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万物皆是实相
  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①;花英草色②,无非见道之文③。学者要天机清彻④,胸次玲珑⑤,触物皆有会心⑥处。
  【注释】①诀:法术。②花英草色:花的色蕊及草的颜色。英,花色。③文:法度。④天机清彻:天性清明。天机,犹天性也。庄子:“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⑤胸次玲珑:胸怀光明磊落。胸次,谓怀抱也。庄子田子方:“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玲珑,本空明貌,在此作光明正大解。⑥会心:谓领悟也。世说新语:“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仆间想也。”’
  【译文】鸟啼虫鸣,都是使人领悟造化理则的法术。花间草色,全是使人认识天地真理的法度。探求学问的人必须天性清明,胸怀正大,如此所接触的事物都会有领悟的地方。
  【评析】日人芭蕉有一首徘句:“寂寞古池塘,青蛙跃入水中央,泼刺一声响。”在静寂的世界上,还有比突然爆出的空谷之音,更为优美,更为扣人心弦的吗?生命之神时时都有创造的曙光,日日是好日,只要能把握现在,体悟当前,不错过宇宙人生的每一事、每一物,则任何跃动之间的形、色、生命、活动,都足以把人带入永恒之流。
  观形不如观心神用胜过迹用
  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①。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②。以迹用③,不以神用④,何以得琴书之趣?
  【注释】①无字书:无字之书,指眼前山川地理。②无弦琴:无弦之琴,指天地间一切音响,即天籁。③以迹用:以运用行动为主。迹,行动曰迹。唐书刘栖楚传:“宿奸老蠢剑迹。”④神用。运用神智。
  【译文】人往往只知道读书的好处,而不了解眼前山川地理所能给人的启发。往往只知道弹琴乐趣,而不了解天地间一切声籁所能给人的调剂。只会运用形体,不懂得运用天赋灵明的神智,哪里能够真正得到读书弹琴的趣味。
  【评析】“幽鸟语如篁,柳摇金线长。云归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肃然坐澄心万虑忘。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从法眼禅师这首美丽的诗中,亦可以看出天机在于自发。礼教、乐教只不过是一个样子,如果只把它当样子硬往心里塞,而不晓得师心活用,自然和宇宙原是生生不已的,那么到头来就反要迷失在形迹之中,再看不清大千世界了。
  心无物欲乾坤静坐有琴书便是仙
  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①;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②。
  【注释】①霁海:开阔的人海。②石室丹丘:石室,山中隐居之室。晋书王列传:“王列入山,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丹丘,楚辞:“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注:“丹丘,海外神仙地,书夜长明。”
  【译文】内心里没有对物质的贪求意念,胸襟就像是秋日晴朗的天空。碧绿无垠的海洋。日常生活有弹琴读书的调剂,住家就成了山林里的石室,海外的丹丘仙境。
  【评析】凡事都应退一步想,因为人之所欲无尽,而物可以满足吾之欲者有尽。程颐曾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孟子更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可见保身者寡欲,寡欲者清心,方寸之间都是海阔天空。其次,人之气质本难变化,而乐的本义是在调和情感,作用在“和”,使情感与理智达到和谐的境界。所以说斗室之中有琴书相伴,过的生活有如神仙般快乐自在。
  欢乐极兮哀情多兴味浓后感索然
  宾朋云集①,剧饮淋漓②乐矣,俄而漏尽烛残③,香销茗冷④,不觉反成呕咽⑤,令人索然无味⑥。天下事率类此⑦,奈何不早回头也。
  【注释】①宾朋云集:喻所交游之宾客朋友非常众多。云,喻盛多也。诗齐风:“齐子归止,其从如云。”②剧饮淋漓:畅快尽兴地饮酒作乐。剧饮,谓饮酒作乐;淋漓,原为霑渥貌,在此作痛快、畅达解。③漏尽烛残:形容夜深人静。漏,即漏刻,古代计时之器,以铜壶盛水,底穿一孔,壶中立箭,上刻度数,壶中水以漏渐减,箭上所刻,亦以次显露,即可知时。④香销茗冷:形容客人散去。香,香炉,焚香之器;销,散也;茗,茶汁。⑤呕咽:吐也。咽,吞也,但在此作虚字。⑥索然无味:谓兴趣已过毫无味道。⑦率类此:大多如此。率,大率,表性态;类,似、如的意思。
  【译文】宾客云集,大家痛快尽兴地饮酒作乐,当时固然快乐了,但不久夜深人静,香炉上的香气散去,茶杯上的热茶变凉,对适才的狂欢豪饮不觉反而感到欲呕,使人回想起来毫无味道。
  天下的事情大多如此,为什么不能够及早回头呢?
