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五月丁亥这天,王从奄国回来,到了首都镐京。
  周公传达周王的命令说:“啊!告诉你们四国和各地诸侯,以及治理臣民的官长们,我要专门向你们下达命令,希望你们都要很好地了解命令的内容和精神。看那夏代封锁了上天的命令,常常不恭敬地对待祭祀,不把祭祀放在心上。虽然上帝给夏降下了深知天命的人,但夏王却纵欲享受,不肯用好话去慰告人民,而是日益淫逸昏乱,不能够终日勤勉地按照上帝的开导办事,这一些你们都是知道的。他闭塞了上帝的命令,不能把老百姓从灾难的罗网中解救出来,上天便大大地降下了惩罚来祸乱夏国,这是因为当政者习于在国内为非作歹,又不听从上帝的开导,只知残暴地搜刮民财,荼毒百姓。也因为他们无不贪财残忍,甚至竞相效仿,残害首都的老百姓。由于这些原因,上天便为老百姓寻求好的国王,于是便降下了光荣而美好的大命给成汤,成汤遂灭掉夏国。
  上天不把大福赐给他们,这是因为他们那些四方诸侯的大臣,不努力为百姓造福,却只知互相残暴地对待臣民,甚至于作恶多端,无所不为,不能够解除百姓的痛苦,因此他们之中有些虽然还是贤臣也都和那些佞臣一样失去夏国的禄位。由于这样,所以成汤能够受到你们四方诸侯的拥戴,代替夏桀做臣民的国王。
  他谨慎地把人民从灾难中解救出来,是为了鼓励他们走向正道;他对那些犯罪的人使用刑罚,也是为了鼓励他们走上正道。从成汤到纣的父亲帝乙,无不努力阐明德教,谨慎地使用刑罚,也都是为了鼓励人民走上正道;仔细地考察犯人的狱辞,杀掉或严厉惩罚那些无恶不作的人,也是为了对臣民的劝勉和警戒;开脱释放那些无罪的人,也是为了鼓励臣民走上正道。
  现在,到了你们的国王,不能够带领你们四方诸侯永享上天赐予的大命,实在可叹啊!”
  王这样说:“告诉你们四方诸侯,并不是上天要舍弃夏国,也不是上天要舍弃殷国。而是因为你们的国王和你们四方诸侯,行为过度放肆,又违背了上天的命令,还振振有辞地为自己的罪行辩护,所以上天才舍弃你们。由于夏国政治黑暗又不很好地祭祀上天,所以上天才降下这样的大祸,并让殷国代替夏国。也因为你们商的后继之王纵情无度,政治十分黑暗闭塞,祭祀的供品很不清洁,所以上天才降下这样的大灾给你们。
  “虽然本来是贤明的人,但如果不把上天的意旨常常放在心上,也可能变成狂悖而不通事理的人;虽然本来是愚昧无知的人,但如果能把上天的意旨常常放在心上,就有可能变成圣明的人。上天为了使殷纣悔悟,等待了五年的时间,让他在这五年中继续做国王,但他仍然不考虑、不听从上天的教导。上天也以这样的想法来要求你们四方诸侯,并且大大地显示出它的威严,来开导你们考虑上天的命令。但是,你们四方诸侯不能考虑和完成上天的命令。“只有我们周国的国王,很好地秉承着上帝的旨意,能够广布德教,以德教主持上天所赐予的大命。因此,上天经过选择,把原来给殷的那美好的大命转过来赐给我们,让我们根据上天的命令来治理你们四方诸侯。
  “现在我怎敢对你们说出这许多告诫的话,我只是想用这些话来开导和教育你们四国臣民。你们四方诸侯为何不听从我的劝导?你们为何不顺从我们,帮助我周国治理天下,共享天命?现在你们仍旧居住在你们原来的地方,耕种着你们原来的土地,你们为何不顺从我们的国王,发扬光大上天的命令呢?
