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为主宰,死留美名
【原文】耳目口鼻,皆无知识之辈,全靠者心作主人;身体发肤,总有毁坏之时,要留个名称后世。
【注释】者心:这心。
【译义】眼耳鼻口,都是不能够思想的东西,完全依赖这颗心来作为它们的主宰。身体肌肤,在我们死后都会腐败毁损,总要留一个好名声让后人称颂。
【评析】眼、耳、口、鼻、心是人的五官,其中又以“心”为主宰,如果没有一个心作主宰,耳、目、口、鼻便无法发挥它们最大的效用。如果一个人不用“心”,就会耳不辨忠言,目不辨黑白,口中胡乱言语,连鼻子也让人牵着走,那么,这个人必然无法端正自己。心能辨是非,明好恶,所以,人最要把一个心先修好。《大学》上说:“心正而后意诚,意诚而后身修……”心若正,一切行为也就正直而不偏失。再进一步说,贤人便是一个社会道德的榜样,若是没有贤人,许多人便不辨是非黑白,不明善恶。因此,一个社会要有贤人来领导大众,而一个人更要自许成为贤人。
虽然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但是,不如努力自我实现,以显扬父母。所谓留个名称后世,便是要我们在有生之年有所作为,做些有益世人的事,这就是自我实现。留名是要留善名,而不是恶名,若是恶名,不如不留。有些人以为“人死留名,虎死留皮。留个臭名也好,至少大家一辈子都记得他。这种人思入邪术,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痛心!想想岳飞庙前的秦桧像,人人经过都要撒泡尿、吐口痰才能泄恨。的确,我们真该珍惜父母赐予的身体发肤,做一个有用的人,就算不能显扬父母的名声,也不要辱没父母的苦心啊!
境遇无常顺自立,光阴易逝早成器
【原文】人生境遇无常,须自谋一吃饭本领;人生光阴易逝,要早定一成器日期。
【注释】境遇:环境的变化和个人的遭遇。成器:成为可用之器,即指一个人能有所成就的意思。
【译义】人生中的环境和遭遇是没有一定的,自己一定要谋求足以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才不致受困于环境。人的一生仅仅数十寒暑,很容易便逝去了,一定要及早订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在一定的期限内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评析】人的一生可能遭遇到的事物,以及环境的变迁是没有一定的。佛家讲“诸法无常”,便是说一切事物都在时间中流变,没有一刻停住。有的人生于富豪之家,却因意外的遭遇变故,潦倒而死;有的人生于穷困的家庭,却因环境际遇,再加上个人的努力,而成家立业。这正说明了人生无常。在无常的人生中,若想维持一个起码的生活条件,一定要学得一技之长,小可以图个人温饱,多则可以养活一家人,甚至帮助他人,总不至于在挫败的时候,连自己也养不活。
人的一生是十分短暂的,转眼即过。若不好好把握,极可能有“老大徒伤悲”的感慨,后悔也来不及。所以,要及早为自己订立一个远大的志向和目标,督促自己在某个时限完成它,这样生活才有目标,有意义。仔细想一想,大部分人的生活,是不是都在张望和蹉跎中逝去的?孔子见到流水,而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而我们呢?生命是值得振奋起精神,勇往直前的。
享受减几分方好,处世忍一下为高
【原文】自奉必减几分方好,处世能退一步为高。
【注释】自奉:对待自己。
【译义】对待自己,最好不要把自己侍候得太好;与世人相处,最好凡事能退一步想,才是聪明的做法。
【评析】怎样才算是对自己好?是否让自己锦衣玉食,便是待自己好?事实上,过于“珍爱”自己,往往使自己失去了生命力,同时也会使心灵变得不思振作。这种对自己的好,往往是最不好的。真正对自己好的人,并不在物质上满足自己,而是懂得如何使自己的生命过得更充实,使自己的生命不至于浪费。
和他人相处时,并不是什么事都争了第一,才是最好的。因为,争的事有许多种,若是公义的事,恐怕大家避之惟恐不及,还谈什么“争”?一般人所争的,无非是个人的名与利,不但把自己的气量争小了,大家还剑拔弩张的,似乎不战不休。“忍一下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倒不如退让一些,会让自己清醒一点,人际关系也可能更和谐。不过,这点不太容易做到,因为大家都想争一口气,否则就认为自己很没面子。其实,这关系每个人修养处世的态度,和面子有什么关系呢?