  【评析】“欢乐极兮哀情多”,汉武帝以一代雄主尚且说出这话,何况常人?恬淡放任自然的王羲之也曾这么说过:“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因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若不能以自然为归,事事必欲恣情以求,等情境一迁,内心之中也就一无所有。那些寄情声色、酒食征逐的人,表面看来是及时行乐,尽一己之兴,但等到人静之后,想想天下到底没有不散的筵席,难道还不会出生一份落寞感吗?因此,凡事不宜太过,沉溺太深并不能给人生带来真正的幸福。
  知机其神乎会趣明道矣
  会①得个中趣,五湖之烟月②尽入寸里③;破得眼前机④,千古之英雄尽归掌握⑤。
  【注释】①会:领悟。②烟月:指山川景色。③寸里:即方寸、人心。列子:“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④眼前机:眼前的机运。⑤掌握:控制住的意思,在此则有效法之意。
  【译文】能领会任何事物中的趣味,五湖的山川景色就全都存在心中。看得透眼前的机运,千古以来的英雄就都归我掌握。
  【评析】人应该随时掌握契机,在生存的空间做一位主动者,不要使大好生命在糊里糊涂之中虚度过去。善读书者,无之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张朝在幽梦影中的这一段话,有相互发明之妙;如果你还是觉得不能摆脱泥于眼前之心,那就准备羡慕那些凡事捷足先登的人吧。
  万象皆空幻达人须达观
  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①。血肉身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②。非上上智③,无了了心④。
  【注释】①尘中之尘:指人,言人之渺小,故曰尘中之尘。②影外之影:指身外的名利权位,以其转眼即逝,故曰影外之影。③上上智:言至高的智慧。④了了心:了然义理的心。了了,了然之义,调晓解也。
  【译文】山河大地已是一粒微尘,何况人还是微尘中的微尘。血肉的身躯到头来尚且归于泡影,何况名位还是泡影中的泡影。没有至高的智慧,是不会有了然于义理的心的。
  【评析】“寄蜉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如此的人生能穷尽万象、事事务取吗?只要稍为一想,就不难证明。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
  苏东坡就是因为有这种达观的胸怀,才能在宦途失意中,过了坦荡多彩的一生,但一般人却是不知天地,计较到最后一口气不罢休。
  泡沫人生何争名利
  石火光中①争长竞短,几何光阴②;蜗牛角上③较雌论雄,许大世界④。
  【注释】①石火光中:石火,击石所发之火,旋燃旋灭,喻人生之短,犹如石火。炯然以过。白居易诗:“石火光中寄此身。”石火光中,就是如石火般短促的人生之中。②光阴:犹岁时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③蜗牛角上:蜗牛角,蜗牛之角也,以喻细小。庄子:“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④世界:即宇宙,佛经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世,东西南北上下为界。
  【译文】在有如石火般短暂的人生中争长竞短,能有多少光阴可用。在有如蜗牛般的狭小空间论雌雄,能有多大世界可争。
  【评析】人所占的空间到底多大?生命到底多长?竟一再想与天地作非分之争。这讲的和前面“万象皆空幻、达人须达观”,道理相同。事实上,人如果不能知足,结果只有走向和自己过不去一途,陷在无法自拔的物欲深渊中,痛苦一生。
  极端空极过犹不及
