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身痛为产后肢体疼痛、麻木、重着之病,因产后气血俱去筋脉,胞脉失于荣养,不荣而痛,或百节空虚之时感触风寒湿邪,留滞于经络关节,虚滞而病,其不论血虚、肾虚、外邪侵袭,皆本于气血不足。治病求于本,故凡治本病皆以补虚为主。正如《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中云:“此证多血虚宜滋养。或有风寒湿三气夹杂之痹,则养血为主,稍参宣络。”李老认为,补虚之法可直补气血或补脾资化源,补肾益精血,可多途径人手,求殊途而同归。如血虚者,以归脾汤加减;风寒者,以四物直补其血,生芪、红花补气活血以生血,并用秦艽、防风、桂枝、桑枝等祛风药,体现了“治风先治血”的思想;肾虚者,肾经虚损,当辨其阴阳,阴虚有热者,六味地黄汤加枸杞、牛膝,肾阳虚者,八味地黄汤加骨碎补、补骨脂、续断、杜仲等。
附案:
案一王某,女,31岁。门诊号:55054。
1963年4月11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小产后手足麻木,乏力,少腹痛,食欲不振,夜寐多梦,苔薄,脉沉细。处方:
党参7.5克白术7.5克炙黄芪6克当归7.5克茯神7.5克远志6克炒枣仁15克广木香3克元肉6克桂枝4.5克生白芍7.5克炙草3克
二诊:服上方2剂后,饮食增加,夜寐改善,手足麻木、腹痛减轻。上方继服。
按:本病因小产失血,筋脉失于濡养,属血虚证。方用养血归脾健脾养血,加桂枝温通经脉,合生白芍,取其养血柔肝、利筋脉之意,又取其制桂之燥性之意。
案二靳某,女。32岁。门诊号:37682。
1961年12月5日初诊:患者产后40天出汗受风,身痛如针刺3年,舌苔薄白,脉沉无力。处方:
丹参9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7.5克生芪4.5克知母4。5克羌活4.5克独活4.5克秦艽4.5克
3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3剂后,身痛减轻。上方继服12剂,基本痊愈。
按:患者于产后40天汗出腠理开时感触风邪。邪伏经络不去,历时3年不愈,李老于此并不搜风剔邪,而以四物之归、芎、芍养血,黄芪益气以助血行,以达“血行风自灭”之功,知母制羌、独之猛,防其燥性伤阴。全方养血为主,稍佐丹参宣络,柔和祛风,顾护了产后的生理特性。
大柴胡汤治疗产褥热一得
.患者产后发烧,西医认为系产褥热,曾用退烧药及抗生素效果不著。诊之为阵发性寒热,舌苔厚黄,腹部拒按,4日未大便,系一典型的大柴胡汤证。因时在数伏之季,用增损大柴胡汤之意,在大柴胡汤原方中加入连翘、蝉蜕、僵蚕,因系产后,再加入当归、台参,1剂即减轻。此证虽为大柴胡汤证无疑,但因病人、季节等特殊原因,故在应用本方时既要考虑到产后体虚的一面,也要考虑胃肠有积滞,须通里攻下的一面,同时还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因人(体质)、因季(气候)随症加味,丝丝入扣,所以能够应手而效。诊治疾病,不论哪一种情况,都应这样全面考虑。
妇科杂病
热入血室证情复杂治疗主线不离清热
