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德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
  上德謂太古無名號之君,德大無上,故言上德也。不德者,言不以德教民,因循自然,養人性命,其德不見,故言不德也。
  是以有德。
  言其德合於天地,和氣游衍,民得以全也。
  下德不失德,
  下德謂號謚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也。不失德者,其德可見,其功可稱也。
  是以無德。
  以有名號及其身故。
  上德無為
  言法道安靜,無所改為也。
  而無以為。
  言無以名號為也。
  下德為之
  言為教令,施政事也。
  而有以為。
  言以為己取名號也。
  上仁為之
  上仁謂行仁之君,其七無上,故言上仁也。為之者,為仁恩也。
  而無以為,
  功成事立,無以執為。
  上義為之
  謂義以斷害也。
  而有以為。
  動作以為己,殺人以為威1,賦下以自奉也。
  上禮為之
  謂上禮之君,其禮無上,故言上禮。為之者,言為禮制度序威儀也。
  而莫之應,
  言禮華盛實衰,盛偽煩多,動則離道,不可得應也。
  則攘臂而仍之。
  言煩多不可應,上下怨争,故攘臂相仍引也。
  故失道而後德,
  言道衰而德化生也。
  失德而後仁,
  言德衰而仁愛見也。
  失仁而後義;
  言仁衰而義分明。
  失義而後禮。
  言義衰則施禮聘、行玉帛也。
  夫禮者,忠信之薄,
  言禮廢本治末,忠信日以衰薄也。
  而亂之首。
  禮者,賤質貴文,故正直日以少,邪亂日以生。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不知而言知為前識。此人失道之實,得道之華,人之愚暗之倡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
  大丈夫謂得道之君也。處其厚者,謂處身於敦朴也。
  不處其薄,
  不處身違道,為世煩亂也。
  居其實,
  處忠信也。
  不居其華,
  不尚言也。
  故去彼取此。
  去彼華薄,取此實厚。
  法本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
  昔,往也。一,無為,道之子也。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言天得一,故能垂象清明。地得故能安靜不動搖。
  神得一以靈,
  言神得一,故能變化無為。
  谷得一以盈,
  言谷得一,故能盈滿不枯竭也。
  萬物得一以生,
  言萬物皆須道以生成也。
  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言侯王得一,故能為天下平正。
  其致之,
  致,戒也。謂下六事也2。
  天無以清將恐裂,
  言天當以陰陽施張3,晝夜更用,不可但欲安靜無已時,恐發裂不為天也。
  地無以寧將恐發,
  言地當有高下剛柔,氣節五行,不可但欲安靜無已時,恐發泄不為地也。
  神無以靈將恐歇,
  言神當有王相死囚休廢,不可但欲靈無已時,將恐靈歇不為神也。
  谷無以靈將恐竭,
  言谷當有盈縮虛實,不可但欲盈滿無已時,將恐枯竭不為谷也。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言萬物當隨時生死,不可但欲生無已時,將滅亡不為物也。
  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言侯王當屈己以下於人,汲汲求賢,不可但欲貴高於人,將顛蹶失其位也。
  故貴必以賤為本,
  言又欲尊貴4,當以薄賤為本。若禹稷躬稼,舜陶河濱,周公下白屋。
  高必以下為基。
  言必欲尊貴,當以下為本。基猶築墻造功,因卑成高,下不堅固,後必傾危。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
  孤寡喻孤獨,不穀喻不能如車轂為眾輻所凑也5。
  此其以賤為本耶?
