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時堯民見仙君而請問焉,曰:雍也敢告,大洞真元,可得聞乎。仙君對曰:汝鄙夫也,何足以問諸。然請誦其所聞,而吾子自擇焉。策言:大猶道也。洞者,通也。茫茫大道,運真一元陽之氣。其氣無窮,無所不通,故為萬物之宗。人能守之;則神仙可學矣。仙君可。復傳:今吾為雍也,特從其信,當肆其訓,擬明眾妙之要道,可萃諸經之善言,言真元之教,明于天下。天垂其圖,十有二焉。人務其誨,警于來者。猶師曠之調鍾,俟知音之在後。
虛無自然之圖
其始無首,其終無尾,其上不繳,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伕自然者,迺虛無之自然歟。經云:無無曰道,義極玄玄。言人非虛無自然,則弗能生也。頌曰:
太虛無中體自然,道生一氣介十焉。
罔極大化乾坤域,龍馬龜書正理傳。
玆者與夫天真皇人,皆署太虛雲篆,詛可同日而語哉。
道妙惚恍之圖
夫道也者,神異之物,虛而有情,靈而無象,隨迎莫測,隱顯莫求,不知所以然,亦不知所以不然,通生無匱,因謂之道。山谷云:吾欲亡言,觀道微妙。老君曰: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中有象焉;恍兮惚兮,中有物焉。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蓋其天下之物,皆生於有,有生於無。恍有耶一惚無耶。閱察也,甫始也。言無中察氣,始化眾有,眾有之間,惟人為貴,若能修道,可以長久。
是知道妙所在,聖人尊之。故軒后膝行以順風,孔父朝聞而夕死。其惚恍之旨,於斯見矣。昔者,真君在武當山中進道,凡四十有二年,方升紫霄,位列仙聖。非乎龜蛇吞黑錫,天地養丹砂。孟謫仙云:結汞凝鉛,能之者仙。但人皆柢溺於邪,莫達其要,欲求天仙,而姑舍乎金丹,何以致形神俱妙。若人形神俱妙者,蓋真元祕諸。故道之將行也歟,貴勤矣。夫孰不云乎,匪邇匪迂,裔裔皇皇,登于瑤堂。《易》曰: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其斯之謂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