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根据他所看见的来评判国党与共党,国党政府腐败、怠忽职守、混乱、经济、税收、言行、欺骗、黑市、与敌人做交易。共党政府,减税、减租、减息、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准、参加管理、实践诺言。
   一九四三年初,史迪威的报告写道:不可以忽视中共的力量,国军的士气低落,长官贪污,政治派系纷争,无意抗日,只有由美国干涉,要求国民政府解除对共区的封锁,分配租借物资给中共,才能有改善情势。中共民族意识甚强,受到人民的拥戴。
   一个是国党统治区的封建中国,一个是中共统治区的人民的中国,在中国不满现状的人,多数人都是倾向中共。
   史迪威与蒋氏之间从一开始就是敌对的关係。第一次缅甸战役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史迪威对于在缅甸的日军严重的低估,以及企图对进攻夺回仰光的坚持。
   蒋氏则是反对对缅甸的进攻,他却不想和罗斯福派到中国战区的史迪威唱反调。史迪威在美国军队中颇受钦佩,他被认为是一个性格暴躁、直来直往的士兵中的士兵,但他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阴谋家,史迪威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战区全部中国军队的盟军总司令,他差一点就成功了。
   史迪威曾公开批评蒋氏将美国运来的装备补充他的嫡系部队,史迪威认为,美式装备的分配,应该以军队的能否作战作为标准,应该包括共党的第八路军在内。引起了蒋氏的愤怒,蒋氏认为史迪威干涉中国的内政,必去之而后快。
   当时湘桂战争挫败,蒋氏要求撤换史迪威,构成了中美外交的危机,蒋氏在国党中常会曾拍案咆哮,说史迪威必须要撤换,不容姑纵。
   罗斯福与邱吉尔决定要开闢欧洲第二战场,暂缓反攻缅甸,建议由中国先反攻北缅甸,等到有成效之后,再由英、美海陆军进攻南缅甸,蒋氏同意。史迪威暗中与中共接触,想要使用八路军,引起蒋氏大为不满,使得开罗会议暂时搁置。
   中、美意见相左,主要是为了反攻缅甸的问题。日本为了防止中国驻印度军队的东进,向缅北增兵,驻印军受到阻碍。史迪威要求远征军自云南夹击,蒋氏以无胜利把握未允许。
   罗斯福因为史迪威及英方要求云南远征军前进,对于中国的借款不答应,更是以断绝物资供应作为胁迫。蒋氏愤怒,决定要强硬对付,指责美国对于借款之事,有背于同盟国的交往,中国对于在华美军的费用,将不再负担,华盛顿政府异常的激动,中、美关係几濒破裂。
   当时,一方面是华军在湘桂战争中,节节的败退,最后退到贵阳附近的独山;另一方面是史迪威在罗斯福的支援下,积极要求开闢滇西战场,使得蒋氏左支右絀,穷于应付。史迪威还掌握了美援军用物质的分配大权,但是蒋氏绝对不准他分配给八路军,蒋氏与史迪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蒋氏拍案咆哮,说史迪威必须撤换,不容姑纵。蒋氏愤怒,决定要强硬的对付。蒋氏是一个很有骨气的领袖,对于罗斯福、史迪威的胁迫绝不低头,委屈求全。
   史迪威做了蒋氏的参谋长有两年八个月,两人之间的矛盾越累积越多,最后变成了不可调和。
   蒋氏密电给孔祥熙,要孔祥熙向罗斯福进言,史迪威并非合适人选。史迪威已经控制了中国全部的物资,若再加上统帅中国全部的军队,加上装备共军,后患将不可测。
   孔祥熙建议罗斯福,中国军队情况复杂,须依个人感情为维系,统帅人选的威望、资格与人事关係极为重要,不是由一个外国将领发号使令即可生效的,中美的合作重在政治,恐怕史迪威难孚众望。
   史迪威致函给马歇尔:“中共的代表已经和我们联系过了,他们表示愿意在我的指挥下进行战斗,我们总得想办法把武器交给共党,他们是要打仗的。”
   史迪威致电给马歇尔:“蒋氏要将缅甸远征军调回昆明,多年来为了打通滇缅路的血汗将无法保持,而且会前功尽弃。蒋氏意在避免战争,保全实力,等待美国击败日本。”
   罗斯福致电给蒋氏,要求蒋氏增加在萨尔温江的中国兵力,加强攻势,否则蒋氏要担负发生后果的责任,同时要求授予史迪威不受限制的指挥中国所有军队的权力。
   蒋氏与赫尔利会谈,蒋氏决定要求美国召回史迪威,因为史迪威向他递交最后的通牒,严重损伤了他的威望。若继续的任命史迪威,中国军队将会叛变。蒋氏将回覆罗斯福的信函交给赫尔利,回函中坚决反对交给史迪威指挥权,但愿意接受另一位美军将领来担任此职。
   蒋氏致电给罗斯福,声称,史迪威在华两年期间,对于中美合作极少贡献,拒绝给予史迪威指挥全部华军的重任,请指派任何美国将领富于友谊合作精神者,以接替史迪威,必竭诚欢迎,并以全力支持美军作战。”
   史迪威致电马歇尔:“蒋氏对于进行抗日战争没有做进一步努力的企图;他无意与共军组织联合阵线。他本身就是中国统一和真正为抗日而合作的主要障碍。我确信蒋氏掌权的一天,美国就不能从中国得到真正的合作。我相信,他只会继续运用他的拖延,同时搜取贷款与战后的援助,以维持他现有的地位。”
   蒋氏在国党委员会上讲话,指责美国在史迪威指挥权问题上侵犯了中国主权,是新型的帝国主义,并声称不怕美国取消对中国的援助。
   重庆《大公报》发表,中国曾得到苏英美三大友邦的援助,而同时也遭受过英国封锁滇缅路的苦难,也挨过以美国钢铁造成的炸弹、以美国汽油驾驶来的日本飞机的轰炸。美国的供应,中国确有一份,中国所得只有百分之一、二,而英国所得占了百分之三十以上。
   罗斯福表示:“美国对华空运物资,一年前每月二、三千吨,到现在每月增到二万吨,仍嫌不足。运输总量的大部分,除了供给陈纳德超级空中堡垒之外,其实的物资,绝大多数是供给中国军队。对国民政府的发言表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