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喉炎
  概述急性喉炎是喉粘膜的急性炎症,常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可继发于急性鼻炎及急性咽炎。临床表现为初起喉部发痒,发干,微痛异物感,随之很快出现声嘶,乃至失音,常有突然阵咳,咳出稠厚粘脓性痰液则止,每因咳嗽而加重声嘶,喉痛在发声时加重。本病为常见病,发病率约占耳鼻咽喉科疾病的1~2%。多发生于成人,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与职业有一定的关系,在职业性用嗓工作者(教师、演员、播音员、营业员等)中发病率较高。本病常发生于冬春两季。
  刮痧部位
  1.颈部天突、廉泉。
  2.背部肺俞。
  3.上肢部尺泽、列缺、曲池、合谷。
  慢性喉炎
  概述慢性喉炎是喉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又称慢性非特异性喉炎。1.慢性单纯性喉炎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声音嘶哑,晨起较明显,以后随活动增加而声音变好。发音不能持久,喉部不适和发声疼痛,常有清嗓习惯。2.慢性肥厚性喉炎临床表现为症状同慢性喉炎,持续性声音嘶哑,声嘶显著而咳嗽较轻。本病为喉科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成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与职业有一定的关系,在职业性用嗓工作者(教师、演员、播音员、营业员等)中发病率较高,常称为“职业性喉炎”。
  刮痧部位
  1.头颈部人迎、翳风、扶突、哑门。
  2.背部肺俞、肾俞。
  3.上肢部尺泽、列缺、太渊、鱼际、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太溪、照海。
  急性会厌炎
  概述急性会厌炎是一种以声门上区会厌感染为主的急性喉炎,故又称急性声门上喉炎,是喉科急重症之一。成人与儿童均可发生,全年均可发病,以秋末至春初发病为多。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咽喉部剧痛,吞咽时加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唾液也难于咽下,张口流涎,语声含糊不清,口中犹如含物。全身症状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全身不适。严重者,有寒战,高热,可有吸气性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儿童及老人大多症状严重,尤其是婴幼儿,可很快发生呼吸困难和紫绀,甚至可出现衰竭。
  刮痧部位
  1.颈部天容、扶突。
  2.背部风门、肺俞。
  3.上肢部尺泽、合谷。
  4.下肢部足三里、内庭、丰隆。
  声带粘膜下出血
  概述声带粘膜下出血是声带粘膜下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症,多在突然声带紧张用力时发生。临床表现为起病急,突然声音嘶哑,伴发声疲劳及发声疼痛,严重者可失声。症状因出血程度而不同,轻者可以无明显症状,仅在检查时发现。本病为职业性用嗓工作者的常见病之一,女性多于男性。
  刮痧部位
  1.背部肺俞。
  2.上肢部尺泽、列缺。
  3.下肢部足三里。
  声带小结
  概述声带小结是慢性喉炎的一型,由局限性的炎性组织形成。又称教师小结、歌者小结或结节性喉炎及结节性声带炎。临床表现主要为声音嘶哑,其程度不一。开始表现发声容易疲劳,声音不清爽,发高音破裂(发“毛”),发低音无变化,以后逐渐加重,音色变暗(由脆亮变暗涩),变沙(多数音破裂)至哑(明显漏气)。声音嘶哑由间歇性逐渐发展为持续性。此外,可伴有轻度的喉部疼痛干燥、喉痒、干咳,异物感,喜“吭喀”清嗓。本病为职业性用嗓工作者的常见病之一。
  刮痧部位
  1.背部肺俞、脾俞。
  2.下肢部足三里、丰隆、三阴交。
  声带息肉
  概述声带息肉是发生在声带上呈局限或弥漫性水肿样的良性增生物。局限性声带息肉主要为无痛性声音嘶哑,喉前部有压迫感,有清嗓习惯。弥漫性声带息肉以无痛性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声音嘶哑比局限性声带息肉重,严重时可失音。发音单调而低沉,常伴有二重音。较大的息肉堵塞声门,可致气急和喘鸣,甚至窒息。本病为职业性用嗓工作者的常见病之一。
