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各得——太极论
  【原文】
  古来著本草者,皆逐论其气味性情,未尝总论夫形体之大纲,生长化收藏之运用,兹特补之。盖芦主生,干与枝叶主长,花主化,子主收,根主藏,木也;草则收藏皆在子。凡干皆升,芦胜于干;凡叶皆散,花胜于叶;凡枝皆走络,须胜于枝;凡根皆降,子胜于根;由芦之升而长而化而收,子则复降而升而化而收矣。此草木各得一太极之理也。
  愚之学,实不足以著书,是编之作,补苴罅漏而已。末附二卷,解儿难、解产难,简之又简,祗摘其吃紧大端,与近时流弊,约略言之耳。览者谅之。
  【译文】
  从古到今,著述本草的医家,都只讨论每味药物的气味和药性,从来没有人论述过药物的形体和生、长、化、收、藏的关系,这里特地加以补充。一般来说,木本植物,它的芦头主生,干与枝叶主长,花主化,子主收,根主藏;草本植物,收与藏都是子。凡是干都主升,而芦头上升的作用比干还强,凡是叶都能散,而花散邪作用更胜于叶;凡是枝都走络脉,而须更优于枝;凡是根都主降,子的沉降作用比根更强;由芦头开始升、长、化、收,子又具有降、升、化、收的禀性。这样永不息止的变化,既符合阴阳升降的规律,又符合太极有阴阳两仪的道理。
  我的学识确实没有著书立说的能力,这本书仅只补充前贤的不足之处罢了,尾附的二卷,解儿难、解产难,论述十分简单,只是选择主要之处加以说明,以纠正时下流行的谬误,不足之处请读者谅解。
  【组成】9味:银花15克黄连5克生地15克丹参6克竹叶6克麦冬10克犀角9克连翘15克元参10克
  【用法】犀角磨汁兑服,余药作汤,分3次温服,一日1~2剂。
  【功效】清营解毒,透热救阴。
  【主治】温邪初入营分,身热夜甚,渴或不渴,时有谵语,夜寐不安,斑疹隐隐,舌质绛,脉细数。
  常用于乙脑、中暑、败血症等热性病。
  【注意】今以水牛角代替犀角,适当加大用量。
  【本节表解】
  内容类别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男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八个月长乳牙,八岁换恒齿,十六岁肾气盛,可生儿育女,二十四岁长出智齿,精气旺盛,筋骨强健。
  女子生长发育的规律七个月长乳牙,七岁换恒齿,十四岁肾气旺,月经初次来潮,二十一岁长出智齿,阳气旺盛,可婚嫁
  内容病名病因
  寒热虚实
  四大痉病
  实证六淫之邪而致病
  虚证产妇亡血,病久致痉,风家误下,温病误汗,疮家发汗
  寒痉风寒、风湿致痉
  热痉风温、风热、风暑、燥火致痉
  内容症状治法
  暑痉的各种症状及治法小儿发热,头痛,项背强直,身无汗出新加香薷饮治疗
  发热,头痛,项背强直,身有汗出银翘散重加桑叶治疗
  咳嗽桑菊饮治疗
  汗出较多白虎汤
  脉芤,伴有气喘人参白虎汤
  身体沉重,汗少苍术白虎汤
  脉芤,面红,话多又气喘欲脱生脱散
  神识不清清营汤加勾藤、丹皮、羚羊角
  神志昏迷除用上方外,还应灌服紫雪丹、安宫牛黄丸
  内容人物主张运用原则
  治痘名家的治法及区别
  钱仲阳寒凉法治痘痘疮在7天以前,外邪偏重,温热明显,用钱氏疗法
  陈文中
  温热法治痘七天以后,痘疮的变化以本身的气血为主,如果真火不足,不能灌浆,必定导致邪毒内陷,用陈氏疗法
  朱丹溪解毒,和中,安表痘疮发出后前七天,邪毒郁结,痘疮不起胀
  翟良、聂久吾
  以调补气血,解毒,化毒为主治疗痘疮
  【医案举例】
  白某,女,1岁