  寒灯①无焰,敝裘②无温,总是播弄光景③;身如槁木,心似死灰,不免堕在顽空④。
  【注释】①寒灯:指即将熄灭的灯火。寒,温度低。②敝裘:敞,坏也,皮衣。③光景:明光景物也。韩愈诗:“睛日占光景。”④顽空:无知、不真。
  【译文】将尽的灯烛没有光焰,已破旧的皮衣没有温暖,这总是造化弄人的光景。身躯有如枯槁的木头,内心好像烧过的灰烬,这种人不免要堕入无知不真的地步。
  【评析】人固不可迷于物相,也不能没有情欲。摒除一切外物的诱惑,保持灵智的本性,是我们在提升精神生活的过程中所必须极力做到的,但七情六欲也必须同时获得调和;否则,没有色彩的人生,一定不见丝毫生趣。
  得好休时便好休如不休时终无休
  人肯当下①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②,则婚嫁虽完③,事亦不少;僧道虽好④,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见之卓矣。
  【注释】①当下:立刻,这个时候。②歇处:指对世事歇手的时候。③完:毕,毕其事。④僧道虽好:僧道,僧人、道士;好,美、善,在此指清静没有外人的侵扰。
  【译文】人肯立刻歇手,就立刻没有烦恼。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歇手的好时候,就像婚嫁一样,喜事虽已办完,以后随之而来的事还是不少;好比入道为僧,环境虽已清净,但内心还不一定就能根除情欲。从前的人曾说:“现在能够不去就不去,如果想要寻觅一个终了的时候,反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真是高明的见解。
  【评析】人必须及时知足,见好就收而不必拘于形式。“人能退步便无忧”、“衣食无亏便好休”,欲望永无填满之日,吕新吾在呻吟语中有如下一段话:“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清净,十分自在。”
  事实上,一个人即使拥有良田千顷,不过日食一升;即使拥有大厦千间,不过夜眠七尺,若要作漫无止境的求取,何时能足?由于本书一再强调知足,所以在此特对知足进一步说明。所谓知足,绝不是要人停止一切作为,做一个隐士,而是要人在现实生活无虞时,能以部分所得转于公益,使人同沾福祉;这才是最可贵的知足。
  冷静观世事忙中去偷闲
  从冷视热①,然后知热处之奔驰②益;从冗入闲③无,然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注释】①从冷视热:冷,闲散、失势;热,权势显赫。②奔驰:原驰,原作急行解,在此指热中名利之忙碌奔波。③从冗入闲:冗,繁杂的意思;闲,安闲的意思。
  【译文】从失势的人去看正在显赫的人,然后才知道名利场中的忙碌奔波是无益的。从繁冗的工作中进入安闲的环境里,然后才觉得安闲中的滋味最悠长有趣。
  【评析】人若不能立场超然,往往要迷失在现实之中而不自知。一位正热中名利、到处奔走钻营的人,绝对无法听进任何人的提醒,日夜所想的只是他眼前的美梦。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如果能用在省察自己方面,相信所过的日子一定会更为自在。
  不亲富贵不溺酒食
  有浮云富贵之风①,而不必岩栖穴处②;无膏肓泉石之癖③,而常自醉酒耽诗④。
  【注释】①浮云富贵之风:视富贵如浮云的品格。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朱注:“不义之富贵,视之轻如浮云然。”风,风骨,高尚品格之称。②岩栖穴处:居住在严穴之中,喻归隐山林。③膏肓泉石之痴:对山水风景的深爱。膏肓,在此指成痴难反的意思。④醉酒耽诗:即饮酒作诗。耽,倾、倾注。
  【译文】只要有能视富贵如浮云的高风亮节,根本就不必到山林之中修养。虽然没有对山水风景的癖好,但能经常饮酒作诗也自有一番情趣。
