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
  概述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异常,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周期提前、退后和无规律,月经经量过多、过少,月经淋漓不净以及月经色质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经期不定,经量时多时少,经水淋漓不净,心烦易怒,食欲不振,夜寐不安,小腹胀满,头晕眼花,大便时秘时溏。
  刮痧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
  2.腹部中极、关元、气海、子宫。
  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照海。
  痛经
  概述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期间或经期前后数日内,出现以小腹及腰部为主的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可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恶心呕吐等症,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亦称“经行腹痛”,为青年妇女常见病之一。
  刮痧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八髎。
  2.腹部关元、气海。
  3.下肢部血海、曲泉、三阴交。
  闭经
  概述闭经指凡女子年龄超过18岁,仍无月经来潮(除暗经外);或已形成月经周期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除外),均可称为闭经。临床兼见形体瘦弱,面色苍白,头昏目眩,精神疲倦,腹部硬满胀痛,大便干燥,忧郁恼怒等症。
  刮痧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命门、腰阳关、肾俞、八髎。
  2.腹部上脘、中脘、下脘、关元、归来。
  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
  功能性子宫出血
  概述功能性子宫出血指妇女卵巢功能失调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简称“功血”,中医称为“崩漏”。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止。兼见面红口干,心中烦躁,精神疲倦,头晕目眩等症。
  刮痧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肾俞。
  2.腹部关元、气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曲泉。
  带下病
  概述带下是指健康女子从阴道内流出的质清而粘稠的液体,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来润泽阴道,此即生理带下。如果量多,持续不断,或颜色、性质、气味等见异常变化,并伴有面色萎黄,精神疲倦,乏力,腰酸腹冷,小腹坠胀,阴部瘙痒,小便短黄等症,即为带下病。
  刮痧部位
  1.背部脾俞、肾俞、八髎。
  2.腹部归来、气海。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盆腔炎
  概述盆腔炎是指内生殖器官的炎症(包括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脓样,有臭味,月经失调,尿频或排尿困难,腰腹部坠胀,便秘、恶心、呕吐等症。
  刮痧部位
  1.背部肾俞、八髎。
  2.腹部中极、归来、子宫。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外阴瘙痒
  概述外阴瘙痒是妇科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症状。瘙痒多发生在阴蒂及小阴唇区,严重者可波及整个外阴部及肛门周围。婴幼儿、成年人及老年妇女均可发生,但绝大数为更年期妇女。瘙痒程度不一,轻者为间断性、阵发性、重者可持续发生,坐卧不安以致影响生活、工作和休息,使人变得衰弱、憔悴、急躁和高度神经质。患处皮肤由于反复刺激和搔抓可继发病变。
  刮痧部位
  1.腹部中极。
  2.下肢部阴廉、三阴交、太冲。
  外阴白色病变
  概述外阴白色病变是指一组女阴皮肤及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和色素改变的疾病(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本病是妇科常见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妇女,但以中年和绝经后妇女多见。主要表现有外阴奇痒,阴部皮肤粘膜变白,粗糙、萎缩、干裂或炎性渗出,或伴有皲裂、溃疡、硬结、阴道口缩小、狭窄而出现性交痛。
  刮痧部位
  1.腰骶部下髎。
  2.腹部中极、曲骨。
  3.下肢部曲泉、阴陵泉、三阴交、照海。
  经前紧张综合症
  概述经前紧张综合症是指妇女在行经前数日或经期出现的一系列全身性症状,如出现头痛、头晕、心情烦躁、失眠,乳房或胸胁胀痛,四肢浮肿,泄泻,身痛等症。
  刮痧部位
  1.颈部风池。
  2.背部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3.腹部中脘、气海。
  4.下肢部三阴交、太冲。
  经行发热
  概述经行发热指伴随每次行经而出现发热症状的病症。亦称经来发热,本病包括经行潮热,主要病理为气血、营卫失调所致。
  刮痧部位
  1.背部膈俞。
  2.腹部气海。
  3.上肢部曲泽。
  4.下肢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经行乳房胀痛
  概述经前乳房及乳头胀痛,经后消失,周而复始,伴随月经而发作者,称为经行乳房胀痛。主要因肝气郁结或肝肾阴虚所致。
  刮痧部位
  1.背部膏门。
  2.胸腹部膻中、乳根、中脘。
  3.上肢部内关。
  4.下肢部三阴交、太冲、足临泣。
  经行眩晕
  概述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在经期,出现头眩目晕,视物昏花,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者,称为经行眩晕。本症多由正气不足所致,且多虚实夹杂。
  刮痧部位
  1.头部百会。
  2.背部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3.下肢部足三里、血海、三阴交。
  经行浮肿
  概述当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以四肢、面目浮肿为主的症状,称经行浮肿。本病发生与脾肾两脏密切相关。脾主运化,肾主开阖,二者功能失常,水湿泛滥,遂发浮肿。
  刮痧部位
  1.背部脾俞、肾俞。
  2.腹部水分、气海。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经行身痛
  概述经行时或行经前后,出现以身体疼痛或手足麻痹为主
  匠者,称经行身痛。主要病机属气血不和、营卫失调所致。
  刮痧部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