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风
  属性:凡头痛之候。感于六淫者。其发各以时。惟头风发不以时。或月计。或岁计。
  虚则愈频。独可异者。素问云。当先风一日则痛甚。不可出内。至其风曰。则
  少愈。夫痛既以风而作。何先风反甚。风日反愈乎。盖础润而雨。月晕而风。
  凡气机之动。每先形于所感。在天为风者。在人为肝。肝者风木之脏。而血
  藏焉。惟血虚则发热。热甚则生风。一经感召。而病机之跃跃欲动者。则从
  少阳之火以上头角。故头风先患左半者以此。然木邪凌土。脾胃受克。头
  痛甚者。必作呕。乃由少阳入阳明。则侵及于右半者以此。可见头风之疾。
  乃本肝经而作。肾水不能生肝木。肝木来乘脾土。惟以补中益气。调中益
  气。使清阳上升。入黄柏以降阴火。土生金。金平木。水制火。东垣先生深察
  病机。立方神应。非后人所几及。于此见一班云。若漫作风治。去之不啻千
  里。希其效也得乎。
  一大寒犯脑。头痛齿亦痛。用补中益气汤加麻黄附子细辛。
  一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用调中益气汤。
  一挟热头痛。烦躁不宁。用茶调散。
  一痰厥头痛。因误服疏风。脾胃虚损。头旋吐痰。身重肢冷。头苦痛如裂者。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一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用黑锡丹。
  一眉棱骨痛。风热痰气上攻者。用选奇汤。
  调中益气汤
  升麻柴胡黄柏(酒炒)川芎甘草(各三分炙)苍术(泔制)人参陈皮(各七分)
  黄(蜜炙)当归蔓荆子(各一钱焙研)
  水煎。畏寒甚。加细辛三分。
  茶调散
  黄芩(酒浸炒,二两)川芎(一两)白芷(五钱)荆芥(四钱)薄荷细茶(各三钱)
  为细未。每服三钱。茶送下。巅顶及脑痛。加细辛本蔓荆子各三钱。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麦芽(各钱半)干姜(三分)白术(土炒)神曲(各一钱炒)黄柏(二分酒炒)人参苍术(米
  泔制)天麻(煨)黄(蜜炙)陈皮泽泻茯苓(各五分)
  水煎
  黑锡丹
  沉香附子(制)葫芦巴肉桂(各五分)茴香(焙)补骨脂木香金铃子肉豆蔻黑锡
  硫黄(与黑锡结砂各一两)
  为末。研匀酒煮。面和丸。梧子大。阴干。每服五钱。空心姜盐汤送下。一方有阳起石五钱。巴戟一两。
  选奇汤
  防风羌活(各三钱)黄芩(一钱酒炒)甘草(三钱夏生冬炙)
  每服三钱。水煎热服。
  头眩
  属性:经言诸风掉眩。皆属肝木。则眩者风之所作。而肝之所主。河间则责于火。
  火炎上而动摇也。丹溪则责于痰。痰流动而冲溢也。然治火并治痰。而眩
  如故者何耶。良缘火之有余。本于水之不足。则壮水之主。钱氏六味丸加
  鹿茸是也。痰之所发。由于水之上泛。则益火之原。仲景肾气丸补而逐之
  是也。使根本坚实。即枝叶扶苏。孰得而震撼之哉。其次则莫如培土。木克
  土。而实藉土以自栽。有如思虑太过。则调以归脾。劳役不节。则益以补中。
  使心火宁而不盗母气。肺金旺而化源益滋。更入杜仲枸杞山茱萸之属。
  上病下取。则鲜有不安者也。盖眩为中之始基。中为眩之究竟。其所以致
  此者。未有不戕。贼真阴而得。则又何容讳耶。