  “你们不听从教导,屡次发动暴乱,你们的心那么不顺从,你们不去考虑上天的命令,你们完全把上天的命令丢在一边。这是你们自己不遵守法度,反而投机取巧,妄图取信于我们的执政者。因此我必须好好地教导你们,因此我要用武力来镇压你们,详细考察你们的供词。你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叛乱,我也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讨伐你们。
  “如果你们敢违背我下达的命令,我就要大大地惩治你们。这不是我们周国不按德教的原则给你们以和平安宁的生活,这实在是你们自己招来的祸害。”
  王说:“唉!告诉你们四方诸侯和殷的诸位官长,现在你们臣服我周国并为我周国奔走效劳已经五年了。我们向你们征用力役,征收田赋,数量的大小和多寡,都完全合乎正常的标准,你们无不遵守法规。
  “如果你们之间不团结,那你们应该和好起来;如果你们的家庭不和睦,那你们的家庭也应该和睦起来!如果你们能够勤于职守,做臣民的表率,那么你们邑内的臣民也就会勤勉地做事;如果你们不打坏主意,那么你们就能够和睦而恭敬地在你们的位置上相安无事。这样,你们一邑的人就都能够和睦愉快地相处。
  如果你们能够愿意服从我们周国,如果能够永远辛勤地种好你们的田地,上天就会怜悯你们,我们周国也会因此大大地赏赐你们,把你们提拔到朝廷中来,加给你们职务,让你们担任重要的官职。”
  王说:“唉!诸位官长啊,如果你们不努力听信我的命令,那么你们就没有资格贡享上帝,你们的臣民也就没有资格贡享上帝了。如果你们一味贪图享受,一味胡作非为,大大地远离王命,妄图亲身试探上天的威严,我就要把上天的惩罚用在你们身上,把你们远远地分开,并夺去你们的土地。”
  王说:“这不是我想向你们讲这许多话,我只是恭敬地把上天的命令告诉你们。”
  又说:“我们是想着从开头就跟你们和睦相处,假如你们不能尊重上面的命令,不能和睦相处,我便要把上天的惩罚降给你们,你们不要对我有什么怨恨。”
  立政①
  【原文】
  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用咸戒于王曰②:“王左右常伯③、常任④、准人⑤、缀衣⑥、虎贲⑦。”
  周公曰:“呜呼!休兹知恤,鲜哉⑧!古之人迪惟有夏⑨,乃有室大竞⑩,吁俊尊上帝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乃敢告教厥后曰:‘拜手稽首后矣!’曰:‘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兹惟后矣。谋面,用丕训德,则乃宅人,兹乃三宅无义民。’
  “桀德,惟乃弗作往任,是惟暴德。罔后。
  “亦越成汤陟,丕釐上帝之耿,乃用三有宅,克即宅,曰三有俊,克即俊。严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其在商邑,用协于厥邑,其在四方,用丕式见德。
  “呜呼!其在受德,暋为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厥邦;乃惟庶习逸德之人,同于厥政。帝钦罚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万姓。”
  “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以敬事上帝,立民长伯。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百司庶府;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夷、微、卢烝;三亳阪尹。
  “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亦越武王,率惟敉功,不敢替厥义德,率惟谋从容德,以并受此丕丕基。”
  “呜呼!孺子王矣!继自今我其立政。立事、准人、牧夫,我其克灼知厥若,丕乃俾乱。相我受民,和我庶狱庶慎。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
  “呜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
  “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准人,则克宅之,克由绎之,兹乃俾乂,国则罔有。立政用人,不训于德,是罔显在厥世。继自今立政,其勿以人,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
