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心期落句势。
  心期落句势者,心有所期是也。昌龄诗云:“青桂花未吐,江中独鸣琴。”(言青桂花吐之时,期得相见,花既未吐,即未相见,所以江中独鸣琴。)又诗云:“还舟望炎海,楚叶下秋水。”(言至秋方始还。此送友人之安南也。)(以上《文镜秘府论》地卷)
  ○六义
  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一曰风。天地之号令曰风。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行春令则和风生,行秋令则寒风杀,言君臣不可轻其风也。
  二曰赋。赋者,错杂万物,谓之赋也。
  三曰比。比者,真比其身,谓之比假,如“关关雎鸠”之类是也。
  四曰兴。兴者,指物及比其身说之为兴,盖托喻谓之兴也。
  五曰雅。雅者,正也。言其雅言典切,为之雅也。
  六曰颂。颂者,赞也。赞叹其功,谓之颂也。(以上《文镜秘府论》地卷)
  ○论文意
  夫文字起于皇道,古人画一之后方有也。先君传之,不言而天下自理,不教而天下自然,此谓皇道。道合气性,性合天理,于是万物禀焉,苍生理焉。尧行之,舜则之,淳朴之教,人不知有君也。后人知识渐下,圣人知之,所以画八卦,垂浅教,令后人依焉。是知一生名,名生教,然后名教生焉。以名教为宗,则文章起于皇道,兴乎《国风》耳。自古文章,起于无作,兴于自然,感激而成,都无饰练,发言以当,应物便是。古诗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当句皆了也。其次《尚书》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亦句句便了。自此之后,则有《毛诗》假物成焉。夫子演《易》,极思于《系辞》,言句简易,体是诗骨。夫子传于游、夏,游、夏传于荀卿、孟轲,方有四言、五言,效古而作。荀、孟传于司马迁,迁传于贾谊。谊谪居长沙,遂不得志,风土既殊,迁逐怨上,属物比兴,少于《风》、《雅》。复有骚人之作,皆有怨剌,失于本宗。乃知司马迁为北宗,贾生为南宗,从此分焉。汉魏有曹植、刘桢,皆气高出于天纵,不傍经史,卓然为文。从此之后,递相祖述,经论百代,识人虚薄,属文于花草,失其古为。中有鲍照、谢康乐,纵逸相继,成败兼行。至晋、宋、齐、梁,皆悉颓毁。
  凡作诗之体,意是格,声是律,意高则格高,声辨则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调。用意于古人之上,则天上之境,洞焉可观。古文格高,一句见意,则“股肱良哉”是也。其次两句见意,则“关关雎鸠”是也。其次古诗,四句见意,则“青青陵上柏,磊磊漳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是也。又刘公干诗云:“青青陵上松,[QO51]々谷中风。风弦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此诗从首至尾,唯论一事,以此不如古人也。
  诗本志也,在心为志,发言为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然后书中于纸也。高手作势,一句更别起意,其次两句起意。意如涌烟,从地升天,向后渐高渐高,不可阶上也。下手下句弱于上句,不看向背,不立意宗,皆不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