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昊天下定决定,打压阐教嚣张气焰后,对于昆仑山的关注便多上许多。
当听闻多宝拆殿,抓兽,扒地皮之事迹后,昊天不由哈哈大笑。
就在昊天高兴之时,东海龙王敖广求见。
想到自己与四海龙王之间的谋划,昊天自然是立刻派人将其请了进来。
东海龙王见昊天脸色喜庆,心知定然是听闻趣事。
为何如此判断?
如今天庭名义极大,掌管三界,实则不然。
昊天固然资历足够老,出身却让那真正的大人物所鄙夷不耻,因此,诸多势力都不愿配合天庭。
这三界之主,无论想办任何大事,都会受到掣肘。
因此,龙王断定,昊天乃是听闻趣事,绝非大业有所推进。
“爱卿找我何事?”
天帝欣然问道。
如今天帝极为信任东海龙王,视他为智将,乃是天庭之福,自然态度上佳。
东海龙王微笑回禀,脸上稍稍有些桀骜:
“回禀陛下,我已想好如何扶持帝辛。”
天帝说道:
“爱卿速速禀来。”
东海龙王说道:
“帝辛如今气势连连衰减,朝歌内外皆是哀嚎。”
“财政稀里糊涂也就罢了,就连民生相关的农业种植也是极差。”
“百姓饭食不饱,种植历节律不稳,自然视帝辛无道。”
“西岐那边则以伐无道为名,随时准备进攻朝歌。”
“其他问题我等不好插手,至于那农业种植,种植节律,我等却有权更改。”
天帝越听越觉得有趣,赶忙催到:
“爱卿接着讲下去。”
东海龙王脸上倨傲:
“农业种植,最大问题便是水分,光照,气候。”
“我等龙族,可以行云布雨,自然能解决种植难题。”
“之所以颁布种植节律,也是因为某些植株不适节气,无法生长。”
“此等问题,我龙族同样可以解决。”
“我龙族之血乃是天下一等一灵血,生灵之中,无有超出者。”
“若是种子经过我等龙血浸泡,自然茁壮成长,长势喜人,收获累累。”
“再加上我等调和云气,莫说一年一收,一年五收都是不过尔尔。”
“一旦粮食仓禀充足,百姓不饥,自然不会跟随西岐造反。”
“甚至会感恩大商,主动反抗西岐!”
天帝身体前倾,显然是被龙王这旷古绝今的计谋吸引到了。
居然甘愿主动放血!
要知道,龙族向来厌恶被人渴求龙血等物。
“看似大商实力提高,实则并没有提高。”
“一旦我等龙族撤退,粮食产量定然飞速下降。”
“至于其他方面,我龙族自然不会插手,如同今日一样恶劣。”
“大商兴亡,尽在我等掌控之中!”
龙王说完后,躬身施礼。
天帝兴致勃勃,不断思考龙王计谋可行性。
的确,这一切都来自龙王,并没有实际上增强大商实力。
大商始终是那个大商。
只要龙族一旦撤离,大商自然灭亡,所谓人王,自然不过是个笑话。
这样一能遏制西岐,也就是遏制阐教。
二也能掌控大商,随时能够决定其灭亡之期。
“龙王,此计甚妙!”
“不愧是我天庭智将,不愧是我天庭之福!”
天帝不吝赞赏,让老龙王更加傲气。
如今龙族看似昌盛,实际上族运低沉。
坐拥四海,如同封疆大吏,看似快活,实则远离朝堂中心。
显然,天帝并不希望龙族再度获得足够权势。
但东海龙王凭借自己的计谋,获得天帝认可,日后自然能够登陆朝堂。
进入天庭权力中枢。
不仅仅有利于东海龙王自身,更是有利于整个四海龙族!
东海龙王如何能不骄傲!
“爱卿,此事便全权交与你操办。”
天帝说道,随后想了一想,补充道:
“那位下界辅助大商的龙族,可以带来见我一见。”
听闻此话,龙王大喜。
向来只有四海龙王得见天帝,其余之人从未面圣。
能够得到面圣机会,天帝显然是一扭过往态度,对龙族升起重视。
不多时,那名名为敖云的龙族便被唤到天宫面圣。
天帝一番交待勉力之后,敖云下界前往大商。
如今大商气运衰落,敖云边看边摇头不已。
一路边走边看,敖云抵达朝歌。
凭借龙族的能力,敖云很快就受到重视,拥有面见纣王的机会。
纣王同样为王,但在敖云眼中,与天帝相差甚远,简直并非一个层次。
纣王心里也是暗称稀奇。
久读尧舜宝书之后,纣王双眼清明,能够看破绝大多数伪装。
这敖云分明不是人,而是一条金龙!
纣王也不害怕,他毕竟有人族气运护体,便是敖云也伤害不得他。
只是堂堂龙族,为何会隐瞒身份,来到朝歌?
纣王只得暗中观察分析,同时在心中暗暗呼唤秦天。
如今大商虽有能人,但最得纣王信任的,依然还是国师。
秦天何等修为,感应到纣王呼唤后,心中奇甚。
纣王向来不会在秦天外出时呼唤,这还是第一次。
颇觉有异的秦天很快转回朝歌,见到纣王。
纣王便将敖云之事叙说,表达心中疑虑。
秦天踱步思索,无意中见到纣王掌心中红肿犹在。
大道戒尺极为玄妙,前日伤痕定然不会留到后日。
想来纣王仍旧苦学不辍。
再看那红肿程度极高,纣王定然施力不少。
除了自我忏悔之外,也少有其他可能。
秦天乃是阐教大师兄,对于愿意上进,信服自己之人,向来以诚待之。
“帝辛,干得不错。”
秦天笑着评价道。
这时秦天罕见直呼纣王只名,而非大王。
纣王却并不觉得冒犯,而是感到自己真正得到了秦天的认可。
此前秦天虽然赠与了尧舜宝书,甚至借用了大道戒尺,但纣王能够感应得到,秦天的举动里多少有着敷衍之意。
秦天之所以助力,并非因为看中他大商之王的身份,仅仅只是因为身为国师的些许责任。
如今虽然秦天的称呼颇为无理,但纣王心里却涌动着温情。
醒觉之后,每每回忆比干之死,纣王心中便泛起自责。
再也没有人如同比干般劝谏过自己。
忠义千秋,一臣难求也!
而如今,纣王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叔叔,见识到自己诸多努力,夸赞道:“帝辛,干得不错。”
一时间,心头竟有些恍惚和悔恨,眼角不禁湿润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