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神经系统疾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概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其特点是发作性起病,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般5~30min。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不同程度肢体瘫痪,中枢性面瘫,单肢或半身感觉异常、感觉减退,可出现一侧头痛,多为病变血管同侧。如缺血发作在左侧半球,可出现失语。眼动脉缺血出现一时性黑蒙。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有眩晕,伴恶心呕吐,枕部或颈部疼痛,复视,闪烁暗点或偏盲,共济失调,口齿不清或呐吃,吞咽困难,面部肌力弱或感觉异常,单侧或双侧肢体麻木无力,跌倒发作,短暂的意识障碍等。
刮痧部位
1.头部翳风、下关、地仓、颊车、阳白。
2.上肢部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3.下肢部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太冲。
脑梗塞
概述脑梗塞是指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因缺血缺氧所致的坏死、软化。脑梗塞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塞(简称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和脑栓塞。发病前数日可有头晕、头痛、一过性失语、肢体麻木或无力等前驱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复视、同向偏盲,失明、眼肌麻痹,头痛,吞咽困难,交叉性麻痹及感觉减退,四肢瘫痪,感觉性失语、失读症、失算症、失认症、共济失调,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刮痧部位
1.头颈部百会、风池、地仓、迎香。
2.背部肝俞、肾俞。
3.上肢部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
4.下肢部足三里、悬钟、丰隆、三阴交。
脑动脉硬化症
概述脑动脉硬化症指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玻璃样变等动脉管壁变性所引起的非急性弥漫性脑组织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多见于50以上的人,男性多于女性,女性患者多见于绝经期以后。患者常诉头痛、头晕或眩晕、耳鸣、脑鸣、疲乏无力,嗜睡或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特别是近事遗忘,情绪不稳,急躁,多疑固执,喜怒无常,肢体麻木、震颤,表情淡漠或盲目乐观,性情孤僻,沉默寡言或自言自语,语无伦次,反应迟钝,理解力或判断力差,计算困难,二便失禁,严重时产生动脉硬化性痴呆。
刮痧部位
1.头颈部百会、四神聪、大椎、风池。
2.背部心俞、脾俞、肾俞。
3.胸腹部膻中、气海、中脘。
4.上肢部合谷、神门。
5.下肢部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概述脑血管意外又称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指脑部局灶性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以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神经系统局部受损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脑栓塞等。本病以一侧上下肢瘫痪无力,口眼歪斜,舌强语謇为主症。兼见口角流涎,吞咽困难等表现。本病多发生在中年以上,尤其多见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
刮痧部位
1.头面部太阳、印堂、睛明、颧髎、下关、颊车。
2.背部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
3.上肢部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
4.下肢部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风市、伏兔、膝眼、解溪。
癫痫
概述癫痫是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发作性脑功能失调。发作形式最常见的为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癫痫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大发作以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特征。小发作以短暂性意识障碍为特征,多见于儿童和少年。局限性癫痫发作历时较大发作长,有的局部抽动可达数小时数日,称为连续性部分性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也称颞叶癫痫,多发于成人,属于继发性癫痫,可出现自动症、错觉症、精神感觉性发作、思维障碍发作、情感障碍思维等。