  刮痧部位
  1.背部肺俞。
  2.下肢部足三里、丰隆。
  喉肌弱症
  概述喉肌弱症是指发声时因喉肌无力致运动不足性声门运动障碍的疾病。又称喉肌无力症,运动不足性声门运动障碍及发声疲劳症等。临床表现为开始有间歇性声嘶,发声易疲劳,持久力弱,高音费力,音色变暗,继而时有漏气声,声音发沙,重者甚至失音,喉部可有干痒、干咳等不适。本病为职业性用嗓工作者的常见病之一,以中小学教师及青年演员发病最多,女性多于男性。
  刮痧部位
  1.颈部人迎、水突。
  2.背部肺俞、脾俞、肾俞。
  3.下肢部足三里。
  癔病性失语症
  概述癔病性失语症是指因精神因素作用引起的突发性失语,为癔病的一种喉部表现。又称精神性失音,功能性失音。本病常发生于精神刺激之后,突然说话失声,或仅有微弱的“嘘嘘”耳语声,但咳嗽和哭笑时发声正常,呼吸亦正常,患者多表情缄默,摇头不语,或有喉部不适感及其他神经官能症表现。本病好发于17~23岁及45~55岁的女性。
  刮痧部位
  1.头颈部风府、廉泉、人中、人迎、扶突。
  2.胸部紫宫、膻中、中府、云门。
  3.上肢部内关、神门、合谷。
  急性喉阻塞
  概述急性喉阻塞是喉部或邻近器官病变引起喉部通道急性阻塞或狭窄,导致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临床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这是急性喉阻塞的主要症状。声音改变,大多伴有声嘶及呼吸时有哮吼音或笛鸣音。吸气性喘鸣,为急性喉阻塞的显著症状。吸气性软组织凹陷。缺氧症状,出现坐卧不安、烦躁,甚至有出冷汗,定向丧失,脉搏加快、面色苍白及发绀等严重缺氧和酸中毒症状。心力衰竭,若发现呼吸快而浅表,脉搏微弱,发绀,肝肿大(小儿),则为心力衰竭、循环不良的征象,严重者迅速昏迷死亡。
  刮痧部位
  1.背部肺俞。
  2.上肢部尺泽、合谷、关冲。
  3.下肢部陷谷。
  龋病
  概述龋病是指牙体组织被腐蚀,软化,逐渐崩解,造成缺损的一种疾病,叫作龋病,俗称“虫牙”。龋病好发于后磨牙,其次是双尖牙,上切牙。本病是口腔科三大常见病之一,乳牙、恒牙均可罹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生在釉质层浅龋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当邻面两牙接触点被破坏时可出现食物嵌塞。当龋蚀进展到牙本质浅层,受酸、甜、冷、热刺激时可产生过敏症状。如龋坏达牙本质深层,受上述刺激便出现明显疼痛。
  刮痧部位
  1.头面部下关、颊车。
  2.上肢部列缺、合谷。
  3.下肢部内庭。
  牙髓病
  概述牙髓病是指牙髓组织发生的疾病。牙髓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急性牙髓炎,可因温度和化学刺激时立刻发生剧烈疼痛。在浆液渗出和化脓期,无刺激也会自发剧烈痛或跳痛,并于夜间加重,疼痛常沿患牙侧三叉神经分布区放射。浆液渗出性牙髓炎对冷、热、酸、甜都能引起或加重疼痛。化脓性牙髓炎遇热则疼痛加重,冷使疼痛缓解。慢性牙髓炎表现为有间隙性的钝痛,常因温度变化或食物嵌入洞内刺激牙髓出现剧烈疼痛。本病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牙髓炎多见于30~40岁年龄阶段。
  刮痧部位
  1.头面部颧髎、颊车、承浆、人中、迎香。
  2.上肢部合谷。
  牙周病
  概述牙周病是牙周支持组织呈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牙龈肿胀,牙周袋溢脓,牙齿松动或移位,咀嚼无力,隐隐作痛,也可出现冷热不适。当牙周炎症急性发作时,牙龈组织红肿,出血,灼痛。如发生牙周脓肿则可出现胀痛或剧痛,口臭,全身发热等症状。还可兼见头痛、头晕、耳鸣、腰酸、腰痛、五心烦热、盗汗,便干或便溏等症状。本病是口腔科的三大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世界总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50%。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性别差异。
  刮痧部位
  1.上肢部三间、合谷。
  2.下肢部内庭。
  冠周炎
