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张机
一
一张机。织梭光景去如飞①。兰房夜永愁无寐②。呕呕轧轧③,织成春恨,留着待郎归。
【注释】
①光景:景况。这句形容织锦时梭子来去如飞的情况。
②这句是说闺房夜长,因愁思而不能入睡。
③呕(ōu欧)轧(yà亚);象声词。形容织机的声音。
【简说】
《九张机》共两组二十首,载于《乐府雅词》。第一组有小序,序中指出“《九张机》者,才子之新调。”点明是文人创制的新调。其内容是“写掷梭之春怨。”亦即写织女的春日怀人的怨思。
本词写织女不仅在织锦,而且还把自己怀人的春恨织入锦中。
二
两张机。月明人静漏声稀①。千丝万缕相萦系②。织成一段,回纹锦字③。将去寄呈伊④。
【注释】
①漏:用水计算时间的器具。漏声稀:夜深漏中水渐少,漏得较慢。
②这句是说千丝万缕,相互缠绕。
③回纹:指回文诗,可以回环往复地阅读的诗。回文锦字,指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旋图”。见《晋书·窦滔传》。
④将去:拿去。这句是说把这段回文织锦拿去寄给他(指织女的爱人)。
【简说】
本词写织女在月明人静之时织锦,其中织出锦字回文诗,准备寄给远方爱人,借此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意。
三
三张机。中心有朵耍花儿①。娇红嫩绿春明媚。君须早折,一枝浓艳,莫待过芳菲②。
【注释】
①耍:本有“动”的意思,这里形容织出的花儿栩栩如真。
②芳菲:花草鲜美。这三句以折花不能错过芳菲时节,比喻人不能虚度青春。
【简说】
从锦中织出的花儿,暗示青春如同花儿;花儿不折要凋谢,青春虛度人必老。
四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①。
【注释】
①红衣:彩色羽毛。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简说】
“可怜未老头先白”是写鸳鸯也在写自己,但鸳鸯头虽白而仍双双相对,自己却未老而形单影只,对比之下,其心情不言自明。
五
七张机。春蚕吐尽一生丝。莫教容易裁罗绮。无端剪破,仙鸾彩凤,分作两般衣。
【简说】
蚕丝来之不易,织成罗绮更不易,不要轻易剪裁,致使本在一匹上的鸾凤,分别做成两件衣服。这里暗指她与爱人分隔两地,如同鸾凤不能相聚。
六
春衣。素丝染就已堪悲①。尘世昏污无颜色②。应同秋扇,从兹永弃。无复奉君吋③。
【注释】
①素丝:白色的丝。《淮南子·说林训》:“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练丝,白丝。这句以素丝比喻人的品格本来是纯洁的。
②这句是指织女辛苦织锦,制成春衣,而穿它的人却毫不爱惜,致使它被糟蹋得不象样子。这句是以春衣的遭遇暗示织女的命运。
③秋扇:班婕妤《怨歌行》说:“……裁成合欢扇,团团如明月。……常恐秋节至,凉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后世就以秋扇见捐比喻妇女被人遗弃。这三句是说织女如同秋扇那样被爱人所弃,再也不会侍奉他了。
【简说】
素丝染后失去洁白的本色,织成春衣后被玷污践踏而灰黯无光,这是多么可悲!至于织女的命运,也和素丝春衣一样,被弃如同秋扇,那就更加可叹了。
九张机
一
一张机。采桑陌上①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注释】
①采桑陌上;指织女在田间小路上采桑。汉乐府有《陌上桑》,写采桑女罗敷拒绝太守的调戏。
【简说】
这一组《九张机》与前一组相较,内容基本相同,亦以抒情为主,但时间、次序、脉络都比较清楚,并且讲究辞藻,运用典故,说明已经有过一番加工。
本词是写织女在陌上釆桑的情景。
二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①。深心未忍轻分付②,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③。
【注释】
①行人:行旅之人,即织女的爱人。立马:驻马。迟迟:迟缓。意迟迟:舍不得与织女离别。
②深心:深厚的情意。轻分付。想诉说而又怕难为情。
③只恐被花知:只怕被花看出自己难以诉述的心事。
【简说】
这首写织女与爱人分别。千言万语,无法倾吐,“回头一笑”,其中蕴蓄着她依依惜别的“深心”,末句实际上是写无人能了解她心中的苦衷。
三
