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的构造算是定下来了,陆重希和郑和又是没日没夜的商量了好几日,总算是把所有需要的船型定下来了,这几日陆重希几乎是没有出过书房,他和郑和这几天都是在一起吃住,两个人除了船方面的事情以外什么都没有谈,他们的船队战斗武装的问题是解决了,还有许多其他问题,他们是要在船上住好几个月的,粮食和饮用水的储存,还有他们船上是要带着马匹的,这些马的安放和饲养都是一个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如今都是差不多解决了,只是要再和其他负责的人员商量一下可行性,等着朱棣批准就好了。
商量的时候陆重希觉得不怎么累,整个人都是精神气十足,郑和看起来也是一点疲惫的样子都没有,但是当所有的事情都商量完了,陆重希觉得一下子受不了了,整个人差点瘫在地上。
“夫君!”赵素鸢吓了一跳,连忙去扶陆重希,陆重希好一阵才缓过来,看清是赵素鸢,笑了笑说道:“夫人?你怎么来了?”
陆重希不知道,自己这笑有多么苍白,声音又是有多么虚弱,在赵素鸢眼里,陆重希已经是极度的虚弱了,虽然陆重希只是觉得自己这几天是有点太过火了,好好休息一下就可以了,但是赵素鸢看到陆重希这个样子,真的是又急又气。
“幸好妾是来了,要是妾不来,夫君是不是饿死在这儿了?!”赵素鸢气的快是要疯了,说话也是有些重,忙叫下人过来扶陆重希,“夫君,妾知道你一心为国,但是也要注意身体啊!”
陆重希还想说些什么,却被赵素鸢硬是按着躺了下去,赵素鸢很生气,但是更多的是着急心疼:“夫君,妾不知道你在忙些什么,但是现在也是这么多天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道理夫君应该比妾清楚吧?现在夫君要做的就是先好好休息了,再来忙你的事情。”
陆重希知道赵素鸢是为了她好,陆重希也知道他忙碌的这些日子里赵素鸢也是没有好好休息过,赵素鸢每天都是亲手为陆重希做各种药膳,陆重希每夜都是忙到很晚,有时候甚至是会通宵,但是赵素鸢没有一天晚上是先睡觉了的,她都是等到陆重希休息了后,才去睡,陆重希忙到了三更天,她就等到三更天,陆重希忙了整整一宿,她就等整整一宿,赵素鸢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劳累,更多的,还是担忧陆重希心里的焦虑,在心里,赵素鸢都是没有歇息过的。
其实赵素鸢,比陆重希还要累。
陆重希也没有多说什么,乖乖的躺了下来,赵素鸢为陆重希拉了拉被角,正准备要走,却是被陆重希一把拉住。
“夫人,这几日来,你远远要比我辛苦。”陆重希笑得温柔,眉宇间都是对赵素鸢的心疼,“夫人要到哪里去?夫人,你也是需要好好歇歇了。”
赵素鸢笑了,她是劳累着的,但是她一想到她这么累都是为了陆重希,赵素鸢觉得,她再累也是没什么,现在陆重希休息了,赵素鸢,又有什么接着劳累的理由呢?
“妾也是累了。”赵素鸢靠了过去,躺在陆重希身边,陆重希自然的抱住赵素鸢,赵素鸢靠在陆重希怀里,说道:“夫君,好好睡吧。”
这一觉陆重希睡得格外的踏实,赵素鸢就靠在他怀里,呼吸声都是听得到,这是陆重希最爱的人,也是陆重希最想要保护的人,现在这个人就在陆重希的怀里,那么近,近的那么的让人心安,陆重希笑了,他拼了一辈子,为的,不就是能有一个这样子的机会吗?