热入血室最早见于仲景《伤寒论》,为中风、伤寒、阳明诸病之热邪随月经适来适断之机侵入血室而出现恶寒发热、寒热如疟、昼日明了、暮则谵语、胸胁小腹满痛的一系列症状.关于血室,古有胞宫、冲脉及冲任脉二种认识。李老遵《类经附翼·求正录》中“子宫者,……医家以冲任之脉盛于此,则血事以时下,故名之曰血室”之说,认为血室为子宫(胞宫),但又与冲脉、任脉、厥阴肝经相联系,因冲任二二脉皆起于胞中,肝主藏血,故血室为肝所上。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本病发病为肝失疏泄,冲任不调,胞宫功能失常,经气虚弱之时外邪乘虚而侵入胞宫,与血相结,瘀滞肝经、冲任、胞宫而致胸胁小腹满痛,滞于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故有寒热往来如疟,上扰神明则谵语,热迫血行则经行量多,与血相结则淋沥不净或骤止。其临床表现复杂,以六经辨证为主,治疗大法不离清解邪热。
邪在半表半里之间,症见经水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以小柴胡汤加当归、生地、丹皮清热和解。
伤寒热入血分,扰乱神明,昼日明了,夜则谵语,经净而不自愈者,须凉血清热,不拘定方,审证论治,但泄其实,勿犯胃气及中上二焦。
阳明病,下血谵语,但头汗出,或用清热行血汤清热活血。药物有桃红各3克,丹皮、五灵脂、生地各6克,生甘草1.5克,炮甲珠、赤芍各3克。水煎服。以丹皮、生地、生甘草清热,桃红、灵脂、甲珠、赤芍活血以达热除血行、邪去血室安之效。李老治疗此病,在继承仲景小柴胡汤疏解少阳及针刺期门泻实二法基础上进行了发挥,即随证灵活施治,然不离清热,体现了宗古而不泥古的治学思路。
阴痒多系肝肾湿热
阴痒是妇女外阴、阴道瘙痒的证候。因肝脉绕阴器,肾开窍于二阴,故阴痒与肝肾二经密切相关。证从湿热,有因忽视卫生,直接感染病虫,有因肝经湿热下注,有因湿热阻滞于少阴经脉,肾经湿热生虫。治疗以清热化湿、杀虫止痒为主,并内外并治。
临证辨证,以病在何经、湿热孰重为主。病在肝经,湿重者,方用萆蘚渗湿汤加知母、苍术、鹤虱、芜荑,热重者,用龙胆泻肝汤;病在肾经者,方用海藻泻肾丸加知母、黄柏。外用大蒜煎水熏洗等。
五型分治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多本虚标实之证,治必补益升提固脱,然急则治标,湿热或寒湿证明显者,必清利湿热或温化寒湿,内外并治。
1.气虚证:症见子宫下垂,劳则加剧,小腹坠,面色少华,少气肢倦,带下量多,舌淡,脉虚细。治宜补气升提。方用补小益气汤加青皮、栀于以舒肝解郁,防肝犯脾。带下量多,质清稀,加鹿角霜、海螵蛸温肾固督;腰酸胀者,加续断、杜仲、桑寄生固肾强腰;兼血虚者,加熟地、鹿角胶滋补营血。
2.肾虚证:症见子宫久脱不复,腰酸小腹坠,头晕耳鸣,性机能减退,舌淡,脉沉弱。治宜补肾固脱。方选六味地黄汤或大补元煎,酌加鹿角胶、紫河车、升麻补精升陷。
3.寒湿证:症见子宫脱垂,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口不下,小便不利,大便稀薄,舌体胖大,苔水滑,脉濡。治宜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方用五苓散加蜀椒、小茴、附子、丹参、川芎、红花,并反佐黄柏内服,助以温阳之味合活血之品以祛除寒湿。外用花椒、苦参、苍术、槐花、芒硝坐浴。外用飞矾180克,铜绿12克,五味子12克,雄黄1.5克,桃仁9克,制成蜜丸,12克重,雄黄为衣,纳入阴中。
4.湿热证:症见子宫脱出,红肿溃烂,黄水淋沥,阴门肿痛,发热口渴,尿黄赤而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治宜清利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内服,外用蛇床子洗方及猪脂油调藜芦末3克敷涂。
