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势【正文】
六曰:
失之乎数,求之乎信,疑;失之乎势,求之乎国,危。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权钧则不能相使①,势等则不能相并②,治乱齐则不能相正③。故小大、轻重、少多、治乱,不可不察,此祸福之门也④。
凡冠带之国⑤,舟车之所通,不用象、译、狄鞮⑥,方三千里。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⑦,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⑧。天下之地,方千里以为国,所以极治任也⑨。非不能大也,其大不若小,其多不若少。众封建⑩,非以私贤也,所以便势全威,所以博义。义博利则无敌,无敌者安。故观于上世,其封建众者,其福长,其名彰。神农十七世有天下,与天下同之也。
王者之封建也,弥近弥大,弥远弥小。海上有十里之诸侯。以大使小,以重使轻,以众使寡,此王者之所以家以完也。故曰以滕、费则劳,以邹、鲁则逸,以宋、郑则犹倍日而驰也,以齐、楚则举而加纲旃而已矣。所用弥大,所欲弥易。汤其无,武其无岐,贤虽十全,不能成功。汤、武之贤,而犹藉知乎势,又况不及汤、武者乎?故以大畜小吉,以小畜大灭,以重使轻从,以轻使重凶。自此观之,夫欲定一世,安黔首之命,功名著乎槃盂,铭篆著乎壶鉴,其势不厌尊,其实不厌多。多实尊势,贤士制之,以遇乱世,王犹尚少。
天下之民穷矣苦矣。民之穷苦弥甚,王者之弥易。凡王也者,穷苦之救也。水用舟,陆用车,涂用樏,沙用,山用樏,因其势也。因其势也者令行。位尊者其教受,威立者其奸止,此畜人之道也。故以万乘令乎千乘易,以干乘令乎一家易,以一家令乎一人易。尝识及此,虽尧、舜不能。诸侯不欲臣于人,而不得已。其势不便,则奚以易臣?权轻重,审大小,多建封,所以便其势也。王也者,势也。王也者,势无敌也。势有敌则王者废矣。有知小之愈于大、少之贤于多者,则知无敌矣。知无敌则似类嫌疑之道远矣。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适孽无别则宗族乱。慎子曰:“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由未定,尧且屈力,而况众人乎?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故治天下及国,在乎定分而已矣。
庄王围宋九月,康王围宋五月,声王围宋十月。楚三围宋矣,而不能亡。非不可亡也,以宋攻宋,奚时止矣?凡功之立也,贤不肖强弱治乱异也。
齐简公有臣曰诸御鞅,谏于简公曰:“陈成常与宰予,之二臣者,甚相憎也。臣恐其相攻也。相攻唯固,则危上矣。愿君之去一人也。”简公曰:“非而细人所能识也。”居无几何,陈成常果攻宰予于庭,即简公于庙。简公喟焉太息曰:“余不能用鞅之言,以至此患也。”失其数,无其势,虽悔无听鞅也,与无悔同。是不知恃可恃,而恃不恃也。周鼎著象,为其理之通也。理通,君道也。【解说】
本篇旨在论述君主应当重视和利用权势,阐发了早期法家慎到的重势思想。文章指出,“位尊者其教受,威立者其奸止”,“王也者,势无敌也”,认为君主能够进行统治,全凭着地位的尊贵与权势的威重。如果失去了这些,就会处于危险的境地。至于君主应该怎样做才能“便其势”呢?文章主张,应该“权轻重,审大小,多建封”;应该“定分”,即确定君臣、妻妾、嫡庶的名分,不使僭越。这里表现的思想,是“势治”与“礼治”的合流。文章最后以齐简公“失其术,无其势”因而国危身亡为例,与篇首“失之乎势,求之乎国,危”相呼应,劝告君主要“恃可恃”,从反面再次强调了权势的重要。【注释】
①钧:通“均”。
②并:兼并。
③齐:同。
④门:门径,途径。
⑤冠带之国:指文明开化的国家。冠带,戴帽子束带子,本指服制,引申为文明之称(当时边远地区的少数名族,服制与华夏异,故以为不开化)。
⑥象、译、狄鞮(tí):古代通译四方民族语言的官。通南方之语者曰“象”,通北方之语者曰“译”,通西方之语者曰“狄鞑”。
⑦国:指王畿,王城附近周围千里的地域。下文“方千里以为国”之“国”同。
⑧庙:宗庙,祖庙。古人很看重祖庙,所以要“择宫之中而立庙”。
⑨极:顶点,这里用如动词,指达到最高程度。治任:治理国家的担子。任,担子。
⑩众:多。封建:分封、建立诸侯国。
私:偏爱。
神农十七世有天下:三十年为一世,这里说“神农十七世有天下”,只是传说而已。
弥:越。
海上:四海之上,指边远之处。
此王者之所以家以完也:这就是王者能够保全天下的原因。古代王者以天下为家,所以才这样说。
滕:小国,在今山东省滕县西南。费:鲁国季氏的私邑,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
邹:古国名,本作“邾”,亦称“邾娄”,在今山东省邹县、济宁、金乡一带。邹、鲁比滕、费大,所以这里说“以邹、鲁则逸”。