刮痧部位
1.头颈部人中、风府、风池、大椎。
2.腹部巨阙、关元。
3.上肢部间使、神门、内关、合谷。
4.下肢部足三里、丰隆、太溪。
病毒性脑膜炎
概述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又称无菌性脑膜炎或浆液性脑膜炎。起病多急骤,初起常表现为周身违和、咽痛、恶心、呕吐、嗜睡、腹痛、发冷发热等,患者体温常在37.8℃~40℃,项背疼痛,肌痛。其头痛常在额或眶后部,并可伴有畏光。另外可见到皮疹。肠病毒感染者皮疹常与发热同时出现,持续4~10日。柯萨奇或埃可病毒感染时为典型斑丘疹样,不痒,一般只限于面部和躯干。腮腺炎病毒感染者,约半数伴有腮腺炎,亦可伴有睾丸炎。
刮痧部位
1.头颈部百会、人中、印堂、大椎。
2.胸腹部膻中、中脘。
3.上肢部曲池、内关、合谷。
4.下肢部血海、足三里、阳陵泉、内庭、太溪。
化脓性脑膜炎
概述化脓性脑膜炎系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软脑膜(软膜和蛛网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常于发病前有鼻、咽喉、耳的感染或手术史,“流脑”接触史,腰穿及脊髓麻醉史,头外伤史,肺炎史或肺部感染的症状及皮肤化脓性感染病灶。急性期患者常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咳嗽、全身不适和头痛、背痛等,甚至出现衰竭。有些患者可出现精神异常如兴奋、谵妄、精神错乱、昏沉等,也可伴见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亦常伴见意识不清或昏迷,后者多提示预后不佳。
刮痧治疗
1.头颈部百会、印堂、人中、大椎。
2.腹部膻中、中脘。
3.上肢部曲池、内关、外关、十宣。
4.下肢部血海、太冲。
脑脓肿
概述脑脓肿是细菌侵入脑实质内所引起的局限性化脓性病灶。其界限模糊或清晰。脑脓肿的发病率约为细菌性脑膜炎的1/6,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患者常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数患者有感染及发热史。临床表现有头痛、恶心、呕吐,烦躁,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因脓肿所在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不相同,如在半球则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癫痫发作等;如在小脑可出现共济失调。
刮痧部位
1.头颈部百会、人中、大椎。
2.上肢部合谷、十宣。
脑囊虫病
概述脑囊虫病是指有钩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颅内而言,是脑寄生虫病中最多见的,也是囊虫病中最多见的。多见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1.癫痫发作,约80%以上有癫痫发作,以大发作多见。2.高颅压,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物不清等。3.精神障碍,可表现为神衰症候群如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或类燥狂抑郁精神病患者之表现。4.脑干症状,可于头部剧烈活动时出现眩晕,呕吐,共济障碍,晕厥发作,亦可有部分颅神经受损的症状。
刮痧部位
1.头部哑门、本神。
2.背部身柱。
3.腹部鸠尾。
4.下肢部丰隆、太冲。
遗传性共济失调
概述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以小脑及其神经通路受累为主,伴
有其它感觉和运动系统的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1.Friedreich共济失调,发病年龄常在5~20岁之间,表现为步态障碍,协调不良和反复摔倒。2.家族性痉挛性截瘫,常在儿童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表现为渐进性的双下肢无力以致瘫痪,呈现典型的痉挛性剪刀式步态。3.Marie氏共济失调,多在成年以后发病,行走困难常为首发症状,大都呈痉挛失调型步态,逐渐出现上肢共济失调。4.0PCA橄榄桥小脑变性又称为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本病发生于成年期,主要症状为肢体的共济失调,行走不稳,四肢震颤,言语失调,眼震。可出现智力障碍,表现抑郁或痴呆。
刮痧部位
1.背部华佗夹脊。
2.上肢部曲池。
3.下肢部环跳。
感染性舞蹈病
概述感染性舞蹈病系神经系统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常为急性风湿的一种表现。临床症状表现为病儿不安宁,书写字迹歪斜,肢体动作笨拙,手中物体时常失落或步态不稳等。过一段时期则出现一种极快的、不规则的、跳动式的和无意义的不自主运动,称舞蹈样动作,以肢体近端最严重,上肢重于下肢。下肢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步态颠簸,常常跌倒。面肌的舞蹈样动作表现为装鬼脸,皱额、呶嘴、眨眼、吐舌、挤眉等。头部可左右扭转或摆动。由于舌肌、口唇、软腭及其他咽肌的不自主运动,可引起言语不清,咀嚼和吞咽困难。