  言侯王至尊貴,能以孤寡自稱。言以賤為本,以曉於人也。
  非乎。
  嗟欺之辭。
  故致數車無車,
  致,就也。言人就車數之,為輻、為輪、為轂、為舉,無有名車者,故成為車。以喻王侯不以尊號自名,故能成其貴也。
  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碌碌,喻少。落落,喻多。玉少故貴,石多故賤。言人不欲如玉為人所貴,如石為人所賤,當處其中。
  去用第四十
  反者道之動,
  反,本也。本者,道之所以動,動生萬物,背之則亡。
  弱者道之用。
  柔弱者,道之所常用也,故能長久也。
  天下萬物生之於有,
  萬物皆從天地生,天地有形位,故言生於有。
  有生於無。
  天地神明,蜎飛蠕動,皆從道生,道無形,故言生於無也。此言本勝於華,弱勝於強,謙虛勝於盈滿。
  同異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上士聞道,自勤苦,竭力行之也?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中士聞道,治身以長存,治國以太
  平,欣然而存之。退見財色榮譽,惑於情欲,而復亡之矣。
  下士聞道,大笑之。
  下士貪狠多欲,見道柔弱,謂之恐懼。見道質朴,謂之鄙陋。故大笑之矣。
  不笑,不足以為道。
  不為下士所笑,不足以多為道。
  故建言有之:
  建,設也。設言以有道當如下句也。
  明道若昧,
  明道之人,若暗昧無所見知也。
  進道若退,
  進取道者,若退不及。
  夷道若類,
  夷,平也。大道之人不自殊別,若多比類。
  上德若谷,
  上德之人,若深谷不恥垢濁也。
  大白若辱,
  大潔白之人,若汙辱,不自彰顯。
  廣德若不足,
  德行廣大之人,若頑愚不足。
  建德若偷,
  建設道德之人,若可偷引,使空虛也。
  質真若渝。
  質朴之人,若五色有渝淺不明。
  大方無隅,
  大方正之人,無委曲康隅。
  大器晚成,
  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璉,不可卒成。
  大音希聲,
  大音猶雷霆6,待時而動,喻常愛氣希言也。
  大象無形。
  大法象之人,質朴無形容。
  道隱無名,
  道濳隱伏,人無能指名。
  夫唯道,善貸且成。
  成,就也。言道善稟貸人精氣,且成就之。
  道化第四十二
  道生一,
  道始所生者一也。
  一生二,
  一生陰與陽。
  二生三,
  陰陽生和、清、濁三氣7,分為天、地、人也。
  三生萬物。
  天、地、人共生萬物也。天施地化,人長養之。
  萬物負陰而抱陽,
  萬物無不背陰而向陽,回心而就日者也。
  沖氣以為和。
  萬物之中皆有元氣,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虛,和氣濳通,故得長生也。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孤寡不穀者,不祥之名也,而王公以為稱,處謙卑,法空虛和柔也。
  故物或損之而益,
  引之不得,推之必還。
  或益之而損。
  夫增高者致崩,貪富貴者致患。
  人之所教,
  謂眾人所教,去弱為強,去柔為剛。
  我亦教之。
  言我教眾人8,去強為弱,去剛為柔也。
  強梁者,不得其死。
  強梁者,為不信玄妙,背叛道德9,不從經教,尚勢任力也。云不得其死者,謂為天所絕10,兵刃所加,王法所殺,不得以壽命死。
  吾將以為教父。
  父,始也。老子以強梁之人為教戒之始也。
  偏用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至柔者,水。至剛者,金石。水能貫堅入剛,無所不通。
  無有入於無間。
  夫言無有者,道也。道無形質,故能出入無間,通於神明,濟於羣生也。
  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吾見道之無為,而萬物自化成也,是以知無為之有益於人。
  不言之教,
  法道不言11,師之於身。
  無為之益,
  法道無為,治身則有益於精神,治國則有益於萬民,不勞煩也。
  天下希及之。
  天下,人主也。希能有及道之無為。無為之治,治身治國也。
  立戒第四十四
  名與身孰親?
  名遂身必退也。
  身與貨孰多?
  財多則害身也。
  得與亡孰病?
