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第四
  本篇包括学术和文学两个方面,重点描述了当时清谈的情况,成为
  本书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
  郑玄在马融门下,住了三年,尚未见到老师,只是由马融的高足弟子传
  授一些知识而已。有一次马融曾计算浑夭仪所测天象,不相符合,门下弟子
  都不能解决。有人说,郑玄懂得如何计算。马融于是召他令他计算,郑玄把
  式盘一转就解决了问题,大家无不惊奇。等到学业完成,郑玄告辞还乡,马
  融叹息说:“礼乐都到东方去了!”同时又唯恐郑玄的名气高过自己,心怀
  妒忌。郑玄也怀疑有人迫害他,就坐在桥下,用木屐踏在水上。马融用《周
  易》转式之法进行占卜,探寻他的行踪。见到卦象后,对身边的人说:“郑
  玄在上下水上,而又靠着木板,这样必然已经死了。”于是不再追寻。郑玄
  竟因而免于难。
  二
  郑玄想注《春秋传》,还没有完成时,有一次在旅舍中与服虔不期而遇,
  彼此素不相识。服虔在旅舍外坐在车上和别人说话,谈到自己正在注这部书,
  大意如何。郑玄听到许久,觉得服虔的见解和自己不谋而同。于是走到车边,
  对服虔说:“我久想注这书,目前尚未完成。适才听你所说,多与我相同。
  这样,我可把已注部分送给你,我就不再注下去了。”因此而成服氏《春秋
  传注》。
  三
  郑玄家里的婢女,个个都读书。有一次,他曾使唤一名婢女去做事,未
  能很好完成任务,想鞭打她,她还为自己辩护。郑玄大发脾气,叫人把这个
  婢女拖到泥水中罚站。一会儿,另一个婢女经过那里,问道:“胡为乎泥中?”
  (为什么站在泥中?)她回答说:“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说错了话,
  惹他生气。)(按:两人对答之辞,皆出自《诗经》。)
  四
  服虔既长于研究《春秋》,将准备作注,想参考别家学说的不同意见。
  崔烈召集门徒讲《春秋》,他于是隐名埋姓,替崔烈的门徒煮饭。每值崔烈
  开讲,就站在墙壁外偷听。听了多次,知道崔所讲的,并不胜过自己,就在
  崔烈的学生面前稍为议论一下崔的得失。崔烈闻知其事,不知道这是什么人,
  但向来听说过服虔,怀疑是他。第二天天未亮,服虔还在睡梦中,崔烈就前
  往大声呼唤:“子慎!子慎!”服虔被叫醒,匆忙间不知不觉答应了。两人
  从此成了朋友。
  五
  钟会编撰《四本论》完毕,很想让嵇康看一看,把它揣在怀中,决定送
  去,但又怕遭到拒绝。于是走到嵇康住处,从窗户外远远地抛进去,转身就
  跑。(按,最末一句原文“便回急走”,一作“便面急走’。)
  六
  何晏做吏部尚书,名望很高,前来请教的客人,座无虚席。王弼还不到
  二十岁,前往求见。何晏听人说过王弼这个名字,因此就把适才客人谈论时
  最精采部分转告他,并且说:“我认为这个道理讲得很对,还可以提出质难
  吗?”王弼于是提出质疑,座上的人均无从解答。这时,王弼又自问自答,
  反复辩论多次,都是满座宾客所赶不上的。
  七
  何平叔注《老子》,刚刚完成。拜访王弼时,发现王所注精到非凡,十
  分佩服,说:“象这样的人,才可以和他讨论宇宙与人生之间的大道理啊!”