  “今文子文孙,孺子王矣!其勿误于庶狱,惟有司之牧夫。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呜呼!继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
  【注释】
  ①立政:设立官长。本篇是周公告戒成王设立官制的诰词。
  ②用:因而。王:成王。
  ③左右:身边的大臣。常伯:治民之官,即下文的牧、牧人。
  ④常任:治事的官,即下文的事和任人。
  ⑤准人:司法官,即下文的准。
  ⑥缀衣:掌管服饰衣物的官。
  ⑦虎贲(bēn):守卫王室的武官。
  ⑧休:美好。恤:忧虑。鲜:少。
  ⑨迪惟:语气助词。
  ⑩有室:指卿大夫。竞:强。
  吁:呼吁。俊:众贤臣。迪:教导。
  忱恂:诚信。九德:九种德行。
  后:指诸侯。
  拜手稽首:古代君对臣也可以行这种大礼。
  宅:考察。事:指常任。
  牧:指常伯。
  准:指准人。
  谋面:以貌取人。
  丕训:不顺从。
  则:如果。乃:这样。宅人:考察人。
  三宅:指宅事、宅牧、宅准。义:善。
  德:升于帝位。
  作:用。往任:以往的任人之道。
  是:于是。暴德:凶暴的德性。
  罔后:指亡国。
  越:及,到。陟:升到帝位。
  釐:受。耿命:明命。
  有:句中助词。
  即:就。克即宅:指能胜任其职。
  曰:读为越,与。三有俊:指三宅的下属官员。
  严惟:敬念。丕式:指用人大法。
  商邑:商都城。
  协:和谐。
  见:显示。
  受:商纣王的名。
  暋(mín):强。羞刑:指遭受刑法侮辱的逃亡罪犯。
  习:指左右亲幸。
  钦:重。
  怦(béng):使。有夏:周人自称为夏,夏指中国之人。
  式:代替。
  奄:安抚。甸:治理。万姓:万民。
  有:句中语助词。
  灼:明。
  长伯:官长。
  立政:设立官长。
  作:负责。三事:三方面的管理工作。
  趣马:负责养马的官。
  小尹:趣马的下属官员。
  左右携仆:君王的近待官员。
  百司庶府:司和府都是官名。如司土、司木、司器等,又如太府,王府,内府等。这里的百和庶都是泛指众多。
  大都小伯:指大小都邑的官长。
  艺人:税务官。
  表臣百司:外臣百官。
  太史:史官之长。
  尹伯:各官之长。
  庶常吉士:指众多主管常务的官员。
  司徒,司马,司空:即三卿。
  亚旅:位次于三卿的大夫。
  夷:东方民族的部落。微:南方民族的部落。卢:西方民族的部落。烝:君长。
  三亳(bó):指南亳(今河南商丘东南)、北亳(今商丘县北)、西亳(今河南偃师县西),都是殷商的故都。阪(bǎn):夏的故都。尹:官长。统指掌管夏商遗民的官员。
  本句承上文省“知”字。即为“惟克知厥宅心”。
  常事司牧人:指上述各官员。
  以:而。俊:俊拔。
  兼:兼管。庶言:各位官员的教令。
  庶狱:各种诉讼案件。庶慎:各种禁令。
  惟…是…:强调句式。训:顺从。用违:用与不用。
  知:过问。
  率惟:语助词。敉(mǐ):完成。功:指文王的事业。
  替:废弃。义德:善德。
  容德:指文王能宽容的美德。
  并:共同。丕丕:伟大。基:王业。
  孺子:指成王。
  事:指常任。
  若:善。
  丕:语助词。俾乱:使治。
  相:助治。
  和:平治。
  时:这。间:代替。
  自:虽,即使。
  末:指自始至终。成德之彦:指盛德之人。
  已:通“以”。受:当为前。徽言:美言。
  文子文孙:善子善孙。
  正:官长,指治狱的官。
  由绛:即诱掖,指扶持。
  兹:这样。
  罔有:即罔尤,指无过失。
  (xiān):奸邪。
  训:顺。
  在:于。
  劢(mài):勉力。相:治理。
  之:与和。
  诘:整治。戎兵:指军队。陟禹之迹:指统一天下。
  方:通“旁”,普遍。
  海表:海外。
  觐(jìn):显现。耿:明。
  大烈:伟业。
  常人:指善人。
  司寇:刑罚官。苏公:即苏忿生,周武王的司寇。式:规定。由:主管。
  长:长久。
  有慎:是谨慎的。
  列:通“例”,惯例。用中罚:《周礼》规定:“刑平国用中典。”中典即常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依惯例使用常法。
  【译文】
  周公说:“跪拜叩头,报告继承天子的王。”周公率群臣共同告诫成王与成王的左右大臣常伯、常任、准人、缀衣和虎贲。