  好於利則病於行也。
  甚愛必大費,
  甚愛色者,費精神也;甚愛財者,遇禍患也。所愛者少,所亡者多,故言大費者也。
  多藏必厚亡。
  生多藏於府庫,死多藏於丘墓。生有攻劫之憂,死有掘發之息。
  知足不辱,
  知足之人,絕利去欲,不辱於身。
  知止不殆,
  知可止則須止,乃財利不累於身心,聲色不亂於耳目,則終身不危殆。
  可以長久。
  人能知於止足,則福祿在於己。治身者神不勞,治國者民不擾,故能長久。
  洪德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
  謂道德大成之君。若缺者,滅名藏譽,如毀缺不備。
  其用不弊;
  其用心如此,則無弊盡之時。
  大盈若沖,
  謂道德大盈滿之君。如冲者,貴不敢驕,富不敢奢。
  其用不窮。
  其用心如此,則無窮盡時。
  大直若屈,
  大直謂12修道法度正直如一也。如屈者,不與俗人爭,如可13屈折也。
  大巧若拙,
  大巧謂多才衍也。如拙者,亦不敢見其能。
  大辯若訥。
  大辯者,智無疑。如訥者,口無辭。
  躁勝寒,
  勝,極也。春夏,陽氣躁疾於上,萬物盛大。極則寒,寒則零落散亡也,言人不當剛躁也。
  靜勝熱,
  秋冬,萬物靜於黃泉之下。極則熱,熱者生之源也。
  清靜以為天下正。
  能清能靜,則為天下之長,持正則無終已時也。
  儉欲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
  謂人主有道。
  卻走馬以糞;
  糞者,糞田也。兵甲不用,卻走馬以治農田也。治身者卻陽精,以糞其身也。
  天下無道,
  謂人主無道也。
  戎馬生於郊。
  戰伐不止,戎馬生於郊境之上,久不還。
  罪莫大於可欲,
  好色淫欲。
  禍莫大於不知足,
  富貴不能自知禁止。
  咎莫大於欲得。
  欲得人物利且貪也。
  故知足之足,
  守真根也。
  常足矣。
  謂無有欲心。
  鑒遠第四十七
  不出戶,以知天下;
  聖人不出戶以知天下者,以己身知人身,以己家知人家,所以見天下也。
  不窺牖,見天道。
  天道與人道同,天人相通,精氣相貫。人君清靜,天氣自正;人君多欲,天氣煩濁。吉凶利害,皆由於己者也。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謂去其家觀人家,去其身觀人身,所觀益遠,所見益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
  聖人不上天,不入淵,能知天下者,以心知之也。
  不見而名,
  上好道,下好德;上好武,下好力。聖人原小而知大,察內而知外也。
  不為而成。
  上好無為,則下無事,家給人足,萬物自化也。
  忘知第四十八
  為學日益,
  學謂政教禮樂之學也14。日益者,情欲文飾日以益多。
  為道日損。
  道謂自然之道。日損者,情欲文飾日以銷損。
  損之又損,
  損之,損情欲也。又損之者,所以漸去之也。
  以至於無為,
  當恬淡如嬰兒,無所造為。
  無為而無不為。
  情欲斷絕,德與道合,則無所不施,無所不為也。
  取天下常以無事,
  取,治也。治天下當以無事,不當勞煩也。
  及其有事,不可以取天下。
  及其好有事,則政教煩,民不安,故不足以治天下。
  任德第四十九
  聖人無常心,
  聖人重改更,貴因循,若似無心也。
  以百姓心為心。
  百姓心之所便,因而從之。
  善者吾善之,
  百姓為善,聖人因而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
  百姓雖有不善者,聖人化之使善也。
  德善。
  百姓德化,聖人為善。
  信者吾信之,
  百姓為信,聖人因而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
  百姓為不信,聖人化之使信也。
  德信。
  百姓德化,聖人為信。
  聖人在天下怵怵,
  聖人在天下怵怵,常恐懼富貴,不敢驕奢。
  為天下渾其心。
  言聖人為天下百姓渾濁其心,若愚暗不通。
  百姓皆注其耳目,
  注,用也。百姓皆用其耳目為聖人視聰也。
  聖人皆孩之。
  聖人愛念百姓如嬰孩赤子,長養之而不責望其報。
  貴生第五十
  出生入死,
  出生,謂情欲出於五內,魂定魄靜,故生也。入死,謂情欲入胸臆,精神勞惑,故死也。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言生死之類各十有三,謂九竅四關也。其生也,目不妄視,耳不妄聽,鼻不妄香臭,口不妄言味,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不妄施。其死反是。
  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
  人之求生,動作反之,十有三死地也。
  夫何故?