  概述冠周炎指因智齿(俗称尽头牙)萌出不全而引起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性炎症的疾病,称作智齿冠周炎,通常有人称为长智齿。本病发病较急,早期牙龈剧痛,随之出现红肿,如治疗不及时,炎症可迅速发展,刺激某些与吞咽、升降颌有关的肌肉,引起暂时性痉挛,出现吞咽,开口疼痛。重者,由于炎症引起全身反应,则发热,头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20~25岁患病最多,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刮痧部位
  1.头颈部下关、颊车、翳风、风池。
  2.上肢部合谷。
  3.下肢部内庭、行间。
  复发性口腔溃疡
  概述复发性口腔溃疡亦称作阿弗它口炎,复发性口疮等。本病以口腔粘膜因形成溃疡而疼痛为主要症状。如轻型者,早期在病损局部有发紧发涩,灼热或轻微疼痛;溃疡形成时出现灼热样剧烈疼痛,进食或受酸咸热辣等物的刺激时疼痛加剧。重型者,溃疡数目多,溃烂面积大,疼痛更剧烈,常有流涎,说话不便,饮食困难,有时还可出现发热,头痛,咽喉痛,颌下淋巴结肿大而压痛等症状。本病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粘膜病中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10~50岁为发病年龄。
  刮痧部位
  1.头颈部颊车、承浆、廉泉。
  2.上肢部曲池、支正、合谷。
  3.下肢部内庭、足三里。
  疱疹性口炎
  概述疱疹性口炎又叫单纯疱疹。疱疹可发生在口腔粘膜任何部位。成人以口唇,口角及鼻部皮肤为好发部位。初次发病者表现为头痛、发热,战栗,体温可高达39~40℃,口腔粘膜灼痛,流涎,拒食,口唇皮肤有瘙痒感觉。当口腔粘膜或口唇皮肤出现水疱后,全身症状逐渐消退。水疱破裂后形成浅层溃疡而发生剧烈疼痛,唾液量明显增加。兼见食欲不佳,咳嗽,烦躁不宁,大便干燥,小儿哭啼等其它症状。本病是一种世界流行的发疱性热病,发病率较高,6岁以下儿童多见。
  刮痧部位
  1.颈部风池、大椎。
  2.背部肺俞。
  3.上肢部曲池、合谷。
  口腔白念珠菌病
  概述白念珠菌病,由于在口腔粘膜广泛弥散地出现乳白色丝绒状小点或斑片,故又称为雪口或鹅口疮。发病初期口内灼热,患儿烦躁不安,哭啼拒食,一般无明显疼痛,全身症状为轻度发热。成人常为慢性发作过程,口腔内多有灼热样疼痛,发干,发粘感觉。
  刮痧部位
  1.头颈部风池、地仓、颊车、廉泉、承浆。
  2.上肢部合谷、商阳。
  3.下肢部内庭、太溪。
  多形渗出性红斑
  概述多形渗出性红斑是发生在口腔粘膜和皮肤的一种急性炎症疾病,又叫粘膜——皮肤病。因本病的发生与变态反应有关,故又称为变态反应病。临床表现为口腔粘膜突然发生大面积溃烂,剧烈疼痛,各种刺激均能使疼痛加剧。饮食,语言困难,口角流涎,有明显口臭。皮肤病无明显疼痛,多出现灼热和瘙痒症状。另外,可有全身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头痛,咽喉痛,关节酸痛,疲乏无力,烦躁,失眠等其他症状。本病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常在春秋二季发病。
  刮痧部位
  1.背部肺俞。
  2.上肢部手三里、内关、神门、列缺、合谷。
  3.下肢部血海。
  慢性唇炎
  概述慢性唇炎是指唇部固有的疾病,不包括全身病在唇部的反应。本病根据在临床的表现,可有剥脱性唇炎、糜烂性唇炎、腺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等型。慢性唇炎的临床症状不尽一致,但大多具有嘴唇干燥不适,发痒,灼热或疼痛等。肉芽肿性唇炎和腺性唇炎在表皮无病损时,一般是以变厚而胀为主要症状。本病在临床并不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居多,男性比女性多见。常在秋冬季节病情加重。
  刮痧部位
  1.头颈部地仓、颊车、承浆。
  2.下肢部复溜。
  八、皮肤科疾病
  单纯疱疹
  概述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经呼吸道、口腔、生殖器粘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临床表现为患处初感灼痒、紧张。数小时后出现红斑,迅速变为粟粒至绿豆大小之簇集性水疱,疱破后露出糜烂面,数日后干燥结痂,愈后可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浅瘢痕。附近淋巴结肿大。本病好发于口角、唇缘、鼻孔周围、口腔粘膜,扁桃体、生殖器部位及臀部、会阴等处。男性生殖器疱疹可引起尿道膀胱炎或前列腺炎,女性生殖器疱疹发于宫颈者,可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加,下腹部疼痛等。
