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察(打手歌)里有四两拨千斤一句话,显然不是用大力来胜人:看到年纪耄(意为七,八十岁)或耋(意为八、九十岁)的人还能应付众人的围攻,取得胜利,可是老人体力比较差,动作此较迟钝,还能御众取胜,说明快也不一定能取胜。过去认为《打手歌》是王宗岳的作品,有人从拳论中察四两拨千斤之句的察字来判斯《打手歌》是王宗岳以前人的作品,这是很对的。后来核对了陈家沟原有的四句《打手歌》,才断定现在六句的《打手歌》是经过王宗岳修订的。这四句话是强调小力胜大力的技巧作用。(十八)、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始终保持平衡,身法端正,要像秤准一样:身手圆活如车轮旋转.,不但不受来力,还能把来力抛出去:无论来力多么直大,要粘着走化,不要顶抗,如果粘着处放松走化不受力,这叫做偏沉,能做到偏沉,就能顺随,使对方有力也不得力,有力无处用,推手时要避免两方相抗,如果两方相抗,不能够‥偏沉则随,动作就会滞钝,结果还是力大者胜力小者。(十九)、每见数年钝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常常见到勤练太极拳推手多年的人,不能很好领会懂劲和粘随走化的道理,往往不能制人,反而被人所制,这都是用力顶抗,犯了双重之病而不自觉所致。王宗岳这段话是在二百年前讲的,那时候太极拳不作为老弱病人练的拳,而是体格强壮者练的拳,他们不懂双重之病,不能制人,大都为人所制。而现在练推手的大都是力量不大的人,基础薄弱的人,加上不懂双重之病不懂着法,难怪有些练摔跤的人或练拳又硬又快的人说.一般练太极拳的是豆腐架子。(二十)、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要避免这个用力顶抗,不能走化的毛病,就要懂得阴阳的变化。阴指柔、虚、轻、合、蓄势、吸气等:阳指刚、实、重、开、发劲、呼气等。粘逼中随时可以走化,所以粘也是走:走化中随时可以转化为粘逼,所以走也是粘。有开有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有虚有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样虚实、刚柔、开合.变化灵活,才可以使对方顾此失彼,不知所措,应接不暇,处处被动。阳刚不能离开阴柔,阴柔不能离开阳刚。有阴有阳,有虚有实,有柔有刚,阴阳相济,虚实页互变,柔刚错综,才算是懂劲。(二十一)、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懂劲以后,粘走相生,越练越细巧精密,一面实践,一面多思考,常常默想捉摸其中道理,学思并用,就能逐渐做到从心所欲,身手更为轻灵,威胁力更大,搭手即能判断对力力量的大小、长短、动向、快慢,依着何处即从何处反击。(二十二)、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推手本来是舍己从人的技巧,顺应客观规律,不自作主张:如果自作主张用固定的手法,逆客观规律,必然会出现丢、顶、硬撞,不能引进落空,反而引进落实,造成失败,这是多误于舍近求远。差之毫厘,结果是谬之千里。练拳、推手也是这样,学的人要详细辨别这个道理。
编辑本段太极拳的哲学理论
《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宋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谓天宫,仙界。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七二:“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晋葛洪《抱朴子吴失》:“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云笈七签》卷八:“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王宗岳是清乾隆年間的山西人(故稱山右),1792年他在河南洛陽教書,1795年在河南開封教書,他的武術著作有《太極拳論》一篇,解釋長拳和十三勢內容的殘稿一篇,修訂了《打手歌》一篇和《陰符槍譜》,共四種。
《太極拳論》以太極兩儀立說,解釋十三勢以八卦、五行立說,《陰符槍譜》以陰符立說。陰指暗,符指合,故陰符意為「靜處為陰動則符」,正如陰符槍法的原則「靜如處女,動如脫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