  一体虚之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皆能眩晕。当以脉证别之。
  一气虚者。乃清气不能上升。或汗多亡阳而致。当升阳补气。血虚者。乃亡
  血过多。阳无所附而然。当益阴补血。此皆不足之症也。痰涎郁遏者。宜
  开痰导郁。重则吐下。风火所动者。宜清上降火。外感四气。散邪为主。此
  皆有余之症也。刘宗浓辨之颇详。要之素无病而忽眩者。当于有余中
  求之。素不足而眩者。当于先后天分之。不得以气血该也。
  本事川芎散治肝风眩晕。
  山茱萸(一两)小川芎人参山药茯神甘菊花(各半两)
  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
  钩藤散治肝火头晕。兼有痰者。
  钩藤陈皮麦门冬半夏茯神甘菊花人参防风白茯苓(各半两)甘草(一钱)石膏(一两)
  每服四钱。姜七片。水煎。
  许学士二方。用意颇微。不可忽视。
  鼻渊
  属性:鼻渊一名脑渊。以鼻之窍。上通脑户。脑为髓海。犹天之星宿海。奔流到底。
  骨中之髓。发源于此。故髓减则骨空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李濒湖云。鼻
  气通于天。天者。头也。肺也。肺开窍于鼻。而阳明胃脉。环鼻而上行。脑为元
  神之府。而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九窍为
  之不利。然肺主皮毛。形寒饮冷则伤肺。治者但见其标。不求其本。往往喜
  于解散。散之过。则始流清涕者。继成独涕。渐而腥秽。黄赤间杂。皆由渗开
  脑户。日积月累。而至羸矣。使非参益其阳。麦冬五味敛其阴。佐以辛
  荑透其窍。脑户何由而固耶。虚寒少入细辛。内热监以山栀。又须六味丸
  加鹿茸枸杞等。下填肾阴。则精足者髓自充。尚何漏卮之足云。
  补中益气汤
  黄(一钱半蜜水炒)人参白术(炒土)当归麦冬(各一钱去心)
  广皮(七分)柴胡炙甘草升麻辛荑山栀(各三分炒黑)五味子(九粒杵)
  姜枣水煎。
  补脑丸治鼻渊久不愈者。神效。
  人参麦门冬(去心)茯苓杜仲(盐水炒)肉苁蓉(酒净)山药(饭上蒸切)熟地黄山茱肉(各二两)
  黄(蜜水炒)枸杞子菟丝子(各三两)鹿茸(酒浆微炙切片)五味子(各一两)
  为末。另捣苁蓉枸杞熟地麦冬。略添炼蜜和丸。如桐子。每服四钱。白滚汤下。
  耳病
  属性:阴阳之用。互合成体。有如阳窍七。奇数也。而五脏开之。则主受。阴窍二。偶
  数也。而六腑输之。则主化。然阳窍中。心肺为阴中之阳。则口鼻之气。升降
  往来。无形而之有形矣。肾肝为阴中之阴。则耳目之窍。虚实交参。有形而
  之无形矣。故五色则目收之。五味则舌辨之。五臭则鼻吸之。五音则耳纳
  之。然目之光犹外发。木中有火也。耳之聪惟内受。水性润下也。恒见肾气
  足者。耳中之墨充塞。而听愈聪。肾气虚者。耳中空窍无碍。而听愈背。明乎
  此理。可见少阴之气。藏于耳中。而其外蔽者。则少阳之风火。扰乱相扇。驱
  其外邪斯得矣。若夫肾气不充。少阴之脉不至。惟峻补真阴。入以镇坠之
  品。则气不上乱。复其司听之职。则虚而能受。如空谷之音。附应立赴矣。不
  知者。妄以外导法。欲令气通。则阴内阳外。岂能越出而失其常经乎。或又
  曰。心开窍于舌。寄窍于耳。凡用心过度。火为之扰。然鸣则有之。聋则未也。
  究之心肾不交。水不升故火不降耳。至痰火为患。耳如蝉鸣。降气则痰下。
  益水则火息。亦不越摄气归元之旨也。