  病儿出生后经常感染肺炎,反复发作,来势较凶,每次发作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和心衰,屡次在某医院儿科急症治疗,经常投用抗生素、激素、丙种球蛋白等,得到暂时缓解,惟间隔时间短暂又再度发作。此次肺炎复发,家属要求中医治疗。病程已经三天,咳嗽,气急,鼻煽,伴发热,喉间痰鸣,呕恶白痰。体温
  39.8℃(肛)。急性痛容,面色较苍白,肢冷,神萎,环口青紫明显,极度烦躁,气促,鼻煽。呼吸40~50次/分。心率160次/分。两肺密布细湿哆音及捻发音。腹略胀,肝在肋下约3厘米。舌苔薄白,脉细滑。诊断: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型肺炎。风邪闭肺,痰浊中阻。治拟疏风宣肺豁痰。
  【处方】麻黄9克,杏仁9克。甘草9克,桂枝9克。白芍15克,石膏30克(先煎),白芥子9克,莱菔子9克,葶苈子18克,前胡9克,防风15克。姜半夏15克,苍耳子6克,桔梗3
  克。生姜9克,红枣4枚,夏枯草15克。二剂。
  二诊:热已降,咳减,气急鼻煽亦平,舌苔白,脉滑数。两肺哆音亦减少。夜寐不安。再予宣肺豁痰:
  【处方】原方去夏枯草,加黄芩9克,以清余热;灵磁石30克(先煎),夜交藤30克,以除烦安神。五剂。
  服前方后诸症均消,二便正常,胃纳亦佳,遂停药。
  【歌诀】
  不乳
  儿生能乳本天然,若不吮兮必有缘,腹中秽恶未下净,或在胎中素禀寒。秽恶不净一捻效,胎寒不乳匀气先,若更面青肢冷厥,此是寒虚理中煎。
  吐不止
  儿吐不止何因生,秽恶停留胃内成,或缘禀赋胎寒热,或因生时感寒风。秽恶一捻金散下,外感香苏温散能,热涎酸粘连陈治,寒吐清沫用理中。
  医生用没有弄清性能的药物来治疗没有诊断清楚的疾病,哪有不治死人的道理呢?
  解产难
  母亲生孕孩子产生危难,主要是人为造成的
  【读经先知】“解产难”原意是用医术解除妇女胎产时的危难。作者针对世俗对妇女胎产疾病缺乏认识的现象,专门讨论保胎的方法、产后调理及产后三大证的诊治、并对产后用药等问题作了较广泛的论述。
  解产难题词
  【原文】
  天地化生万物,人为至贵,四海之大,林林总总,孰非母产。然则母之产子也,得天地、四时、日月、水火自然之气化,而亦有难云乎哉?曰:人为之也。产后偶有疾病,不能不有赖于医。无如医者不识病,亦不识药;而又相沿故习,伪立病名;或有成法可守者而不守,或无成法可守者,而妄生议论;或固执古人一偏之论,而不知所变通;种种遗患,不可以更偻数。夫以不识之药,处于不识之病,有不死之理乎?其死也,病家不知其所以然,死者更不知其所以然,而医者亦复不知其所以然,呜呼冤哉!瑭目击神伤,作解产难。
  【译文】
  在自然界的万物中,人是最宝贵的。如此庞大的世界,生活着成千上万的人,这些人没有哪一个不是由母亲生育的。母亲生孕孩子,遵循四时气候的变化,顺应天地的变迁,日月的运行,水火生化等自然规律,为什么还会有危难呢?这主要是人为造成的。妇女生产后,偶尔感染上疾病,不得不依赖医生的治疗。假如有些医生不了解致病的原因和病机的变化,也不懂药物的性能,仅凭旧的方法和狭隘的经验捏造病名,随意治疗;有些医生对本来有效的治法却不采用,对无法可依的却妄加评论;有些医生拘泥古人的片面见解,不能灵活变通;象这样的医生给病人留下的种种祸患,不可一一列举。医生用没有弄清性能的药物来治疗没有诊断清楚的疾病,哪有不治死人的道理呢?产妇死了,她的家属不知道致死的原因,死者更不明白自己为何死亡,而治病的医生也弄不清楚其死因何在,这些人死得真是冤枉啊!我目睹这一系列情景,心中深感悲伤。于是就编写了《解产难》。
  前人对产后疾病的论述很少没有偏见,因而因陋就筒的风气盛行。
  产后总论
  【原文】
