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
(傳)于齊,緩辭也。不使盡我也。
(經八二)晉欒書帥師侵蔡。
(經八三)公孫嬰齊如莒。
(經八四)宋公使華元來聘。
(經八五)夏,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幣。
(經八六)晉殺其大夫趙同趙括。
(經八七)秋,七月,天子使召伯來錫公命。
(傳)禮有受命,無來錫命,錫命非正也。曰「天子」,何也?曰:見一稱也。
(經八八)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
(經八九)晉侯使士燮來聘。
(經八十)叔孫僑如會晉士燮、齊人、邾人伐郯。
(經八十一)衛人來媵。
(傳)媵,淺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以伯姬之不得其所,故盡其事也。
成公(經九一)九年
春,王正月,杞伯來逆叔姬之喪以歸。
(傳)傳曰:夫無逆出妻之喪而為之也。
(經九二)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公至自會。
(經九三)二月,伯姬歸于宋。
(經九四)夏,季孫行父如宋致女。
(傳)致者,不致者也。婦人在家制於父,既嫁制於夫。如宋致女,是以我盡之也。不正,故不與內稱也。逆者微,故致女。詳其事,賢伯姬也。
(經九五)晉人來媵。
(傳)媵,淺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以伯姬之不得其所,故盡其事也。
(經九六)秋,七月丙子,齊侯無野卒。
(經九七)晉人執鄭伯。
(經九八)晉欒書帥師伐鄭。
(傳)不言戰,以鄭伯也。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為親者諱疾。
(經九九)冬,十有一月,葬齊頃公。
(經九十)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
(經九十一)庚申,莒潰。
(傳)其日,莒雖夷狄,猶中國也。大夫潰莒而之楚,是以知其上為事也。惡之,故謹而日之也。
(經九十二)楚人入鄆。
(經九十三)秦人、白狄伐晉鄭人圍許。
(經九十四)城中城。
(傳)城中城者,非外民也。
成公(經十一)十年
春,衛侯之弟黑背帥師侵鄭。
(經十二)夏,四月,五卜郊不從,乃不郊。
(傳)「夏,四月」,不時也。五卜,強也。乃者,亡乎人之辭也。
(經十三)五月,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伐鄭。
(經十四)齊人來媵。
(經十五)丙午,晉侯獳卒。
(經十六)秋,七月,公如晉。
(經十七)冬,十月。
成公(經十一一)十有一年
春,王三月,公至自晉。
(經十一二)晉侯使郤犨來聘。己丑,及郤犨盟。
(經十一三)夏,季孫行父如晉。
(經十一四)秋,叔孫僑如如齊。
(經十一四)冬,十月。
成公(經十二一)十有二年
春,周公出奔晉。
(傳)周有入無出,其曰出,上下一見之也。言其上下之道,無以存也。上雖失之,下孰敢有之?今上下皆失之矣!
(經十二二)夏,公會晉侯、衛侯于瑣澤。
(經十二三)秋,晉人敗狄于交剛。
(傳)中國與夷狄不言戰,皆曰敗之,夷狄不日。
(經十二四)冬,十月。
成公(經十三一)十有三年
春,晉侯使郤锜來乞師。
(傳)乞,重辭也。古之人重師,故以乞言之也。
(經十三二)三月,公如京師。
(傳)公如京師不月,月非如也。非如而曰如,不叛京師也。
(經十三三)夏,五月,公至自京師,遂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
(傳)言受命,不敢叛周也。
(經十三三)曹伯廬卒于師。
(傳)傳曰:閔之也。公大夫在師曰師,在會曰會。
(經十三四)秋,七月,公至自伐秦。
(經十三五)冬,葬曹宣公。
(傳)葬時,正也。
成公(經十四一)十有四年
春,王正月,莒子朱卒。
(經十四二)夏,衛孫林父自晉歸于衛。
(經十四三)秋,叔孫僑如如齊逆女。
(經十四四)鄭公子喜帥師伐許。
(經十四五)九月,僑如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
(傳)大夫不以夫人;以夫人,非正也。刺不親迎也。僑如之挈,由上致之也。
(經十四六)冬,十月庚寅,衛侯臧卒。
(經十四七)秦伯卒。
成公(經十五一)十有五年
春,王二月,葬衛定公。三月乙巳,仲嬰齊卒。
(傳)此公孫也,其曰仲,何也?子由父疏之也。