  于是把自己的《老子注》改写为《道论》与《德论》。
  八
  王弼不满二十岁时走访裴徽,徽问他:“‘无’,确属万物所资用,但
  圣人不肯谈这个问题,而老子却反复论列,这是为什么呀?”王弼说:“圣
  人是体认‘无’的,可是不可能加以解诂,所以常谈到‘有’。老子、庄子
  也免不了说‘有’,不过往往是就圣人未谈及的常作些补充。”
  九
  傅嘏喜欢谈玄虚名理,荀粲擅长说玄远所指归。两人共谈时,时常发生
  争论,互不相喻,裴徽往往从中解释双方的命意所在,使彼此沟通,双方都
  感到畅快。
  十
  何晏注《老子》尚未完成时,会见王弼,王弼阐述自己注《老子》一书
  的要旨,比何高出一筹。因此何不再出声,只是唯唯诺诺,也不再替《老子》
  作注,却撰写了《道德论》。
  十一
  西晋时,有一些具有修养的人,走访王衍质疑,恰遇王衍前一天说话过
  多,感到疲乏,不能再答所问,于是对客人说:“我今天身体不舒适,裴逸
  民就在附近,你可以去请教他。”
  十二
  裴頠撰有《崇有论》,当时的人反驳他,无法使他降眼。唯有王衍到来,
  稍为使他为难。于是反对他的观点的人,就用王的论点来驳难他,使道理重
  新得到阐明。
  十三
  诸葛厷年轻时,不肯用功学习,开始与王衍清谈,就达到相当高超的境
  地。王衍叹息说:“你天才卓越出众,如果稍为用功研究,一定不愧为第一
  流名士。”后来诸葛厷阅读《庄子》、《老子》,再与王衍清言时,就足以
  和他抗衡。
  十四
  卫玠在童年时,问尚书令乐广:“人为什么会做梦?”乐广说:“是想。”
  卫玠说:“(睡眠时)形体和精神并不结合在一起,梦,怎么会是想呢?”
  乐广说:“是有原因的,人从不梦见乘车进入老鼠洞去,捣齑时啃食铁杵,
  就是由于没有想这些,所以没有缘由。”卫玠想这个“因”,想了许久,还
  是想不通,终于病了。乐广闻知他害病,特意坐车去向他解说,卫玠的病才
  逐渐好转。乐广叹息说:“这个孩子心里必然不会有不治之疾。”
  十五
  庾子嵩读《庄子》,才读了一两卷就抛去,说:“完全没有与人不同的
  意思。”
  十六
  有客人(读《庄子》,读到“指不至,至不绝”时,不明了其意义,去)
  问乐广,乐广并不逐字逐句加以解释,只是用麈尾柄敲了敲几案,问:“达
  到了吗?”客说:“达到了。”乐广又把麈尾举起来,说:“如果是达到了,
  那又怎么能脱离呢?”客人于是领悟了其中道理,心悦诚服。乐广说话不多,
  意思却表达无遗,大都与此相类似。
  十七
  最初,为《庄子》一书作注的有几十家,没有谁能阐明书中要旨。向秀
  在旧注之外,加以解说它的意义所在,剖析很新奇,大受欢迎,庄子玄妙的
  凤旨从而得到畅通。唯独《秋水》、《至乐》两篇,稿子尚未写完,向秀就
  去世了。他的儿子很小,以致书稿零落,但还存在一个副本。郭象为人人品
  很低,却有俊才,他见向秀的注本在社会上没有流传,就剽窃据为己有,把
  《秋水》、《至乐》两篇补注,《马蹄》篇进行改注,其余各篇只在文句上
  稍为作了一些变动。后来向秀所注的本子公布出来了。所以,现在流行的《庄
  子注》有向、郭两种本子,注文大抵相同。
  十八
  阮宣子有名气,太尉王夷甫会见他时问道:“老子、庄子与圣人的教化,
  是否相同?”阮回答说:“将无同?”王很欣赏他的答话,聘他做太尉府掾,
  当时的人称阮是“三语掾。”(意思是用三个字得到的掾官)。卫玠取笑他
  说:“一言就可聘了,何必三?”宣子说:“只要是众望所归,也可以不言
  而聘,一个字都是多余的。”于是两人成为了朋友。
  十九
  散骑郎裴遐娶了太尉王夷甫的第四位女儿,婚后三天,王邀请所有的女