  問何故動之死地也。
  以其生生之厚也。
  所以動之死地也,以其求生太厚,違道忤天,妄行於己。
  蓋聞善攝生者,
  攝,養也。
  陸行不遇兕虎,
  自然遠避,害不干也。
  入軍不被甲兵,
  不好戰以殺人。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養生之人,虎兕無由傷,兵刃無從加也。
  夫何故?
  問虎兕兵甲何故不害之。
  以其無死地。
  以其不犯十三之死地。言神明營護之,兵兕不敢害。
  養德第五十一
  道生之,
  道生萬物。
  德畜之,
  德,一也。一主15布氣,而畜養。
  物形之,
  一為萬物設形象也。
  勢成之。
  一為萬物作寒暑之勢以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德所為,莫不盡驚動而尊敬。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一不命召萬物,而常自然應之如影響。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
  道生於萬物,非但生而已,乃復長養、成熟16、覆育,全其性命。人君治國治身,亦當如是也。
  生而不有,
  道生萬物,不有所取以為利用。
  為而不恃,
  道所施為,不恃望其報也。
  長而不宰,
  道長養萬物,不宰害以為利。
  是謂玄德。
  道之所行恩德,玄暗不可得見。
  歸元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
  始者,道也。
  以為天下母。
  道為天下萬物之母也。
  既知其母,復知其子;
  子,一也。既知道已,當復知一。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
  既知其一,當復守道,反無為也。
  沒身不殆。
  不危殆也。
  塞其兌,
  兌,目也。目不妄視。
  閉其門,
  門,口也。使口不妄言。
  終身不勤。
  人當塞目不妄視,閉口不妄言,則身不勤苦。
  開其兌,
  開其目,視情欲。
  濟其事,
  濟,益也。益情欲之事。
  終身不救。
  禍亂成也。
  見小曰明,
  萌牙未動,禍亂未見為小,昭然獨見為明。
  守柔曰強。
  守柔弱曰以強大也。
  用其光,
  用其目光於外,視時世之利害也。
  復歸其明。
  言復反其光明於內,無使精神泄也。
  無遺身殃,
  內視全神,不為漏失。
  是謂習常。
  人能行此,是謂習修常道。
  益證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
  介,大也。老子疾時王不行大道,故設言:使我介然有知於政事,我則行於大道,躬行無為之化也。
  唯施是畏。
  唯,獨也。獨畏有所施為失道意。欲賞善恐17偽善生,欲信18忠恐詐忠起也。
  大道甚夷,
  夷,平易也。
  而民好徑。
  徑,邪不平正也。大道甚平易,而民好從邪徑也。
  朝甚除,
  高臺榭,宮室修。
  田甚蕪,
  農事廢,不耕治而失時也。
  倉甚虛,
  五穀傷害,國無儲也。
  服文彩,
  好偽飾,貴外華。
  帶利劍,
  尚剛強,武且奢。
  厭飲食,財貨有餘,
  多嗜欲,無足時也。
  是謂盜誇。
  百姓不足而君有餘者,是由劫盜以致。服飾持行誇人,不知身死家破,親戚并隨也。
  盜誇非道也哉。
  君所行如是,此非道。復言也哉者,傷痛之辭。
  修觀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
  建,立也。善以道立身立國者,不可得引而拔之。
  善抱者不脫,
  善以道抱精神者,終不可拔引解脫。
  子孫祭祀不輟。
  為人子孫能修道如是,長生不死,世世以久,祭祀先祖宗廟無絕時。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道於身,愛氣養神,益壽延年。其德如是,乃為真人也。
  修之於家,其德乃餘;
  修道於家,父慈子孝,兄友弟順,夫信妻正。其德如是,乃有餘慶及於來世子孫也。
  修之於鄉,其德乃長;
  修道於鄉,尊敬長老,愛養幼少,教誨愚鄙。其德如是,乃無不覆及也。
  修之於國,其德乃豐;
  修道於國,則君聖臣忠,仁義自生,禮樂自興,政平無修。其德如是,乃為豐厚也。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人主修道於天下,不言而化,不教而治,下之應上如影響。其德如是,乃可以為普博也。
  故以身觀身,
  以修道之身觀不修道之身,孰亡孰存也。
  以家觀家,
  以修道之家觀不修道之家也。