  一色欲损肾。六味丸入杜仲牛膝沉香黄柏枸杞磁石。
  一耳中干结。耳鸣而聋。柴胡聪耳汤。
  一上焦热。耳鸣而聋。及出脓汁。蔓荆子散。耳痛生疮。黍粘子汤
  一停耳。耳中有脓。用桑螵蛸炒。入六味丸。
  柴胡聪耳汤
  连翘(四钱)柴胡(三钱)炙甘草当归人参(各一钱)水蛭(五分炒)虻虫(三个去壳足炒)麝香
  (少许)
  上除后三味别研外。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煎去渣。入三味末再煎。食远服。
  蔓荆子散
  甘菊蔓荆子桑白皮麦门冬生地赤茯苓赤芍药前胡(各一钱)炙甘草升麻木通(各三分)
  姜枣水煎。
  黍粘子汤
  昆布苏木生甘草蒲黄龙胆草(各二分)黍粘子连翘生地炙甘草当归黄芩黄连(各三分)柴
  胡黄(各四分)桔梗(一钱半)桃仁(三个去皮尖)红花(少许)
  水煎。
  六味丸
  怀熟地(八两)山茱萸淮山药(各四两)牡丹皮泽泻茯苓(各三两)磁石(一两醋七次)沉香(五
  钱)牛膝杜仲(盐水炒)枸杞子(各二两)黄柏(一两盐水炒)
  为末。添炼蜜糊丸。每服三钱。青盐汤下。
  目病
  属性:凡窍各司其一。而唯目。则五脏之精华。皆上注焉。其瞳子。则水之晶而火
  之用也。黑膏者。木之脂。白膏者。金之液。木火金水。合聚其彩。重重裹之。而
  神乃外发。故其光之所射。无远不照。无微不察。犹天之有日月也。然人但
  知其发之用在木火金水。而不知其藏之妙独在于土。土无光者也。而上
  下眼胞则主之。以司开阖。故昼则开而属阳。夜则阖而属阴。有阴之阖。正
  以济阳之用。木火金水。皆藏于土中。乃发露而不穷。此造化之巧。本于能
  藏也。试观之木膏入土。年久成珀。铜坑在土。空青乃生。井中水。则澄澈。石
  中火。则光焰。无在不藉土为用。东垣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土。
  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目者血脉之宗。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
  能归明于目矣。苟心烦事冗。饮食失节。劳役过度。则百脉沸腾。复感外邪。
  而诸病生焉。善治者。必理脾胃。养血安神。而驱风清火。治标之法。可暂而
  不可常者。若夫色欲损肾。则肾肝之阴。真水真火。不可一日而缺。尤急宜
  讲求者也。
  一目疾感风寒。脉浮洪或紧。宜发散。后加甘菊蒺藜决明枳壳。凉血。生地丹皮。
  一日疾红赤。不畏风寒。脉数疾者。用甘菊蒺藜决明山栀酒芩酒连当归枳壳。
  一眼胞浮肿。防风通圣散主之。微肿而虚。用蝉壳茯苓决明山药木通麦冬或加白术。
  一目疾有星翳。用蒺藜木贼决明谷精当归生地蔓荆子青葙子。
  一眼目昏花。视物不明。因思虑者归脾汤。劳倦者补中益气汤。郁怒者加
  味逍遥散。肾水不足。滋阴肾气丸。真火不足。济阴地黄丸。或八味丸加沙苑蒺藜枸杞子。
  一瞳神散大。用远志茯神枣仁人参枸杞山药五味。
  一肝肾气虚。两目昏暗。视物不明。用加减驻景丸。
  一雀盲。至夜则目不见。用补中益气汤加枸杞子山茱肉山药。
  一沿眶烂眼。用甘菊白芷各二钱。朴硝五钱。杏仁十七粒。胆矾三分。羌活
  一钱。水二钟。煎一钟。净洗神应。
  一东垣治饮食劳役所伤。视物昏花。用益气聪明汤。
  一娄全善治目珠疼。至夜尤甚。及点苦寒药反疼者。用夏枯草四两。香附