  产后治示,前人颇多,非如温病混入伤寒论中,毫无尺度者也。奈前人亦不无间有偏见。且散见于诸书之中,今人读书不能搜求拣择,以致因陋就简,相习成风。兹特指出路头。学者随其所指而进步焉,当不岐于路矣。本论不及备录,古法之阙略者补之,偏胜者论之,流俗之坏乱者正之。治验之可法者表之。
  【译文】
  关于妇女产后疾病的治疗方法,前代医家论述很多,它不象温病那样混杂在《伤寒论》之中,毫无明显的界限和标准。遗憾的是前人对产后疾病的论述很少没有偏见,就是这些有偏见的论述也是分散记载在各种医书之中,现在的人很难全面的读到,更无法进行选择,于是因陋就简的风气盛行。鉴于以上情况,我特地指出治疗产后疾病的途径,让学医的人能按照我指明的方向少走弯路,取得较好的效果。本书不能对所有产后疾病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仅仅只能对古人治法中有缺漏的地方进行补充,对持有偏见的论点进行讨论,对那些低劣庸俗之处给予修改,并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验方,供后人借鉴。
  产后尽管有气血亏虚,然表现为实症的,仍应当治疗实症。
  产后三大证论一
  【原文】
  产后惊风①之说,由来已久,方中行先生驳之最详,兹不复议。《金匮》谓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②,三者大便难。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人病痉;亡血复汗,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病解能食,七、八日复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按此论乃产后大势之全体也,而方则为汗出中风一偏之证而设;故沈目南谓仲景本意,发明产后气血虽虚,然有实证,即当治实,不可顾虑其虚,反致病剧也。
  【译文】
  产后容易患惊风的说法,很早就有了,方中行医生曾经对这种观点批驳得十分详尽,在此就不再讨论了。《金匮要略)认为刚生小孩的妇女容易患三种产后病:第一种是产后痉症;第二种是产后郁冒;第三种是产后大便难。新产妇由于产后失血,导致气血亏虚,表虚不仅汗出较多,而且容易感受风邪,风邪人内,筋脉又失于濡养,往往使筋脉拘急发为痉症;产后失血、又汗出,阴血亏于下,孤阳浮于上而发产盾郁冒症;又因产后亡血耗津、胃肠中的津液亦伤,肠道失于濡润传导不利,导致产后大便难。产妇患郁冒症,临床表现为脉象微弱,头晕目眩,呕吐不能进食,大便硬结,但头上汗出。出现这些临床证候的原因是产后血虚不能滋养心血,神明不守而发为晕厥,晕厥就必然会形成郁冒。要治好郁冒症,一定要让患者全身出汗,因为产妇失血以后。阴血亏于下,孤阳上浮,阳热蒸腾。所以只头部出汗。产妇爱出汗是因阴津亏耗,血液虚少,阳气独盛,只有全身汗出,过盛的阳气才会减弱,阴阳才能协调。如果大便硬结,呕吐不能进食,宜用小柴胡汤治疗。病情缓解以后,能够进食,但过了七、八天又发热的,这属于阳明腑实证,宜选用大承气汤治疗。这里仅对产后病作了大概的论述,所列举的二个方剂,则是为产后汗出,感受风邪后的病证而设立的。所以沈目南说张仲景的本来意思是想阐明产后尽管有气血亏虑,然而却又表现为实症,在治疗时,仍然应当治疗实症。不能因为顾忌产后多虚,不敢用攻下反而使病情加重。
  【注释】
  ①产后惊风:即“产后发痉”,是产后急症之一。主要症状有突然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则口噤不开,角弓反张,多因生产之时感受风邪所致。
