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个叫小程,一个叫小毛岁萍,都是来自美丽的浙江龙泉浙江省龙泉市,这个地方我要详细说下。我和龙泉有一段对我很重要的不解之缘,这个区域生活着一个男人影响了我一生的感情,也是我人生中对爱情概念形成的雏形。对我来说我现在的爱情婚姻观都是源于他—贤。他教会我做人、怎么样对待伴侣,怎么去爱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也是给了我一段很美好、纯真的、难以磨灭的记忆。让我人生中有一段记忆可以去追忆、去缅怀,也让我的花季活得不一样。在我们这一群人中,经常说到往事让我们沉醉其中不愿意醒来。
1)地理位置: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闽赣边境,东邻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接武夷山国家级风景旅游区,是我省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素有“瓯婺八闽通衢”、“译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历来为浙、闽、赣毗邻地区商贸重镇。
2)地形:山是龙泉的主要地貌。东南洞宫山、西北仙霞岭两支山脉绵亘,龙泉溪从西南向东北贯穿中部,群山平行于河谷对称分布,表现为成层性。低、中山带占总面积69.17%,丘陵占27.92%,河谷平原仅占2.91%,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谓。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市东西宽70.25公里,南北长70.80公里,总面积3059平方公里。
龙泉境内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闽江三江水系,西、南、北有20多条小溪流向中部,汇入龙泉溪,流向温州。市西北住溪、碧龙溪是乌溪江上游,流向杭州。市西宝溪流入福建省属闽江水系,流向福州,有水流“三州”称谓。
3)行政区划:龙泉市辖3个街道、8个镇、8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龙渊街道、西街街道、剑池街道;八都镇、上垟镇、小梅镇、查田镇、屏南镇、安仁镇、锦溪镇、住龙镇;兰巨乡、石达石乡、宝溪乡、龙南乡、道太乡、岩樟乡、城北乡、竹垟畲族乡。
龙泉市辖3个街道、8个镇、8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龙渊街道、西街街道、剑池街道;八都镇、上垟镇、小梅镇、查田镇、屏南镇、安仁镇、锦溪镇、住龙镇;兰巨乡、石达石乡、宝溪乡、龙南乡、道太乡、岩樟乡、城北乡、竹垟畲族乡。
城市人口:003年,全市总户数83893户,总人口275467人。全市总人口中,男性143611人,占52.13%;女性131856人,占47.87%。全市非农业人口41694人,占总人数15.14%;全市出生人数3220人,出生率11.6‰,死亡人数1932人,死亡率7.02‰。全年净增人口1288人,自然增长率为4.68‰。
民族宗教:龙泉市有汉族和畲、回、苗、满、土家、彝、壮、侗族等23个少数民族,有少数民族近900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15%左右,其中畲族又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8%以上。该市少数民族分布于全市17个乡镇的174个行政村,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主要聚居于390个自然村。该市少数民族人口占30%以上的行政村有14个,人口占10%以上的行政村有24个(包括14个民族村在内)建有一个民族乡(竹垟畲族乡),全乡有7674人,其中畲族人口2347人,占30.6%。有一所民族中学,在校生150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11%左右。
4)特色:
※龙泉因剑而得名,凭瓷而生辉,境内层峦叠嶂,溪流纵横!龙泉凤阳山!
龙泉市生产的龙泉宝剑,相传创始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龙泉宝剑,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历代铸匠的钻研,精益求精,在产品的质量上形成了四大特色:
第一,是坚韧锋利;削铜如泥。1978年,在我国工艺美术界两次全国性集会上,龙泉宝剑的制作艺人曾当众表演。他用一把龙泉宝剑,不费力地将叠在一起的六个铜板劈成两片,而剑刃不卷。