  周公说:“唉!处在美好的环境而能够知道忧虑,这样的人实在少啊!古人传说,在夏朝时候,诸侯竞相招纳贤人,按照上帝的意旨行事,经过考查他们的作为,相信他们能够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行事,才敢向他们的国王说:‘王啊,请接受我们的礼拜吧!’又听说:‘官员们各司其职,负责管理政务的能够认真地考虑臣民是否能够安居乐业,负责司法的能够认真考虑执法是否公平合理,由于他们名副其实地做好工作,因此他们得到了国王的信任。假如不是这样,而是以貌取人,不根据德行而是根据个人的喜好去用人,那么就不会得到贤能的人做你的官员了。’
  “夏桀做了国王之后,他不任用老成持重的旧人,行为暴虐。因此国家灭亡。
  “及至成汤登上了帝位,大大地得到福运,获得上天的明命。于是成汤便从政务、理民、执法三方面考核官吏的成绩,结果证明官吏们都能忠于职守。又从这三方面选拔人才,结果证明那些获得信用的贤人确实有德才而不徒有虚名。从此殷商便从这三方面严格地根据标准选用贤人,由于这样,那些被选在商邑供职的都能够很好地对待邑中的臣民;那些被选在四方供职的也都能够根据大法办事,从而表现出他们的固有的德行。
  “唉!及至到了殷纣,他性情强暴,只知进用任刑弃德的人,以至整个国家上下效仿;他只知亲近那些没有道德的人,所有地方政治都搞得一塌糊涂。上帝便给了商纣以大大的惩罚,使我们周国代替他接受上天的大命,在广大的国土上治理百姓。
  “乃至到了文王和武王,他们都能够知道从这三方面来考核并了解官员们的心地,对他们的心地看得非常清楚,任用他们做臣民的长官,以恭敬地按照上帝的意旨行事。
  “他们设立了以下的官职:任人、准人、牧夫负责政务、法律、管理臣民三方面的事情;此外还设立了保卫国君的卫官,为国王管理衣服的官,养马的官以及国王的左右携仆和其他官员;三公封地的官长、师大夫封地的负责征收赋税的官长和朝外百官;以及朝内的太史、尹伯诸官,这些官员们都各司其职,把事情处理得很好;司徒、司马、司空、亚旅等官也都一一建立起来;东夷、西戎、南蛮等少数民族,都一一为他们设立国王。至于安置殷人的旧地和东城皋、南轩辕、西降谷等地,也都设立官长以便管辖。
  “由于文王能够十分注意考核官员们的道德,所以能够正确任用贤人负责政务、法律、管理臣民等方面的事情,把那些有德的贤人选拔出来,加以任用。文王不去代替他的官员发布命令;对于处理监狱的事情和管理臣民的事情,都顺从主管官员和牧民的人;对于处理监狱的事情,管理臣民的事情,文王是不敢妄加干预的。到了武王,他成就了文王的功业,不敢废弃文王所立下的选拔人才的法度,只是努力奉行文王宽容的大德,君臣一起继承了文王遗下的伟大基业。
  “唉!孺子啊,你现在已经继位为王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按照前人的传统来设立官长。要设立管理政务的立事,司法的准人,管理臣民的牧夫,我们应当十分了解这些官员的心地,使他们从事各种政务,帮助我们管理臣民,并帮助我们谨慎地处理好司法案件。在这些问题上我们不要包办代替,即使一言一语的命令也不要代为发布。我们应该始终如一地发挥这些贤士的作用,从而把我们从上天那里接受来的臣民治理好。
  “唉!我已经把从贤人那里接受来的美言,都告诉给你这年轻的王了。从今以后但凡大王的子孙后代,千万不要自误,特别是对司法方面的事情,更要十分谨慎,必须依靠各个主管部门的意见去治理臣民。
  “从古时殷商,到我们文王都是这样设立官长的,设立事、牧夫、准人。在考虑这些官长的人选时,首先考虑他们的功德,其次又审慎地考查他们的心地,确实知道他们是贤明的人,才让他们管理政事。假如一个国家不是这样设立官长,而任用贪利的小人,不按照正确的原则办事,这样他的德教便无法在他的社会里推行了。从今以后,在设立官长的时候,千万不要任用那些贪利的小人,应当任用那些贤明的人,用这些人协助我们治理好国家。
  “现在,你文王的子孙,你这年轻人,已经继位为王子。希望你不要自作主张,去干涉司法方面的事情,应让有关的官员去负责办理。希望你要多关心军队方面的事情,把你的军队整理好,以步大禹后尘,使你的威力遍布天下,甚至伸张到海外,使普天之下无不臣服。从而使天下人都能看到文王的光辉,并发扬光大武王的伟大业绩。唉,从今以后,王如果要立官长,希望你一定要任用贤人。”
  周公这样说:“太史!司寇苏公规定要认真地处理你所负责的司法大事,从而使我们的国祚得以延长。要十分谨慎地依法行事,处理每一件事都应轻重适当而合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