三张机。吴蚕①已老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②,轻绡催趁③,馆娃宫女④,要换舞时衣。
【注释】
①吴蚕:吴地(今江苏南部)是产丝之区。李白诗:“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②长洲苑:吴王的宫苑。长洲在今苏州市西南。苑:宫中的苑囿。
③这句是说催促着早些把轻绡织出来。
④馆娃宫:吴王夫差所造,在苏州灵岩山。
【简说】
这里借古代吴王宫女要更换舞衣,说明初夏吴蚕老时,就是织女紧张劳动的开始。
四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①。回梭织朵垂莲子②。盘花易绾③,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④。
【注释】
①咿哑:纺织时织机发出的声响。颦(pín贫):皱眉。
②垂莲子:“垂爱于你”的谐音双关语。“莲”、“怜”是谐音。于是男子的美称,这里指织女的爱人。
③绾(wǎn碗):盘结回绕。这句是说莲花是比较易于回环盘织出来的。
④整:安排。脉脉:含情欲诉。这两句是说织女看到织成的莲子,想起了远别的爱人,愁思无法安排,心乱得象一团丝。
【简说】
本词运用民歌中谐音双关的手法,通过纺织过程的描写,表现出织女因思念爱人而心乱如丝。
五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①。中心一句无人会②。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③寄相思。
【注释】
①织就:织成。沈郎:梁代沈约的诗写得工整,人家称他“沈郎。”这里借指织女爱人。
②中心一句:汉苏伯玉妻作《盘中诗》寄夫,末尾说:“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无人会:无人领会了解。
③只恁:只这样。
【简说】
织女在她寄给爱人的诗中,不说自己的离愁别恨,憔悴可怜,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手法,恰好反衬出愁恨之深,相思之切。
六
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①,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注释】
①一晌:吃一顿饭的时间。
【简说】
对着自己精心织成的艺术品,织女感到十分满意,不禁停下梭子,在窗下独自仔细地观赏这段“双蝶穿花锦”。
七
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①。
【注释】
①何计再相随:有什么法子能再在一起呢?
【简说】
刚织好一对鸳鸯,心中就犹豫起来,只怕它们马上被人用剪刀裁开。末两句以鸳鸯分飞比喻自己与爱人不能相随的“离恨”。
八
八张机。回文知是阿谁诗①。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厌厌②无语,不忍更寻思。
【注释】
①阿谁:犹言谁,何人。
②厌(yān烟)厌:精神不振貌。
【简说】
在织完无名氏的回文诗以后,诗中的凄凉愁思使这位织女受到了感染,她将回文诗一行一行读过后,默默无言,不忍再去仔细思量。
九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简说】
薄情郎总是流浪他乡,妻子只好独守空闺。因此,织女们织成的双花锦,都是从头到底,用一条丝把花心萦系起来,使它们永远联一起。
水调歌头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①。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②。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③。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④。脍新鲈⑤,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⑥。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⑦。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⑧。