河川学海而至海,苗莠相似要分清
【原文】川学海而至海,故谋道者不可有止心;莠非苗而似苗,故穷理者不可无真见。
【注释】谋道:追求学问及人生的大道理。莠:妨害禾苗生长的草,像禾,俗名狗尾草。
【译义】河川学习大海的兼容并蓄,最后终能汇流入海,也能容纳百川,所以,一个人追求学问与道德的心,也应该如此,永不止息。田中的莠草长得很像禾苗,可是它并不是禾苗,所以,深究事理的人不能没有真知灼见,否则便容易被蒙蔽。
【评析】“川学海而至海”,乃是一个比喻,如果把每一个读书人的求学心当作河川,而把知识当作海洋,那么,由一条河的发源一直汇流到海洋,其中必然要经过许多崇山峻岭。然而河川始终奔流不息,正如读书人求学也应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知识道德才能更渊博深广。而且,“泰山不辞小丘,故能成其高;河海不弃小流,故能成其大。”读书人也不要放弃任何获得新知学习的机会才是。
有时候,真理的辨认是十分不容易的,就像苗与莠一般难以分别。因此,在研究任何一种学问,或穷究一个事理时,一定要经过谨慎的判断,才能评论是非。只有真知灼见,方能洞察事理,排除似是而非的谬论。万一被蒙蔽了,还能探究事理吗?所以说“穷理者不可无真见”。
称益易而无怨言难,留田产不若教习业
【原文】与其使乡党有誉言,不如令乡党无怨言;与其为子孙谋产业,不如教子孙习恒业。
【注释】誉言:称誉的言辞。产业:田地房屋等能够生利的叫做产业。恒业:可以长久谋生的事业。
【译义】与其让邻里对你称赞有加,不如能让乡里对你毫无抱怨。替子孙谋求田产财富,倒不如让他学习可以长久谋生的事业。
【评析】一个人要做到让他人赞美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最困难的是让别人对自己没有丝毫怨言。因为,前者可能多做几件好事就能得到,而后者几乎是要人格完美无缺才行。在我们的经验中,一个人很难做到十全十美。“使乡党无怨言”不是去讨好每一个人,而是要使每个人都能信服,这就很困难了。由这段话我们就可以知道,古人是怎样要求自己的。总要持之以礼,在自己的人格修养上下功夫,才能做到周围的人对自己毫无怨言吧!
为子孙谋求广大的产业,原是人之常情,可是,子孙的品德良好还没多大关系;若是品德不良,广大的产业总会让他败尽,甚至使他的行为更加乖张,因为他有挥霍的本钱。即使子孙品德上过得去,若无谋生的本领,坐吃山空,再多的家产也会有用光的一天,到那时,只有流落街头了。因此,留产业给子孙,倒不如先教好他的品德,让他学习一技之长。一方面有了长久谋生的本领,另一方面也不会花天酒地,入不敷出,这才是最妥当的办法。
先贤格言立身准则,他人行事又作规箴
【原文】多记先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闲看他人行事,眼前即是规箴。
【注释】先正:指先圣先贤。规箴:规是画圆的器具,箴是有规劝性质的文体。规箴是指可以规正我们行为的道理。
【译义】多多记住先圣先贤立身处世的训辞,心中才会有正确的主见。旁观他人做事的得失,便可作为我们行事的法则。
【评析】先贤的格言,都是经验的累积。虽然时代环境已有不同,但人心千古相同;虽然社会制度已有改变,但做人的道理不变。因此,多将一些圣贤的言语记入心底,多加咀嚼、消化,我们内心对行事的对错与法度,便能建立一个正确的准则,不至于被邪说蒙蔽,遇事也能依此来决定取舍之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许多事情,我们虽没有经历过,但只要看他人做过的得失,便知这件事是好还是不好,值不值得去做。譬如说,看那些嗜赌如命的人如何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就知道赌博不是一件好事,更不值得我们取法了。我们看他人诚实稳重,热心踏实,最后能得到大家的信任,经商能致富,为学有所成,做官更是造福民众,就知道这是值得我们取法的。事实上,只要我们多加留意,格言不仅在书中,还在我们的生活里。
以美德感化人,让社会更祥和
【原文】但患我不肯济人,休患我不能济人;须使人不忍欺我,勿使人不敢欺我。
【注释】济人:救济别人。
【译义】只怕自己不肯去帮助他人,不怕自己的能力不够。应该使他人不忍心欺侮我,而不是因为畏惧我,所以才不敢欺侮我。
【评析】这段话讲的,完全是一个“心”字问题。如果真的有心救助他人,并不怕自己能力不够,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毫无能力的。只要有帮助别人之心,任何事情一定可以略尽绵薄之力。大部分人说自己没有能力助人,总归一句话,还是没有心罢了。帮助他人的方法很多,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甚至,一声慰问也可以带给别人满心的温暖。把我们善良的心意,分一些给别人吧!只要你——有心。