  【评析】人的通病很多,这就是其中之一。道理明明白白在眼前,却要说到极高极远处;其实有心求道的人,只要随时俯身检省自己,随时都可以得到想要拥有的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把这句话拿来一起玩味之余,你很可能就会在自己身上,或朋友之中得到印证。
  恬淡适己身心自在
  竞逐听人①,而不嫌尽醉②;恬淡适己③,而不夸独醒④。此释氏⑤所谓不为法缠⑥,不为空缠⑦。
  【注释】①听人:听任他人。②尽醉:指一心醉于名利。③适己:顺从自己的本性。适,从、顺从。④独醒:独自清醒,指不沉于名利的竞逐。⑤释氏:谓佛也,佛姓释迦氏,略称释氏,晋书何充传:“于明郗愔及弟昙奉天师道,而充与弟准崇信释氏。”⑥法缠:法,即一切法,梵语,就是一切事物和道理。缠,束、缠束。⑦空缠:为虚无之理所束缠。空。指虚无之理。
  【译文】竞逐名利任由他人,但并不因此嫌恶他人醉于名利。恬静淡泊乃为顺从自己的本性,但并不因此夸耀自己的清高。这就是佛家所说的不被事物和道理所束缠,不被虚无所束缠。
  【评析】人不能目中无人、自鸣清高。人不可能离开外物而生活,自己能不为外物所迷,是表示定力足够,可以在现实世相中保住本性,并没有什么特别可以夸耀之处,何况恬淡与否要别人自动承认才是宝至名归。而兼善天下乃处世的分内事,只要是人,都不能免于外物的诱惑,自己不能去影响别人不要太过竞逐也还罢了,凭什么再去憎恶别人?
  广狭长短由于心念
  延促①由于一念,宽窄②系之寸心。故机闲者③,一日遥于千古;意广者④,斗室宽若两间。
  【注释】①延促:即长短的意思,在此指时间而言。②宽窄:指所处空间的宽窄。③机闲者:是说忙里偷闲的人。机,活作动用。④意广者:心胸宽广的人。
  【译文】时间的长短,乃是由于各人一念之间的想法;所处空间的宽窄,完全系于内心的感觉。所以能忙里偷闲的人,一日的时间比千年还长久;心胸宽广的人,住在斗室之中也觉得有如天地般的宽阔。
  【评析】“想要什么有什么”,心确实是每一个人的主宰。心如果放得宽平,到处海阔天空,如果认为百年千秋,则事事从容有余。我们四周不乏一种整日在唉声叹气中度过的人,若说世界不可爱,人生不乐观,正是自己一念之间。明白这些,大概就可以知道存心在做人过程中的地位。
  栽花种竹心境无我
  损之又损①,栽花种竹,尽交还乌有先生②;忘无可忘③,焚香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④。
  【注释】①损之又损:减少再减少,指把物欲减少到最少的程度。分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②乌有先生:指没有一切物欲私念的心态。乌有,何有。③忘无可忘:忘记不能忘记的事,指人已到达忘我的境界。④白衣童子:在此借以指人之忘情。
  【译文】物欲减少到不能再减少,每天栽花种竹,那么一切烦恼就完全没有。忘记不能忘记的事情,每天焚香煮茗,那么就不会再问哪来外物了。
  【评析】这并不是要人完全除去一切物欲,忘掉一切事情,每天只管栽花种竹,焚香煮茗,而是教人无论如何,每天必须使身心获得相当调节。因为,人每天要为现实生活而辛劳,如果长久过这种机械生活,身心一定不能平衡,一旦不能平衡,就会产生偏失的思想,把“我的一切”看得太重,不复有灵明的本性。所以,人的身心一定要随时调节,尽量抵低我执。
  知足则仙凡路异善用则生杀自殊
  都①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②,不知足者凡境。总出世上因③,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
  【注释】①都:凡,汇,表性态。②仙境:谓景物幽静,尘气不扰之地也。宋之问文:“仿佛入神仙之境。”周必大诗:“康芦第一推仙境。”③总出世上因:总,结也;因,事物之起源。
  【译文】对呈现在眼前的事物,能知足就是处身仙境,不能知足就是处身凡境;归结天下事物的起源,能善加运用就处处充满生机。不能善加运用就处处都是危机。