  以鄉觀鄉,
  以修道之鄉觀不修道之鄉。
  以國觀國,
  以修道之國觀不修道之國。
  以天下觀天下,
  以修道之主觀不修道之主也。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老子言:我何以知天下修道昌,背道亡?以此五事觀而知之。
  玄符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
  謂含懷進德之厚者。
  比於赤子。
  神明保祐含德之人,若父母之於赤子也。
  毒蟲不螫,
  蜂蠆蛇虫兀不螫。
  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赤子不害於物,物不害之。故太平之世,人無貴賤,皆有仁心。有刺之物,還反其本;有毒之蟲,不傷於人。
  骨弱筋柔而握固,
  赤子筋骨柔弱,而持物堅固,以其意專而心不移也。
  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
  赤子未知男女之合會而陰作怒者,由精氣多之所致。
  終日號而嗌不嘎,和之至。
  赤子從朝至暮啼號,聲不變易者,和氣多所致也。
  知和曰常,
  人能知和氣之柔弱有益於人者,則為知道之常也。
  知常曰明,
  人能知道之常行,則日以明達於玄妙。
  益生曰祥,
  祥,道19也。言益生欲自生,日以長大也。
  心使氣曰強。
  心當專一和柔,而神氣實內,故形柔。而反使妄有所為,則和氣去於中,故形體日以剛強。
  玄德第五十六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
  萬物壯極則枯老也,老則不得道也。
  不道早已。
  不得道者,早已死亡。
  知者不言,
  知者貴於行道,不貴於言。
  言者不知。
  多言多患,駟不及舌。
  塞其兌,閉其門,
  塞閉之者,欲絕其源。
  挫其銳,
  情欲有所銳為者,當念道無為以挫止之。
  解其紛,
  紛,結恨不休也。當念道之淡薄以解釋。
  和其光,
  雖有獨見之明,當和之使闇昧,不使曜亂。
  同其塵,
  不當自殊別也。
  是謂玄同。
  玄,天也。人能行此上事,是謂與天同道。
  故不可得而親,
  不以榮譽為樂,同立而哀。
  亦不可得而疏;
  志靜無欲,與人無怨。
  不可得而利,
  身不欲富貴,口不欲五味。
  亦不可得而害;
  不與貪爭利,不與勇爭氣。
  不可得而貴,
  不為亂世主,不處闇君位。
  亦不可得而賤,
  不以乘權而驕,不以失志為屈。
  故為天下貴。
  其德如此,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屈,與世浮沉,容身避害,故為天下之貴。
  以正治國,
  以,至也。天使正身之人,使至有國也。
  以奇用兵,
  奇,詐也。天使詐偽之人,使用兵也。
  以無事取天下。
  以無事無為之人使取天下,為之主。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此,今也。老子言:何以知天意然哉?以今日所見知之也。
  淳風第五十七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天下謂人主也。忌諱者,防禁也。令煩則姦生,禁多則下詐,相殆故貧。
  民多利器,國家滋昏。
  利器者,權也。民多權,則視者眩於目,聽者惑於耳,上下不親,故國家昏亂。
  人多技巧,奇物滋起。
  人謂人君、百里諸侯也。多20技巧,謂刻畫宮觀,雕琢章服。奇物滋起,下則化上,飾金鏤玉,文繡采色,日
  以滋甚也。
  法物滋彰,盜賊多有。
  法物,好物也。珍好之物滋生彰著,則農事廢,飢寒近至,故盜賊多有。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
  聖人言:我修道承天,無所改作,而民自化成。
  我好靜而民自正,
  聖人言:我好安靜,不言不教,民皆自忠正也。
  我無事而民自富,
  無搖役徵召之事,民安其業,故皆自富也。
  我無欲而民自樸,
  我常無欲,去華文,微服飾,民則隨我質樸。
  我無情而民自清。
  聖人言:我修道守真21,絕去六情,而民隨我而清。
  順化第五十八
  其政悶悶,
  其政弘大,悶悶昧昧,似若不明。
  其民醇醇;
  政教弘大,故民醇醇富厚,相親睦也。
  其政察察,
  其政教疾隱,言决於口,聽决於耳也。
  其民缺缺。
  政教煩疾,民不聊生,故缺缺日以疏薄。
  禍兮,福之所倚;
  倚,因也。夫福因禍而生22,人能遭禍而悔過責己,修善行道,則禍去福來。
  福兮,禍之所伏。
  禍伏匿於福中,人得福而為驕恣,則福去禍來。
  孰知其極?