  刮痧部位
  1.上肢部合谷。
  2.下肢部三阴交。
  带状疱疹
  概述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由鼻粘膜进入人体,侵犯外胚层结构及感觉神经系统的组织而发病。常有轻度发热、倦怠、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将要发疹的部位出现痒感、感觉过敏、灼热及疼痛。约经1~3日局部发生红斑,继之出现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一个或数个水疱群,数日后疱液破裂后表面干燥结痂,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斑。附近淋巴结肿大。皮疹多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常见于胸部,面部、颈部、腹部皮肤及眼、鼻、口腔粘膜及耳部。神经痛为本病的又一特征。发疹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疼痛。
  刮痧部位
  1.头部太阳、头维、阳白、攒竹、下关、翳风、颊车、地仓。
  2.上肢部曲池、外关、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
  湿疹
  概述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基本特点是皮疹的多形性、对称性,易反复发作,剧烈瘙痒。皮疹多形性,如红斑、小丘疹、小水疱、丘疱疹、糜烂、渗出、结痂、皲裂、鳞屑、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抓痕。这些皮损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某些皮损为主。急性期皮损可有红斑、丘疹、水疱、丘疱疹、糜烂、渗出及结痂,病程较短。亚急性湿疹以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偶有丘疱疹、小水疱。慢性湿疹皮损多表现为干燥、鳞屑、肥厚、皲裂、苔藓样变,可见色素沉着或脱失。
  刮痧部位
  1.背部大椎、肺俞、脾俞。
  2.上肢部曲池、内关、合谷。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异位性皮炎
  概述异位性皮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典型的异位皮炎除有特定的湿疹临床表现外,还具有以下4个特点(1)有容易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2)对异种蛋白过敏。(3)血清中反应素(IgE)值高。(4)血液嗜酸性白细胞增多。本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1~0.5%。在婴儿中发病率为3%。男与女之比为1:2或1:1.6。
  刮痧部位
  1.背部脾俞、胃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足三里、委中、丰隆。
  接触性皮炎
  概述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刺激后发生的炎症反应。当皮肤受到强酸、强碱等刺激性较强的物质刺激后则在短时间内发病。轻者局部呈现淡红至鲜红斑片,轻度水肿,斑上有密集的针尖大红丘疹;重者局部呈现肿胀明显的红斑,斑上有密布的丘疹、水疱,甚者出现大疱。当病变波及到或发生于眼睑、口唇、包皮、阴囊等处则水肿明显,皮肤光亮,表面纹理消失。患者常自述瘙痒,局部灼热或胀痛,若去除接触物,可痊愈。再接触致敏物可再发病。
  刮痧部位
  1.上肢部尺泽、曲池、曲泽、合谷。
  2.下肢部委中。
  药疹
  概述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粘膜反应称为药疹,又称药物皮炎。临床表现归纳如下:1.红斑类药疹,皮损以红斑、红斑丘疹为主。类似荨麻疹样、猩红热样、麻疹样或多形红斑样。2.水疱类药疹,皮损以水疱、大疱为主。兼见红斑、斑丘疹、丘疱疹等。3.皮炎类药疹,用药后加上光线照射,在皮肤裸露部位或其它处出现湿疹样皮疹。4.固定性药疹,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鲜红斑或紫红斑,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可发生于口唇与口角、龟头、肛门、手背、足背、躯干、趾指间等处。