别人不敢欺负我,那是因为自己厉害,别人惧于威势,所以才不敢。可是“不忍欺我”,就是因为自己品德善良,待人诚恳,别人欺负,就会良心不安,所以才不忍。不过,更重要的是要能使大家不忍去欺负任何人,不仅是我而已,这就需要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了。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与其让人惧怕你,不如让人敬爱你;与其以威势刑名来压制人,不如以美德来感化人,让他们自内心发出亲爱别人的好意,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祥和。
若成事业,不可无识
【原文】忠实而无才,尚可立功,心志专一也;忠实而无识,必至偾事,意见多偏也。
【注释】偾事:败坏事情。
【译义】如果一个人竭心尽力做事,虽没有什么才能,只要专心致志在工作上,还是可以立下一些功劳。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忠心卖力,却没有什么知识,必定会产生偏见,将事情弄砸的。
【评析】打个比方,要一只乌龟送信上山,虽然它爬得不快,只要方向正确,能专心致志地往上爬,迟早会将信送到山顶。但是如果它不认识路,甚至不知往山顶是向上爬,那么即使它再忠实可靠,再卖力地爬,也许一辈子也送不到这封信。
忠心是好事,但有许多事反被忠心坏了;爱国是好的,但是却有因爱国而致害国的事发生。这便是由于认识不清,不知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向,什么才是国家当前的需要,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爱之适足以害之”的情形。
人不能没有知识,尤其不可无正确的判断力。即使力量薄弱,无才能的人还是可以尽一已之力的。因此无论做什么事,先要把事情的真相弄清楚。如果什么都不明白,便贸然地介入,很少有不碍手碍脚,帮倒忙的。
有德不在有位,能行不在能言
【原文】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
【注释】足传:值得让人传说称赞。
【译义】一个人值得为人称道,在于他有高超的德性,而不在于他有高贵的地位。世人所相信的,是那些凡事都能经过实践的检验而很成功的人,并不是那些嘴里说得好听的人。
【评析】一个人足以为人赞赏,并非他身在高位,因为,深居高,位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全在他内在是否有德。有德的人即使居于陋巷,他做的事仍然有益于众人;无德的人即使身居政要,也不是大家的福气。
一般人的毛病是光说不做,从小到大,我们不知说过几百遍:“我一定要……”结果,毛病还是毛病。有些人说起话来真是令人倾倒,所谓雄辩滔滔,也不过如此,但是,再仔细观察他的行为,对他的话就要大打折扣了。因此,要让别人相信你,很简单,拿出成果来!毕竟,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是看你做,而不是听你说。
有时勿忘无时,踏实胜于侥幸
【原文】人虽无艰难之时,却不可忘艰难之境;世虽有侥幸之事,断不可存侥幸之心。
【注释】侥幸:意外获得。
【译义】人即使处在顺遂的环境中,也不可忘却人生还有逆境的存在。世上虽然偶然会有些意外收获的例子,但是心中不可抱着不劳而获的想法。
【评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花不会常开,好景不会常在。因此,虽然不在逆境中,也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作一些准备,才不至于事到临头,被击倒而不能爬起。逆境之来,有时是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都可以造成,只要不对生命绝望,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人生最可爱之点便在太阳落下,明天仍会升起,人也应该有这种心境和心情。
说到侥幸,不免让人想起守株待兔的寓言。侥幸是偶然的,一个人心存侥幸,便无法认真地做事。到最后只会像寓言中的农夫一般,把田都荒废了。既然是偶然,便不在人的掌握之中,而踏实的努力绝对可以获得代价。偏偏有人一心想不劳而获,放掉手中掌握的钱,在路上寻找人家可能遗失的钱,这是可耻的。人为何要放弃做一个踏实的人的机会,而去做一个愚昧而可耻的人呢?
