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弟所说的可是《时文集录》?这个不值什么么,回头就着人给贤弟送来,北榜没什么意思,历年南榜所有进入一甲的进士时文都有收录,各行省解元、各州府案首的时文,也都有选录。”
这就相当于是全国前三名以及各省状元、各市状元的考卷选录了,这下可解决了陆重希的燃眉之急了。于是陆重希决定投桃报李,他向里面喊了一声,“小妹?”
“什么事啊?我正跟姐姐测量水的密度呢。”随着一连串清脆的嗓音,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走了出来,这个小姑娘梳着两个麻花小辫,上身穿灰色的斜襟短袖,下身穿黑色褶裙,穿着一双系带布鞋,一身打扮干净利落,如果不知道时代的话,还以为来的是一个民国女学生呢。这衣服的设计当然是出自陆重希的手笔,并由他的大妹亲手缝制的。
对小妹陆雅芝的不耐烦,陆重希也没怎么在意,只是好言说:“把你的书稿给李叔叔拿来吧。”
没想到小妹根本没给他面子,不愿意地说:“我才不要呢,这可是人家和姐姐、还有重霄姐姐一笔一笔拼记忆默写的,我只有这一份,才不要给别人。”
李翼也被这么清爽可爱的小姑娘给逗乐了,“我不要,只看看好吗?”
小妹这才不情愿地说:“那好吧。”
她又回到房间,将好厚一叠书稿给了李翼,李翼连忙接过来看,却疑惑地看着封面,念道:“红楼梦?”
陆重希立刻意识到没跟小妹陆雅芝说清楚,立刻说:“是拿《西游记》的书稿,不是《红楼梦》的。”
李翼只读了两页,立刻就发现这绝对是一本不下于《西游记》的奇书,他拍了一下桌子说:“这本书肯定也能大卖!”
这倒把捧着书稿的小妹给吓了一跳。当李翼看到书稿,也吃了一惊,说:“这么多?”
他依依不舍地放下《红楼梦》的书稿,拿起《西游记》书稿的前几章一看,立刻就发现了不一样,“这,好像跟现在已经出版的《西游记》不太一样?好像内容更多,更丰富,也更好看。”
陆重希倒是知道其中的原因的,“这个,你刻印的是孩子们传抄的版本,而这个版本是我特意编写的儿童读物,所以用字尽量简单,用词尽量浅显,故事也尽量简练。而你现在看的是个完全的版本,你找个书删减一下,就可以出版印刷了。”
李翼立刻两眼放光,先出一个简缩版,等钱赚得差不多了,再出一个完整版,又能赚一茬钱,等钱赚得差不多了,又可以出《红楼梦》,这又是一茬钱,他的书坊要发大财了!
不过李翼很快清醒了过来,明朝的时候可没有什么版权保护,自从他首先刻印的《西游记》以来,其他书坊也都一涌而上,他现在虽然能够凭借第一时间拿到书稿挣一笔快钱,但他能够找到陆重希,以后别人也能找到陆重希,弄不好这笔快钱都不好挣了。
不过,如果能够获得陆重希的首肯,以后他的书都由他来首印的话,那他就挖到金矿了!心思电转之下,李翼很快就拿定了主意,“我看贤弟这里实在清苦,我愿将你的书所售买净利的五成交给贤弟办学,至少应该把校舍修一修,贤弟意下如何?”
陆重希也没有推辞,“那就多谢兄长了,如果兄长愿意的话,这本《红楼梦》等完稿之后,也由兄长来印刷了。不过我有一个小建议,不知当否?”