5.气阴两亏证:本病经久不愈,虚极将成痨者,症见子宫脱垂日久,经水不利,消瘦乏力,二便频数,脉虚大。治宜气阴双补。方用温经汤合肾气丸加龟板、鳖甲、蒺藜之类。
附案:
肖某,女,56岁。门诊号:31023。
1960年7月5日初诊:产育6次,子宫脱垂,经期加重,腰困神倦。口干喜冷饮,大便干,舌苔薄白,脉细弱。处方:
生黄芪30克知母9克生白芍9克当归15克升麻3克柴胡1.5克生白术6克党参15克肉苁蓉15克炙草3克
水煎服。
六味地黄丸10丸,五味子30克。每3克五味子煎水送服六味地黄丸]丸。
按:本病起于多产损伤胞络,加之年老体弱,肾元衰惫,肾阴虚而失于滋养胞脉胞络,经行气血下注,加重虚陷,故经期加重。脾为后天,补脾以资先天,故治以脾肾双补。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方中重用生芪,伍升麻、柴胡补中气,升下陷之气,知母、白芍佐六味滋阴清虚热,五味于补肾并敛收,肉苁蓉温阳,寓阳中求阴之意。全方脾肾双补,升提固涩并用。
妇人阴挺气虚为本
子宫脱垂,属中医学“阴挺”范畴,为妇人阴中长期有物下坠,甚则挺出阴户之外者。《傅青主女科·带下》中述:“盖带脉通于任督,任督病而带脉始病,带脉者所以约束胞脉之系也,带脉无力,则难以提系。”提示本病属任、督、带奇经失于约束而然,为中气、元气虚而失摄之证。
气虚者,为生产损伤,或素中气不足,兼劳力过度,或便秘努责,致脾虚气陷,冲任不固,失于提摄,脾土衰弱,则生化乏源,荣血不足,宗筋失养而弛张。肾主封藏。司二阴,胞络系于肾,房劳多产损伤胞络致肾亏,或先天不足,封藏失职,任带失圃,或年老体弱,肾元衰惫,肾阴虚而失于涵养胞脉脉络。脾虚水湿不化,肾虚气化不足,湿聚于下,从阳化热,从阴化寒,或阴挺:厂外,磨擦损伤,邪气入侵而病湿热及寒湿二证,为疾病演变过程中的标证。
脏躁养心兼顾肝脾肾
脏有心、肝、脾、肺、肾五脏之说,李老宗《医宗金鉴》所云认为:脏者,心脏也,而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心主神明,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楚,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正常;如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太过则喜笑不止,不足则使人易悲。而脏躁之病为妇人精神忧郁,情志烦乱,无故悲伤,哭笑无常,频作呵欠,正为心主神志功能异常之故。然心主神明赖于心主血脉,血液是其物质基础,心气为其功能表现,故脏躁之证为忧愁思虑,情志郁结,损伤心气而然,治之必养心。
心主血,脾统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之运化功能正常,化生血液充盛,则心有所主;肝藏血,主疏泄,若肝不藏血,疏泄失常,则心无所主;心属火,位居于上,肾属水,位居于下,肾水上济于心,则心气不亢。故治心之时必兼顾肝、肾、脾三脏。
《金匮要略》以甘麦大枣汤治本病,《妇人大全良方》则以淡竹茹汤治疗妊娠脏躁,李老临证则对二者均有发挥。甘麦大枣汤用之则常酌加枣仁、茯神安神,竹茹、陈皮理气除烦,生地、麦冬滋心肾之阴,白芍敛肝和脾,黑芝麻养肝肾。淡竹茹汤则不拘于妊期,但脏躁兼有痰者,症见神疲肢倦,心烦惊惕,内热口干,恶心干呕,脉虚细数者即可用之.药物组成有人参3~6克,茯苓3~6克,麦冬6~9克,半夏3~4。5克,竹茹4.5~9克,生姜1.5~3克,大枣2~3枚,甘草1.5~3克,达益心脾二脏,除痰和胃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