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这两句话原本是《道德经》通篇的总纲。老子著道德篇,告诉我们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
开头一句,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道的本意是道路的意思,人的一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这是由人的价值观所决定的。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
道物本自在,一名天下知。名为道之实,道为名之真。
名,以闻天下至实。道,以存天下至真。有道则有善名,无道则有恶名。名以道而存,道以名而实。
名可谓道之依,道可谓名之归。名与道可谓事物之心会,物以名存、事以道真。万千实事实物之名之道,以此生存。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
圣人内求,所得之名,虽虚而实;常人外求,所得之名,虽实而虚。这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我并没有说此书的说法与一些道理是错误的。但是,如今这个社会,主张“无为”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太积极的。
人生之道最终是追求自由、幸福、健康、长寿之道,但并不是让你一辈子碌碌无为。正所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注定有一场使命,恐怕谁都不愿一辈子在平庸中度过。
每个有思想的人,都不愿意自己在世上忙忙碌碌,无所作为,而是希望能在短暂的人生中尽其所能发展自己、提高和完善自己,即使到生命的终点,这种追求亦无止境。
本书从整体来说是以“道”引出“名”,然后由“名”回归于“道”上,最后让人领悟人生的追求与价值以及生命的意义。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做人做事的法则,这也是千古不易的密语,是老子思想的精华所在。本书即融合三种道法。即“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三种道法相辅相成。
“天之道”代表着人生充满着机遇与变数;“地之道”代表着走向成功环境的与物质条件;“人之道”则代表着自身的修为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即天时、地利、人和,三种条件是人走向成功、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能够万物以道为母,方能领域生命的真谛。
我们都知道整个世界分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思维世界。而前两项都是物质,而思维则依赖于物质。或者可以说整个世界的本源就是物质。
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存而神存,形谢而神灭;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又决定存在。孟子就有万物皆备我心;比较客观的说法是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本书可以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正确对待进与退、名与利、得与失。
自古就有:修身、养性、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面的顺序是非常讲究的。为人处事的修为需学会内方外圆,同时又要懂厚黑之道,并且克服人性之弱点,方可成大器。
遇事心里即使波涛汹涌,表面也要波澜不惊,这叫练境界;遇事心里即使有再大的愤怒,也要试着让自己平静,这叫练心态。
人生就该在这“练”中健康度过!生命的可贵,贵在自我实现;生命的久缺,是努力的空间;锐与圆、收与放、得与失,能了然于心,必定受益无穷。
这“道与名”的关系指的就是人生的发展与平衡,用通俗的方法理解可以说是一种立体的概念。一方面是事业的上升,另外是为人处世修为的扩宽,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人之一生有了发展才能更好的平衡,有了坚实的人脉关系就能让事业上升。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是发展的,都是处于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的过程,对事物的看法也是由浅入深的过程。咱们这本书从哲学的观点开始切入主题。仔细讨论分析了“道”与“名”的关系,促使我们的人生不断的成长、进步。
人们常说天机不可泄露。凡是有价值的书,都是在泄露天机。有缘人取而用之,无缘人则枉然。我们要认真多读这本书,自然就会悟得天机!并因此掌握自己的人生!
我知道你同我一样不甘平庸,不甘一辈子浑浑噩噩在迷茫中度过。
你也想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并且在这个现实社会中活的更好,过上等人的生活。不是吗?
如果,你只是想平平庸庸过完自己的一生,那么就放下此书、他并不适合你。
但是,你也想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价值,在有限的生命中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对,就是此刻,一切都还来得及。
拿起这本书,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你的命运,也许将从此刻改变。
傅林杰
2011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