  ②郁冒:由于产后失血过多,汗出亦多,气血两虚,寒邪乘虚而入,郁闭于内,不能外散,逆而上冲,致眩晕昏冒,而为郁冒。
  妇人产后因脏腑本身发生病变可选用三甲复脉汤、大小定风珠和专翕大生膏治疗。
  产后三大证论二
  【原文】
  按产后亦有不因中风,而本脏自病郁冒、痉厥、大便难三大证者。盖血虚则厥,阳孤则冒。液短则大便难。冒者汗者,脉多洪大而芤;痉者厥者,脉则弦数,叶氏谓之肝风内动,余每用三甲复脉,大小定风珠及专翕大生膏而愈(方法论注悉载下焦篇),浅深次第,临时斟酌。
  【译文】
  妇人产后也有不因感受外风,是因脏腑本身发生病变出现郁冒、痉证、大便难三大症的。一般来说,由于血虚、筋脉失养,也可以导致筋脉拘急,四肢抽搐;阴亏于下,孤阳上浮也会出现头昏目眩;津血亏虚,胃肠干枯,肠道失润,也有大便难解。患郁冒症,头汗出的产妇,脉象大多洪大而芤;患痉证而头晕目眩的产妇,脉象弦数,叶天士认为这些症候的主要病机是阴血亏虚,肝风内动。我常常选用三甲复脉汤、大小定风珠和专翕大生膏治疗以上产后病症而获效。(药物的组成和服法都记载在下焦篇)对于以上方药的使用,应根据产妇阴血亏虚的较重,病邪的浅深,随症加减,灵活掌握。
  我制建的七个方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产后三大证论三
  【原文】
  《心典》云:“血虚汗出,筋脉失养,风入而益其劲,此筋病也;亡阴血虚,阳气遂厥,而寒复郁之,则头眩目瞀,此神病也;胃藏津液而灌溉诸阳,亡津液胃燥,则大肠失其润而大便难,此液病也。三者不同,其为亡血伤津则一,故皆为产后所有之病。”即此推之,凡产后血虚诸证,可心领而神会矣。按以上三大证,皆可用三甲复脉、太小定风珠、专翕膏主之。盖此六方,皆能润筋,皆能守神,比能增液故也,但有浅深次第之不同耳。产后无他病,但大便难者,可与增液汤(方注并见中焦篇温热门)。以上七方,产后血虚液短,虽微有外感,或外感已去大半,邪少虚多者,便可选用,不必俟外感尽净而后用之也。再产后误用风药,误用辛温刚燥,致令津液受伤者,并可以前七方斟酌救之。余制此七方,实从《金匮》原文体会而来,用之无不应手而效,故敢以告来者。
  【译文】
  《金匮心典》记载说:产后血虚,汗液外出,筋脉失于濡养,外风乘虚而入,则加重了筋脉拘挛。这属于筋脉的病变;产后失血又有汗出,阴血亏损于下,阳气浮越于上,义被寒邪郁闭,发为头晕目眩,这属于神志的病变;胃腑能贮藏津液并灌溉三阳经脉,如果产后津液耗伤,致胃肠枯燥,那么大肠失于濡润则大便难解,这属于津液的病变。以上三种情况,临床表现虽各不相同,但都是由于产后亡血伤津,所以都是产后形成的病症。以此类推,对于产后血虚所致病症的治疗,也就心领神会了。上面介绍的三大症。都可选用三甲复脉汤、大小定风珠、专翕膏治疗。这六首方剂,都具有濡润筋脉、宁心安神,增液润燥的作用。只因为病情有轻重,病位有浅深,在运用这六个方子的时候,要注意先后秩序,这又是不同的地方。如果产后不兼夹其它病症,仅仅只有大便难出,就可选用增液汤(药物组成,注释见中焦篇温热门)。以上七个方子,均可用于产后血虚津亏。即使稍感外邪,或者感受的外邪已基本解除的邪少虚多症,也可选用这类方子,不需要等待外邪祛净以后再用。另外,产妇如误用了祛风及辛温刚燥的药,致使津液受伤的,也可用前面介绍的七个方子加减治疗。我制定的这七个方子,实际上是在学习《金匮要略》后体会出来的,将它们用于临床,得心应手,用它们治疗产后疾病。疗效显著,所以才大胆地提出来供后来学医的人参考应用。
  恶露不下,败血冲心的,十个病人难以救活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