仅仅有一瞬,也够了。
陆重希醒来的时候,赵素鸢还没有醒,陆重希轻轻的起身,赵素鸢还是抱着陆重希不撒手,在睡梦里皱了皱眉头,将陆重希抱的更紧了,陆重希笑了笑,轻轻的拍了拍赵素鸢,柔声道:“乖。”轻轻的起身,赵素鸢这才是松了手,陆重希替赵素鸢拉好被子,走出房去。
陆重希睡了一整天,吃了一些东西后,早已经感觉不到累了,他又是翻着看了看他和郑和商量好的图纸,又添加了一点想到的小想法之类的,又看了好几遍,确认没有什么差错了,才差人送到郑和那边去。
陆重希他们关于船的规划很快朱棣就认准了,这些建议都是超前的,尤其是陆重希提出来的那些关于船和航海仪器的想法,得到了朱棣的大肆赞赏,朱棣当即批准了他们对船队的准备建造,拨款下来,宣布下西洋所用的船队现在立刻开始建设,听到朱棣下了这样的旨意,陆重希是真的喜形于色,陆重希看到郑和也是和他一样的表现,陆重希和郑和,忙碌了将近半个月,每一天都是晚睡早起的,都是十分的劳累,而现在,他们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为了这一天,陆重希觉得,他就是再累也值得。
陆重希曾经憧憬了很久的下西洋,憧憬了很久的能加入这些人,哪怕这是去看一眼也好。但是现在陆重希不仅仅是能看一眼了,这个整个工程的进展,都是他在负责,陆重希可以亲手,亲手完成这一项他一直敬仰的伟大壮举。
真的是……太好了。
陆重希和郑和也没有因为朱棣下旨建造船队而闲下来,他们又是要监督船只的建造,陆重希在看着他们建船的时候,也是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以前陆重希了解那些船只,都是理论上的,现在看着实践,更是让他的知识又丰盈了不少,陆重希甚至还是自己尝试的造了一艘小船,虽然下水的时候没有走多远,但是陆重希还是异常开心,毕竟那是他真正意义上造的第一艘船。
朱棣让来造船的那些人也是很敬佩陆重希,毕竟陆重希的名声那么大,没有听过是不可能的,陆重希又在造船上提出了那么独到的见解,更是让他们这些专业的人大开眼界,也是让他们对陆重希更加的敬佩,而且陆重希还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只会读死书的酸儒,总是亲自动手来帮他们的忙,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做官的,陆重希就骄傲自大,陆重希对待所有的人,不论身份高低贵贱,都是十分的谦逊有礼,有什么不懂的也不摆架子,就是直接去问,也不会因为他问的那个人是个庶民而且感觉到难为情,陆重希对待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
就是因为陆重希这样子的人品,他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本来有几个人对陆重希还是不服气的,他们认为陆重希一个读书人,对造船懂什么,来监督他们,不是给他们添乱吗?但是这几天下来,就完全不这么想了,对陆重希是十分的尊敬,也是因为这种尊敬,所有人干活的时候都是格外起劲,一点也没有人想去偷懒。
这一切,郑和也是看在眼里,他现在对这个年轻人,又多了一个新的认识,更加坚定的认为陆重希,真的是不会止步于此,陆重希能创造出来的辉煌,远远要比这个大。
而议论中心的陆重希却是丝毫不在意这些声音,他又发现了新的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现在是每个人都在出十二分的力气干活,但是这个进展还是差强人意,测量工具的落后,是很大的原因。
中国古代使用的测量工具主要是规、矩、准、绳。规就是画圆的圆规,矩是就曲尺,可用于检查直角,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现在常见的三角板和丁字尺,都是矩的进一步发展。古代也是有检查是否水平的工具,就是叫“准”,到了现在,“准”仍然是木工和建筑工人的主要测量工具。
这是长度的测量,重量的测量的用的是戥子。
戥子学名戥秤,是一种宋代刘承硅(据传)发明的衡量轻重的器具,现在看来,就是一种小型的杆秤,是那时候专门用来称量金、银、等等其他的小东西的精密衡器。
木杆秤诞生在东汉初年,是后人创造戥秤的前提和基础,而我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法制计量的文明古国,所以说,无论从古代无论如何,我国关于测量这样方面来讲,都是举世无双的。
我国的衡器发展日臻成熟时,要追溯到唐朝和宋朝,计量单位也是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把“两、铢、累、黍”非十进位制,改为“两、钱、分、厘、毫”十进位制。
当时,有个人叫刘承硅,是宋朝主管皇家贡品库藏的官员,觉得当时一般的木杆秤计量精度只能精确到“钱”,而不能称量贵重物品,于是他潜心研制,终于,首先创造发明了我国第一枚戥秤。
而这杆戥杆的称量又是否准确呢?这么来说吧,当时的秤砣,也就是戥铊,重六分(1.875克)。第一纽(初毫),起量五分(1.5625克),末量(最大称量)一钱半(4.69克);第二纽(中毫),末量一钱(3.125克);第三纽(末毫),末量五分(1.5625克)。
这样的称量精度,在现在也是令人称赞肖,而在世界衡器发展史上,那就更为是罕见了。更何况戥秤还设计精美,结构合理,分度值(测量精度)为一厘,相当于今天的31.25毫克。
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不得不令人赞叹。
这已经是十分准确了,但是不仅仅在重量的测量,造船的时候,还是有许多需要测量的地方,比如说直径,还有一些更为细小的长度测量,这些和现代比起来,就是有些落后了,陆重希正在思索,有什么办法,可以改进这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