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面的事情摆平之后,接下来就是北边的了,北边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契丹。
契丹本是个游牧民族,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的各个部落,然后称汗建国,国号“契丹”,后来改为辽。
契丹族经常会在中原各个国家混战的时候南下,乘机抢夺资源,同时,因为契丹国家的国力强盛,游牧民族的人能征善战,也有中原的国家依附于契丹,比如北汉,还有后晋,特别是后晋。
这里有必要特别介绍一下契丹,但是后晋的创立者石敬瑭为了得到契丹的支持,曾经做出了一个影响后世几百年的事情,这件事情以至于宋代都被影响,就是契丹帮助石敬瑭建国后,石敬瑭为了感谢契丹,就把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了契丹。
燕云十六州就是和现在的长城的所在位置基本相同,长城本来就是为了防止北方的游牧民族向中原进犯的屏障,如果没有了长城,契丹的骑兵可以直接南下,一马平川的直接杀到开封,从长城到开封途中基本上无险可守。
石敬瑭的这个决定对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深远的,就是因为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以至于后来的宋朝还有着想从辽国手中将燕云十六州买下来的冲动。
契丹经常插手中原国家的政治斗争,直接影响着中原国家的朝代更替和军事实力的对比,同样是后晋,石敬瑭算是比较拿契丹当大爷一样供着的,并且自己还称儿皇帝,但是,石敬瑭的继承者就不一样了,他们哪里忍得了这个气,就和契丹叫板,最后叫契丹给灭了。这次契丹就是直接从燕云十六州发兵,直接攻取了后晋的都城开封。
石敬瑭可能做梦也想不到最后让自己的国家灭亡的竟然是自己的盟友契丹,更加想不到的是还是自己一手给契丹铺平了道路,放弃了抵抗的能力。
而柴荣的想法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这个契丹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不说灭了契丹,至少应该拿回本属于自己的东西——燕云十六州。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柴荣开始北伐,这次的目标就是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契丹。
仗开始还是打的很顺利的,后周的军队在瓦桥关取得了大捷,打退了几千的契丹骑兵,这可是一个非常大的胜利,要知道北方的契丹是游牧民族,世代生活在草原,善于骑马射箭,骑射技术对于他们来讲那就是小菜一碟,你可以不会别的,但是你不能不会骑马射箭,在草原你要是不会这些,会被很多人瞧不起,有些时候,虽然你会骑马射箭,但是技术很粗糙,别人也不会拿你当回事,平民就是如此,更何况是当士兵的,那就更加是不一样了。
柴荣打败的就是这样一支队伍。
契丹军队的败退给了柴荣很大的机会,他马上命令部队乘机攻城略地,将整个关南从契丹人的手中夺了过来。
柴荣站在关南的土地上,远远的看见了巍峨的万里长城,一股征服欲顿时就从心中涌动出来,自己终将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就在柴荣心中无比感慨,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一个让他及其不舒服的时间发生了。
柴荣是一个非常关心政务的人,就算是在行军打仗的途中,也不忘批阅奏章,有一次,柴荣正在批阅奏折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小皮囊,柴荣很是好奇,就打开皮囊,看见里面有一个小木牌子,上面还有几个字,借着烛火,柴荣仔细看了看,只见上面赫然的写着“点检作天子”几个字,这一夜,柴荣是一夜都没有睡好,翻来覆去,怎么想心里怎么不是滋味。
行军打仗本来就是意见很幸苦的事情,再加上柴荣总是喜欢在晚上整理政务,并且有时候整理政务的时候总是忘记了时间,通宵达旦也是正常的事情,连年的征战让柴荣身体的每况愈下。
其实,柴荣早就知道自己病了,只是,像他这样的人一直都不愿意承认,总想着现在还不是停下来休息的时候,直到看见那个皮囊,柴荣再也不能隐忍了,这是一件关系到他柴氏家族命运的事情,自己绝对不能马虎,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在现在是起到作用了。
柴荣的车队浩浩荡荡的从关南往京城去了,这一次,柴荣是没有心情再在关南的土地上看长城了,他现在心中唯一想的就是马上回京,处理那个小木牌上的事情。
柴荣回到京城,一路上的颠簸已经让他身心俱疲了,就在这个时候,柴荣下令免去张永德(郭威的女婿)殿前都点检的职务,让赵匡胤接替张永德当都点检。
当然,在这样关键的时刻,这个牌子来的太蹊跷了,怎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柴荣重病的时候就来了,是不是早有预谋的呢?
但是,柴荣已经是没有时间再去等了,现在他的想法就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既然传言说点检要做天子,那没别人了,就是你张永德,你就是殿前都点检,先把你给撸了,看你拿什么做天子。
可是,柴荣哪里知道,真正的打老虎其实是接替张永德的赵匡胤,这柴荣谁都在怀疑,可就是没有怀疑到赵匡胤的头上,这赵匡胤当上这殿前都点检可是一点都不费力。
有一点我是不明白,既然说点检做天子,那为什么撤了张永德,又派赵匡胤做都点检,那不还是有点检吗,那牌子上又没有写着非得做天子是哪一个点检,还不如干脆点,直接撤了点检这个职位,用个别的什么的代替还更好一点,那不就不会应验了,岂不是更好?
言归正传,回到京城开封的柴荣,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还是不断的恶化,柴荣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再想到自己的儿子柴宗训只有七岁,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安安稳稳在皇帝的位置上保持着权威,柴荣做了一系列的部署。
封柴宗训为特进左卫上将军、梁王;封次子柴宗让为左骁卫上将军、燕国公。以范质、王溥为托孤大臣,行宰相权,立魏王符彦卿的女儿为皇后。
在这一切都办妥之后,公元959年,六月十九日,后周世宗柴荣驾崩,享年三十九岁。
有的人就要说了,为什么柴荣三十九了,怎么儿子只有七岁呢,其实,这个还要说道郭威反叛的时候,那时刘承佑不是把郭威在京城的家人全部杀了吗,当时柴荣跟着郭威一起叛变,当然他的家人刘承佑也是不会放过的,所以在那个时候柴荣的家人就已经没了,这个柴宗训是后来和符皇后所生的,所以年纪不大。
其实,柴荣之所以能作为郭威的继承人,也是因为郭威当时的家人被刘承佑杀完了,况且自己当皇帝之后比较惨,一个后代没有,这样,才有了后来柴荣的继位。
最终,柴荣给自己规划的蓝图还是没有能够实现,但是,从柴荣继位的第一天起,一直到他身患重病以致不治,他就从来没有懈怠过,一生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的去追求,同样,为了自己的后世子孙是费尽了心机,虽然,最后还是没有抵挡住江山不再的命运,但是,他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一个英雄的离去,是为了下一个英雄的登台,柴荣离开了历史舞台,但是,赵匡胤的身影从此将在历史的舞台上发挥他无比巨大的能量。