第二,刚柔相济。古代的龙泉宝剑用生铁铸造,现在则用中碳钢铸造,加之淬火工艺恰到好处,使中炭钢具备了弹簧钢的特性。如将一把薄型宝剑卷成一个圆圈,束在腰中,像系裙的腰带。解开后,宝剑挺直如故。
第三,寒光逼人。龙泉境内有一种名叫亮石的磨石。在这种石头上磨制出来的宝剑,寒光闪闪。龙泉宝剑全靠手工磨光,从粗磨、细磨到精磨,往往要花数日甚至数月之久,一旦磨出,青光耀眼。
第四,纹饰巧致。剑身上刻有七星标志和飞龙图案。在剑身上刻花,也是龙泉剑的一项绝技。剑工们一不用彩笔,二不照图样,只用一把钢凿在宽不盈寸的剑身上刻凿,刻好后浇上铜水,经铲平加磨,飞龙图案,生动自然,永不消失。
龙泉宝剑在古代大都无鞘。现在,用当地特产的花梨木制作剑鞘及剑柄。这种花梨木,质地坚韧,纹理秀美,古色古香。再饰以银、铜,更使龙泉宝剑锦上添花。
除了剑之外还有青瓷和香菇也是很有名的。
※龙泉青瓷始于晋代,北宋时初具规模,宋元之际进入鼎盛时期,制瓷规模空前绝后,技艺登峰造极,弟窑中的梅子青、粉青釉达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龙泉因此成为全国著名的瓷业中心,至清代逐渐衰落。龙泉青瓷始于晋代,北宋时初具规模,宋元之际进入鼎盛时期,制瓷规模空前绝后,技艺登峰造极,弟窑中的梅子青、粉青釉达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龙泉因此成为全国著名的瓷业中心,至清代逐渐衰落。
龙泉青瓷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著称“弟窑、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未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
※龙泉香菇:龙泉是世界香菇发源地之一,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所产段木香菇、代料香菇质地优厚,菇形园整、色泽纯正、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深受客户的欢迎。随着食用菌实用技术的普及,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年产干菇7000多吨,年外销鲜菇5000多吨,产品畅销世界各地。据考证,浙江丽水的龙泉、庆元、景宁三县人民早在八百多年前就掌握了人工栽培香菇的技术砍花法据考证,浙江丽水的龙泉、庆元、景宁三县人民早在八百多年前就掌握了人工栽培香菇的技术砍花法。
5)人情风俗。
●端午赛龙舟[夜间舞狮、舞稻草龙(香龙)]:农历五月初一~初六日,均要举行盛大龙舟竞赛。相传朱元璋吴王府参军胡仲渊(龙泉人)在五月初四日出师,故本县部分地方提前于初四过节。
●石马老酒闹花灯:元宵节凡是到石马看龙灯的客人,家家户户都会热情接待,免费吃喝。这一习俗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每年正月十五到石马看龙灯的客人络绎不绝。
●山歌:多以对唱形式,旋律流畅,如《山歌便唱山歌王》、《对花》等。表达妻子思夫盼郎心情的恋歌有《唱五更》等,也有借唱四季十二个月物事,表达情怀,如《思一郎》、《长工叹》等。
●乌饭:西南乡民每年农历四月八日前,采乌饭槎(俗称乌饭芦)叶汁浸糯米成黑色,蒸熟,拌入糖、香菇末、猪肉末等,用油炒和,四月八日食用,并广赠亲友。
●和菜:春节前(一般在年三十),炒和菜。将腌萝卜、冬笋、海带、香菇、油炸豆腐、胡萝卜、生姜、大蒜苗等十数种素菜切成细丝,分别用素油炒熟,然后全部入锅稍炒拌而成。此菜色、香、味俱佳,尤其节日间多食荤腥油腻,吃和菜可开胃口;又逢年过节图吉利,吃和菜,寓意家庭邻里和睦,万事和顺。
●麻糍:麻糍:糯米蒸熟,趁热春成。食时滚以红糖豆末。农家一般在立冬做麻糍,俗称做“收冬。”菇民外出或林农上山背木头亦做,以“麻糍”谐“无事”,寓平安无事之意。麻糍:糯米蒸熟,趁热春成。食时滚以红糖豆末。农家一般在立冬做麻糍,俗称做“收冬。”菇民外出或林农上山背木头亦做,以“麻糍”谐“无事”,寓平安无事之意。
●梳新娘头:新娘临嫁时,要择请村中有声望的老妇为之梳头,被请的老妇名为“利喜道妈。”梳头时,边梳边念:“前头梳起盘龙髻,后头梳起插花柳;花对花、柳对柳,夫妻恩爱,天长地久。”梳毕,主家要煮一碗“卵丝酒”,招待利喜道妈。并请她在新娘酒席上坐“上横头”,新娘要向她敬酒。
●利市枕:又名利喜枕。出嫁前一日,娘家拿出一箩谷(约25公斤),由女儿装进枕头内,带到夫家存作私资。意望女儿落地生根,劳动发家。
●子孙袋:用红布制成,内装红枣、花生、桂圆、南瓜子、炒豆、糖粒等。新娘过门出轿,将袋内果子向地上撒,让儿童抢拾,名“抢果子”,抢得越热闹越开心。
●报喜:女子分娩后,夫家提酒向娘家报喜。如生男孩,酒壶咀加红纸塞,壶盖贴红纸圆圈;生女孩,酒壶咀不塞,壶盖上贴齿轮形红纸。娘家人见酒壶就知是生男生女。