刮痧部位
1.头颈部百会、太阳、风池、大椎。
2.背部肝俞。
3.上肢部曲池、合谷。
4.下肢部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内庭。
震颤麻痹
概述震颤麻痹也称帕金森氏病,是以肌张力增强和震颤为特征的锥体外系病变。一般将原因不明者称为震颤麻痹,查明原因者则根据其原因命名为综合症(PS)。震颤麻痹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多于女。其基本症状包括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或运动消失以及位置和平衡紊乱;继发或伴发症状有发音障碍、痴呆、抑郁症、口涎过多等。
刮痧部位
1.头颈部人中、下关、风池。
2.上肢部曲池、外关、合谷。
3.下肢部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承筋。
肝豆状核变性
概述肝豆性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的疾病。多在10~20岁间起病,男多于女,有家族遗传史。主要表现为(1)震颤、手足徐动、舞蹈症样不自主运动。(2)肌强直,呈假面具状,言语不清,咀嚼吞咽困难;运动迟缓,易倾跌。(3)癫痫样发作。(4)植物神经症状如多汗、多涎及多饮、多尿。(5)精神症状如暴怒、好哭、坐立不安,或焦虑、忧郁,亦可见记忆力减退,甚或痴呆。(6)肝病症状如肝区疼痛,腹胀,消化不良,亦可见脱发,性欲异常及贫血等。
刮痧部位
1.头颈部百会、风池。
2.背部肝俞、肾俞。
3.上肢部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
4.下肢部足三里、阳陵泉、承山、三阴交、太冲。
扭转痉挛
概述扭转痉挛为锥体外系疾病之一,多在儿童期发病,以扭转性不随意运动为特征,有遗传性。故本病又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扭转痉挛多在5~15岁起病,先为身体某一部位不自主的异常扭转动作,多见于下肢,个别病例可始自上肢、颈部或口咽部肌肉。一般自肢体远端向近端发展。早期不自主运动仅在随意运动时出现,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晚期静止、休息时也可出现。
刮痧疗法
1.头颈部百会、风池、大椎。
2.背部肝俞、肾俞。
3.上肢部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4.下肢部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
多发性硬化症
概述多发性硬化是一种神经系统原发性脱髓鞘性疾病,其特点为病灶播散和病程常有缓解与复发的反复出现,特别好发在北半球的寒冷和温热地带。本病临床症状为(1)精神症状,以欣快症状较为多见。(2)言语障碍,如发音不清。(3)颅神经功能障碍以眼球震颤常见,多有眩晕。(4)感觉障碍,如早期常有疼痛,麻木和针刺感,烧灼或寒冷感。(5)运动系统功能障碍,如痉挛性瘫痪,手部动作笨拙和意向性震颤。(6)其他症状有尿频、尿急、尿失禁或尿潴留、阳痿及癫痫发作。
刮痧部位
1.头颈部太阳、攒竹、翳风、地仓、下关、颊车、风池。
2.背部肝俞、肾俞。
3.上肢部肩髃、臂臑、曲池、外关、合谷。
4.下肢部环跳、髀关、风市、伏兔、殷门、足三里、阳陵泉、悬钟。
视神经脊髓炎
概述视神经脊髓炎为脱髓鞘疾病之一。其主要特点是视神经与脊髓脱髓鞘病变。此病在脱髓鞘疾病中属较为多见者。以20~40岁发病较多。临床表现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患者于病前数日到数周可有低热、咽痛、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不适等症状。眼部症状主诉视物模糊,眼珠胀痛,病势急骤者,几小时或几天完全失明。脊髓症状多见下肢麻木、排尿困难,呈完全或不完全截瘫,病变部位较高时出现四肢瘫痪。
刮痧部位
1.头颈部承泣、睛明、翳风、下关、地仓、颊车、太阳、风池、大椎。
2.背部肝俞、肾俞。
3.腹部关元、中极。
4.上肢部肩髃、曲池、外关。
5.下肢部环跳、风市、伏兔、阳陵泉、悬钟。
急性脊髓炎
概述急性脊髓炎可能为病毒或细菌感染及疫苗接种等原因所引起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病。多数呈急性起病,病前1~2周常有呼吸道、肠道等感染史,或疫苗接种史。1.横贯性脊髓炎,早期常有下肢麻木,胸背酸痛,束带感,或排尿困难。2~3天后,出现完全性瘫痪,感觉消失,少汗或无汗,二便不通。病变位于颈段时,可出现四肢瘫痪。病变在腰骶髓时,则下肢呈弛缓性瘫痪,肌肉萎缩,括约肌障碍严重。2.上升性脊髓炎可出现四肢瘫痪,呼吸肌麻痹,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温上升。3.弥散性脊髓炎,体征多不对称,感觉障碍零乱。
刮痧部位
1.背部肾俞、膀胱俞。
2.腹部关元、气海。
3.下肢部环跳、风市、伏兔、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承山、悬钟。
亚急性联合变性
概述亚急性联合变性是以脊髓后束、侧束与周围神经为主的变性性疾病。多由胃液中内因子不足影响肠道对维生素B12吸收所致,胃肠手术以及某些肠道疾病亦可致维生素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