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抗拒的死亡
  无论这个世界有没有公正,唯有在这件事上人人平等,那就是死亡,大家到最后都得死。
  死亡是令很多人困扰的问题。死亡只是生物规律,本身并不是问题。但对于人来说,知道自己最后要死,变成了最大的问题。关于死亡观的理论我一直没在有人提及,索性就给大家谈谈见解。
  也许死忙每天都在你身边发生,可是你能彻底面对它而不把它变成一个问题吗?要做到这点,你必须停止所有的信仰、希望和恐惧,用心去一会下面这些话。
  人最终当然不可避免要死,但人活着并不是为了去死。在心理上也一样,人也要在心理上生存。一个人之所以把心理生存视为必须服从的上帝,是因为他不仅害怕有一天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且更害怕自己的人生没有一点的价值。
  我们总认为生活属于现在,死亡则是在遥远的未来等候着我们。我们似乎已经接纳现实中的痛苦与绝望,将其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却反而把死亡当做应该极力避免的东西。没有死亡,就没有生活的快乐,就找不到存在时的幸福。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也许死亡对你只是一个名词,是那个名词造成令你恐惧的意象,只要一有意象,念头就跟着生起,恐惧便尾随而来。你其实正在想着如何躲避死亡。就是这种拖延逃避的心理,造成了对死亡的恐惧。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害怕死亡,只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生活。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去活,所以也不知道如何去死。只要我们不害怕面对生活,自然也不会害怕死亡。一个人如果能过得平安幸福,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爱与美,必然不会畏惧死亡。
  卑微与贫穷的威胁
  社会是一个等级结构,充斥着权力和金钱、观念的暴力。从很久以前的奴隶社会一致变相的延续至今。只要你根据世俗的观念:认为一个白领就比一个民工高档,一个大学毕业的学生就比一个只读初中的学生厉害。那么,你就因此为自己的心理弱势打开了大门,你注定了比别人更卑微。
  有很多人,都试图通过激励来穷人,来让穷人变的富有。实际上这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点效果,但从根源上分析,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社会财富总量是一定的,货币发行是跟着社会总产值走的。倘若富人持有的资产越来越多,而越来越不流入社会,呢穷人怎么可能变得富有?你以为货币都是在无休止的印刷吗?
  假如说一个富人跟一个穷人比,谁赚钱更快?答案当然是有钱人。穷人入不敷出,本钱都没有,人脉没有,还没有机遇,再加上那不够远大的见解,怎么可能比的过富人?
  想让穷人变的有钱,那富人手里的资产必然减少,在这个名与利追逐的社会,有多么人愿意放弃名与利呢?我信奉老子的话。有钱人开始享受生活,才是散钱,社会财富才能流动,人民才可能分到一杯羹。倘若都去争那一小部分流动资产,就很难说咯。因此我觉得老子的思想是非常对的,唯有人人都看清名与利,好好去享受生活,整个社会才能和谐。赚钱都是为了花,只有花了社会财富才能得到共享!
  咱们从小受儒家教育,从小教我们视金钱如粪土,金钱是万恶之源。可是事实呢?大家反而越挣越厉害了,甚至为了金钱而做出违法法律法规的事。
  现在有人就说了,成功学的世俗风气已经搞得人心浮躁,人人都想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上班的不好好上班,满脑子金钱、人际关系。再这样下去,恐怕这种不良风气会对整个社会都造成很大的影响。
  没有金钱、没有背景、没有人际关系,真的很难了!需要奋斗,需要机遇的降临。假如这会还有人相信有人可以帮你由一个穷人一夜之间变成百万富翁,那么我祝贺你,你的智商已经成功恢复到小学6年级的水平,你可以开始接受中学教育了!
  有时候我很讨厌别人说什么,钱不重要之类的话题。那我说你给人家干活呢你还要求那么高工资干嘛?刨根问底你还不是想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很好吗?不要找任何无谓的借口否认,那样会让我觉得你更加虚伪。
  因为说这样的话很多时候是那些有资产的富人。是啊,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叫“站着说话不腰疼”。倘若我现在是亿万富翁,我肯定会说:钱嘛,没什么重要的。是啊,那可仅仅针对是你啊,你去问问那些每月都是温饱线上挣扎的人们去,你去问问那些每月都在辛辛苦苦交税的人们去,你去问问那些连合适工作都难找的那些受剥削与压迫的人们去。
  你有没有切身去为他们考虑过?你知不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你可以很轻松的挣钱,甚至可以每天吃喝玩乐就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但那只是你。并不代表每一个人都能像你这样生活的悠闲自在。
  我们生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生活,为了享受这个世界;而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奔波劳碌。我每天都在受着剥削与压迫,我怎么不渴望有安全感,怎么不追求自由与幸福。我怎么不渴望我有一天变的有钱,有一天可以结束这一切。
  社会等级制度的不平等
  社会是一个等级结构,充斥着权力和金钱、观念的暴力。我们都知道一个上司可以借助一个理由轻易的羞辱一个小职员,打击他的自尊心,无论是否变态,这是现实。
  人之成长都要经历:父母、老师、书籍、社会的教育。可现实社会呢?一毕业却发现后者与前边的往往背道相驰。于是我们大呼上当,神马伦理道德、君子仁义这一套在社会统统行不通。于是人们开始也随之变得迂腐、世故。也开始为名利而争夺,表面一套,背地一套。追其根源还是教育本身的问题,教育始终要跟社会接轨,脱离了社会的教育,那只不是一门伪学科。当现实摆在面前的时候,往往那所有的一切都变得不堪一击。
  因为我们无力把握一种东西,所以我们就不会感觉到自己是命运的主人,更感受不到潜在内心中的力量。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说,我一直朝着我的目标定位,到最后却发现自己一直被生活所定位。
  有的人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别人的语言和行为,可以快速进入他的心理结构,激起他的各种情绪。其实,只要一个人无法用大脑防护来抵御外界的刺激,他的心理弱小自然就理所应当。而我们追求的内心强大就是用自己的大脑为心灵撑起一把巨大无形的保护伞。
  用有些人的话就去理解:就是把自己的脸皮变成城墙一般,炮弹都打不透。拥有了这般心理素质,你还在乎别人的一言一行对你的影响吗?