【注释】
①太湖:在江苏、浙江之间。短棹:这里指小船。两句是说自己平生曾几次泛舟经过太湖。
②愁与水云多:指自己的愁恨象湖云湖水那样多。这两句自问为何如今重来此地,但觉愁思无穷(暗指中原沦陷的国仇家恨)。
③老:终老。渔蓑:渔钓之事,即隐居江上。这三句说遭逢国难后,本想收起长剑,退隐江上。
④银:银印。艾:如艾草般的绿色丝带(用来拴印)。丘壑:山谷,泛指山水。蹉跎:光阴虚度。这两句是说掌管印信本不是我的事(即无意仕途)。想寄情山水,也因被琐事耽误而未能成行。
⑤鲙(kuài快):通“脍”,把鱼肉切细。鲈鱼:是松江名产。
⑥岂谓:难道说。两句是说自己虽本生长在太平之世(指北宋未亡时),难道说到今天才了解什么叫做战争吗(指早就注意及此)。
⑦三江:太湖支流有吴淞江、娄江、东江。挽天河:卷起天河之水(用以洗净甲兵)。暗指休战。杜甫《洗兵马》诗:“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这三句是说要倾三江之浪,净洗千里边境,即决定要北上收复失地,决不能休战求和。
⑧霄汉:高空(指朝廷)。两句隐指朝廷无意北伐,空使志士垂泪。
【简说】
据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高宗绍兴年间有人在吴江长桥上题词一首(即本词),不写姓名。以后这首词传入官内,高宗派人大力查访。秦桧请高宗降黄榜招请,可作者竟然不到。人们议论说,作者是隐士,不屑做官。秦桧请降黄榜,并非真心寻求,而是居心叵测。
这首词之所以受到统治者的注意和不满,是由于其中洋溢着慷慨悲歌的爱国豪情,这对当时急于跟敌人议和的统治者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鞭挞与讽刺。据近人考证,疑此首为张元干的隐名之作。
青玉案
年年社日停针线①。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②。落日解鞍芳草岸③。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注释】
①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停针线:《墨庄漫录》说:“唐、宋妇人社日不用针线,谓之忌作。”唐张籍《吴楚词》:“今朝社日停针线。”
②这两句是说春衫已经穿破,这是谁做的针线活计呢?这里的“谁针线”与“停针线”相呼应,由著破的春衫想起那制作春衫的人儿,不觉凄然泪下,泪痕沾瞒了破旧的春衫。
③这句是说傍晚时在芳草萋萋的岸边解下马鞍,准备休息。
【简说】
上片是身在深山溪桥边的游子,遥念家乡闺中在停做针线的社日,看到双双飞燕而自伤孤单。下片写游:子长期流浪在外,春衫已破,泪痕都满,却还不知归期。
末尾接连三个“无人”,点出不仅赏花、饮酒都无心情,甚至醉了也受不到照顾。将孤身在外的羁旅凄凉况味娓娓道出,真可以说是“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贺裳《皱水轩词筌》)先著《词洁》则认为这是词中的“妙语”:“‘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与晁补之《忆少年》起句:‘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同一警绝,唐以后特地有词,正以有如许妙语,诗家收拾不尽耳。”
一剪梅
漠漠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②。桑满筐篮。柘③满筐篮。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④。篝灯强把锦书看⑤。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释】
①漠漠:寂静无声。
②蚕事欲眠三:蚕儿已快三眠。
③柘:亦名“黄桑”,叶可饲蚕,故多桑柘并用。
④樯(qiáng墙):船上桅杆。樯燕:旅燕。梁燕:家中梁上之燕。
⑤篝(gōu沟)灯:把灯烛放在笼中。强:强自。这句承上面离愁满怀百无聊赖而来,点起灯烛再用心看看家书,表示对于写信者和他故乡的深切感情。
【简说】
暮春时节,风雨交加;春蚕已老,桑柘满篮。这是作者思念中的江南春景。燕儿呢喃,离愁满怀,点灯细看来信,信是从江南写来,作者的心也向往着江南。