倍日而驰:一天跑两天的路,即兼程之意,这里是极言其快速。宋、郑比邹、鲁大,所以这样说。
举而加纲旃(zhān):举纲纪加之于小国。这里是极言其易。旃,之,这里代小国。齐、楚最大,所以这样说。
(yī):汤为天子前的封国。
岐:古地名。周族古公亶父自豳迁于岐山下周原,后武王以此为基地灭商。
槃盂:都是古代盛水的器皿,以青铜铸成。
铭篆:铭文。鉴:古代照形的器具,青铜制成,形似盆,盛水于其中,用以照形。以上两句讲建立文功武业。周代铜器所铸铭文,内容多是记功的。
厌:足,满足。
涂:指泥泞的道路。(chǔn):古代用于泥泞路上的交通工具。
鸠(jiū):用于沙路的一种小车。
樏(léi):他书或作“欙”,登山的用具。
畜人:指治理人。
家:指大夫之家,即大夫的采地食邑。
及:疑当作“反”(依毕沅说)。
奚以易臣:怎样改变当臣属的地位。奚,何。
贤:胜,超过。
嫌:近,与“似”义同。疑:通“拟”。相比拟,即僭越。下文几个“疑”字与此同。
适子:正妻所生之子。适,通“嫡”。庶孽:二者是同义词,都指庶子,即非正妻所生之子。
慎子:慎到,战国时期赵国人,法家代表人物,强调“势治”。其著作《慎子》早已亡佚,现存辑录七篇。
由未定:由于(兔子的归属)没有确定。由,由于。
屈:竭,尽。
顾:回头看。
庄王:楚庄王,公元前613年—前591年在位。楚庄王围宋事在鲁宣公十四年(前595年)。
康王:楚康王,公元前559年—前545年在位。楚康王围宋事不载于史书。
声王:楚声王,公元前407年—前402年在位。楚声王围宋事亦不载于史书。
以宋攻宋:意思是,以一个像宋一样无德的国家(指楚国)去攻打宋国。
齐简公:公元前484年—前481年在位。诸御鞅:人名,齐简公臣。
陈成常:即陈成子(又称“田常”、“田成子”),名恒(又作“常”),春秋时齐国大臣。简公四年,他杀死简公,拥立齐平公,任相国,专齐国政。按:“成”是谥号,此处不当如此称,当是衍文。宰子:字子我,孔子的学生。
固:固执,执一不通。
而:你。细人:小人,浅陋之人。识:知道。
著象:指刻铸上人、物的图像。象,物像。
不二【正文】
七曰:
听群众人议以治国①,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②,孔子贵仁③,墨翟贵廉④,关尹贵清⑤,子列子贵虚⑥,陈骈贵齐⑦,阳生贵己⑧,孙膑贵势⑨,王廖贵先⑩,兒良贵后。
有金鼓,所以一耳;必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夫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乎一穴者,其唯圣人矣乎!无术之智,不教之能,而恃强速贯习,不足以成也。【解说】
本篇旨在论述集中统一的必要。“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这就是本篇的中心思想。文章列举了老耽等十位“天下之豪士”各自学说的特点,反映了作者力图兼采众长,以达到“齐万不同”的主张。这种主张无疑适应了秦统一大业的需要。【注释】
①群众人:即众人。
②老耽:即老聃、老子。他曾提出“以柔克刚”的主张,所以这里说他“贵柔”。
③孔子贵仁:孔子把“仁”看成最高品德,他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好仁者,无以尚之。”“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既不以“仁”自许,又不誉人以“仁”,所以这里说他“贵仁”。
④墨翟贵廉:墨子主张“非乐”、“节用”、“节葬”等,并身体力行,一生过着清苦的生活,所以这里说他“贵廉”。廉,节俭。
⑤关尹:相传为春秋末期道家人物,曾为函谷关尹,故名“关尹”(一说姓尹名喜)。他主张“在已无居”、“其动若水,其静若镜”,所以这里说他“贵清”。
⑥子列子:即列子、列御寇,战国时期道家人物。他说:“莫如静,莫如虚。静也虚也,得其居矣。”所以这里说他“贵虚”。
⑦陈骈:即田骈,战国时期齐国人,彭蒙的学生,与慎到同为一派。主张“齐万物以为首”,认为“万物皆有所可,皆有所不可”,所以这里说他“贵齐”。
⑧阳生:即杨朱(阳通“杨”),战国初期魏国人。主张“贵生”、“重己”、“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孟子说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所以这里说他“贵己”。
⑨孙膑:战国时期兵家代表人物,齐国人,孙武的后代。认为“战胜而强之,故天下服矣”,所以这里说他“贵势”。
⑩王廖:当为战国时期的兵家。他善将兵,战前仔细谋划,所以这里说他“贵先”。
兒(ní)良:当为战国时期的兵家。他善兵家权谋之学,注重战后认真总结,所以这里说他“贵后”。按:此处文意未完,其下当有脱文。
一:用如动词,统一。
必:当作“也”字,属上句(依孙锵鸣说)。
