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竅怒號,一風之所鼓也;萬象森羅,一氣之所積也;萬物紛錯,一道之所原也。神明得之而降出,帝王得之而生成,天人得之不離於宗,神人得之不離於精,至人得之不離於真,聖人以是而變化,君子以是而慈仁,以是為法名操稽之數,以是為詩書禮樂之文。
  古之人即之以為道衛者,非累於心也,故不可謂之心術;非鑿於智也,故不可謂之智衛;非機也,故不可謂之機衛;非技也,故不可謂之技衛。此衛者而謂之道,其該褊者也。惜夫大全裂於道德之一散,百家諸子隨所見而自滯,以謂道衛有在於是也。其生不歌,其死不哭,而墨翟、禽滑釐聞其風而悅之。
  為人太多,為己太寡,而宋妍、尹文子聞其風而悅之。誤髁無任而笑上賢,縱脫無行而非大聖,蒙駢、慎到聞其風而悅之。以謙下為表,以虛空無已,關尹、老聰聞其風而悅之。此數子者,或以獨任不堪而滯道。或以強聒不捨而滯道,或以死生之說而滯道,或以博大之域而滯道。計其衛之在道中,猶壘空之在大澤也,猶梯米之在太倉也,猶小石之在太山,猶毫末之在馬體也。自其所見則殊,而自其所造之道觀之,則不知其殊也。此何故?
  一石之微與太山均於成體,一米之細與太倉均於成數,一壘與大澤共虛,一毫與馬體皆備。此百家雖裂道於多方,而大體未始有離也。嗚呼。沒百家無大全,離大全無百家,非百家則不見大全,非大全則百家不立,其原一也。終日大全而不知大全者,百姓也。欲至大全而未及大全者,賢人也。
  已極大全而泯邇大全者,聖人也。堯舜之相授,授此者也。禹湯之相傳,傳此者也。周公之仰思,思此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