本词善用复叠句式,具有回环往复的特色。词语虽然重复,含意却并不相同。
采桑子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①。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②。
【注释】
①成旬:一作“经旬”,即连续下雨十来天。
②这句是说当初还不如不要做春(指开花)。
【简说】
先说花时风雨,耽误寻花,再说天晴而花已谢,因此寄语花神,埋怨她开花不得其时。
长相思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①。吴循州。贾循州。十五年间一转头②。人生放下休③。
【注释】
①湖上人家:主要指南宋官僚贵戚。这四句是年复一年,湖水依旧,但湖上人家却因世事无常而有盛有衰。
②十五年间:景定元年(1260)吴潜被劾贬循州,二年后又被贾毒死,德祐元年(1275)贾似道亦被锤死。相隔十五年。这句是说十五年间光阴迅速,好象仅仅一转头就过去了。
③放下休:放下罢。休:语气词。这句是说人生还是看得开一些吧。
【简说】
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侍御史沈炎在贾似道的授意下弹劾宰相吴潜,吴被贬到循州(今广东惠阳县)。贾似道旋即继为宰相,并于景定三年派人将吴毒死。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贾似道在率师抗敌时临阵求和不得,不战而溃,因而被罢免贬循州。当路经漳州(今福建漳浦县)时,为县尉郑虎臣锤死于木棉庵,人心大快。本词对贾似道的专权误国、残害无辜进行了鞭挞。末句语意比较消极。御街行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①。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告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②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③。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④无寐。
【注释】
①嘹唳(lì利):指高声鸣叫。
②濒:靠近。
③雕砌:雕花的台阶。
④人人:那个人,指爱人。
【简说】
在碧天如水、霜风凄紧的寒夜,孤雁嘹亮的鸣声引起游子无限愁思,他披衣起床,叫住那正往南飞的雁儿,要它低声飞过他爱人所住的河边小红楼,因为她也正为相思而夜不成眠。
这是一首抒情气氛极浓的小词,作者借与雁儿招呼,娓娓道出内心真切的情意。委婉浅显,十分动人。
南乡子
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彼酋①。七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②。厥父既无谋③。厥子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辨④,村牛⑤。好摆头时便摆头⑥。
【注释】
①洪迈:洪皓之子。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洪迈以翰林学士身份出使金国,抵达金都后因他不肯在国书中自称“陪臣”,又不肯用用辱的旧礼朝见金国国主。金人便闭锁使馆,“自旦及暮水浆不通,三日乃得见。”洪迈就在这种威胁之下屈服了。见《宋史·洪迈传》。稽首:跪拜。
②苏武:汉武帝时,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苏武不肯屈服,被单于流放至北海放羊,十九年后才得返回汉朝。争禁:怎么受得了。杜牧《边上闻笳》诗:“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③厥父:即洪皓。厥:即“其”。无谋:《宋史·本传》说:“(洪)皓留北十五年,忠节尤著,高宗谓苏武不能过,诚哉。然竟以忤秦桧谪死,悲夫!”对洪皓的“忠节”表示敬佩,而对他南归以后的遭遇表示同情。词中主要批评洪迈,从而也指责洪皓对恢复中原无具体贡献。
④解国忧:解除国家的困难。夸舌辨:自夸能说会道。这两句是指洪迈使金辱命,不能解除国忧,但回来后却还自夸善辨。
⑤村牛:蠢货。
