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正文】
一曰:
凡为天下①,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②。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殖之谓③,务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务本莫贵于孝。人主孝,则名章荣④,下服听,天下誉⑤;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芸疾⑥,守战固,不罢北⑦。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⑧。
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⑨!故论人必先以所亲,而后及所疏⑩;必先以所重,而后及所轻。今有人于此,行于亲重,而不简慢于轻疏,则是笃谨孝道。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故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
曾子曰:“身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商书》曰:“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
曾子曰:“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所谓贵德,为其近于圣也;所谓贵贵,为其近于君也;所谓贵老,为其近于亲也;所谓敬长,为其近于兄也;所谓慈幼,为其近于弟也。”
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全之,子弗敢阙。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床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和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此五者,代进而序用之,可谓善养矣。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人问之曰:“夫子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敢问其故?”乐正子春曰:“善乎而问之!吾闻之曾子,曾子闻之仲尼: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余忘孝道,是以忧。”故曰,身者非其私有也,严亲之遗躬也。
民之本教曰孝,其行孝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敬行其身,无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乐自顺此生也,刑自逆此作也。【解说】
本篇主要阐述孝道为治国之本。文章反复说明孝道的重要,把孝说成“三皇五帝之本务,万事之纪”,说成“民之本教”,可以使“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的东西。作者认为,天子的爱民,臣民的忠君、交友、勇战,治国的各种方策,乃至仁、义、礼、信、强等种种道德观念,无一不是以孝为基础的,无一不是孝道的推广扩充。对于“孝”的具体内容,文章也从爱身全体、“五养”、“三难”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本篇可以说是关于儒家孝道的专论。自曾子论孝以下,文字与今《礼记》的《祭义》基本相同。
本览八篇,都是围绕修身治国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述行为和结果、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的。【注释】
①为(wé):治。
②务:勉,致力。本:根本。末:非根本,即不重要的东西。
③殖:种植。
④章:卓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彰”。
⑤誉:赞誉。
⑥芸:除草。疾:奋力,用力。
⑦罢:通“疲”。疲困。北:战败逃跑。
⑧纪:纲纪。
⑨其:表委婉的语气词。
⑩及:推及。
亲重:即上文说的“所亲”、“所重”。下文“轻疏”指“所轻”、“所疏”。
笃谨:笃厚谨慎。
加:施加。
究:穷,极。
身体乃父母所生,所以把自己的身体说成“父母之遗体”。遗。遗留。
庄:敬。
莅(lì)官:居官。莅,临。
笃;信,诚实。
陈(zhèn):军阵。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阵”。
五行不遂:上面说的五种情况不能做到。遂,成。
《商书》:当为古逸书。
近于圣:与圣贤接近。
生之:生下子女之身。这里的“之”与下文“置之”、“全之”的“之”都指子女之身。
阙:通“缺”。损,这里是毁坏的意思。
舟而不游:渡水时乘船而不游涉。这样可以免于水淹。舟,用如动词,乘船。
道而不径:走路时走大路而不走小路。这样可以免于危险。径,小路,这里用如动词,走小路之意。