  刮痧部位
  1.上肢部曲池、尺泽、曲泽、内关、合谷。
  2.下肢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荨麻疹
  概述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皮损常突然发生,先有皮肤瘙痒,随即起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或皮肤色,风团大小不一,形态多样,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此起彼伏,皮损可随瘙痒而增多,融合成大片。累及胃肠道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症状可有发热。
  刮痧部位
  1.颈背部风府、大椎、膈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
  银屑病
  概述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容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病。本病的损害,初期时为点滴状棕红色斑点或斑丘疹,表皮覆盖着多层银白色鳞屑,以后逐渐扩展,境界清楚。损害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尤以四肢伸侧、肘膝关节、头皮和骶骨部位为常见。头皮部损害为斑丘疹,有银白色鳞屑覆盖,边缘清楚,头发聚成束状,但不脱落,指趾甲也可发生变化,甲板上有针头大小的凹坑或甲板发生沟纹或甲板增厚,污褐,表面平,呈钩甲。手掌及足底,偶然引起角化过度及皲裂。阴茎龟头也可发生境界明显的红色斑块,鳞屑往往很少。
  刮痧部位
  1.背部肺俞、肝俞、肾俞。
  2.上肢部曲池、内关、神门。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飞扬。
  玫瑰糠疹
  概述玫瑰糠疹是一种以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疹色紫红,略起白屑为特征的皮肤病。由于其皮损多呈玫瑰红色,其上鳞屑如糠似秕,故称为玫瑰糠疹。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约为全部皮肤病的1.31%。全年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节为多见。发病年龄相当广泛,多在10~40岁之间。
  刮痧部位
  1.颈背部风池、大椎、肺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血海。
  寻常性鱼鳞病
  概述该病为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疾病,由躯干、四肢鱼鳞状鳞屑而得名。出生不久即可发病,有家族史及明显遗传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出生时症状往往不显著,生后数月,手背及四肢伸侧出现皮损,渐渐波及躯干、四肢屈侧,头皮可有轻度鳞屑,腋下及臀裂常不波及。皮损为淡褐色至深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紧贴在皮肤上,边缘呈游离状,分布常对称。性联遗传性患者在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即发病。颈部鳞屑大而显著,头皮则有小鳞屑,面及耳部常可波及。患者自觉皮肤干燥,有轻度瘙痒。
  刮痧部位
  1.背部脾俞、肾俞。
  2.腹部关元、中脘。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神经性皮炎
  概述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和成年人。初发时,仅有瘙痒感,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肤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硬而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本病好发于颈部两侧、项部、肘窝、腋窝、骶尾部、腕部、踝部,亦见于腰背部、眼睑、四肢及外阴等部位。本病的自觉症状为阵发性剧痒,夜晚尤甚,搔抓后引起抓痕及血痂。
