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过【正文】
  四曰:
  穴深寻①,则人之臂必不能极矣②。是何也?不至故也。智亦有所不至③。所不至,说者虽辩,为道虽精,不能见矣。故箕子穷于商④,范蠡流乎江⑤。
  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⑥,蹇叔谏曰⑦:“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与力之盛至⑧,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今行数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⑨,臣不知其可也。君其重图之⑩。”缪公不听也。蹇叔送师于门外而哭曰:“师乎!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有子曰申与视,与师偕行。蹇叔谓其子曰:“晋若遏师必于殽。女死,不于南方之岸,必于北方之岸,为吾尸女之易。”缪公闻之,使人让蹇叔曰:“寡人兴师,未知何如。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蹇叔对曰:“臣不敢哭师也。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必死矣,是故哭。”
  师行过周,王孙满要门而窥之,曰:“呜呼!是师必有疵。若无疵,吾不复言道矣。夫秦非他,周室之建国也。过天子之城,宜橐甲束兵,左右皆下,以为天子礼。今袀服回建,左不轼,而右之超乘者五百乘,力则多矣,然而寡礼,安得无疵?”师过周而东。
  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此必袭郑。”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曰:“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大国不至,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日无所与焉,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何其久也!使人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秦三帅对曰:“寡君之无使也,使其三臣丙也、术也、视也于东边候之道,过,是以迷惑,陷入大国之地。”不敢固辞,再拜稽首受之。三帅乃惧而谋曰:“我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未至而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还师去之。
  当是时也,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言于襄公曰:“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襄公曰:“先君薨,尸在堂,见秦师利而因击之,无乃非为人子之道欤!”先轸曰:“不吊吾丧”,不忧吾哀,是死吾君而弱其孤也。若是而击,可大强。臣请击之。”襄公不得已而许之。先轸遏秦师于殽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
  缪公闻之,素服庙临,以说于众曰:“天不为秦国,使寡人不用蹇叔之谏,以至于此患。”此缪公非欲败于殽也,智不至也。智不至则不信。言之不信,师之不反也从此生。故不至之为害大矣。【解说】
  本篇侧重论述“智亦有所不至”的危害。文章指出,智力不及,“说者虽辩,为道虽精,不能见矣”。秦穆公就是这样。他不采纳蹇叔之谏,以至全军覆没,三帅被俘,这完全是由于智力不及造成的。所以,文章在结尾说,“不至之为害大矣”。文章在记述秦晋殽之战的经过时,表现了蹇叔的远见、郑商人弦高的机智。王孙满根据秦军“寡礼”断定秦军必遭挫折的一段插曲无疑也反映了作者尚礼的儒家思想。本篇以“悔过”为题,意在说明:君主尽管智力不及,依然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关键在于能够悔过自新。秦穆公终成霸业便是一个明证。【注释】
  ①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②极:用如动词,这里是探到底的意思。
  ③不至:达不到。
  ④箕子穷于商:指箕子被商纣囚禁。箕子,商纣叔伯父,封国于箕,故称箕子。商纣暴虐,箕子谏不听,于是披发佯狂为奴,被纣囚禁。穷,困窘。
  ⑤范蠡流乎江:据《国语·越语下》记载,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轻舟以浮于五湖”。流,浮。
  ⑥秦缪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缪,通“穆”。
  ⑦蹇(jiān)叔:秦穆公时任上大夫。
  ⑧(qiáo):壮盛。
  ⑨绝:横穿,穿越。
  ⑩其:表示委婉的语气词。重:深。图:谋,考虑。
  申、视:蹇叔二子名。
  遏:这里是阻击的意思。殽(xiáo又音yáo):通“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
  岸:山崖。
  为吾尸女之易:意思是,为的是让我给你们收尸容易识别。尸,用如动词,给……收尸。女,你们。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汝”。
  让:责备。
  哭吾师:给我的军队哭丧。
  比:及,等到。反:返回。
  周:指西周的东都,即王城,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
  王孙满:周大夫。要:通“(yuè)”。闭门上闩(依马叙伦说)。
  有疵:这里是遭到挫败的意思。
  他:其他的,别的。
  建国:所封建的诸侯国。
  橐(tuó)甲:把铠甲装在口袋里。橐,口袋,用如动词。
  左右:春秋时作战,一般兵车乘甲士三人,驭者居中。左右指驭者两旁的甲士。