心静则明,品超斯远
【原文】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
【注释】品超斯远:品格高超则能远离世事的纠缠。
【译义】心能寂静则自然明澈,就像静止的水能倒映事物一般;品格高超便能远离物累,就像无云的天空能尸览无遗一般。
【评析】心就像一个湖,所谓“寒潭过雁影,雁过影不留”。倘若雁过波兴,雁影便扭曲失真;又若雁过影留,那么后来再有别物掠过,终因雁影滞碍而不显现。风就仿佛是我们的七情六欲,影便如同外界的种种影象,如果心有所爱恋取舍,就无法见到万物的本相。当湖水混浊不堪,自见不明时,又何能照物呢?所以首先使自己的内心澄澈,不执著于一物,才能做到动静如一,因其极动之时实不动。
品格高超的人,由于内心不受情欲爱恋的牵累,因此行事能如天马行空,没有阻碍。亦如云行在天,既不为人间牵绊,又不为天空羁留,偶化为雨,滋润人间花苹树木。当它再由水化为云时,更不带走半点尘土。
讲求正直,莫入浮华
【原文】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故迂拙之人,犹不失为正直。高或人于虚,华或人于浮,而虚浮之士,究难指为高华
【注释】迂:不通世故,不切实际。
【译义】做人太过方正则容易不通世故,行事太过直率则显得有些笨拙,但这两种人还不失为正直的人。理想太高有时会成为空想,重视华美有时会成为不实,这两种人到底不能成为真正高明美好的人。
【评析】正直而迂拙,所怀抱的还是正直的心,根本上不同于那些只求变通而失去正直的人,因此,既不可笑,也不可耻,因为这种人有一颗可敬的心。人若不能外圆内方,宁可外方内方,总不要外圆内圆,一点脚跟都没有,使世间的一切正直、道德、原则,都被此等人败坏了。
任何想法总要以能实现为;隹,若是不能实现,便是虚妄。能履践的想法有一定的步骤可以依循,而虚妄的想法则没有这种次第。这种想法无论多么美妙,多么高明,也只是空想,一无是处。人都喜欢光彩夺目的事物,但是如果因此而走向无意义的浮华,只重形式而不重内容,那么就失去了根本的精神,这种美便是空洞的美。真正的美是内涵而外现,并非只是外表之美。无论是空洞的理想,或是虚浮的美,都是一种假象,无法带给我们真正美好的事物与发自心灵的赞叹。
善谋生者,不必富其家
善处事者,不必利无己【原文】善谋生者,但令长幼内外,勤修恒业,而不必富其家,善处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审定章程,而不必利于己。
【注释】谋生:以工作来维持生活。恒业:恒长而持久的事业。章程:办理事务的规则和程序。
【译义】长于维持生计的人,并不是有什么新奇的花招,只是使家中年纪无论大小,事情无分内外,每个人都能就其本分,有恒地将分内的事完成。这样做虽不一定能使家道大富,却能在稳定中增长。会办理事务的人,不一定有奇特的才能,只是就事情如何才能完成,在可行与不可行处加以判断,订立一个办理的规则和程序,而且,并不一定要对自己有利益才去做。
【评析】所谓“善谋生者”不一定是善于积聚财富的人,因为,要维持一家的生计,最重要的是要有恒业。任何事情,无论大小,只要有恒心,总能由小到大,逐步扩展,走向充裕。不至于像一些投机者,今日做这,明日做那;今朝穷极奢侈,明朝露宿街头,这就不能称为“善谋生者”了。此外,一家之中无论长幼,都要勤劳工作,不可有怠惰吃食之人,否则,做事的人少,吃饭的人多,纵有家产也维持不久,这也不是“善谋生者”。通常,一件事务要处理得当,一定要就事务的本身加以分析,从事物的开始、中间到结束,都要有一个可循的脉络,订下进度章程,以及必须依循的规则,如此才能将事情处理得完善。尤其不可抱着自私自利的态度,否则便会失之主观,因人害事,不但事情无法做好,自己也可能毫无好处,这就不是“善处事者”。善处事者,必能公正无私,就事论事,因此处处都能为事情的本身着想,自然能圆满地解决了。
聪明勿外散,脑体要兼营
【原文】聪明勿使外散,古人有纩以塞耳,旒以蔽目者矣;耕读何妨兼营,古人有出而负耒,入而横经者矣。
【注释】纩:棉絮。旒:帽子前面下垂的饰带。负:扛着。耒:耕田的农具。
【译义】聪明的人要懂得收敛,古人曾有用棉花塞耳,以帽饰遮眼来掩饰自己聪明的举动。耕种和读书可以兼顾,古人曾有日出扛着农具耕作,日暮手执经书阅读的行为。
