼻,有毒。主喉痹,去一切風毒腫。黃帝云:芥菜不可共兔肉食,成惡邪病。
苜蓿:味苦,平,濇,無毒。安中,利人四體,可久食。
荏子:味辛,溫,無毒。主咳逆,下氣,溫中,補髓。其葉:主調中,去嗅氣。九月採,陰乾用之。油亦可作油衣。
夢實:味辛,溫,無毒。明目,溫中,解肌,耐風寒,下水氣,面目浮腫,卻癰疽。其葉:辛,歸舌。治大小腸邪氣;利中,益志。黃帝云:蓼食過多有毒,發心痛。和生魚食之,令人脫氣,陰核疼痛求死。婦人月事來,不用食蓼及蒜,喜為血琳、帶下。二月勿食蓼,傷人腎。扁鵲云:蓼,久食令人寒熱,損骨髓,殺丈夫陰氣,少精。
葱實:味辛,溫,無毒。宜肺。辛歸頭,明目,補中不足。其莖白:平,滑,可作湯。主傷寒寒熱,骨肉碎痛,能出汗;治中風,面目浮腫,喉痹不通。安胎。殺桂。其青葉:溫,辛,歸目。除肝中邪氣,安中,利五臟;益目精;發黃疸,殺百藥毒。其根鬚:平。主傷寒頭痛。葱中涕及生葱汁:平,滑。止尿血,解藜蘆及桂毒。黃帝云:食生葱即啖蜜,變作下利;食燒葱并啖蜜,擁氣而死。正月不得食生葱,令人面上起遊風。
格葱:味辛,微溫,無毒。除瘴氣惡毒。久食益膽氣,強志。其子:主泄精。
薤:味苦、辛,溫,滑,無毒。宜心,辛歸骨。主金瘡瘡敗,能生肌肉。輕身不饑,耐老。菜芝也。除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氣;利產婦病人。諸瘡中風寒水腫,生搗傅之。鯁骨在咽不下者,食之則去。黃帝云:薤不可共牛肉作羹食之,成瘕疾。韭亦然。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勿食生薤,令人多涕唾。
韭:味辛、酸,溫,濇,無毒。辛歸心,宜肝。可久食,安五臟,除胃中熱。不利病人,其心腹有痼冷者,食之必加劇。其子:主夢泄精,尿色白。根:煮汁以養髮。黃帝云:霜韭凍不可生食,動宿飲,飲盛必吐水。五月勿食韭,損人滋味,令人乏氣力。二月、三月宜食韭,大益人心。
白奠荷:味辛,微溫,濇,無毒。主中蠱及瘧病。搗汁服三合,日二。生根:主諸瘡。
慕菜:味甘、苦,大寒,無毒。主時行壯熱,解風熱惡毒。
紫蘇:味辛,微溫,無毒。下氣,除寒中,其子尤善。
鷄蘇:味辛,微溫,濇,無毒。主吐血,下氣。一名水蘇也。
羅勒:味苦、辛,溫、平,濇,無毒。消停水,散毒氣。不可久食,濇榮衛諸氣。
蕪荑:味辛,平,熱,滑,無毒。主五內邪氣,散皮膚骨節中淫淫溫行毒,去三蟲,能化宿食不消,逐寸白,散腹中溫溫喘息。一名無姑,一名。盛器物中甚辟水蛭,其氣甚臭,此即山榆子作之。凡榆葉:味甘,平,滑,無毒。主小兒癇,小便不利,傷暑熱困悶,煮汁冷服。生榆白皮:味甘,冷,無毒。利小便,破石淋。花:主小兒頭瘡。
葫荽子:味酸,平,無毒。消穀,能復食味。葉不可久食,令人多忘。華佗云:葫荽菜,患胡臭人,患口氣臭;齒人食之加劇;腹內患邪氣者,彌不得食,食之發宿病,金瘡尤忌。
海藻:鹹,寒,滑,無毒。主癭瘤結氣,散頸下硬核痛者,腸內上下雷嗚,下十二水腫,利小便,起男子陰氣。
昆布:味鹹,寒,滑,無毒。下十二水腫,癭瘤結氣,瘻瘡,破積聚。
茼蒿:味辛,平,無毒。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
白蒿:味苦、辛,平,無毒。養五臟,補中益氣,長毛髮。久食不死,白兔食之仙。
吳葵:一名蜀葵。味甘,微寒,滑,無毒。花:定心氣。葉:除客熱,利腸胃。不可久食,鈍人志性。若食之,被狗嚙者,瘡永不瘥。
藿:味鹹,寒,濇,無毒。宜腎,主大小便數,去煩熱。
香菜:味辛,微溫。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煩心,去熱。
甜瓠:味甘,平,滑,無毒。主消渴、惡瘡,鼻、口中肉爛痛。其葉:味甘,平,主耐饑。扁鵲云:患腳氣虛脹者,不得食之,患永不除。
蓴:味甘,寒,滑,無毒。主消渴熱痹。多食動痔病。
落葵:味酸,寒,無毒。滑中,散熱實,悅澤人面。一名天葵,一名繫露。
繫簍:味酸,平,無毒。主積年惡瘡、痔不愈者。五月五日日中採之,即名滋草,一名鷄腸草,乾之燒作焦灰用。扁鵲云:丈夫患惡瘡,陰頭及莖作瘡膿爛,疼痛不可堪忍,久不瘥者,以灰一分,蚯蚓新出屎泥二分,以少水和研,緩如煎餅麵,以泥瘡上,乾則易之。禁酒、麵、五辛并熱食等。黃帝云:蘩蔞合組鮮食之,發消渴病,令人多忘。別有一種,近水渠中溫濕處冬生,其狀類葫荽,亦名鷄腸菜,可以療痔病,一名天葫荽。
蕺:味辛,微溫,有小毒。主蠼螋尿瘡。多食令人氣喘,不利人腳,多食腳痛。
葫:味辛,溫,有毒。辛歸五臟,散癰疽,治鮮瘡,除風邪,殺蠱毒氣,獨子者最良。黃帝云:生葫合青魚鮓食之,令人腹內生瘡,腸中腫,又成疝瘕。多食生葫行房,傷肝氣,令人面無色。四月八月勿食葫,傷人神,損膽氣,令人喘悸,脅肋氣急,口味多爽。
小蒜:味辛,溫,無毒。辛歸脾、腎。主霍亂,腹中不安,消穀,理胃氣,溫中,除邪痹毒氣,五月五日採,曝乾。葉:主心煩痛,解諸毒,小兒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