  袀(jūn)服:即“均服”,指军服上下颜色没有区别。袀,通“均”。上下同色。回建:指车上建置混乱。回,违背。建,兵车上的建置。
  左不轼:指居于兵车左侧的将士不凭轼致敬。轼,车前横木。用如动词,扶轼。
  右:车右,骖乘。超乘:跃上战车。这是一种无礼的举动。
  弦高、奚施:郑国二商人名。市:做买卖。
  矫:假称,假托。劳:慰劳。
  寡君:对别国谦称自己的国君。大国:对别国的尊敬说法,这里指秦国。
  日:每日。与:通“豫”(依高亨说)。乐。
  罢弊:通“疲敝”。羸弱疲困。糗(qiǔ)粮:干粮。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匮(kuì):缺乏。
  膳:用如动词,作为膳食。
  寡君之无使也:我们的国君没有可派遣的人。这是客气话。
  丙:白乙丙。术:西乞术。视:孟明视。三人是这次战争中秦军的主帅。候:视察。:通“晋”、“鄑”。晋国。
  过:超过。这里是走过了的意思。
  稽(qǐ)首:古时的一种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整个过程较缓慢。
  数(shuò):多次。
  先轸(zhěn):晋国的执政大臣,食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故又称“原轸”。襄公:晋襄公,晋文公之子,名欢,公元前627年—前621年在位。
  吊: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哀悼、慰问。
  死吾君:意思是,背弃了我们死去的君主。弱:用如意动。这里有欺侮的意思。
  素服:穿上丧服。庙临(lìn):到祖庙中将此事哭告祖先。临,哭。
  为:帮助。
  不信:指不相信蹇叔之言。
  乐成【正文】
  五曰:
  大智不形①,大器晚成②,大音希声③。
  禹之决江水也④,民聚瓦砾⑤。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莫之知。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⑥,而可以乐成功⑦。
  孔子始用于鲁,鲁人鹥诵之曰⑧:“麛裘而⑨,投之无戾⑩。而麛裘,投之无邮。”用三年,男子行乎涂右,女子行乎涂左,财物之遗者,民莫之举。大智之用,固难逾也。
  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民相与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
  使郑简、鲁哀当民之诽訿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孔子必无能矣。非徒不能也,虽罪施,于民可也。今世皆称简公、哀公为贤,称子产、孔子为能。此二君者,达乎任人也。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夫开善岂易哉!故听无事治。事治之立也,人主贤也。
  魏攻中山,乐羊将。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文侯知之,命主书曰:“群臣宾客所献书者,操以进之。”主书举两箧以进。令将军视之,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将军还走,北面再拜曰:“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也。”当此时也,论士殆之日几矣,中山之不取也,奚宜二箧哉?一寸而亡矣。文侯,贤主也,而犹若此,又况于中主邪?中主之患,不能勿为,而不可与莫为。凡举无易之事,气志视听动作无非是者,人臣巳孰敢以非是邪疑为哉?皆壹于为,则无败事矣。此汤、武之所以大立功于夏、商,而句践之所以能报其雠也。以小弱皆壹于为而犹若此,又况于以强大乎!
  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酣,王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史起兴而对曰:“群臣或贤或不肖,贤者得志则可,不肖者得志则不可。”王曰:“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对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而西门豹弗知用,是其愚也。知而弗言,是不忠也。愚与不忠,不可效也。”魏王无以应之。明日,召史起而问焉,曰:“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史起对曰:“可。”王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为也。”王曰:“子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史起敬诺,言之于王曰:“臣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虽死借,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王曰:“诺。”使之为邺令。史起因往为之。邺民大怨,欲藉史起。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他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邺有圣令,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使民知可与不可,则无所用矣。贤主忠臣,不能导愚教陋,则名不冠后、实不及世矣。史起非不知化也,以忠于主也。魏襄王可谓能决善矣。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功之难立也,其必由汹汹邪!国之残亡,亦犹此也。故讻讻之中。不可不味也。中主以之讻讻也止善,贤主以之讻讻也立功。【解说】