  禍福更相生23,孰能知其窮極也。
  其無正。
  無,不也。謂人君不正其身,其無國24也。
  正復為奇,
  奇,詐也。人君不正,雖正復化下為詐。
  善伏為訞。
  善人皆復化上為訞祥也。
  人之迷,其固日久。
  言人君迷惑失正以來,其日固久。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聖人行方正者,欲以率下,不以割截人。
  廉而不害,
  聖人廉清,欲以化民,不以傷害人也。今則不然,正己以害人也。
  直而不肆,
  肆,申也。聖人雖直,曲己從人,不自申也。
  光而不耀。
  聖人雖有獨見之明,常如暗昧,不以耀亂人。
  守道第五十九
  治人
  謂人君欲治理人民。
  事天,
  事,用也。當用天道,順四時。
  莫若嗇。
  嗇,愛也。治國者當愛民財,不為奢泰。治身者當愛精氣,而不為放逸。
  夫唯嗇,是謂早服。
  早,先也。服,得也。夫獨愛民財,愛精氣,則能先得天道也。
  早服謂之重積德。
  先得天道,是謂重積德於己也。
  重積德則無不剋,
  剋,勝也。重積德於己,則無不勝。
  無不剋則莫知其極,
  無不剋勝,則莫有知己德之窮極。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莫知己德有極,則可以有社稷,為民致福。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國身同也。母,道也。人能保身中之道,使精氣不勞,五神不苦,則可以長久。
  是謂深根固蒂,
  人能以氣為根,以精為蒂,如樹根不深則拔,蒂不堅則落。言當深藏其氣,固守其精,使無漏泄。
  長生久視之道。
  深根固蒂者,乃長生久視之道。
  1殺人:原本作『救人』,據影宋本改。
  2六事:原本作『五事』,據影宋本改。
  3以陰陽:影宋本作『有陰陽。
  4尊貴:原本作『貴貴』,據影宋本改。
  5如車:此二字原脫,據影宋本加。
  6猶:原本作『獨』,據影宋本改。
  7和、清、濁三氣:原本作『和氣清濁三氣』,前一『氣』字衍,據S.3926刪。
  8我教眾人:『教』字原脫,據影宋本加。
  9背叛:原本作『皆叛』,據影宋本改。
  10為天所絕:『為』字原脫,據影宋本加。
  11法道不言:原作『道法不言』,據影宋本改。
  12謂:原本作『若』,據影宋本改。
  13如可屈折:『可』原作『何』,據影宋本改。
  14學謂政教禮樂之學也:句首『學』字原脫,據影宋本加。
  15一主布氣:『主』原作『生』,據影宋本改。
  16熟:原本作『就』,據影宋本改。
  17恐偽善生:『恐』原脫,據S.3926加。
  18信:原本作『性』,據影宋本改。
  19道:影宋本作『長』。
  20多技巧:原本『多』后衍『招』字,據影宋本刪。
  21修道真:影宋本作『修道守真』。
  22福因禍而生:原本作『禍因福而生』,據影宋本改。
  23相生:『生』字原脫,據影宋本加。
  24其無國:原本作『其無正』,據影宋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