【评析】聪明岂在耳目?实在是在一个心啊!“纩以塞耳,旒以蔽目”,目的是使心不为杂事所干扰,不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上。聪明岂有因外散而失去的呢?聪明的人往往心志专一,如果心志不专一,必然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思而罔然。何况把聪明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又岂是聪明人的作为呢?
耕读原本就不相妨碍,反而有相成之效。只耕不读,造成无识;只读不耕,造成文弱。耕能锻炼身体,读能增长知识,修身养性,有耕有读,才是一个有心有力的人。现在的年轻学子要靠打球来锻炼身体,却未必长久,也无生产可言。倒不如古人寓耕于读,既能天天活动,又可年年生产,来得聪明些。
异端为背乎经常,邪说乃涉于虚诞
【原文】人知佛老为异端,不知凡背乎经常者,皆异端也;人知杨墨为邪说,不知凡涉于虚诞者,皆邪说也。
【注释】异端:不同于一般想法的学说或人。
【译义】人们都认为佛家和老子的学说不同于儒家的正统思想,然而却不知凡是于常理有所不合的,都有背于儒家思想。人们都知道杨朱和墨子的学说是旁门左道,却不知只要内容荒诞虚妄的,都是不正确的学说。
【评析】异端的意思并不涉及正确与否,如伽利略的地动说,为当时教会斥为异端,但后来却获得科学的证明。佛老之说,一为宗教,一为思想,原是人们的自由选择与心证,而所以被视为异端,乃是不为社会既有形态及运行方式所接受。世人视佛教为异端,乃是见小乘出世而寂灭,而不见大乘入世而渡生。黄老之为说,在汉初为极重要的养民之道,迥异于后世谈玄论虚者。事实上,真正的异端往往出于人心错误的认识,凡是不合乎当时人心正确的认知者,或是不能为人类带来和平幸福的事物,都可视为异端。杨朱与墨子的学说被孟子斥为邪说,说杨朱无君,墨翟无父,殊不知在我们身旁谬误荒诞的事物更多,而我们却受之而不察,岂止是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呢?
亡羊尚可补牢,羡鱼何如结网
【原文】图功未晚,亡羊尚可补牢;浮慕无成,羡鱼何结网
【注释】浮慕:表面上仰慕。
【译义】想要有所成就,任何时候都不嫌晚,因为就算羊跑掉了,及早修补羊圈,事情还是可以补救的。羡慕是没有用的,希望得到水中的鱼,不如尽快地结网。
【评析】任何事只要去做,都没有太晚的时候,只怕无心去做,或是没有改进之心。晚做总比不做好,能改总比不改好。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天无绝人之路,人之言晚言绝,乃是自晚自绝,与事无关。
许多人只看到他人的成功,而未看到他人的努力,只知羡慕嫉妒,而不知及早奋起,这是没出息的举动。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事在人为,就看有没有付出相当的努力。否则,徒然站在池边看鱼,流尽江水也是枉然。
道本足于身,境难足于心
【原文】道本足于身,切实求来,则常若不足矣;境难足于心,尽行放下,则未有不足矣。
【注释】尽行:完全。
【译义】真理原本就存在我们的自性之中,充实而无所缺乏,即使不断地追求,仍然会感到不足。外在的事物很难令人心中的欲念满足,倒不如全然放下,那么也就不会觉得不足了。
【评析】儒家讲人本来具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后天的功夫,是使这些良知良能不受蒙蔽而显现出来。佛家讲人都具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一切的修行乃在于使我们见到本来面目。这后天的功夫以及修行,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好像是本来不足,所以才有所追求,其实无上的道理只会被蒙蔽,而不会缺乏。禅宗《六祖坛经》中有一则神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在佛家是不被认可为明心见性的一个偈。事实上,镜本来是干净的,尘埃只是幻影而已,自以为不净而不断拂拭,即使镜中尘埃,乃至于山河大地的影像都被拂去,还有一个在拂的影像无法去除,终是一种尘埃之见。世人外求,是情欲放不下;坐禅求空,是法放不下。若能放下,外在情欲不能动,内也不求空寂,就如镜之洁净,一无所染,那么还有什么不充足的呢?