  因为我无力改变这个现实,所以我才会有恐惧感。可你有没有想过,你是真的改变不了,还是你从内心都没有真正觉悟,你是无心改变现状。
  倘若你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无用之人,就认命自己应该吃苦受累,你完全可以成全自己。但是你希望改变这些,你希望有朝一日变的强大,不再畏惧现实,那就好好读这本书。真的,这绝对可以!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诚然,谁都不愿意过苦日子,但是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
  是什么在操纵我们
  我们的物质生活显然在提高,但是许多人却越来越不满了。因为他看到周围还是有那么多的富贵阶层,总还有让自己不平衡的事物,他总是想着再多得一点。
  中国有句古话叫“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大街上,你可以观察到行色匆匆的人,他们大多都显出漠然和焦虑。是什么在操纵他们向这个方向走,不朝那个方向走?很简单,是利益。看到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一个人常常会受到很多来自存在、心理、社会等法则的控制,特别重要的是,受到已经掌握了这些法则的人的利用和控制。
  人心为什么有自由?因为人可以不在乎。人的一生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如果你不在乎,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束缚你?
  有空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问一问自己奋斗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也许你同样有一个很高尚的回答: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贡献社会,等等。但是,这一切潜在的动机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问问内心:我们是不是给名和利在找一个很美妙的托辞?人生的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因为被名利一步一步吸引着,陷进这场社会的大漩涡中循环。当然,也包括我!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人之所以有惊恐之感,是因为以自身为贵,所以才有荣辱观念。以自身为贵,必生名利之心。有名利之心,必生贪争之念,大患必然会降临到头上。外物过多,身心能不累吗?为了身外之物而不择手段,祸患能不产生吗!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宠辱观也是人生面临的重大难题。什么是宠辱若惊呢?在有些人看来,人得宠则名利双收,受辱则无名利可图。这种观念都是社会意识形态造成的,因得宠而惊喜,因失宠而惊恐,全是名利之心在作怪。重名利的人目光在外,目光在外的人近名利而远人民。淡泊名利的人目光在内,目光在内的人近人民而远名利。近人民的人必然获得人民的爱戴。这是老子以修身来比喻治国之道。
  我有一个朋友的舅舅,是广告设计行业出身的,后来开始从事房地产业,资产越做越大,事业越来越成功。他离开设计行业的时候非常痛苦,因为搞设计是他最喜欢的事。但是为什么要去做房地产呢?因为他说要为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负责,要给妻子儿女幸福安定的生活,所以他必须要挣到更多的金钱。
  后来他有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儿子,钱挣得也很多了,生活也应该挺好的。忽然,他打算要搬回到老家去生活,而且是先让他的妻子带着孩子去,而他自己还要留在当地挣钱,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故事。“利”真的是越大越好吗?为什么拥有了更多的利反而搞得妻子儿女不能生活在一起?不能其乐融融?
  庄子把这些东西看得很淡了,“利”束缚不了他。为了这些而辛苦奔波,让自己丧失了自己很多的自由、很多的快乐,真是太不值得了。
  得失心不可过重
  破利不容易,破名就更难了,有多少人可能不为利所惑,却为名所累。即使一个高洁之士,也希望名垂青史。名利名利,破名比破利还要难。很多人可以不为金钱所动,但是,却难过名这一关。
  大诗人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人的一生就这么过去了。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臣武将一生追求的,就是死后追封的一个谥号,君王封他忠,封他孝。当这个谥号刻上墓志铭,大概生前的一切失落都在这一个永恒的墓碑上得到了补偿。
  不管你悟透多少,看淡了多少,又放下了多少。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加深,你必然会对人生有一个新的认识。这一切都不可勉强,随缘吧!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太在乎得失的人,是不可能变的强大的。像这样的人你能让他去管理国家大事吗?这样的人在没有得到利益时会心生怨恨,得到了名利以后又害怕会失去这一切。既然害怕失去,那就会不择手段维护既得利益。仔细看看现今社会的这些人,有几个不是的。
  这种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得失心太重之人必然也不会为社会做出太大贡献。所以他们信奉的也只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的浪费。在今天这种物质繁荣的年代,我们更要凭自己的大脑迅速地做出判断,选择属于自己的、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