  婿举行宴会。当时著名人物,以及王姓、裴姓子弟都来参加。郭象在座,向
  裴遐挑战,要与他清谈,郭学识丰富,才气横溢,开始几个场合,裴遐谈得
  并不畅快。于是郭极力张扬,陈述非常广博,气势也很豪迈。裴从容不迫地
  把话清出条理,剖析深入、微妙。在座的人无不赞赏,连声称好。王夷甫也
  感到惊奇,对大家说:“你们不要再这样谈下去了,将会被我女婿难倒的。”
  二十
  卫玠最初渡江来时,拜见大将军王敦。有天夜坐,王敦召谢鲲,卫玠见
  到谢十分高兴,就把王敦甩在一边,和谢一直清谈到曙光出现。整个夜里,
  王一句话也插不进去。卫身体向来孱弱,母亲常常禁止他清谈。这天夜里,
  因清谈过度,终于病倒了,以致再也不能起床。
  二十一
  往日有人说:丞相王导过江后,只谈“声无哀乐”、“养生”、“言尽
  意”这三大名理而已,但是宛转关联,妙趣横生,牵涉到各个方面,乃至无
  所不入。
  二十二
  殷浩被任命为庾亮的长史,来到建康。王丞相为他举行集会。桓温、王
  濛、王述、谢尚都在座。丞相亲自起身从帷帐上解下麈尾,对殷浩说:“我
  今天要与你共谈剖析名理。”于是,开始进行清谈,一直谈到三更时候。丞
  相和殷浩互相叙说,反复辩论。其余名流,概未介入。等到双方要说的都说
  完了,丞相于是叹息说:“刚才谈的这些内容,甚至从哪儿开始分析,如何
  引起争论,最终得出什么结论,统统被遗忘了。至于发言修辞,引喻相譬,
  都尽了最大努力。正始间名士清谈,正是这样的啊!”第二天,桓温对人说:
  “昨夜,听殷、王两位清谈,谈得好极了。谢仁祖听得兴趣盎然,我也时时
  有些心得。回头看王濛、王述两位司徒掾,一个象插在扩中的翣扇。一个象
  祭神用的草扎母狗一样。”(按:最末两句,原文为:“辄翣如生母狗馨。”
  历来无说,我把它断句为:‘辄翣如生,母狗馨。”生、馨均为语助词。)
  二十三
  殷浩见了佛家经典,说:“(世上的)道理也应当在这上面。”
  二十四
  谢安年少时,请阮裕讲述《白马论》。阮写给他看。谢看完,不能立即
  了解阮所说的,再次提出疑问。阮裕叹息说:“不但会说的人不可得,连了
  解(别人所说)的人也不可得!”
  二十五
  褚季野对孙安国说:“北方学者学问渊深广博。”孙回答说:“南方学
  者清通简要。”支道林听了他们的活,说:“圣贤本不用加以评说。从中等
  水平的人来看”北方的人读书,好象在开阔的地方看月亮;南方的人求学,
  如同从窗口看太阳。”(意思是说:北人虽广博却欠周密,未免识见不高;
  南人所学少而精,但视野未免过于狭窄。)
  二十六
  刘真长与殷渊源清谈,刘所说的道理似乎不及殷,殷说:“讨厌你为什
  么不效法苦战的将军,驾着云梯向上进攻。”
  二十七
  殷浩说:“(韩)康伯未曾得到我的牙后慧。”(按:慧与惠通)来得
  牙后惠是说未曾因我为他吹嘘,使他得到好处。《晋书》韩康伯本传谓殷称
  其“能自标置”,也是这个意思。)
  二十八
  谢尚年轻时,听说殷浩善于清谈,所以前往拜访。殷浩并未全力以赴地
  畅述究竟,只是就有关问题提示一些旨要。大约讲了几百句,内容充实,加
  以条理分明,辞汇丰富,足够使人惊心动听。谢尚注精贯神,不觉满脸是汗。
  殷浩慢慢招呼随从:“拿手巾来给谢郎揩脸。”
  二十九
  桓温召集名流在一起讲说《易经》,每天讲一卦。简文帝想去听,等到
  得知每日一卦时,就转身回来了。他说:“卦所包涵的意义,说起来自然有
  难、易之分。怎么能限定一天讲一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