有错即改为君子,有非无忌乃小人
【原文】才觉已有不是,便决意改图,此立志为君子也;明知人议是非,偏肆行无忌,此甘心为小人也。
【注释】改图:改变方向,变更计划。
【译义】刚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便毫不犹豫地改正,这就是立志成为一个正人君子的做法。明明知道有人在议论自己的缺点,仍不反省改过,反而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这便是自甘堕落的行为。
【评析】觉是主动的。一个君子,会主动地去反省他的思想和行为,只要有一毫偏差,便能立刻觉察,而加以改正,这就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道理。
“人议其非”,是其过错已显现于外,众人都见其错误,则自己不可能不见。然而犹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这是明知故犯,只有自甘堕落的人才会如此。
我们说任何事要“慎始”,并不仅是指事情的开始要谨慎,要避免犯错,而是指我们心中的一念一怒,要加以明辨。事之错可及人,心之错便损己。佛家也说:“一念可以上天堂,一念可以下地狱。”君子自觉改过,并不在于想上天堂或畏下地狱,而在于自己的良心,良心安者,即在地狱也如天堂。小人之肆无忌惮,不仅为人鄙视,其良心已失,即在人间已沦为禽兽,莫说地狱正等着他去,他的心早巳入地狱了。
外事突来必熟思审处,
家事瑕隙须忍让曲全【原文】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后悔;不幸家庭寡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
【注释】贻:留下。寡起;有了瑕隙。
【译义】遇到突发的事情,一定要仔细地思考,慎重地处理;以免事后反悔;家中不幸起了瑕隙,必须尽量忍让,委曲求全,不要使过去的情感破坏无遗。
【评析】所谓“急者缓之,缓者急之”,又说“欲速则不达”。一件事情突然发生,必然不在我们的预料之内,也不是我们所能熟悉与掌握的,因此,若不明白它的因果,而任意为之,很少不出差错的。既然明白它的因果,而能力尚不足以为之,至少也要把损害降到最低点。绝不能毫不考虑就去做,就像对着大象乱开枪一样,打到却未必打中要害,反而被它踩死了。
而家庭是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有什么争执会比自己的父母妻子更重要的呢?争执是一时的,家庭却是长久的,我们忍心为了逞一时之快,而把千年的宝贝给打碎吗?众人在船上争斗,结果将船弄翻,就算被人救起,船已不再是自己的船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家庭的事尤其如此。任何事都有调和之道,任何事和谐才是美。
文章是山水化境,富贵乃烟云幻形
【原文】山水是文章化境,烟云乃富贵幻形。
【注释】化境:变化之境。
【译义】文章就如同山水一般,是幻化的境界,而富贵就如同烟云一样,是虚无的影象。
【评析】山水是实景,烟云是幻境;山水不移不变,烟云转瞬即逝。以现实的眼光来看,文章既摸不到,也看不到,不如富贵那般,可触可及。然而以山水比文章,烟云比富贵,确是看到了文章和富贵的本质。
就时间而言,美好的文章,在数千年后仍能唤起人们心灵的感动,就如山水一般,千年不变。而富贵再长久,也不过百年,即烟消云散,垣残瓦摧。就空间而言,文章可以纳无尽的山水于一篇,使我们如临胜境,如历耳目。而富贵却只能给我们一方小小的空间,又须费力去维持,不像文章能让人徜徉其中,而自得其乐,甚至体会到无尽的智慧与生命的契机。所以,以山水比文章,烟云比富贵,实在是恰到好处。