支:四肢。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肢”。
床笫(zǐ):床铺,这里泛指卧具。笫,床上的席子。
古代绘画,青与赤相间谓之“文”,白与赤相间谓之“章”。这里的“文章”指错综华美的花纹。
六律:古代用竹管的长短把乐音按高低分为十二类,又分阴阳各六,阳声叫六律,阴声叫六吕。这里的“六律”指乐律。
宫、商、角、徵(zhǐ)、羽谓之“五声”。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里的“八音”泛指音乐。
六畜:指马、牛、羊、猪、狗、鸡。
说:喜悦。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悦”。
代:更替。序:次第。
乐正子春:姓乐正,名子春,战国时人,曾参的学生。
瘳(chōu):病愈。
而:尔,你们。
咫(zhǐ)步:极言距离之近。古代以八寸为咫。
严亲:指父母。躬:身体。
卒:终。
没:死。
遗:留给。
仁此:以此为仁。仁,用如意动。下文“宜此”、“信此”、“强此”与此同。
履;行,做。
作:实行,施行。
本味【正文】
二曰:
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功名之立,由事之本也,得贤之化也①。非贤,其孰知乎事化?故曰其本在得贤。
有侁氏女子采桑②,得婴儿于空桑之中③,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④,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⑤,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⑥,毋顾⑦!’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⑧。故命之曰伊尹⑨。”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长而贤。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侁氏,有侠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⑩。有侁氏喜,以伊尹媵女。故贤主之求有道之士,无不以也;有道之士求贤主,无不行也。相得然后乐。不谋而亲,不约而信,相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志欢乐之。此功名所以大成也。固不独,士有孤而自恃,人主有奋而好独者,则名号必废熄,社稷必危殆。故黄帝立四面,尧、舜得伯阳、续耳然后成。
凡贤人之德,有以知之也。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汤得伊尹,祓之于庙,爝以爟火,衅以牺豭。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汤曰:“可对而为乎?”对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噮,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澹而不薄,肥而不。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巂燕之翠,述荡之,旄象之约。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凤之丸,沃民所食。鱼之美者:洞庭之,东海之鲕。醴水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百碧。雚水之鱼,名曰鳐,其状若鲤而有翼,常从西海夜飞游于东海。菜之美者:崑之蘋,寿木之华。指姑之东,中容之国,有赤木玄木之叶焉。余瞀之南,南极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树,其色若碧。阳华之芸,云梦之芹,具区之菁。浸渊之草,名曰土英。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鳣鲔之醢,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长泽之卵。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穄,南海之柜。水之美者:三危之露,崑之井,沮江之丘,名曰摇水,白山之水,高泉之山,其上有涌泉焉,冀州之原。果之美者:沙棠之实。常山之北,投渊之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箕山之东,青鸟之所,有甘栌焉。江浦之橘,云梦之柚,汉上石耳。所以致之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非先为天子,不可得而具。天子不可强为,必先知道。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则至味具。故审近所以知远也,成己所以成人也。圣人之道要矣,岂越越多业哉!”【解说】