  【评析】人要满足眼前的事物,同时要懂得善加利用。外物的追求永无止境,一旦堕入物欲之中,为求取外物而必须活动的心力,也就随着无穷尽的事物而“无穷尽”了,而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心力能够保存,并用在本性的修持上,所以当然“仙凡路异”。至于“善用则生,不善用则杀”,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守正安分远祸之道
  趋炎附势之①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②之味,最淡亦最长。
  【注释】①趋炎附势:即趋炎赴势,喻攀附权贵也。宋史李垂传:“焉能趋炎赴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②栖恬守逸:安于恬淡,守住安闲;喻人格完美。栖,息止,引作“安”解。
  【译文】阿谀权贵所带来的灾祸,很惨也很快;安于恬淡守住安闲的趣味,最平淡也最长久。
  【评析】人必须坚守人格。一个人如果没有人格,不知羞耻为何物,不但本身不像个人样,更不会被别人当做人看待;不被当人看待,那么任何损伤性命的祸事很快就会到来。相反地,一个人如果有所为有所不为,始终坚守人格,守为清贫不为浊富,虽物质生活或不很富裕,但本身已是俯仰无愧,连鬼神都不敢前来。这种生活固然没有“刺激”,但至少能保一辈子平安无忧。
  与闲云为友以风月为家
  松涧边①,携杖独行,立处云生破衲②;竹窗下,枕书高卧,觉时月侵寒毡③。
  【注释】①松涧边:长满松树的涧旁。涧,两山中之流水曰涧。②云生破衲:云雾萦绕者破旧的衣袍,喻得生活之情趣。衲,原指僧所着之衣,在此指衣袍。③月侵寒毡:月光照入室内,连毛毡也生出寒意;亦喻得生活之情趣。
  【译文】长满松树的山涧边,柱着手杖独自散步,站立的地方云雾围绕着破旧的衣袍。竹篁扶疏的窗户下,枕着高高的书籍入眠,醒来时照进来的月光为毛毡带来了寒意。
  【评析】这里讲的是老来心性的修养。人一到老年,虽不能盖棺定论,但事业也不能再有多大发展,依常情常理已是必须退休的时候。但一般老年心境,往往都是无可奈何的,这时就要随时在生活中找寻情趣,不使自己真的在寂寞中孤独地度过这段人生最后的时光。“松涧边携杖独行,竹窗下枕书高卧”,这种极美的情趣,不需要什么条件,任何人都容易获得,可说是老年最实在的一种悠闲而又不失于枯寂的生活。
  存道心消幻业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①,便兴似寒灰②;名利饴甘③,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④。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⑤而长道心⑥。
  【注释】①念及病时:想到疾病时的痛苦。②寒灰:已冷的灰烬。③饴甘:甜美。饴,味甜的叫饴。④味如嚼蜡:言毫无滋味也。楞严经:“当横陈时,味如嚼蜡。”⑤幻业:即孽、罪恶的意思。业,梵语摩羯之意译,本造作之义;凡造作行为,不论善恶,皆谓之业;惟一般常以恶因业。⑥道心:议理之心。
  【译文】色欲像火一般炽烈的时候,但一想到因此而病时的痛苦,欲念就像已冷的灰烬。名利的享受像饴一般甜美,但一想到死亡的结果,便有如嚼蜡似的毫无味道。所以人要经常忧虑疾病死亡,这可以消除罪恶而增长议理之心。
  【评析】“呼吸一过,万古无轮回之时;形神一离,千年无再生之我。悠悠一世,终成甚人?试一思之。可为恸哭!”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百年不再,祸福无门而常相因而至,厚生则须舍退一步,除此别无良方。
  退步宽平清淡悠久