交友淡如水,寿在静中存
【原文】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
【注释】淡中:指君子之交淡如水。
【译义】在平淡之中交往的朋友,往往能维持很久。而在平静中度日,寿命必定绵长。
【评析】“淡中有真味”。“淡”与“真”是不可分的,不加任何调味料煮出来的菜,才是真品。又如空气和水,无色无臭,却是我们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而所有的刺激都是反常的,短暂的,就如同烟、酒一般,往往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
交朋友也是如此,只是为了刺激而结交朋友,往往不能长久,因为加了名利的调味料后,这个朋友所见的只有“名利”二字。真正的朋友要能共患难,同舟共济,不计个人得失,同甘共苦,就如空气和水一般,能调节我们的心情和身体,达到良好的状况。它是不夹杂任何因素的,是相互了解的,由于这种淡,所以才能长久。
静是指,心灵之静。心和身是息息相关的,心静自然气平,百脉调和。所谓心静,便是不争名夺利,不为欲望乱了方寸,才能延寿。然而身却要动,身动能使筋骨活络。然而这个动并不违背静的原则,因为心还是平静的,只是使平静的身体不至于停滞,这才是生命活泼的生机。
腹饱身暖人民所赐,学无长进有负人民
【原文】身不饥寒,天未尝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
【注释】长进:增长进步。
【译义】身体没有受到饥饿寒冷的痛苦,这是天不曾亏待我;若是我的学问无所增长进步,我有何颜面去面对天呢?
【评析】做人要常心存感激,无灾无病,不冻不饥,便是幸福。如果立在这种基础上,还不能力思上进,报答父母,反哺社会,岂不令人惭愧?
一个人在社会上成长,要感谢太多的人,自己的努力只占百分之二,因此,从出生到卓然而立,只有我欠人的,而没有人欠我的,如果再为非作歹,真是枉生为人。
尤其是读书人,所能贡献的便是他的学问,他的知识,如果尚不能在这方面下功夫,使学问增长进步,社会岂不是白养他了吗?更不要论那些以文乱德,混淆视听的人了。
依规做事要知规之所由,
做事遵章莫要依样葫芦【原文】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
【注释】矩度:规矩法度。傀儡:木偶。章程:书面订定的办事规则。权变:通权达变。
【译义】如果为人只知按规矩做事,而不知规矩的精神所在,那么就和戏台上的木偶没有两样;做事如果只知墨守成规,而不知通权达变,那么只不过是照样模仿罢了。
【评析】规矩是人订的,一个规矩的订立,必有其意义存在,如果只知规矩而不知本意,往往把本意扭曲了。所谓“礼教吃我”,其罪岂在于礼?实际上是死执教条,失去了礼教的本来精神。傀儡是用线牵动的,只能登场被人牵引着机械地转动几下,而没有自己的主见,它永远不能像活人一般,具有生命和自然的表现。任何一种规矩都有其自然的弹性,能随外在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否则只能如木偶,没有真正的生命,徒具外壳而已。墨守成规也是如此。天下事纷纷扰扰,不是任何章程所能概括和适用的。只要在不失大原则的前提下,去完成任务,章程原也不过是为了行事有原则性。每见有人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反复讨论如何才能合于章程的会议上,事实上利用这些讨论时间,早可将事情完成了。这就像照着葫芦画葫芦,叫他画个柿子就不会了。其实真正懂得画法和线条的人,有什么不能画的呢?