  本篇宣扬了“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的观点(《商君书》中即有“民不可与虑始,可与乐成功”之语),并夸大了贤主忠臣在事业成功上的决定作用。文章列举的禹决江水、孔子用于鲁、子产治郑、魏攻中山、史起治邺等事例都是为论证这一思想服务的。这一思想反映了作者藐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注释】
  ①形:用如动词,表现出来。
  ②大器晚成:本指大材须积久始能成器。后多用以指人成就较晚。
  ③大音希声:最大的乐声反而听不出音响。希,稀少。以上二句见《老子》第四十一章。
  ④决:疏导。
  ⑤聚瓦砾:堆集瓦石加以阻挡。
  ⑥虑化举始:商讨改变现状,进行创业开拓。
  ⑦以:与。
  ⑧鹥(yi):通“繄”(依孙诒让说)。句中语气词。诵:这里是怨谤、讽诵的意思。
  ⑨麛(mì)裘而(bì):穿着鹿皮衣和蔽膝。麛,小鹿。,朝服的蔽膝。按:古代麛裘为常服,为朝贺之服,二者不得共用。
  ⑩投:弃。戾:罪。
  邮:通“尤”。罪。
  涂:道路。这二句是说民知礼义。
  举:拾取。
  逾:通“喻”。知晓。
  子产:郑大夫,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
  封:田界。洫:水沟。
  都鄙有服:城邑、鄙野各有规定的服色。都,与“鄙”对文,泛指城邑。
  田畴:土地。
  赋:收取赋税。
  贮:古代一种财务税(依杨宽说,见《古史新探》)。
  其:句中语气词。与(yù):帮助。
  殖:繁殖。这里指增加产量。
  嗣:继承。
  郑简:郑简公,名嘉,春秋时郑国国君。鲁哀:鲁哀公,名蒋,春秋时鲁国国君。这两位君主分别是子产、孔子的国君。按:《左传》记载,孔子仕于鲁定公,死于哀公时。訿(zǐ):也作“訾”,毁谤,非议。
  罪施:被治罪。
  安:习惯。
  开:始。
  听无事治:意思是,听信愚民之言,任何事情都办不好。
  乐羊:魏人,为魏文侯将。
  报:禀告。文侯:魏文侯,名斯,战国初期魏国国君。
  贵功:这里是夸功的意思。
  主书:主管文书的官吏。
  箧(qiè):箱子一类的东西。
  难(nàn):责难。
  还(xuàn)走:转身退下几步,表示恭敬惶恐。
  论士:议论的人。殆:危害。几,近。
  一寸:极言书信之少之短。
  莫为:疑作“莫易”(依陶鸿庆说),不中途改变。
  举,行。无易:不中途改变。
  是:认为正确。
  人臣且孰敢以非是邪疑为哉:大意是,臣下谁还敢认为不对而横加怀疑呢?“非是邪疑”是“以”的宾语。邪,歪曲。
  壹:专一。
  小弱:指汤、武、勾践。汤、武封地仅方百里,勾践臣事吴王夫差,故称小弱。
  魏襄王;名嗣,战国时魏国国君。
  酣:喝酒暍得正畅快。
  史起:魏襄王之臣。兴:起,站起来。
  或:有的。
  西门豹:姓西门,名豹,魏文侯时曾为邺令。让人民开水渠,引漳水灌溉农田。
  行田:分配土地给人耕种。
  邺:魏地,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
  漳水在其旁,而西门豹弗知用:史起之言与史书所载不同。《史记·河渠书》:“西门豹引漳水溉邺。”《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后汉书·安帝纪》:“初元二年,修西门豹所分漳水为支渠以溉田。”《水经注·浊漳水》:“豹引漳以溉邺。”
  死:其宾语“臣”涉下文省略。
  藉(jí):践踏,欺凌。
  遂:完成:
  圣令:贤令。
  时:通“是”。此。
  终古:久远,自古以来。斥卤:盐碱地。他书或作“舄(xi)卤”、“潟(xì)卤”。斥,指地咸卤。
  无所用:没有任用贤人的必要。
  导愚教陋:教导愚笨、鄙陋的人。
  讻讻(xiōngxiōng):喧闹声。
  察微【正文】
  六曰: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①,若白垩之与黑漆②,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治乱存亡则不然③。如可知,如可不知④;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⑤,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⑥。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⑦。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⑧,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⑨。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⑩。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楚之边邑曰卑梁”,其处女与吴之边邑处女桑于境上,戏而伤卑梁之处女。卑梁人操其伤于以让吴人”,吴人应之不恭,怒,杀而去之。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卑梁公怒,曰:“吴人焉敢攻吾邑?”举兵反攻之,老弱尽杀之矣。吴王夷昧闻之,怒,使人举兵侵楚之边邑,克夷而后去之。吴、楚以此大隆。吴公子光又率师与楚人战于鸡父,大败楚人,获其帅潘子臣、小帷子、陈夏齧。又反伐郢,得荆平王之夫人以归,实为鸡父之战。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楚不能之也。