(經十五二)癸醜,公會晉侯、衛侯、鄭伯、曹伯、宋世子成、齊國佐、邾人,同盟于戚。晉侯執曹伯,歸于京師。
(傳)以晉侯而斥執曹伯,惡晉侯也,不言之急辭也,斷在晉侯也。
(經十五二)公至自會。
(經十五三)夏,六月,宋公固卒。
(經十五四)楚子伐鄭。
(經十五五)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
(傳)月卒日葬,非葬者也,此其言葬,何也?以其葬共姬,不可不葬共公也。葬共姬則其不可不葬共公,何也?夫人之義,不逾君也,為賢者崇也。
(經十五六)宋華元出奔晉。宋華元自晉歸于宋。
(經十五七)宋殺其大夫山。
(經十五八)宋魚石出奔楚。
(經十五九)冬,十有一月,叔孫僑如會晉士燮、齊高無咎、宋華元、衛孫林父、鄭公子鰍、邾人,會吳于鍾離。
(傳)會又會,外之也。
(經十五十)許遷于葉。
(傳)遷者,猶得其國家以往者也。其地,許復見也。
成公(經十六一)十有六年
春,王正月,雨木冰。
(傳)雨而木冰也,志異也。傳曰:根枝折。
(經十六二)夏,四月辛未,滕子卒。
(經十六三)鄭公孫喜帥師侵宋。
(經十六四)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經十六五)晉侯使欒黡來乞師。
(經十六六)甲午,晦,晉侯及楚子、鄭伯戰于鄢陵。楚子、鄭師敗績。
(傳)日事遇晦曰晦,四體偏斷曰敗。此其敗則目也。楚不言師,君重於師也。
(經十六七)楚殺其大夫公子側。秋,公會晉侯、齊侯、衛侯、宋華元、邾人于沙隨。不見公。
(傳)不見公者,可以見公也。可以見公而不見公,譏在諸侯也。
(經十六七)公至自會。
(經十六八)公會尹子、晉侯、齊國佐、邾人,伐鄭。
(經十六九)曹伯歸自京師。
(傳)不言所歸,歸之善者也。出入不名,以為不失其國也。歸為善,自某歸次之。
(經十六十)九月,晉人執季孫行父,舍之于苕丘。
(傳)執者不舍;而舍,公所也。執者致;而不致,公在也。何其執而辭也?猶在公也。存意公亦存也。公存也。
(經十六十一)冬,十月乙亥,叔孫僑如出奔齊。
(經十六十二)十有二月乙丑,季孫行父及晉郤犨盟于扈。
(經十六十三)公至自會。
(經十六十四)乙酉,刺公子偃。
(傳)大夫日卒,正也。先刺後名,殺無罪也。
成公(經十七一)十有七年
春,衛北宮括帥師侵鄭。
(經十七二)夏,公會尹子、單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邾人,伐鄭。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
(傳)柯陵之盟,謀復伐鄭也。
(經十七二)秋,公至自會。
(傳)不曰至自伐鄭也,公不周乎伐鄭也。何以知公之不周乎伐鄭?以其以會致也。何以知其盟復伐鄭也?以其後會之人盡盟者也。不周乎伐鄭,則何為日也?言公之不背柯陵之盟也。
(經十七三)齊高無咎出奔莒。
(經十七四)九月辛丑,用郊。
(傳)夏之始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之始,蓋不可矣!九月用郊,用者不宜用也。宮室不設,不可以祭;衣服不修,不可以祭;車馬器械不備,不可以祭;有司一人不備其職,不可以祭。祭者,薦其時也,薦其敬也,薦其美也,非享味也。
(經十七五)晉侯使荀罃來乞師。
(經十七六)冬,公會單子、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人、邾人,伐鄭。
(傳)言公不背柯陵之盟也。
(經十七六)十有一月,公至自伐鄭。
(經十七七)壬申,公孫嬰齊,卒于貍蜃。
(傳)十一月無壬申,壬申乃十月也。致公而後錄,臣子之義也。其地,未逾竟也。
(經十七八)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經十七九)邾子貜且卒。
(經十七十)晉殺其大夫郤锜、郤犨、郤至。
(傳)自禍於是起矣!
(經十七十一)楚人滅舒庸。
成公(經十八一)十有八年
春,王正月,晉殺其大夫胥童。庚申,晉弒其君州蒲。
(傳)稱國以弒其君,君惡甚矣!
(經十八二)齊殺其大夫國佐。
(經十八三)公如晉。
(經十八四)夏,楚子、鄭伯伐宋。宋魚石復入于彭城。
(經十八五)公至自晉。
(經十八六)晉侯使士丐來聘。
(經十八七)秋,杞伯來朝。八月,邾子來朝。
(經十八八)筑鹿囿。
(傳)筑,不志;此其志,何也?山林藪澤之利,所以與民共也;虞之,非正也。
(經十八九)己丑,公薨于路寢。
(傳)路寢,正也。男子不絕婦人之手,以齊終也。
(經十八十)冬,楚人、鄭人侵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