  末二两。甘草四钱。清茶调服二钱良效。
  防风通圣散
  防风川芎当归薄荷芍药大黄(炒)麻黄连翘芒硝(各五钱)石膏
  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六两)山栀荆芥白术(各一两土炒)甘草(二两)
  为末。每服二钱。姜水煎服。
  滋阴肾气丸
  熟地黄(三两)生地黄(四两)牡丹皮当归山茱肉山药柴胡五味子(各五钱)泽泻茯苓(各二
  两五钱)
  为末。蜜丸。每服三钱。淡盐汤下。
  济阴地黄丸
  五味子麦门冬当归身熟地黄肉苁蓉山茱肉干山药枸杞子甘菊花巴戟肉(各等分)
  为末。蜜丸。每服三钱。白汤下。
  加减驻景丸
  菟丝子(半斤酒制)当归熟地黄(各五两)车前子(焙)五味子枸杞子(各二两)楮实子川椒(炒
  各一两)
  为末。蜜丸。每服三钱。温酒下。
  益气聪明汤
  人参黄(蜜水炒)炙甘草(各五钱)升麻葛根(各三钱)蔓荆子(钱半焙研)芍药(酒炒)黄柏
  (各一钱)
  每服三钱。水煎。
  口病
  属性: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胃脉挟口环唇。大肠脉还出挟口。厥阴脉
  下颊里环唇内。又皆统之于脾矣。独其邪之所侵。火热则赤。木乘则青。气
  虚则白。火极似水则焦黑。水极似火则裂坼。一寒一热。判若天渊。胃热脉
  洪。责于心火。内炽脾虚。脉弱本于阴寒上逼。清胃凉膈。所以彻热。附子理
  中。所以温里。今人一见唇焦。便指为热。不知中气虚寒。饮食不进。中焦失
  守。无根之火。逼而上浮。若以寒凉投之。则火愈不归。而食愈不进。惟人参
  理中。温其中气。火奠厥位。而唇口坼裂。如久旱逢霖。立时润泽矣。至乃舌
  为心苗。脾之络。连舌本。散舌下。肾之脉。亦系舌本。伤寒家验舌苔。以焦黑
  为胃热。为水枯。则本此。若别口味之辛甘咸苦酸。以察五脏之热。尤其显
  白者。则各以其脏治之。斯善耳。要之二阳之病发心脾。火土子母相关。岂浅鲜哉。
  一口病实热。脉洪数有力者。用清胃汤。
  一口病饮食不进。脉微细软弱者。用人参理中汤。或归脾汤加炮姜。
  一谋虑不决。上为口糜。用逍遥散。或升阳散火汤。大肠移热。用秦艽升麻汤。
  清胃伤治胃火血燥唇裂。或为茧唇。或牙龈溃烂作痛。
  黄连(炒)生地黄升麻(各一钱)当归(一钱二分)牡丹皮(八分)
  水煎。
  齿病
  属性:五行之用。无在不彰。天一生水。水之凝者为石。其至坚者为金。而石可砻
  物。金能断物。在人则齿应之。齿者胃之标。骨之余。上龈属胃。胃为艮土。故
  止而不动。下龈属大肠。大肠主庚金。故动而不休。齿禀其气。无物不摧。此
  造化之微。不可测也。肾中有水有火。足阳明喜寒畏热。手阳明喜热畏寒。
  其气不齐。凡齿落动摇。主肾。齿龈肿溃。主胃与大肠。其间有风寒乘之。湿
  热侵之。疳虫蚀之。或散或清。或荡涤。法亦不等。然必以寒热兼济。药乃有
  效者何也。缘水火不可偏废。一胜则一负。土不可燥。金不可寒。即其所喜
  所畏。可得用药之权衡。如细辛。少阴之热药也。黄柏。太阳之寒药也。专用
  之。则各主一病。合用之。则止牙疼于俄顷。凡祛风解热凉血剂中。皆不可
  缺。至真阴亏而水不足。元气伤而火有余。或益水中之火。或滋火中之水
  溯厥原而疗之。能以常格论哉。
  一东垣治刘经历之内。齿痛不可忍。须骑马外行。口吸凉风则痛止。至家
  复作。乃湿热为邪。足阳明多血多气。加以膏粱之味助之所致。因立方。