  刮痧部位
  1.颈背部风池、天柱、肺俞。
  2.上肢部曲池。
  3.下肢部血海、委中、足三里。
  皮肤瘙痒症
  概述皮肤瘙痒症是指皮肤无原发性损害,只有瘙痒及因瘙痒而引起的继发性损害的一种皮肤病。好发于老年及成年人,多见于冬季。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1.全身性皮肤瘙痒症,患者周身皆可发痒,部位不定,常为阵发性的,多以夜间为重。2.局限性皮肤瘙痒症,指瘙痒感仅局限于某一部位,以肛门、外阴为多见。肛门瘙痒症,多见于中年男性,瘙痒感局限于肛门及周围皮肤。阴囊瘙痒症,多见于中年男性。局部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及继发湿疹化,瘙痒剧烈。女阴瘙痒症,多见于中年女性,痒感主要在大小阴唇、阴阜、阴蒂及阴道粘膜,患处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呈灰白色,粘膜处红肿、糜烂。
  刮痧部位
  1.背部肾俞。
  2.腹部关元。
  3.上肢部曲池、合谷。
  4.下肢部阴廉、阴包、血海、足三里、委中、承山。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概述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又称变应性细小动脉炎。是指侵犯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本病在临床中偶可见到,常发生于成年人的小腿、踝至膝,个别可累及到肘、手部位。皮损为多形性损害,如红斑、丘疹、紫癜、瘀斑、结节、溃疡等。单个皮损可持续2~4周,可反复发作数月至数年,男女均可罹患。若侵及粘膜时,可发生鼻衄、咯血、便血。
  刮痧部位
  1.腹部中脘、关元。
  2.上肢部合谷。
  3.下肢部足三里、阳陵泉、血海、梁丘、三阴交、太溪。
  硬红斑
  概述硬红斑又称硬结性红斑。由于本病系一种结核疹,所以又称硬结性皮结核。本病在临床中偶可见到,其特点为发生于青年女性小腿屈侧的结节性损害,可以溃破而萎缩结疤,常兼有肺结核或其它结核病灶。冬春季患病者较多。因此,本病常与年龄、性别、寒冷、及血液循环状态有关。
  刮痧部位
  下肢部足三里、阳陵泉、丰隆、条口、三阴交。
  结节性红斑
  概述结节性红斑是一种肤生红色或紫红色炎性结节,绕胫而发的病症。常发于春秋季节,多见于青年女性。结节性红斑以双胫对称发生梅核大小疼痛性结节为主要症状。病初多有发热及关节痛,皮损常突然发生,小若梅李、大似红枣,少则数个,多达数十,对称出生,绕胫而发,尤以胫前居多,如瓜藤所缠,微隆皮面,皮肤紧绷,周围肿胀,触之灼热而疼痛、其色由鲜红渐为紫红,最后变为黄色,自行消退。结节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多无溃疡,不会留有疤痕,但可反复发生。
  刮痧部位
  下肢部足三里、阴陵泉、丰隆、太溪、三阴交。
  多形红斑
  概述多形红斑又称渗出性多形红斑。由于其皮损表现是以红斑为主的多形性损害,同一病因可在不同人身上表现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同样的反应类型又可以为不同病因所致,故名。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5%左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于男性,以10~3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春秋两季为本病的好发季节。多形红斑以皮损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紫癜、风团等,以虹彩状皮损为典型皮损。发病前常先有头痛身热,四肢倦怠,纳谷不香,关节酸楚,肌肉疼痛。
  刮痧部位
  1.颈背部风池、肺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阴陵泉、血海、三阴交、丰隆。
  过敏性紫癜