察伦常留心细微,化乡风道义为本
【原文】郭林宗为人伦之鉴,多在细微处留心;王彦方化乡里之风,是从德义中立脚。
【注释】郭林宗:郭太,字林宗,东汉介休人。范滂谓其“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生平好品题人物,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党锢之得以独免。王彦方:王烈,东汉太原人,字彦方。平居以德行感化乡里,凡有事争讼者,多趋而请教之,以判对错。
【译义】郭太鉴察伦常的道理,往往在人们不易注意之处留意;而王烈教化乡里的风气,总是以道德和正义为根本。
【评析】伦是一种关系,一种相处之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五种人伦的关系。在现代,君臣则是指国家和个人而言。伦必须出之于内心,因此,必须由细微处着手,所谓“诚于中而形于外”,虽有至诚,行之犹恐不及,或不尽合度,何况心有未诚,难免失之乖违。所以,细审内心的至诚,而外不失于,细行,方可以敦睦人伦而无错误。
德以立己,亦以达人。感化一事,首先在于己身足以为人师表,己身之德足以感人化人,己身之义足以教人育人。在王彦方的乡里,有一个人因盗牛被捕而说道:“刑戮所甘,但勿使王彦方知之。”可见王彦方之德已足以使盗匪深具惭心。因此,真正感化人的,不以口,而以行;不由外,而由内。
勿与人争,惟求已知
【原文】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已有知能。
【注释】惟:只要。
【译义】不和他人去争取名利上的成功或失败,只求自己在做事之时增长智慧与能力。
【评析】事情的得失,名利的有无,都是短暂的,而智慧和能力的获取却是长久不变的。然而人们往往着重小处,而忽略了大处。一件事既已了结,其得失就不在成功与失败上,偏偏大多数人只注意这些已经不能更改的事实,甚至拼命去争夺,而失去了获得真正好处的机会。
聪明的人就不会这样,当他完成了一件事之后,首先会想到这件事给了我多少经验和教训。无论是成功或失败,成功必有成功的理由可保存,失败必有失败的教训可吸取,这些才是弥足珍贵的经验。就像一棵果树长成,结出果子时,人们只知食其肉而弃其核,惟有聪明人能去其肉而取其核,依当初种树之法而种之,建立一座结实累累的果园,供大家品尝。
骗人如骗己,人苦我也苦
【原文】天下无憨人,岂可妄行欺诈?世上皆苦人,何能独享安闲?
【注释】憨人:愚笨的人。
【译义】天下没有真正的笨人,哪里可以任意地去欺侮诈骗他人呢?世上大部分人都在吃苦,我怎能独自安享闲适的生活呢?
【评析】天下没有真正的白痴,既然如此,有谁肯甘心受骗呢?又有谁会连续受骗呢?其实骗人的人才是真正的愚人,因为他已自绝于社会,自毁其人格信誉,甚至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若说世上有愚人,那么除了他还会是谁呢?
“世上皆苦人,何能独享安闲”,这是大乘菩萨的胸怀。世间的苦,有身苦,有心苦。鳏寡孤独病老饿死是身苦,而心苦则非身苦所能涵盖,且为一切痛苦的根源。人间种种苦难,无非起于人心的愚痴,人心的贪欲。想到有许多人生活在痛苦中,谁又忍独享奢华安适的生活呢?’只要每个人少几分贪欲心、憎恨心、自私心,多几分同情心、亲善心、布施心,这个世界也就会变得更和谐了。
志不立则功不成,错不纠终遗大祸
【原文】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
【注释】不忍言:发现错误而不忍心去指责、纠正。
【译义】一个人有旁人所不能及的志向,必然能建立旁人所不能及的功业。对人对事若发现错误而不忍心去指责、纠正,那么必然会因为不忍心去说而造成祸害。
【评析】同样是立志,也有大小之分。就像是登山,有的人下决心要登上最高的山,有的人却只想攀上丘陵。登大山固然辛苦,只要坚持到底,必能如愿,那种“一览群山小”的境界,岂是登上丘陵的人所能了解的?有些人怕自己达不到目标,所以选择了小志。其实许多事不去做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何况人的潜力是开发出来的,现在不能,在面对问题时未必不能。所以,在拿破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这是他给自己的信心和期许。
爱之能勿责乎?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无论对人对事都是如此。所以古代的君主要有谏臣,因为国家大事稍有差错,便足以酿成巨祸。而一般人在待人处事,甚至于教育子女上也是如此,切不可碍于情面或因疼爱子女而不指出他们的缺点,要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船微裂而不补必至沉没。要完美就要指出缺点,要毁坏便隐忍不言。为人子女以及父母者不妨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