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肿气似黄胖,其肿虽及右肘上不及左者,专在血分而不在气分也。古人以左右分气
  血,可谓不诬矣。
  肺痈其初痛阴阴咳则引胸中。而其痛多在左,治宜在始萌。若至其吐脓如米粥,则百可
  治一二耳。
  痘发热后不见点,通身肿满而死者,是表伏之证也,名曰肉胀。治方早与反鼻剂可发表。
  齿痛宜当归建中汤者,外以黑砂糖擦痛处则捷效。黑砂糖亦贴阴囊癜风,并牛皮癣不堪
  痒者立应。
  口肿有牙宣与胃热之辨,牙宣者,上齿或下齿必发于一方,而后波及上下,如胃热则否。
  且虽两证同出脓血,牙宣者脓多,胃热者少,是为其别。牙宣宜滋阴降火汤,胃热宜清胃加生
  类。骨槽风自胃热来者,宜杨梅一剂散。
  妇人妊娠七月以上,当与当归芍药散,逐水理血,否则分娩后多患下利也。又产后下利
  者,
  多因肠胃为胎压制者,一时得舒畅而水气下奔也,不如乘其势与生姜泻心汤,以尽水气也。
  产后咳嗽,多水浸肺之所为,其治与下利略同。
  痛风者,风热入骨节也,可发汗。宜麻黄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亦主之。表证罢,当以禹
  功散下之。
  三井某年二十有余,腹中拘急,大便硬,饮食如常,但欲眠不能眠,来请诊。诊曰∶子
  不能眠者,非心气之所为,其病在胃中。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是也。乃与桂枝加芍药大黄汤,
  一剂而知,九剂而愈。
  妇人积年有水块痛不解,或吐瘀液如淡黑色者,或如赤豆滓者,宜温脾汤,副用应丸。
  若有
  蓄血者,右脉闭塞莫怪,是血压经也。又不论何病,右脉闭塞者,脾胃衰也。不可不知。
  因蓄血腹大胀满者,与血蛊异,其证发作有时,或至夜而胀,至旦则减之类,与桂枝茯
  苓丸料效。
  小儿卒下利发搐搦死者,所谓真中也,先与附子理中汤。余数年虽欲覃志焦神救活之,
  未得其肯綮。
  吐乳者,专用治吐乳一方,此证渐剧摇头者不治。
  急惊风者,宜桂枝甘草龙骨蛎牡汤。慢惊风因攻击发者尤属虚,可禁针,宜甘草、干姜
  ,或芍药甘草汤、抱龙丸,《幼幼集成》用灵砂亦效。
  诸病拘急者属闭证,仓卒勿错置,必有开期。纵使至死,一旦解而苏。
  崩漏轻者,宜当归煎。重者,理中汤。其最剧者,加附子,兼饵食牛肉更佳。
  芽儿衄血且鼻塞者,皆属胎毒,宜五香加大黄汤。又育不育之辨,大抵俟五十日判然。
  详于《千金方》。
  风水肿自面来。经曰∶面肿者风,足头肿者曰水是也。
  诸疮翻花者,因荣卫衰也,宜黄剂。又痔疾翻花者,胃气下陷也,宜升提剂。
  痧病或以为《左传》所谓蜮,又云虫名沙工。吐沙人中之则为此证,此皆就沙字为说也。按
  ∶此病本自沙漠之南来,故名痧。犹痘自北虏来,因名虏疮。疳疮自广东来,因名广疮也。
  不可深拘焉。
  湿痹但痹而无痛,其初痿弱,后发拘急也。病在表者当发汗,手足屈而不可伸者,宜四
  物汤加犀角、桂枝。
  一妇人年四十余,左足肿膝大而痛,不能步行者有年于兹,来请诊。余诊曰∶此证似鹤
  膝风
  而非也。鹤膝者,膝肿大而膝以下必瘦。今不瘦者,是带下所使。而其病在表,可发汗,乃
  与杨梅一剂散,痛渐止,更逐带下毒而全愈。
  脏毒者,五毒郁热流注之所致也。其形状与痔漏类难识别,然痔发于肛之左右,而不关
  任督
  之脉,脏毒发于任督之脉,而不关肛之左右,是为别也。脏毒破血不止者,宜补血汤加干姜
  、附子,兼用独参汤。
  风懿舌根如痿,言语不了然者,盖中风之类也。又有痰迷心窍,舌强而语言不如意者,
  甚相似。然风懿者属阴多不治,痰迷者属阳多治。其痿者与强者,其治自别也。
  肝疡古来无明辨。此证肝脏中生疡,后见腹中,故不治。其初当脊之右肝脏之里而发者
  ,
  或可治,宜透脓散。此病与流注易混,世医动以肝疡为流注误矣,盖肝疡比流注甚少也。
  鳖瘕在右肋下而冒胃,按之则坚不痛,是属饮癖。不早治,则后必至胀满不可治,用白
  马溺为妙。
  肺痛证《张氏医通》特论之。初起当中府云门而痛,后或吐血而死为难治。其初轻者,
  宜沉香降气汤类。稍重者,宜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
  肺痈痛而咳,肺痿咳而不痛,肺痛不咳而痛。肺痈痛在一阳者可治,在二阳者难治。(
  按∶末二句难解,姑书俟考。)
  悬痈生于会阴之侧,多由湿毒,脏毒生于会阴,真中阴毒肿自会阴上斜向肛门之傍,脓
  溃如刀割状,三者相似而异。悬痈、脏毒,宜朴硝、石榴皮之剂,阴毒宜内托剂。
  凡病患右身有所患,则当为血分治之,是为血证看法。
  鼻痔瓜蒂,世之所知。湿家头痛者,亦以瓜蒂末点纸捻入鼻中,嚏出而愈。
  小儿头疮为胎毒,治之无效者,因母有带下哺其乳而发也,速换乳母则愈。妇人头疮亦
  有因带下者,更与八味带下方,兼用坐药则愈。(按∶八味带下者,系本朝制方,奇良。当归、川芎、茯苓、橘皮、金银花、通草、大黄俱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