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鉴人顿时气结,本穿越者竟然被怀疑了?
瞧不起谁呢!
“我赵鉴人放话在这儿,要是能番薯不能亩产三千斤,本公子就去吃...一个月的糠咽菜!”
那句吃米田共赵鉴人总算是没说出口,毕竟秦朝的土地肥力和后世不一样,施肥的法子也少,话不能说得太死。
不过吃糠咽菜对于福伯和陈七来说显然没啥威慑力。
两人对望一眼,险些笑出声。
赵鉴人怒了:“心晴,把爹上次给我的一万两取出来,出去买田!”
“好的,公子。”
虽然心晴也觉得公子说的太夸张了,毕竟心晴心雨小时候就是因为饥荒才被父母卖掉,最终辗转被黑冰卫买走。
而她们的父母,就为了换两张巴掌大的饼。
一张饼,卖一个女儿。
这就是饥荒之年残酷的现实,这都不算残忍的,易子而食才是真的可怕。
若是真的有亩产三千斤的神物...心晴摇了摇头,将眼泪憋了回去,这不可能的。
哪怕公子再优秀,也做不到这种如神迹一般的事情。
但心晴不管心里怎么想,都绝对不会违抗赵鉴人的命令。
眼看着心晴真去取钱了,福伯赶紧把她拦住:“别,别,公子啊,咱们不浪费钱了。”
“家主确实有十万亩田产,但是...”
“没有但是,我说了算!”
福伯劝几句也就罢了,可真不敢跟公子鉴人顶罪,见他态度坚决,就不再开口了。
只想着赶紧禀报陛下,让陛下来阻止公子的荒唐行为。
“心晴,钱照拿,去请一些种田经验丰富的老农人来。”
“我会手写一份番薯培育册子...也就是小文章,让他们照着册子所写去照料。”
“最好是农家的人,肯定经验足一些有本事一些。”
陈七眼中精光一闪,看小外甥的态度对农家之人还是很尊重的。
之前他还担心,小外甥跟其他人一样,把农家人都当做泥腿子,不屑往来,那就难办了。
“舅父我正好认识几个农家的弟子,都是耕种经验丰富的。”
“我去找他们帮忙便是,不用给钱。”
赵鉴人却态度坚决:“那不行,情分归情分,规矩是规矩。”
“收了钱,就会更上心,”
“不能因为小利而影响了番薯的收成,真正的利益永远是共赢!”这句话也是赵鉴人一直以来的价值观。
他是一个完全的利己主义者,但反而不代表他会做那些大众觉得‘自私’的行为。
因为那很愚蠢。
人心,有时候就是最大的好处,能够带来更多的利益。
反而那些做了‘自私’事情的人,遭到所有人厌恶,也失去了信用,这辈子的利益亏光了!
陈七目光微凝,自家这小外甥不简单啊,小小年纪将人心琢磨的透透的。
唉!
小外甥又聪明,又老道,偏偏就是爱吹牛!
亩产三千斤?
呵呵!
到时候那些老朋友听到小外甥吹的牛,肯定又得笑死自己了,丢人啊!
“心雨,研墨!”
“好勒!”
赵鉴人也不乐意搭理这群‘凡夫俗子’,提起笔开始写番薯的种植注意事项。
... ...
秦皇宫。
“十万亩?”嬴政只是微微讶异了一下,就继续处理奏章了。
“给他!”
赵鉴人已经给了嬴政太多的惊喜,给十万亩田算什么?本来就是自家左手到右手,丝毫不心疼。
赵高却忍不住详细的禀报道:“公子鉴人说,要种一种亩产三千斤的粮食。”
嬴政手一抖,奏章都掉到地上了。
“三千斤?!”
嬴政呼吸都急促了,但是很快又平静了下来。
哪怕鉴儿创造了造纸术和印刷术,也有写‘千字文’的大才,但这是文学上的才能。
农事,呵呵。
“公子鉴人这心啊,是好的。”
“但是公子鉴人从小就在竹心小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哪还懂农事啊?田地都没见过几回!”
“咱们秦朝如今粮食的产量也就亩产粟247斤,菽亩产232斤左右。”
“亩产三千斤,呵呵,那就是十余倍的产量!”
“那以后真是饿不死人了,家家户户在粮食山上睡觉,哈哈哈!”赵高忍不住笑出声来。
觉得自己这回肯定不会被打脸了,公子鉴人吹的牛实在是太夸张了。
嬴政也摇了摇头,叹气道:“如果真有这种亩产三千斤的神物该多好啊!”
“百姓不缺吃的,也就不会造反了。”
“六国余孽再怎么煽动都没用,谁愿意放下太平日子去犯杀头的罪呢?”嬴政头痛的放下了奏章。
这奏章上禀报的正是六国余孽在暗中联合,想要破坏百家学宫。
“明日百家学宫开学礼,一定要密切监视!”
“谁敢妄动,直接拿下!”
“你亲自去一趟!”
“老奴遵旨!”
... ...
第二天一早,百家学宫大门前车水马龙,来报道的学生倒是少数,最多的还是来看热闹的。
“听说了吗,儒家分院的院长竟然是孔圣人的八世孙,大儒孔鲋!”
“天呐,本以为百家不屑来这学宫呢,没想到孔鲋亲自来了?他不是连秦朝的大官都不屑做吗?”
“这还不止呢,听说墨家是齐墨一派的张焕老先生坐镇院长!”
“嘶!”
“法家由李斯丞相亲自担任院长!兵家是陛下心腹蒙毅大人来做院长,听说蒙恬将军以后也可能会来授课!”
“医家是陛下最信任的御医夏无且担任院长,农家院长是咸阳城耕种一道最有经验的老农孙淼!”
“你们听说没?道家分院据说有一位大美人...”
“天呐,这阵容简直网罗百家啊,这是真正的百家学宫!”
“名副其实!”
“这是要重现稷下学宫的辉煌啊!陛下英明!”
“本以为这百家学宫会冷冷清清的无人搭理,却没想到竟有如此多的英才,吾等快去报名!”
“同去!同去!”
百家学宫门前越来越人声鼎沸,这盛况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百家学宫门前,一时间成为了整个咸阳城最为热闹的地方,受着各方势力目光的炙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