⑥这句是说洪迈在金国不敢摆头表示反抗,而是低头屈服。回国后却得意洋洋,大摆其头。洪迈“素有风疾,头常微掉。”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这里不仅指他生理上的毛病,还批评了他政治上的畏敌情绪。
【简说】
高宗时洪迈出使金国,屈辱而回。本词对洪迈使金时的丑态进行了鞭挞,对于他归朝后的表现也加以讽刺。
柘枝引①
将军奉命即须行,塞外领强兵。闻道烽烟动②,腰间宝剑匣中鸣③。
【注释】
①这首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列入《舞曲歌辞》,题作《柘枝词》,定为宋朝以前的作品。《钦定词谱》题作《柘枝引》。
②烽烟:战火。③“腰间宝剑”句:佩剑在剑匣里发出不平的鸣声,这意味着杀敌的时候到了。
【简说】
沈谦《填词杂说》论:“小调要言短意长,忌尖弱。”这首无名氏词,寥寥二十四字,写出了塞外将士杀敌戍边的慷慨威武和克敌制胜的决心。“将军奉命即须行,塞外领强兵”,著一“即”字写其迅速,雷厉风行;著一“强”字写其雄壮,凛然难犯。“闻道烽烟动,腰间宝剑匣中鸣。”“烽烟动”形象、典型,引起读者对边塞战势的关注与联想:“宝剑匣中鸣”,又调动读者的听觉,似听到战马嘶鸣、刀枪碰撞、请战的呼声。加之选用的韵字浏亮,更给人以雄强高昂的印象。
玉楼春
铅山驿壁
东风杨柳门前路。毕竟雕鞍留不住①。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青楼画幕无重数,听得楼边车马去。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②。
【注释】
①雕鞍:装饰华美的马。
②丹青:图画。
【简说】
这是一首抒写别情的词,写出了一对恋人的相互钟情。上阕从欲远行的男子角度写,下阕由留待闺中的女子角度写,双方的缠绵悱恻、柔情别意,渲染出一幅浓重的图画。“东风杨柳门前路”,既写出送行的地点、季节,更通过反衬与典型的物象写出了撩人伤别的送别场面。著“毕竟”二字将笔锋一转,折进到“雕鞍留不住”无奈。杨柳、雕鞍,欲行不忍、欲留不能,雉煞人也!此时,心中的“柔情胜似岭头云”,脸上的“别泪多于花上雨”。“胜似”、“多于”把这两个比喻的深度又延宕了一层。别后又如何呢?“青楼画幕无重数”,层层帘幕阻隔了目送情人的视线,着实焦躁、苦恼。只能倾耳“听得楼边车马去”,主人公感情的弦索上进发出更深沉的回音。“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无限的痴情幻化为一个强烈而奇特的念头:用什么来渲染这满怀的离怨别愁呢?假如用画笔的黛粉做颜料来画这缱绻的离情,那么我一定要尽情涂抹,把这幅风流蕴藉、凄婉哀怨的图画渲染到不能渲染的时候为止。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可染又不可染尽的图画,妙趣天成,实在是令人称奇。
玉楼春(无名氏)
闻笛
玉楼十二春寒侧①,楼角暮寒吹玉笛。天津桥上旧曾听②,三十六宫秋草碧③,昭华人去无消息④,江上青山空晚色。一声落尽短亭花⑤,无数行人归未得。
【注释】
①玉楼:这里指南宋宫苑。侧:轻寒貌。②天津桥:宋代汴京的名胜之地,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洛水上。这句话是说这支曲子曾经在汴京(尚未沦陷时)听过。③三十六宫春草碧:宫苑里都已长满碧草。暗示国土沦亡,宫中无人。④昭华:宫中女官名,这里泛指妃嫔们。⑤一声落尽短亭花:短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也是送别的地方。花,梅花,即《梅花引》,笛曲名。这句是说,笛子里吹出离别的曲调。⑥归未得:不能归(回北方)。
【简说】
这首词借笛声抒发了亡国破家之离恨。上片首句点题,以“春寒侧”、“暮寒吹玉笛”,两个“寒”字定准了本词的基调。尽管笔下铺排了宫苑“玉楼十二”座,仍感到寒气袭人、寂寞悲凉。此时未见吹笛人,已洞见其内心的愁苦。吹出的曲子,是过去在汴京听到过的,于是又蓦然联想到而今那些宫殿里已是遍地秋草荒无人迹了。下片直接把笔触引向眼前的社会:徽钦二帝被掳走,多少宫妃们也一去无消息。眼前只见大江东去、青山无语、暮色低垂,著入“空”字,凭添了万种惆怅。耳边又传来笛子吹出的离别调,多少南渡的人士不能归故乡。这首词妙在以笛声贯穿始终,烘托出浓重的氛围,以供读者思想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