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半两去根节)细辛(半两去苗土)附子(一钱二分半炮裂去皮脐)
  上咀。都作一服。水煎去滓温服。
  假令得肝脉。其内证满闭淋溲便难转筋。其尺寸脉俱沉而弦。里和恶寒。肝经受病。麻黄附子细辛汤内。
  加羌活防风各三钱。
  假令得心脉。其内证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哕。其尺寸脉俱沉。里和恶寒。心经受病。加黄芩石膏各三钱。
  假令得脾脉。其内证腹胀满食不消。怠惰嗜卧。其尺寸脉俱沉。里和恶寒。脾经受病。加白术防己各三钱。
  假令得肺脉。其内证喘咳洒淅寒热。其尺寸脉俱沉。里和恶寒。肺经受病。加生姜桂枝各三钱。
  假令得肾脉。其内证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其尺寸脉俱沉。里和恶寒。肾经受病。更加附子生姜各三钱。
  以上五证。里之表也。宜渍形以为汗。皆脏受病也。里者下之当急。谓随脏内证。已显尺寸脉俱沉。
  复有里证者。谓大小便秘涩或泄下赤水。或泻无数。不能饮食。不恶风寒。发热引饮。其脉俱沉。或按之内实而痛。
  此谓里实。宜速下之。麻黄附子细辛内去麻黄。与随脏元加药内。分作三服。每下一证。初一服加大黄三钱。
  邪尽则止。如邪未尽。再一服加大黄二钱。又未尽。第三服加大黄一钱。此先急而后缓。谓里之里也。当速下
  之也。
  通解利伤寒。不问何经所受。皆能混然解之。谓不犯各经之受病。虽不解尽。亦无坏证。
  羌活汤
  羌活(二两)防风(一两)川芎(一两)黄芩(一两)细辛(三钱半)甘草(一两炒)
  黑地黄(一两炒)白术(三两如无用苍术加一两)
  上咀。
  每服五七钱。水二盏。煎至一盏。无时温服清。如觉发热引饮。加黄芩甘草各一两。更随证。如头痛恶风。于白术汤一两内。加羌活散三钱。都作一服。
  羌活散
  羌活(一两半)川芎(七钱)细辛根(二钱半)
  如身热。根据前加石膏汤四钱。
  石膏汤
  石膏(二两)知母(半两)白芷(七钱)
  如腹中痛者。加芍药散三钱。
  芍药散
  芍药(二两)桂枝(五钱)
  如往来寒热而呕。加柴胡散二钱半。
  柴胡散
  柴胡根(一两)半夏(五钱洗)
  加生姜煎。如心下痞。加枳实一钱。如有里证。加大黄。初一服一钱。次二钱。又三钱。邪尽则止。
  论曰。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然春夏汗孔疏。虽有汗不当用桂枝。宜用黄汤和解。
  秋冬汗孔闭。虽无汗不当用麻黄。宜用川芎汤和解。春夏有汗。脉乃微而弱。恶风恶寒者。乃太阳证。秋冬之脉也。
  亦宜黄汤。无汗亦宜川芎汤。秋冬有汗。脉盛而浮。发热身热者。乃阳明证。春夏之脉也。亦宜黄汤。
  无汗亦宜川芎汤。大抵有汗者。皆可用黄汤。无汗者亦可用川芎汤。
  黄汤有汗则可止也。
  黄白术防风(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七钱。至十余钱。或半两一两。水煎温服清。汗多恶风甚者。加桂枝。
  川芎汤无汗则可发也。
  川芎白术羌活(各等分)
  上咀。同黄汤煎法。稍热服。恶寒甚及脉大浮可加麻黄。法云。五脏之脉。寸关尺也。今止言尺寸阴
  阳也。如阳缓而阴急。表和而里病。阴缓而阳急。里和而表病也。
  若伤寒食少发渴。只可和胃止渴。不可太凉药止之。然恐
  凉药止之。损着胃气。必不能食也。
  和胃白术汤
  白术茯苓
  起卧不能谓之湿。身重是也。小柴胡汤黄芩芍药汤。
  起卧不安。眠睡不稳。谓之烦。栀豉汤竹叶石膏汤。解利四时伤寒。混解六经。不犯禁忌。
  大白术汤
  白术(二两)防风羌活川芎(各一两)黄芩(五钱)细辛(三钱)白芷(一两半)石膏(二两)
  知母(七钱)甘草(五钱或一两)枳实(五钱去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