  争先的路径窄,退后一步,自宽平①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②,自悠长③一分。
  【注释】①宽平:宽阔平坦。②清淡一分:冲和使之淡薄一分的意思。清,在此作冲和解。③悠长:悠远长久的意思。
  【译文】和人争光的道路是狭窄的。能退后一步让人,自然就觉得宽阔平坦一步。浓艳的事物,味道是使人易腻的,能清淡一分,自然就觉得悠长一分。
  【评析】青年时期的心最是积极,积极上进原是好的,但和人作互不相让的竞争,则无一利而有百害,不是当时就两败俱伤,就是引来更多的后患,这在当今商场不乏例子可举。事业的发展有一定渐进之理,人固然都希望事业能够飞黄腾达,但一下子爆发,即使不是一下子就幻灭,也显得头重脚轻,根基不稳,所以还是平淡中的发展最长久。
  修养定静工夫临变方不动乱
  忙处不乱性①,须闲处心神养得清②;死时不动心③,须生时事物看得破④。
  【注释】①乱性:进反理性。乱,作达、逆解。②清:冲和之气日清。苟子解蔽:“养之不清。”③动心:孟子公孙丑:“我四十不动心。”注:“言四十强而仕,我志气已定,不忘动心有所畏也。”宋翔凤补正:“不动心即大学之正心,不为外物所诱,即心能正。”④破:开、释。
  【译文】事情繁忙的时候要能够不乱了理性,必须在悠闲的时候把心神养得冲和。面对死亡要能够不产生恐怖之心,必须在活着的时候把一切事物看得开。
  【评析】“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诸葛武侯身后留下的这句名言,可以证明武侯是一开始就有这种修养,因此隆中对策之后,才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人想成就事业,平时的修养为先决条件;古人所留下的至理名言,绝非空话,只要我们原意照着去做,一定有受用不尽的时候。
  隐者无荣辱道义无炎凉
  隐逸林中无荣辱①,道义路上无炎凉②。
  【注释】①荣辱:谓荣辱之心,即得失之心。②炎凉:谓炎凉之态,即人情冷暖的现象。炎凉,以气候之不常,喻人情之冷暖。梁简文帝倡妇怨情时:“含涕坐度日,俄顷变炎凉。”
  【译文】退隐山林的高士没有虚荣得失的心理,重视道义的人没有对人厚薄的行为。
  【评析】这道理非常浅显明白。一个人已把得失之事看开,哪里会再有表面上荣辱悲喜的心理?一个人以道义自在,自然不会随便给人以眼色。时至今日,隐遁山林已不可能。仗义仁侠的传奇也不易再见,但人实在不能没有澹泊之志、侠义心肠。
  去思苦亦乐随心热亦凉
  热①不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②上;穷③不可遣,而遣此穷愁,心常居安乐窝④中。
  【注释】①热:暑气。②清凉台:冲和沁凉的心地。台,器物之底座。在此指心地!。③穷:贫穷。④安乐窝:舒适称心的处所。宋史邵雍传:“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日安乐窝。”
  【译文】暑气不用特意驱除,只要除去这烦躁的情绪,身体就常处在清凉台上。贫穷不可勉强排遗,只要遣去对贫穷的忧愁,内心就常处在安乐窝中。
  【评析】“心静自然凉”,这句俗语足够在此作最简洁的说明。至于贫穷,本来说是无可奈何的事,但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人穷志短。因为一旦志短,则贫穷永远紧随身边,而且整个人格也跟着丧失殆尽。
  居安思危处进思退
  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①;着手②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③。
  【注释】①触藩之祸:进退两难的祸害。易大庄:“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因以触藩喻进退两难。②着手:下手,即动手进行。③骑虎之危:不能中止的危险。隋书后妃传:“大事已然,骑犬之势,必不得下。”谓下则反为所害。不只论骑虎,皆喻事之不能中止。