  概述过敏性紫癜是侵犯皮肤或其它器官的毛细血管及细小动脉的一种过敏性血管炎,其原因多以过敏为主。本病为常见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男性儿童为多见。过敏性紫癜以肢体生有紫癜为主要症状。初起皮肤及粘膜可同现紫癜,发病前可有发热、倦怠、头痛等症状,偶有以腹痛、关节痛为主者。初为针尖大小瘀点,如撒辣椒粉,压之不退,以四肢伸侧及臂部对称出现为主,亦有成风团、丘疹状,甚者可有水疱、血疱。一般1周左右可以消退,但不久又可成批出现新的皮损。
  刮痧部位
  1.腹部关元、气海、中脘、天枢。
  2.下肢部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
  多汗症
  概述本病为皮肤出汗过多,一般指局限性出汗。出汗以掌心、前额、腋下,外阴等处为多,其中以掌心多汗最为常见,多对称发生,汗珠呈点滴状不停滴流,不少患者手足湿冷,掌心皮肤青紫。足心部多汗可使表皮浸渍变白,尤以趾间明显,严重时起疮、糜烂或过度角化。可同时伴臭汗症。
  刮痧部位
  1.背部大椎、肺俞、心俞。
  2.上肢部合谷。
  3.下肢部复溜。
  痤疮
  概述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为其初起损害多有粉刺,所以本病又称为粉刺。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24%,尤其好发于青春期男女,约有30~50%的青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痤疮,一般男性的比例略高于女性,病程长久,发病缓慢,30岁以后病情逐渐减轻或自愈。痤疮以面、上胸、背部等处的粉刺、丘疹、脓疱等皮损为主要症状。
  刮痧部位
  1.头颈部百会、攒竹、风池。
  2.背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丰隆、三阴交、阴陵泉、厉兑、内庭。
  酒渣鼻
  概述酒渣鼻是一种以鼻部发红,上起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形似酒渣为特征的皮肤病。由于本病皮损常呈玫瑰红色,且形类痤疮,故又有玫瑰痤疮之名。酒渣鼻以鼻面部出现红斑、丘疹、脓疱、日久生有鼻赘为主要症状。初起以鼻为中心的颜面中部发生红斑,尤以进食辛辣、热食或精神紧张后更为明显。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5%。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女性较多,可占总患者数的70~85%以上。
  刮痧部位
  1.头面部印堂、迎香、承浆、丝竹空、颧髎。
  2.上肢部养老、支沟、列缺、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内庭。
  雀斑
  概述雀斑是一种以鼻面部发生褐色斑点为特征的皮肤病。因其色如同雀卵上之斑点,故名。多有家族病史,一般始发于学龄者,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至青春期以后可达顶峰。女性多于男性。雀斑以鼻面部生有褐色斑点为主要症状,常发生于暴露部位,如鼻面、颈、手背、肩背上方等处对称分布。皮损为针尖至绿豆大小淡褐、深褐斑点,日晒后可呈淡黑色,境界清晰,边缘整齐,圆形或椭圆,斑点疏密不一,但不会融合,表面光滑,无鳞屑及渗出。日晒后变深,但不觉痒痛。
  刮痧部位
  1.颈背部风池、肺俞、肾俞。
  2.下肢部血海、阴陵泉、足三里。
  黄褐斑
  概述黄褐斑是一种以面部发生黄褐斑片为特征的皮肤病。由于妊娠妇女及肝病患者常有黄褐斑,故又有妊娠斑、肝斑之称。因为黄褐斑的形状常似蝴蝶,所以又名为蝴蝶斑。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好发生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二者之比约为3~4:1。妊娠3~5个月的妇女尤为多见。临床表现为皮损为淡褐色、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片。其境界清晰,边缘常不整,形如地图或蝴蝶、对称分布于额、眉、颊、鼻、上唇等处,亦能使整个面部受累及。褐斑表面光滑,无鳞屑,无自觉症状。
  刮痧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肾俞。
  2.腹部中脘。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