齐万不同:使众多不同的事物齐同。齐,用如使动,使……齐。
如出乎一穴:这是比喻说法,意思是说从一个起点出发。
速:敏捷。贯:贯通。习:熟习。
执一【正文】
八曰:
天地阴阳不革①,而成万物不同。目不失其明,而见白黑之殊。耳不失其聪②,而闻清浊之声③。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④。军必有将,所以一之也;国必有君,所以一之也;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⑤。一则治,两则乱。今御骊马者⑥,使四人人操一策⑦,则不可以出于门闾者⑧,不一也。
楚王问为国于詹子⑨,詹子对曰:“何闻为身,不闻为国。”詹子岂以国可无为哉?以为为国之本,在于为身。身为而家为,家为而国为,国为而天下为。故曰以身为家,以家为国,以国为天下。此四者,异位同本。故圣人之事,广之则极宇宙,穷日月,约之则无出乎身者也。慈亲不能传于子,忠臣不能入于君⑩,唯有其材者为近之。
田骈以道术说齐,齐王应之曰:“寡人所有者,齐国也,愿闻齐国之政。”田骈对曰:“臣之言,无政而可以得政。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得材。愿王之自取齐国之政也。”骈犹浅言之也,博言之,岂独齐国之政哉?变化应来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彭祖以寿,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农以鸿。
吴起谓商文曰:“事君果有命矣夫!”商文曰:“何谓也?”吴起曰:“治四境之内,成训教,变习俗,使君臣有义,父子有序,子与我孰贤?”商文曰:“吾不若子。”曰:“今日置质为臣,其主安重;今日释玺辞官,其主安轻。子与我孰贤?”商文曰:“吾不若子。”曰:“士马成列,马与人敌,人在马前,援桴一鼓,使三军之士乐死若生,子与我孰贤?”商文曰:“吾不若子。”吴起曰:“三者子皆不吾若也,位则在吾上,命也夫事君!”商文曰:“善。子问我,我亦问子。世变主少。群臣相疑,黔首不定,属之子乎,属之我乎?”吴起默然不对,少选,曰:“与子。”商文曰:“是吾所以加于子之上已!”吴起见其所以长,而不见其所以短;知其所以贤,而不知其所以不肖。故胜于西河,而困于王错,倾造大难,身不得死焉。
夫吴胜于齐,而不胜于越。齐胜于宋,而不胜于燕。故凡能全国完身者,其唯知长短赢绌之化邪!【解说】
所谓“执一”,就是执守根本。本篇旨在论述君主必须“执一”的道理。文章说:“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一则治,两则乱。”这就是说,“执一”的目的是为了统一、集权,“执一”是实现大治的保证。那么,“一”是什么呢?文章以詹何对楚王、田骈说齐王为例,说明身、家、国、天下,“此四者,异位同本”,这个本就是“身”,“为国之本,在于为身。”因此,“执一”就是要抓住治身这件事。文章结尾以吴起谓商文为例,说明“全国完身”的关键是要懂得“长短赢绌之化”,指明了治身的方法。【注释】
①革:改变。
②聪:听力。
③清:指商音。浊:指宫音。
④正:主。
⑤抟:通“专”。
⑥骊马:并列驾车的马。古时一般以四马并驾一车。骊,并驾。
⑦策:马鞭。
⑧闾:街巷之门。
⑨为:治理。詹子:名何,当时的隐者。
⑩入:纳。
当:合活。
鸿:昌盛。
商文:魏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作“田文”,与孟尝君同姓名。
贤:胜。
置质:义同“委质”。质,古代初次见人时所送的礼物。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贽”。古代臣子献礼物于君主,表示献身的意思。
安:乃,则。
玺:印玺,印章。
马与人敌,人在马前:义未详。据文意,似指士马成列将要发动进攻的具体情况。
桴(fú):鼓槌。鼓:击鼓。
不吾若:不如我。
命也夫事君:即“事君命也夫”的倒装句。
属:托付,委托。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嘱”。
少选:一会儿。
胜于西河:指吴起为魏夺取西河地。西河,地名,在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一带。
困于王错:为王错所困。指文侯死后,王错向武侯讲吴起的坏话,吴起被迫逃到楚国。
倾造大难:不久遭遇大难。指吴起在楚国被旧贵族射死事。倾,通“顷”,不久。造,遭到。
身不得死焉:自身不得善终。
吴胜于齐:指吴王夫差在艾陵打败齐国。
不胜于越:指吴工夫差被越王勾践打败。
齐胜于宋:指齐湣王灭宋。
不胜于燕:指齐湣王被乐毅率六国兵打败。
全国完身:保住国家和自身不被灭亡。“全”和“完”都用如使动。
赢绌:如同说“伸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