  【译文】顺利的时候就要想到后退的路,才可以免去进退两难的祸害。动手时先要计划停手的时机,才可以除去骑虎难下的危险。
  【评析】凡事有进就会有退,必须事先有所打算,才能免去进退两难之祸,甚至骑虎难下之危。“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任何事物都有其循环的道理存在,而人在得意之时,最容易忘记这种道理,迈开三步就想再前进五步,做了三分就想再加上五分,不会适时地见好就收,等到过了头,身不由已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贪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
  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焉;知足者,藜羹旨于膏梁①,布袍暖于狐貉②,编民③不让王公。
  【注释】①藜羹旨于膏梁:藜羹,藜草烹调的菜汤;旨,味美曰旨;膏梁,喻珍美之味。孟子告子:“言饱乎仁义,所以不愿人之膏梁之味也。”②狐貉:狐貉之皮制成的皮衣,喻华贵的衣服。论语子罕:“与衣狐貉者立。”③编民:即编氓;编列户籍的平民。宋史汪大猷传:“货钱射利,隐寄田产,害及编氓。”
  【译文】贪得的人,有了金银,还恨不得同时有珠玉,封了高官,还恨不得同时有大权,这种权豪无非是自甘人格沦为乞丐:知足的人,藜羹比膏梁美,布袍比狐貉温暖,这种平民的精神生活不输于王公。
  【评析】“富贵欲求求不得,纵然求得又如何?”
  人生在世,不过一蜉游。如何争得万物?既然欲争而争不得,内心岂会善罢甘休?不甘休就不择手段,这一来人还能像个人样吗?如果能改以争物之心,去争德、争智,争灵明之性不为物泯,才真能“要什么有什么”。
  隐者高明省事平安
  矜名不若逃名趣①,练事何如省事闲②。
  【注释】①矜名不若逃名趣:矜名,夸耀自己的声誉;不若,不如;逃名,避名;逃,避、回避;趣,意义。沧浪诗话:“诗有别趣,非关理也。”②练事何如省事闲:练事,熟练通达事理;何如,如何能像,就是比不上的意思;省事,减少办事的手续;闲,安闲。
  【译文】矜夸名声不如躲避名声来得有意义,熟练事物哪里比得上省事来得闲适。
  【评析】人在求得功名之后,或为众所瞩目的焦点,一言一行再也不能像往日的自由自在一无拘束,这就是以逍遥之身去换取不可把握的虚名,所以聪明的人,尽量避免显露自己的地位。至于练事不如省事闲,道理相近。一位熟练通达事理的人,往往自以为比别人精明能干,如此一来凡事都以为比别人做得好,都想抢着去做,结果弄得一身是非,还存留着满脑子复杂的思想,当然不如那些尽量省事的人悠闲。
  超越喧寂悠然自适
  嗜寂者①,观白云幽石而通玄②;趋荣者③,见清歌妙舞而忘倦④。惟自得之士⑤,无喧寂,无荣枯,无往非自适之天⑥。
  【注释】①嗜寂者:爱好安静的人。嗜,喜好;寂,静、安静。②玄:深奥微妙而广大无边之哲理曰玄。③趋荣者:追逐荣利的人。趋,追逐。宋史吕祐之传:“纯谨长者,不喜趋竞。”④倦:劳倦。⑤自得之士:自得其乐的人。嵇康诗:“俯仰自得,游心太玄。”⑥自适之天:自找乐趣的天地。适,乐趣。
  【译文】爱好安静的人,观看天上的白云,山中的奇石,能够悟出深奥微妙而广大无边的哲理。追逐荣利的人,一听到美好的音乐,看到美妙的舞蹈,就会忘记一切疲劳。只有自得其乐的人,没有喧哗寂静和荣华枯败的想法,所看到的是没有不能找到乐趣的天地。
  【评析】人要保有本性。性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从性定之中,可以使人悟出深奥微妙、广大无边的哲理,开拓人生的境界。处身今日繁忙的社会生活中,若不使心胸随所处狭窄空间变小,尤其须要保有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