做三旦:婴儿出生三朝,要做三旦,吃除秽卵,用艾叶和四个鸡蛋同煮后,将蛋剖成四块,分给邻居小孩吃。艾汤给婴儿洗身,可驱邪除秽。
●施茶:乐于行善者组成。每年盛夏,在离村较近的凉亭内置一茶桶,每日由会员轮流烧一担茶水,免费供过路行客饮用。
●冬至拦蛇:每年到冬至这一天,龙泉百姓都要上山整理先祖的墓地,清除杂草,封闭老鼠洞,整修墓地,防止蛇类入冬进入坟墓过冬。
还有些特色食谱。
●早米冻籼米拌灰碱水磨成糊状,煮熟后冷却成块状。加入佐料煮食。
●千层糕将米浸透,和灰碱水磨成浆状,用蒸笼蒸熟一层,再加一层浆,直至蒸笼加满蒸熟。
●灰碱粽将糯米浸灰碱水,做成粽子。可冷食或暖食,存放十天左右不坏。
●油焖笋的做法:取毛笋的中段切成厚片,放入油锅中炸酥取出,然后再放上有关佐料:盐、酱油、老酒等,在锅中用文火渐渐焖透,收藏在容器里,上面再封一层熟茶油,密封,慢慢食用。它香酥爽口,咸度适中,是早餐过稀饭之佳品;
●火炮笋的做法:取桂笋和雷笋的尾端,切成“火炮”段晒干储藏,用它烧猪抓或蹄胖,非但笋嫩肉肥,浓香扑鼻,肉质也特别糜烂,是笋中高档次的笋皇后。
●笋豆的做法是取毛笋中、尾段,切成细小薄片,加入黄豆三分之一,加盐煮熟,晒干收藏。可作零食,或烧成笋豆汤(开水一泡就行),是下饭的美味佳肴,外出旅游携带最方便。
白笋:鲜笋经淘、蒸煮后压榨,到伏时开榨曝晒或烘干者为笋干,又名白笋、烙笋。其色泽金黄、笋衣重叠,笋质脆嫩,便于携带。
●糟肠、糟肉及糟蟹其糟类食品很多,诸如糟姜、糟芋、糟笋及糟茄干、豇豆干、黄瓜干等。尤其是糟肠和糟肉美味可口。当食用时,从罐中连糟带肉肠滔出一碗,蒸饭时放在饭锅里蒸,饭熟糟融,香气四溢,不仅肉、肠酥烂适口,其糟也异香扑鼻,味美无穷。在这些糟类食品中,最具特色当属糟蟹。它不用河蟹。江蟹,而必须是本地的特产—山坑溪蟹浸入的盐水中。另外用新鲜酒糟拌切碎的红辣椒、蒜瓣等倒入盐水中,与蟹拌匀,立刻密封。密封一月后即可食用。
●茶丰泥鳅火锅用龙泉查田镇茶丰一带的本地鳅(圆鳅)所烧的泥鳅火锅,没有泥腥味,且“味美而不油腻,香辣而不上火”,
●野猪肉:龙泉地处山区,生态植被保护好,野猪众多,危害农田。经林业部门批准可捕猎野猪,由此野猪肉也成了龙泉地方的一道特色菜。
●龙渊鸭头:食物总是需要在交流,也不知从何时起,龙泉城里刮起吃麻辣鸭头的习惯。至今保留,深受龙泉人民的喜爱。
我说的这两个人主要是来于三个乡村,宝溪、八都、城北三个乡,我重点说宝溪。我最重要的人就是宝溪人。
宝溪乡,位于浙江省龙泉市西南部,面临福建省浦城县,浙闽两省边界地,距市区60千米。面积151平方千米,人口0.75万人(2008年)辖溪头、高山、溪源田、塘源、半岭、塘上、坑里、竹垟、龚岭、车盂、宝鉴11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溪头村。
全乡总面积148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11050亩,耕地面积12102亩,辖11个行政村,农村总人口7214人,全乡村村通汽车,村村通电话。宝溪乡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1166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627万元,工业总值8040万元,人均纯收入3768元。
境内森林、高岭土资源丰富,以木材、灵芝和陶瓷业为主。(岱口)住(溪)公路纵贯境内。宝溪由北向南过境。境东北有披云山(又名天师山)系闽江水系宝溪、钱塘江水系住溪、瓯江水系八都溪的分水岭。
宝溪乡以宝更、溪头两村首字组合取名。宝溪是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红军入浙打响第一枪就在宝溪溪头村,宝溪内高塘村是浙西南特委、龙浦县委成立地,高山、胡住溪村先后为处属特委驻地。1985年,省、地批准宝溪乡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乡。
宝溪乡高山村,境内有著名的披云山,风景秀丽,森林资源丰富,百年古树沧桑,不久,可望成为旅游风景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粟裕、刘英率领的红军挺进师曾活跃在宝溪、住龙一带,抗战时期曾是处属特委驻地。
历史:清属西宁乡六都。解放前后均称宝溪乡,属八都区。1951年分为宝溪、高塘2乡。1955年2乡合并复称宝溪乡。1958年为八都(大)公社宝溪管理区。1961年改称宝溪公社。1984年5月改称宝溪乡。1997年,面积151平方千米,人口0.7万,辖溪头、高山、溪源田、塘源、半岭、塘上、坑里、竹垟、龚岭、车盂、宝鉴11个行政村。
我很庆幸自己能认识出生在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地方的人,让他也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