李翼立刻说:“贤弟的建议肯定可行,赶紧说来听听。”
“既然兄长能够印《西游记》来获利,大概其他书坊也可以如此。我就觉得,兄长拿到书稿后,完全可以不急着发卖,而是将先期印刷好的,囤起来,然后送往城中各地书店,约定一个日子,大家一起开卖,只要保守好秘密,想来就可以极大地减少其他书坊仿印所造成的损失。”
李翼拍了一下膝盖,高声说:“妙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那是因为你没见过排队抢最新手机的盛况,陆重希又说:“想来有许多人买书,并不一定是用来读的,我就想着,能不能再用最贵的纸,最好的墨,印一批带编号的珍藏本,专给人收藏用,这些书少印一些,但一定要精美,而且卖得一定盯贵,到了发卖日,最好上午只卖珍藏本,下午再开卖普通本,这样又能少赚一笔。”
李翼感叹道:“难道真有人生而知之?贤弟你从未经商,却知道如些门道,这反倒另我这个书商惭愧啊。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愚兄以前还以为是妄语,如今看来,果有其事。”
李翼再三向小妹保证,肯定将书稿完璧归赵,又许下桂花糕、红枣糕等数种甜点,才从小妹手中拿到了《西游记》的手稿,然后向陆重希告辞,急急回金陵去了,毕竟救人如救火,就怕蓝二再打上门来。
没几日,曾根李翼一起来过的小厮就将陆重希要的《时文集录》送来了,顺便还送来了五十贯钞,这五十贯绝对是一笔巨款,如果不算折色的话,相当于50两白银。五十贯钞,可以买大约一百石米,而一名正七品知县的月俸,也不过七石五斗,这笔钱,比一个知县的年薪还要多,看来李翼果然没少赚。
不过,明朝币制混乱,宝钞只发不收,通胀极其恶劣,往往拿到手中时就已经贬值大半了,所以农村宁愿以物易物。
这个时候,也只有花出去的钱才是钱,若捂到手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成了废纸了。
只是在这个时代,有钱也没什么东西买。陆重希倒是买了一座不适合种地的小山丘,准备建校舍,但根本买不来足够的砖瓦,砖瓦可是缙绅们盖房子用的稀罕物,普通人家都是夯土墙加茅草顶,最终陆重希将附近的砖瓦都搜买尽了,买到的砖瓦最多也就只能修建一个谷仓。
其时正好是旧稻刚收,新稻已种的农闲时刻。陆重希已经在这个时代生活了一年了,对粮价的波动深有感触,新粮刚收的时候,一石米只卖三四百文的宝钞,而到了来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一石米甚至能卖到七八百文甚至一贯宝钞,种粮的农民为了交各类赋税,在粮食最贱的时候买粮交税,来年断炊的时候,又得在粮食最贵的时候买粮保命,一来一去,让粮商谋取了暴利,辛苦耕耘的自耕农,则渐渐失去土地,沦为了佃农。
陆重希刚开始试图开办一家农民互助银行,并用手中的宝钞作为启动资金,但宝钞的严重通胀问题,使他这一做法失去了基础。因为农民们都不认可宝钞,实在需要的话,也是用粮食换了就马上花掉。他们手中的粮食反而是硬通货,不管什么时候,都不愁换不到东西。
为了减少粮商对农民的盘剥,陆重希最终将一般等价物由宝钞换成了比较耐存贮的稻谷,而高大上的“农民互助银行”这个名称,也变成了土不拉几的“义仓”。
没错,陆重希新建的就是义仓,不只是义仓,他还开办了一个杂货铺,专门售卖盐、布、油等生活必需品和少量肉干、果脯等零食,另外还有笔墨纸砚及书本等学习用品,购买这些东西都可以用粮食直接交换,为了便于交易,陆重希还制作了专门的竹筹来计数。
陆重希的竹筹制作精美,材质是普通的竹子,削成长两寸宽一寸的竹片,然后使用女校在物理实践课时铸造的铜模具,加热后在竹片正面烫上“谷一升”字样和繁复的花纹,并在背面烫上了独立编号,凭竹筹可以在义仓换取一升稻谷,或5文的宝钞。
陆重希这一举措受到了出乎意料的欢迎,因为他私学里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外村,还有很多是消费能力不俗的商贾子弟,以前在这个小村子里,根本就没有地方买东西,现在好了,带上几斗谷,换点儿竹筹放口袋里,随时都可以买点儿零食纸张,甚至印刷精美的各类书籍。
村里相对精明的陆三七很快发现,他用一斗米做出米糕,卖完后的竹筹可以换两斗米。他立刻就不让他家浑家下地干活了,专门在家里蒸米糕发卖。
见到陆三七浑家赚了米,村里立刻就有人效仿,结果卖糕的、卖粉的、卖莲子汤的,很快就出现了,一个小市集很快形成,刚开始消费的还只有学生们和他们的家人,但很快附近的村民也过来了,当他们发现同样一斗米,在这里可以换更多的盐之后,来的人就更多了,这倒让范家集一时冷落了下来。
陆重希本来只想建个义仓,好帮助青黄不接时的村民,没想到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他新盖的米仓竟然要爆满了,这一方面是因为最早的杂货铺是他开的,利润极其可观,另一方面,也是有很多人换了竹筹,却贪图方便,不想将稻谷背来背去的,而是直接带着竹筹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