本篇从得贤的角度论治国必须务本的思想。文章首先说明君主立功名的根本在于得贤,而后指出得贤必须知贤、礼贤,由此引出伊尹以至味说汤的故事。文辞恢闳诡谲,而其用意不过是说明调和五味必须有术,君主要备享天下至味必须“知道”、“成己”,仍旧归结到务本上来。篇名题为“本味”,就是在追求至味时应该务本的意思。【注释】
①化:教化。
②有侁(shēn)氏:即有莘氏,古部族名。侁,通“莘”。
③空桑:中空的桑树。
④烰(fú)人:庖人,厨师。
⑤伊水:水名,即伊河,源出河南卢氏县,东北流入洛河。
⑥臼:舂米的器具。
⑦毋:不要。顾:回头看。
⑧因:于是。
⑨命:取名。伊尹:名挚,商汤臣。
⑩取:娶妻。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娶”。婚:结为婚姻。
媵(yìng)女:指做有侁氏之女的陪嫁臣仆。媵,随嫁,这里用如动词。
以:用。
行:做。
相得:指贤主得有道之士、有道之士得贤主。
殚(dān)、竭:尽。这里用如动词,用尽。
危:危难。苦:勤苦。
固:本来,必定。
奋:矜,自负。
黄帝立四面:黄帝任用从四方寻得的贤人为辅佐。
伯阳、续耳:相传都是尧时的贤人。
伯牙:春秋时楚国人,善弹琴,相传《高山流水》就是他的作品。鼓:弹奏。
钟子期:姓钟,名期,子是古代男子的通称。春秋时楚国人。
方:刚刚。志在太山:志向在登大山。太山即“大山”。
巍巍乎:高大的样子。
少选:须臾,一会儿。
志在流水:志向在随流水常进不懈。
汤汤(shāngshāng)乎:水大流急的样子。
自:自己,自身。
祓(fú):古代为除邪而举行仪式。
爝(jué):束苇为炬,燃炬以祓除不祥。爟(guàn)火:祓除不祥的火。
衅(xìn):指以牲血涂祭器。牺豭(jiā):祭祀用的纯色雄猪。牺,祭祀用的纯色牲畜。
至味:最好的美味。
可对而为乎:当作“可得而为乎”(依毕沅说)。
三群之虫:指下文的水居者(鱼鳖之属)、肉玃者(鹰雕之属)、草食者(獐鹿之属)。群,群居。虫,泛指各种动物。
玃:通“攫”(jué)。用爪抓取。
臭(xiù):气味。
皆有所以:都各有它们的缘故。指下文烹调方法而言。
五味:咸、苦、酸、辛、甘。三材:指水、木、火。
纪:纲纪,这里是调节、节制的意思。
理:指火候适中。
齐(jì):剂量,调剂。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剂”。
鼎:古代煮肉的器具。
射御之微:指射技御技之精妙,可以中的致远。
阴阳之化:指阴阳和而成万物。
四时之数: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功效。
弊:通“敝”。败,坏。
烂:指烹饪过了火候。
噮:足,厚,这里是过厚的意思。
酷:甚,过分。
减:减损,这里指减损食物原来的味道。
澹:通“淡”。清淡。
肥而不:大意是说肥而不腻。,字书无考。《集韵》引伊尹曰“肥而不”,《酉阳杂俎》作“肥而不腴”。
獾獾:鸟名。《山海经·南山经》作“灌灌”。炙:通“跖”。指鸟的脚掌(依王念孙说)。
巂燕:鸟名。翠:鸟尾肉。
述荡:兽名。《山海经·大荒南经》作“踢”。:通“腕”。这里指兽的小腿。
旄:旄牛。约:指短尾。
流沙:古地名,在敦煌西(依高诱说)。
丹山:古地名,在南方(依高诱说)。
丸:卵。
沃民:沃民国。在西方。
(fù):鱼名。
鲕(ér):鱼名。
醴水:水名,在湖南省西北部。
鳖:即甲鱼。
有珠:指能吐珠。百碧:疑为“青碧”之误(郝懿行说)。碧,青玉。
雚(guàn)水:古水名,在西方。《山海经·西山经》作“观水”。
鳐(yáo):鱼名。
蘋:一种水生野菜。
寿木:指昆仑山之树,传说吃了这种树的果实可以不死,所以叫“寿木”。华:古“花”字,这里指果实。
指姑:即姑余,山名,在东南方。《齐民要术》引作“括姑”。
中容之国:古代方国名。
赤木玄木之叶:传说赤木玄木之叶可食,食而能成仙。
余瞀(mào):古山名,传说在南方。
崖:边。
芸:菜名。
芹:一种水生野菜。
菁:菜名。
浸渊:古池泽名,其地不详。
和:调和,这里指调和五味的调料。
阳朴:地名,传说在蜀郡。
招摇:山名,传说在桂阳。
越骆:当作“骆越”(依孙人和说)。骆,越的别名。菌:通“箘”(jùn)。竹笋。
鳣(zhān);即鲟鳇鱼。鲔(wěi):即鲟鱼。和鲔都是大鱼。醢(hāi):肉酱。
大夏:古泽名,或说是山名,传说在西方。
宰揭:古山名,其处不详。
长泽:古泽名,传说在西方。
饭:粮食。
玄山:古山名,其处不详。
不周:即不周山,古传说中的山名,在昆仑西北。
阳山:指昆仑山之南,山南曰阳,故称“阳山”。穄(jì):也叫糜子,即黍之不粘者。
柜(jù):黑黍。
三危:古山名,传说在西方。
井:泉。
沮江之丘:沮江边的山丘。沮江,水名。
摇水:古水名。
白山,即天山,因其终年积雪而得名。
高泉:古山名,传说在西方。
原:水源。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源”。
沙棠:树木名,生于昆仑山。
常山:即恒山。汉避文帝刘恒讳、宋避真宗赵恒讳改名常山。为五岳中的北岳。在今河北省曲阳县西北。
投渊:水名。
箕山:山名,传说中尧时的许由隐居于此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
青鸟之所:青鸟所居之地。青鸟,鸟名,居西方,神话传说常为西王母所使。
江浦:长江之滨。浦,滨。
汉:汉水。石耳:菜名。
致之:使之至,指运来这些水果。
青龙:骏马名。下文的“遗风”也是骏马名。
止:当为“亡”字之误(依俞樾说)。彼:别人。亡彼在己,意思是,不在别人而在于自己。
要:约,简约。
越越:用力的样子(依王念孙说)。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