  郑公于归生率师伐宋。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羊斟御。明日将战,华元杀羊飨士,羊斟不与焉。明日战,怒谓华元曰:“昨日之事,子为制;今日之事,我为制。”遂驱入于郑师。宋师败绩,华元虏。夫弩机差以米则不发。战,大机也。飨士而忘其御也,将以此败而为虏,岂不宜哉!故凡战必悉熟偏备,知彼知己,然后可也。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季氏为之金距。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侵郈氏之宫,而益其宅。郈昭伯怒,伤之于昭公,曰:“褅于襄公之庙也,舞者二人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季氏之舞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怒,不审,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宫。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遂起甲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三家为一郈昭伯不胜而死。昭公惧,遂出奔齐,卒于干侯。鲁昭听伤而不辩其义,惧以鲁国不胜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是不达乎人心也。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同恶固相助。权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鲁国皆恐。鲁国皆恐,则是与一国为敌也,其得至于侯而卒犹远。【解说】
  本篇阐发了察微知著的道理。文章指出:“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全文就是围绕这一观点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加以论证的。文章举例赞扬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指出智士贤者应该处心积虑,考察事物的端倪,见微知著,防患于末然。文章还列举了吴楚卑梁之争、宋华元飨士而忘其御、鲁昭公听伤而不辨其义三则事例,说明小处不察,必酿成大患,以历史教训为借鉴,从反面强调了察微的重要。【注释】
  ①使:假使。
  ②白垩(è):白色的土。
  ③且:等于说“而”。
  ④可不:当作“不可”(依毕沅说)。下句同。
  ⑤愁虑:等于说“积虑”。愁,通“揫”。聚的意思(依王引之说)。
  ⑥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管叔、蔡叔为周武王之弟,武王灭商后,分别封于管(今河南郑州)和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武王死,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不服,和武庚(纣王之子)一起叛乱,东夷八国附从,不听正命。
  ⑦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用以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⑧臣:男奴仆。妾:女奴仆。
  ⑨府:收藏钱财的地方。这里指公家府库。
  ⑩赐:孔子弟子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拜:谢。
  观化远:指对事情的发展变化有远见。
  卑梁:《史记》称是吴边邑,与本文记载不同。
  桑:用如动词,采桑。
  子:指上文“处女”。古代男孩女孩都可称“子”。让:责备。
  卑梁公:卑梁邑的守邑大夫。楚僭称王,故守邑大夫都称公。
  夷昧:他书或作“馀昧”、“馀眛”。春秋时吴国国君,吴王寿梦之子,公元前530年—前527年在位。
  夷:平。
  隆:通“哄(hòng)”。相斗(依孙诒让说)。
  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据《史记》、《吴越春秋》)。鸡父:古地名,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
  潘子臣、小帷子:都是楚国大夫。陈夏齧(niè):陈国大夫夏齧。鸡父之战,陈助楚,故其大夫为吴所擒。按:据《左传》记载,鸡父之战,吴获陈夏齧在鲁昭公二十三年;吴太子终累获潘子臣、小惟(又作“帷”)子在鲁定公六年。与本文所记不同。
  反:复。郢:楚国国都。
  得荆平王之夫人以归:本文言“伐郢”,“得荆平王之夫人以归”,与《左传》所载不同。《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楚太子建之母(按:即荆平王之夫人)在,召吴人而启之。冬十月甲申,吴太子诸樊入,取楚夫人与其宝器以归。”
  《孝经》曰:下引文见今《孝经·诸侯章》。
  归生:春秋时郑国大夫,字子家。
  华元:春秋时宋国大夫,历事文公、共公、平公三君。大棘:宋邑。故址在今河南柘城县西北。
  羊斟:宋人,华元的驭手,后奔鲁。御:驾车。
  与(yù):参与,在其中。
  制:这里是控制、掌握的意思。
  败绩:大败。
  弩机:弩牙,弩上发箭的装置。弩,古代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箭的弓。米:指一个米粒的长度。
  悉:全,都。偏:通“遍”。
  季氏:季孙氏,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此指季平子。郈(hòu)氏:鲁国公室。此指郈昭伯。
  介:甲,用如动词,给……披上甲。
  为之金距:给鸡套上金属爪。之,代鸡。距,鸡爪。
  宫:室。
  益其宅:扩大自己的住宅。
  伤:诋毁。
  禘(dì):古代祭名。襄公:昭公之父。
  二人:当为“二八”之误(依毕沅校说)。古代舞制,天子八佾(舞蹈时八人一行,谓之一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鲁本诸侯,礼当用六佾,今只用二佾,其余四佾为季氏占有。故《论语·八佾》说季氏“八佾舞于庭”。
  无上:目无君主。
  审:详察。
  仲孙氏、叔孙氏:都是鲁国的贵族,与季孙氏同族。
  起甲:发兵。甲,甲士。
  隅:墙角。
  干侯:晋邑,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南。
  辩:通“辨”。分辨。
  三季:指季孙氏、仲孙氏、叔孙氏。
  同恶(wù):所厌恶的相同。这里指仲孙氏、叔孙氏、季孙氏都厌恶昭公。
  权:衡量。
  其得至干侯而卒犹远:大意是,昭公与一国为敌,在国内就该被杀,今得以死在干侯,还算是有幸死得远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