  不须骑马。当令风寒之气。生于齿间。黄连胡桐泪之苦寒。薄荷叶荆芥
  穗之辛凉。四味相合而作风寒之气。治湿热为主。新升麻之苦平。行阳
  明经为使。羊骨灰补之为佐。麝香少许为引。细末擦之。痛减半。又以
  调胃承气去硝加黄连治其本。下三两行。痛不复作。
  一齿恶寒热。或虫疳龈肿。出血痛秽。皆手足阳明。外感风寒。内蕴湿热。风
  寒。用荆防汤。湿热。用清胃散。甚则承气汤。
  一牙齿动摇脱落。本足少阴经。用六味丸。火衰者。八味丸。还少丹。七情所伤。随症调之。
  一风毒牙痛。或大寒所犯。用独活散。
  荆防汤治畏寒畏热。
  防风荆芥生地枳壳葛根(各一钱)细辛(三分)蔓荆子(七分焙研)黄柏(五分酒炒黑)
  水煎。
  清胃汤治龈肿溃烂。
  生地(一钱半)石膏(二钱)升麻(五分)丹皮防风枳壳(各一钱)
  水煎。
  下龈甚者。加芍药、黄芩。
  凉膈散治胃有实热。
  大黄(酒蒸)朴硝甘草山栀(炒黑)黄芩薄荷(各一两)连翘(四两)
  为末。每服五七钱。水煎。
  独活散
  独活川芎羌活防风(各五分)细辛荆芥薄荷生地黄(各二钱)
  每服五钱。水煎。
  丹溪治小儿走马牙疳。床一齐腐烂即死。用妇人尿桶中白垢。火一钱。入铜绿三分。麝香
  一分半。敷之立效。
  立斋治中气亏损。牙齿作病。用补中益气、归脾二汤。加酒炒黑黄柏。
  喉痹
  属性:龙潜于海。雷藏泽中。则天以清。地以宁耳。及其发也。阴霾四际。光焰烛天。天气闭塞。
  地气冒明。所谓龙雷之火。迅不及掩。其势疾暴可畏。一至风恬雨霁。则无所施其威矣。人之喉
  主天气。咽主地气。为身中之橐。水谷之道路。使无风火相扇。则金空而鸣。谷虚而纳。何窒
  塞之与有。惟火发于内。风郁于外。水波汹涌。而聚为痰。在外则喉风。缠络胸膈。在内则喉痹。
  壅结两傍。疼痛而食不得入。声不得出。旦夕之际。危亡可待。斯时也而以阴寒药投之。则其势
  愈甚而火弥炽。痰弥盛矣。急须驱风豁痰。开通郁结。纠缠顿释。闭塞立开也。故喉风。僵蚕、
  半夏为君。佐以疏理。喉痹。射干、甘、桔为主。佐以辛凉。撤其风而火自息。祛其痰而风自宁。
  纵有龙雷之相火。安足患乎。此治之之要。首则探吐。次则解散。甚而从治。严用和蜜饯附子片。
  令吮其汁。因火不归元。而足冷脉微。已成危险之候。有不得已而用者。
  一喉痹。俗名乳蛾。生于两傍。红紫如钱。中黄如豆。或左或右曰单。左右俱有曰双。嗌以
  上者可见。嗌以下者不可见。水谷难下。急须点破咯吐之。或以鹅翎蘸灯油脚搅吐之。
  一喉痹。属外感者。发散药入射干。属七情所伤者。归脾、逍遥去、术。加射干、桔梗、
  薄荷开之。阴虚火动者。
  六味汤入薄荷。
  一喉痛久不愈。甚至溃烂。素曾患时疮者。用萆散。
  一喉风痰涎壅盛。联布心胸。肿大红赤。喘息难舒。用巴豆油染纸作捻子。点火吹灭。取烟透
  鼻内。实时口角流涎。并触患处。急服僵蚕散。
  射干汤治喉痹。
  射干(一钱)防风荆芥桔梗薄荷(各一钱)大力子(钱半焙研)广皮(八分)甘草(三分)
  加灯芯一握。生姜一片。水煎。火甚。加玄参、天花粉。肺虚。加川贝母、茯苓。
  僵蚕散治喉风。
  僵蚕(二钱汤净)半夏防风前胡荆芥桔梗葛根枳壳玄参薄荷(各一钱)大力子(一钱半焙)甘
  草(三分)
  生姜一片水煎。
  萆散治杨梅喉癣。
  土茯苓(别名萆五钱)当归金银花皂角刺米仁(各二钱)白鲜皮白芷木瓜木通(各七分)甘
  草(五分)
  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